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怎样做到这一生没有白来

人生在这个世间非常短促,纵然是一百年,也是弹指之间就过去了。在这段时间当中,我们到这个人间来,到底为的是什么?做了些什么?后面的结果又是什么?有几个人想过这个问题?我们自己有没有想过?多少人把这一生大好时光空过了,叫真可惜。中国古人有所谓人生在世,至少要做到三桩事..

宣化上人:不要误解了“恒顺众生”

这“恒”当一个“常”字讲,就是恒常不变;“顺”就是依顺,依着众生的境界。众生都是颠倒的,那么你是不是恒顺众生的颠倒呢?众生根本就没有知识,你顺着这些没有知识的众生,不也就走到愚痴的路上去了吗?恒顺众生,是顺着众生的习惯,又要把他从逆流中救出来,这叫恒顺。怎么说从..

没有善信,悟道难于上青天!

唐朝的一位禅师证道后回到故乡,他故乡的人从小看他长大的,对他很熟悉,听说他是得道高僧,大家都不相信,对他这位得道之人没有一点恭敬之心,还把他当从小在一起玩耍的伙伴看待。只有他的嫂嫂非常尊敬他,相信他,要跟他学道。这位嫂嫂没有文化,只是一个乡下的中年家庭妇女,禅..

圣严法师: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一、观音菩萨据《悲华经》记载,观音菩萨乃西方极乐世界之一生补处法身大士,是一位即将继承阿弥陀佛之位的大菩萨。观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因地之时,做转轮圣王的时候,是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出家之后法号观世音,他将在弥陀入灭之后成佛,号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到..

大乘佛教里的“佛身”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般佛弟子常以生不逢佛世,未能亲睹佛陀的身相金容而引为憾事。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进入涅的佛陀,其实只是佛陀的应化之身,佛陀真正的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随时随地与众生同在。有关佛身之说,..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菩提心是上求无上菩提之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就能够速成无上菩提。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

明海法师:论禅僧行脚

在中国历史上,禅僧行脚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是每个禅僧修行生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古代,交通工具虽不太发达,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官道、有驿站。而行脚的禅僧不仅在官道、驿站上行走,有很多时候是披荆斩棘,在深山老林里行走。他们拜访修行人,寻找或开辟新的修行道场。禅..

宣化上人:生死是苦,涅是乐

什么是修行?所谓“平常心是道”,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和平,不要生烦恼。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

悟正法师:“观世音菩萨”名号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灵?

译名观世音菩萨,是一位悲心恳切,觉照圆明,寻声救苦,随类应现,并与娑婆世界因缘最深的等觉大士。以处处展现“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的大悲精神著称于世。在《法华》、《楞严》两部重要佛教经典中有着集中反映。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svara,汉..

约吗?因果不爽善恶自有报

编者按:人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的是男身有的是女身?每个人的环境、遭遇为什么各有不同?难道有一种力量在操纵着这一切?请看今天的《智慧法语》,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就会受到重力的影响,一旦你离开了地球,就会摆脱重力的束缚;可是有一种你始终无法摆脱的力量,那就是业力..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讲座》14集

黄念祖居士1988年讲于北京中国佛学院所以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究竟的极果,“乘大愿船”。为什么说乘大愿船?咱们的本师无量无量尘点劫尘点劫以前,久已成佛。但是“以大愿故”,还示现到了尼泊尔出生,所谓这一种完全是示现成佛,为度我们啊!所以才演说这一部经。而且将来一切经..

每一个细胞里面都有宇宙

小中藏大我们看到了,我们看到一个很小的晶片,比指甲还小很多,大概只有我们小指甲的四分之一,它里面含着很大量的资料,我们在电视屏幕上放出来能看到。前天我看到,有同修送我一片光碟,《乾隆大藏经》,就浓缩在一片里头。我们一部《乾隆大藏经》要一个大书架,一百多册。我们..

怎样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偈从内容来看有两个层次:一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奉行去恶为善以保持思想清净和行为规范,这是尚有善恶相对立的属于世俗层次的伦理。佛教又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有漏善”。“漏”是烦恼,即带有烦恼的善。1..

菩萨四摄法

四摄的“摄”字有导引、摄受之义,“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摄受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法便第一,布施,有三种施:①财施,以金银、财宝、饮食、衣服、医药等物惠施众生,这叫外财施;以体力脑力,施舍他人,这叫内财施。②法施,顺应人们的请求,将佛法道理讲给..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千万不要偷盗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由此可见,贫穷是偷盗的果报之一。除了贫穷,偷盗还会使我们堕三恶道,使我们共财不得自在。如果不想让自己贫穷,一定要断除一切偷盗。之前有过偷盗行为,一定要真诚..

宣化上人:若有这种种的视观察力,就什么麻烦烦恼也没有了

平等无异,毁誉不动于心,人有不誉之誉,有求全之毁。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一切诸佛,怎么成佛呢?就是功德圆满,福足慧足,才成佛的。他为了圆满一切功德,尽未来劫,修菩萨行。佛在没成佛以前,发愿尽未来劫,修行菩萨行,利益一切众生,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他修菩萨行..

如何训念佛功夫,使其能压住恶念?

问:底下一个问题,请问如何训练默念佛号功夫,使其能真正压住恶念?如何能提高觉性使佛号能在恶念生起之前,就能将其降伏住?答:如果说佛号能在恶念生起之前就能降伏,这已经是功夫成片了,很得力了。一般人在恶念起来的时候,马上立刻把它降伏住,这就很难得,这叫什么?这真的会..

太桥旦曾堪布:女众弟子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依止上师

文:太桥旦曾堪布关于女众如何依止上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全国各地学佛的人非常多,而在学佛过程中需要要依止善知识,这一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说法是一致的。并没有说学藏传佛教必须要依止上师,学汉传佛教就不需要依止上师或法师,没有这..

愿力、因缘与业力对男女婚姻的影响

1.愿力对婚姻的影响很多人对于愿力在婚姻方面造成的影响,没有足够的估计。比如,年轻时你看见人家丁克族很潇洒,你就发愿说,我将来不结婚也独身;或者不黯世事的时候,由于某种因缘,你发愿说是这辈子就当光棍吧,你不要以为这个只是你顺便说说,这个到了愿力成熟,就真的会障碍..

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我吃亏了吗

众生和诸佛,谁更重要?有一次,寺院里要举行大的法会。从各地而来的法师与居士都到寺院来共襄盛举。法会的前一天,大家都一起出坡劳作,有的人庄严殿堂,有的人清扫寺院,还有的人在角落里插花,准备为诸佛菩萨献上最虔诚的供养……这是多么好的修福修慧的机会啊,大..

100个记住--慧律法师法语展示

1)你要想幸福,学佛听闻正法是唯一的一条路。世间再没有比佛法讲得更彻底、更圆满,更能够带给人类幸福、解脱的真理。2)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善法,若不自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者,直示正路。”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我们,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然而“人生难得..

佛经中关于吃肉的因果业报

1、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大慧。菩萨摩诃萨。在在生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一切肉。……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修慈心者云何食肉。……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是故菩萨欲利自他不应食肉。2、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大慧。夫食肉..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三疑」之设疑作答(三)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三疑」之设疑作答(三)师父常这样问大家,就是要让你去了解佛是怎样一个人。他了不起到什么程度?想不到你只要去想到一点点,你就很安心,为什么?佛这么了不起的人,这么慈悲,这么有智能,这么有力量的人要救我,我何必烦恼,我何必担忧。我念佛就会..

悟显法师:看经读经,就是在学着把自己的我见放下

悟显法师讲述/看经读经,就是在学着把自己的我见放下凡夫常常都用我执我见当作自己的想法、看法,学佛要懂得放下我执、我见。可是这又是最难觉察的。所以在生活中,一旦听到与自己想法看法相违背的观念,或违背自己习气的,就马上会生烦恼,这时候就要觉察,这就是自己的我执我见..

佛门之中所讲的六种信,是学佛修行证果的正确方法

学佛一定要建立在信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真正信佛学佛的人必须要做到明信、正信佛教,要有坚定的信心,才能于学佛之中得到真实利益。佛在《华严经》中说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成功之母,是回归自性,大修功德之源泉,佛法无边,唯信能入。信自,信他,信因..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您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对于每一个佛弟子来说,这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天。佛陀的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他引领我们走向觉悟解脱的彼岸。一、释名佛有过、现、未十方三世无量诸佛,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于娑婆世界,创诞于印度是释迦牟尼佛..

宣化上人:种什么因,便结什么果?这是自然的道理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了知众生种种异悉是想行所分别于此观察悉明了而不坏于诸法性众生是起惑造业受报,种什么因,便结什么果?这是自然的道理。如种佛因,便结佛的果;如种菩萨因,便结菩萨的果;如种缘觉因,便结缘觉的果;如种声闻因,便结声闻的果,这是四圣道。尚有六凡道,就是三善..

念佛时观想自己就是弥陀,请问如法吗?

问:第二个问题,念佛时跏趺而坐,手结弥陀定印,观想自己就是弥陀,端坐莲花上,身是弥陀,心想弥陀,口念弥陀。请问如法吗?答:如法,好好的念下去,自然就相应。到什么时候相应?你不问我的时候就相应。你还问我,你还有疑惑,这个疑惑就不能证得。就是说你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

界诠法师:皈依三宝,是哪三宝?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者,应当皈依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