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太虚大师:楞严经大意

“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初出家时,读诵《楞严经》,颇有启发。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民九、在湖北演讲,编成《楞严研究》。《楞严经》对于本人自身修学上,亦有因缘。故今讲大意,殊觉深切有味。一、佛法与人生意欲非纵欲非节..

宏海法师:心地法门

好,各位同学,阿弥陀佛,大家下午吉祥如意。今天很冒昧,本来可能诸位听我们可潜法师一直在讲这个系列的天台,但是因缘所致他下午今天可能另外有法务,所以我只好顶班来坐在这里,希望不要扫大家的兴。阿弥陀佛。其实坐在这里,有时候我也心虚的很,上次可潜法师来讲课的时候,我..

圣空法师:如何度我们的六亲眷属?

圣空法师:如何度我们的六亲眷属?*圣空法师讲解《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经题节选【诸菩萨】所有的菩萨都要用这个方法,不然的话走不出去。别人说念佛就没用这个方法,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呀,也是禅定功夫。然后因为你在娑婆世界..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过去的业现前

问:请问师父,以唯识的观点,现世还在吃肉的众生,是不是很容易刺激过去的杀业现前?净界法师答:是的,吃肉这个问题你不能小看,印光大师他很强调吃素。吃肉有两个问题你要面对:第一个是命债,第二个是肉债。在杀盗淫妄里面,只有杀生它比较复杂,因为不仅是你的业障,你还跟众..

宏海法师: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问:请问师父大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小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大小乘有什么区别?宏海法师答: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发心大小,因为小乘呢他就是发心自己了脱生死,可是大乘除了自利还要利他,乘就是运载的意思,大乘如同交通工具大相对承载的人多。这是就发心而..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从闻思修所成的这种妙慧——无分别智,它有三个次第:第一个,闻所成慧。佛教的修行都要有传承,你不能够说你闭着眼睛就自己想出一套方法来修止观,不可以的,你要听闻佛陀的教法。佛陀虽然离开我们人世间了,但是他临走之前,..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大势至云:都摄六..

圣空法师答疑:一天最少持14遍楞严咒,才有效果吗?

圣空法师答疑:一天最少持14遍楞严咒,才有效果吗?问:有人说,持楞严咒要有效果,一天最少持十四遍?圣空法师答:这个不是佛说的,我们是学佛。人说的,大家说听不听?不听,听佛的。大家说,到底要多少遍才能受益?是一百零八遍受益,还是十四遍受益,还是一遍受益?你们到底是..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都可以看到佛陀在介绍观世音菩萨,譬如:《法华经》的〈普门品〉、《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以及《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还有大家常诵的《心经》,只是在《心经》中观世音菩萨被称为观自在菩萨;另外,在..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来讲呢,它是常住不坏的。但是凡夫和圣人所区别的,世界上的一个呈现的差别相,就是,凡夫所住的国土,它会有成、住、坏、空四个步骤的无休止的轮回。那么首先我们说,..

在生活中观自在

在生活中观自在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是生活禅的主旨;存在与超越不二,生活与自在不二,是《心经》的主旨。“二”是什么?“二”是矛盾。凡夫因为有执著,所以有分别,因分别而有种种矛盾,其实矛盾本无所谓有,但烦恼由此而生。人与自然是矛盾,个人与集体是矛盾..

菩萨戒四条浅说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诽谤三宝戒”这四条戒条,结合相关经论进行了分析和解说。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其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

信佛不能盲从膜拜 快来看伪经目录!

学佛人应悌然警觉,明辨是非邪正(资料图)弘扬佛教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社会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数增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能够以各种方式,传播正信、正见的佛教,饶益众生,功德无量。然毋庸讳言的是,在弘扬佛法的音像与书籍中..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这个时候,彻底了然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生灭。菩萨在这个时候,在流转生命的动荡不安当中找到了生命的歇脚处,有一个歇脚处,找到一个房子住。不像以前是个流浪汉,刮风下雨的时候痛苦,出太阳的时候快..

我们怎样远离凡夫的妄想

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心性而修行,整个修行还是在庄严一念心性。这个地方我们把这次《楞严经》的整个修学纲要分成三种力量:第一个,安住力,就是根本方便。我们看经文:【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

宏海法师:如果佛性本俱,过去现在未来也本俱吗

问:如果佛性本俱,是过去本俱,是现在本俱,还是未来本俱?还是本来如是,只因一迷一想之间就堕落边离,而失佛性呢?恳望师答,谢谢。此困扰长久,惭愧。宏海法师答:关于佛性是简洁明了的。正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每个人成佛的可能性。他在旷劫久世轮回之中,和已经成功到达..

道源法师: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

【文】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冤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略有七条,开列如左,余可例推云。《戒杀放生文》“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咸”是皆,“谓”是说,“理”是按道理,“应然”是应当。世间人吃众生..

人生没有意外 只有必然

人生没有意外只有必然(资料图)生活中很多意外不期而至,我们往往将之归咎于各种外界因素。然而,意外真的是意外吗?人生没有意外,只有必然妙祥法师:有的人会说,啊,我要不遇着他,我很幸福,遇他以后我很痛苦。实际上这个“道理”,也没有多大道理。幸福和不幸福不存在某个人身..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持名念佛,持念佛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静波法师:人生皆过客 哪有主人公

人生皆过客,哪有主人公(资料图)在《法华经·方便品》里边,佛陀说了这样的一首偈颂:“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这段经文很深刻,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所谓“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就是..

虚云老和尚:修行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

修行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坚..

观察你的内心世界 就能看到你的来生

观察内心世界(摄影:何雄周)古人常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什么叫开悟呢?从佛法的角度,我们每一个人在没有经过佛法教育之前,我们是活在无明当中。所以我们平常生活…是闭着眼睛在生活,完全没有智慧的光明,就是跟着感觉走。我想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反正全世界没有人管得到..

静波法师:和邪师学法 千佛世出都救不了你

和邪师学法,千佛世出都救不了你。(摄影:苟秉宸)面对现实,我们今天要讲好佛教的故事,知见必须纯正,不能牛奶掺水!如果知见不正,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佛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或许不是坏人;众善奉行,可能也不见得是好人,因为好心做坏事的人多了;“自净..

怎么能破除“所知障”

一信徒问师:阿彌陀佛師父怎麼能破除“所知障”?师答:被自己的知识、经验、偏好等等个人化的观点或者某种社会共识所束缚,难以完完全全地接纳真理,对真理有所质疑,因此妨碍了真心的显露。这就是“所知障”。所知障重的人,总是用自己在环境中熏染成的习气去衡量别人。打个比喻..

吃五辛的五种过失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讲的,那部经是给谁谁谁讲的。「作是说者,亦名谤法」有个实例,滨州有一家信佛的,她妈妈和她妹妹是一种理念,她这个姐姐是一种理念。那一年,我去滨州也是给大家做开示的时候,他们把一种知见,就提出来了探讨,他姐姐那个意..

仁清法师:戒不是只给出家人制定的

好多年以前,我在临淄给大家开示的时候,就讲到吃荤腥的过失,讲吃荤腥的过失,讲完了这些,我说明天附近又有集市,你们无所谓啊可以去买可以去吃,很多佛弟子就站起来说:“师父坚决的不吃了。”我说:“为什么?”他们不说话,我说:“我知道为什么,怕鬼舔嘴。”他就怕鬼舔嘴,..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必须掌握四大要领!

念佛一心不乱。(资料图)“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持名念佛,持念佛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这是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中的偈颂。从这个偈颂来看,第八识的转变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不动地——八地。到了八地以后,破坏了“阿赖耶识”的功能,自我意识的功能破坏了。所以,阿赖..

色身会影响你的内心,内心也会影响色身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呵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严经》的这样的,很少!佛陀都要大概带过去。当然它的理由就是说,说这个吃肉有什么问题,会变成大罗刹呢?在《梵网经》有讲得很清楚:食肉之人,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说你这个人本来很有慈悲心,但是你每天吃..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的根本原理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的根本原理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人人能念,个个可念,方法极简易,而念佛原理却深邃浩博,乃佛果觉境界,极平常极玄妙,超出众生的思量,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兹谨依圣言量,对念佛原理,略作管窥。一、名具万德,名召万德阿弥陀佛深知十方众生,无始以来,念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