华严经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三编(下)01

净土宗教程第三编(下)01第八章华严判教系统天台与华严二宗,皆由中国祖师所创。天台宗之为中国佛学之大成,表现为独具特色的判教与止观;华严宗之为中国佛学之大成,亦表现为判教与法界观。华严宗的“三时五教”,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卓然而成一周密而合理的判教系统。三时五教的判释..

净土法门:念佛成佛

【虚空法界是自己】佛法的修学,我们在《华严经》上得到很大的启示。华严这一会,是世尊在菩提场定中所说,参与法会的大众皆是法身大士。他们有许多的族群,不同的社团,遍布在虚空法界,数目无量无边。由此可知,华严法会实际上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一会。华严如是,哪一会不如是..

海涛法师:回向的方向对了,功德十方延伸、辗转增上;方向错了,功德很快到达极限

海涛法师慈悲开示:弘法日期:2019年2月8日弘法地点:树林菩提讲堂菩萨的善巧回向第一、「不求果报回向」。我们做这么大功德,是回向所有众生,回向他们成佛,而不是为了自己发财、不要生病。如果你因为生病而来做功德,那你的生病是一个助缘,你的回向也是要回向「所有众生都不生..

宣化上人:供养功德的大小看什么?

供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诚心功德的大小全看你的诚心,最贵重的东西你都可以拿去供养佛,这就现出你有一种真心。◎宣化上人“然种种灯”:然,就是点燃。燃种种灯就不是只燃一种灯。燃种种灯有什么好处呢?在佛前点灯来供佛,主于眼目明亮,因为你让佛前明亮,因此你的眼目也就明亮..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三编(上)

第三编教相判释教相指如来一代时教之相状,判释是判断经论的旨趣,解释经论的义理,以裁定世尊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浅深。意在方便学人,俾于一代时教之纲领条目,浅深次第,洞然心目,进修有据。早在古印度佛典中,已有简略的判教萌芽,如《法华经》分大小二乘,《楞伽经》分顿教渐..

净土法门:大乘经里面所说的诸佛境界是真实不虚的

问:「四年前某天早晨上班,突然身心内外一片空,实在连空的感觉也没有,从停车到办公室的电梯口,原来要走五分钟,似乎是一秒钟就到了,虽然五官功能照常,但丝毫不觉知,到电梯口才醒过来,其实那天失去知觉时才正式醒,这到底是什么现象?请开示。」答:这个现象是你修学感应之..

净土法门:考古工作者难免要开挖古人坟墓,因果如何?

问:下一个问题,他说从事考古工作者难免要开挖古人坟墓,请问擅闯陵墓对先人亡灵是否大不敬?从事这类工作因果如何?答:古老的陵墓,确实有些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想像到的,挖开这个陵墓,你让亡灵不安。如果你没有大福报,我们常讲冲著这些亡灵,他报复你,你会得病,你会死亡..

梦参老和尚: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就是好的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后,你的父母、六亲、眷属,无穷无尽,盼望你救度,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好处。如果你念《地藏经》,或者随便哪部经,我的观念是这样子,人家信什么,你先学什么,你就学什么,不因为我现在崇拜地藏菩萨,我就说都念..

方海权:什么是真正的明白

方海权:什么是真正的明白有同修问:若人人修学佛法而谓自身以然所明。那么,以何为证其真的明白。其实,佛经典已经说得明白: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入灭后,以戒为师。我们有无修正和如法。若对照戒体,能如法之,即学之受用。又《华严经》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只有不断修学..

印光大师: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

复濮大凡居士书遥捧云章,实深惭愧。不慧幼失问学,长无所知,客路,寄食普陀。不意阁下,以宿承佛嘱,乘愿再来,得儒佛之心宗,穷性相之秘藏,遍参缁素,力修净业之出格豪杰,过量大人。乃不耻下问,询于刍荛,而过为谦誉,令人无地容身。设大地有缝,当即彻底深入,何敢仰答。继..

宣化上人:我们是谁呢?业障是谁呢?

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死死生生,不知改头换脸了多少次,我们自己丝毫做不了主,被业力牵着跑。我们是谁呢?就是本有佛性。业障是谁呢?就是我们的伙计。伙计是一起开有限公司的一个助手,这个主人本来也不想去跳舞、看戏、看电影、喝酒,可是这个助手来谄媚他,说:“你去一次不..

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就是好的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后,你的父母、六亲、眷属,无穷无尽,盼望你救度,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好处。如果你念《地藏经》,或者随便哪部经,我的观念是这样子,人家信什么,你先学什么,你就学什么,不因为我现在崇拜地藏菩萨,我就说都念..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乘的智慧,不能依心意识的妄想分别。三乘佛法讲“智”,声闻、缘觉是得“一切智”,证得诸法空性的智;菩萨破“尘沙惑”,得“道种智”。众生的“..

宣化上人:无论修什么法门,你要能有忍都会有成就的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道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这个忍,你无论修什么法门,你要能有忍都会有成就的;你要没有忍就不会有所成就。这个一切法门都是很困难的,都是不容易修的。你不要说旁的,就拿这个打饿七,这个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有的人忍耐力不够呢,他就做不到了,就半途而..

宣化上人:我们修道人一定要发的愿

三世诸佛都发无量的愿,我们修道人。一定要发愿,发愿成佛,就成佛。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在最初成佛的时候,三叹奇哉: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你看!佛说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是像其他宗教说:“只有我是真的,你们都是假的。”佛..

宣化上人:为什么他天眼第一呢?

阿那律尊者始惰终勤不睡眠七日七夜血泪穿积极精进伤双目怜愍教授得照天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始惰终勤,双目失明阿那律尊者是佛的堂弟,最初跟着佛出家的时候,他最欢喜什么样呢?最欢喜睡觉。每逢佛一讲经说法的时候,人家是入定,他常常入睡,入睡眠三昧不听经,就睡觉;佛讲经正讲得..

净界法师:发心菩提心要真实要广大

一、【靠因缘的力量的发心都是虚妄的】1理观的智慧,在整个佛法概要来说,主要有三种的功德力,就是引导力、安住力、调伏力。这三种功德力都跟智慧有关系。发菩提心,就是说你在修学善业之前,必须在善业的前面,安好一个很重要的马车,就是我们未来的愿景,一种往生净土的愿景,..

为什么说《地藏经》是学佛必修的经典

深入经藏: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的经典《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分经当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经典,所以仅在盂兰盆会期间诵读它,后来通过学习一些大德的讲解,受到启发,才晓得这部经啦,可以说对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实际上《地..

揭秘富有与贫穷的因果观,财富是一个人福德的果报

命运的大揭秘:因果观之富有与贫穷财富是一个人福德的果报,佛教并不反对人拥有财富,相反佛教中对于福德是支持大家去拥有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资生活命之具,悉正不邪。’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无尽的财富,因为我..

印光法师:遇到病苦等逆境时怎样念佛?

问:遇到病苦等逆境时怎样念佛?治病的同时一心念佛必有奇效吗?遇到病苦等逆境时怎样念佛?答: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

净土法门:每个学佛的人都不干事了,都回家去念佛,这对吗?

我们断恶、修善都不放在心上,我的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什么?这叫净业,不会感六道的果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懂亏吃大了。要不要断恶?要;要不要修善?要。为什么要?这头是自利利他,希望在这里修忏悔;第二个,给一切初学的人做个榜样。不可以..

宣化上人:你若不发这个愿力,那是总在魔的窟窿里转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哀告现前大众”:我啊!泣不成声的,很哀痛的,告诉现前大众。大众就包括出家人、在家人,和一切的众生;不单人,乃至于其他的众生都包括在内了。大就是广大;众就是众生:这不是单单说的人了。“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和当时的,这可以说是就是现在的。这个“当..

宣化上人:喝着法华水,永远都不会做鬼了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乾燥土知去水尚远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现在举出一个譬喻来,“如人渴须水”:好像有人在饥渴的时候想要喝水。饥,就是肚子饿;渴,就是想要喝水,非常的干渴。那么在这干渴的期间,想要喝水;这譬喻我们人在凡夫地,想要求佛果;佛果..

净土法门:既然是平等,为何要厌离娑婆往生西方?

问:第三个问题,学佛之人应常怀平等心,远离一切善恶分别,既然如此,应对西方与娑婆等而视之,为何还要求生西方?答:这个问题在理上讲是没有问题,在事上讲差别很大,理上绝对没有问题,娑婆跟极乐平等。再说我们跟阿弥陀佛也是平等,我何必要念他?是不是?我们两个虽平等,他成..

净土法门:既然生者实未生去者实未去,那还用往生吗?

问:这位是哈尔滨的盛居士他提的问题,他说这几天听老法师讲《华严经》,他说明白了「生者实未生,去者实未去」的道理。西方极乐世界既然是我们自性所现,那么我们临命终时所说的阿弥陀佛的接引,是否佛对众生的名相说法?答:不是的,也是自性变现的,所以给你讲真实的,「唯心净..

诵《华严经》的功德很大

第一、灭五无间罪。经云:“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这说明,这部佛经,可以拔地狱之苦。《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对五无间地狱的苦,描述的非常详细。可是,造了无五间恶业的人,如果真的深信这部《华严经》,真的能以深信..

走进寺院怎么跟出家人打招呼?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使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

为何爱众生容易,爱身边的人却很难?

昨晚,因为一些琐事,和先生“开战”一番。那一刻,我再次观察到自己烦恼有多大,负面情绪有多猛烈,各种念头波涛汹涌般向我涌来。后来在佛堂“净化”一会儿,临睡的时候,自己不声不响地走进客房,把门反锁。然后用微信发给他:“这几天不要和我说话。”然后自己心里不断嘀咕:“..

净界法师:净土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土的方法。有些人说:我的根器不行,不能修十大愿王,怎么办呢?还是有办法。我们看第二个经典它的传承。「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

大安法师: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乘的智慧,不能依心意识的妄想分别。三乘佛法讲“智”,声闻、缘觉是得“一切智”,证得诸法空性的智;菩萨破“尘沙惑”,得“道种智”。众生的“见思惑”像恒河沙、像灰尘那么多(用尘、沙来形容,是说明量很大,但并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