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著大师以前,印度的佛法极为昌盛,后来因为外道的势力进入了印度,大规模伤害佛教徒,曾经三次摧毁佛教。因为佛教徒以慈悲忍辱为上,不与争战,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杀,寺庙也被烧毁,佛法从此在印度没落下来。之后,便很少人能真正阐释经律论三藏中,关于律藏和论藏的部分。那个时..
俱舍论
《佛说阿弥陀经》具体注释注解(三)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136)如须弥山佛:此佛以德立名,差别于前“须弥相佛”以相立名也。须弥山含“妙、高、明”三义,佛德亦具此三义:佛具万德,如须弥山合金、银、琉璃、玻璃四宝而成,故称“妙”;佛为一切众生甚至一切诸圣之无上,如须弥山远超一切群山而卓立,故称“高”;佛智光..
供僧斋僧的功德利益,殊胜弗成思议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一、佛经中说供僧功德《俱舍论》云:“若能一日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下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下世,决定不逢饥馑灾。”《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赡养一粒诃子、一..
佛教大成就者之宗咯巴大师传
宗喀巴降世时藏传佛教正处于一个衰败的年代。僧侣戒行不严,教风不正,思惟纷乱。宗喀巴大师以大智大勇肩负起了改革振兴佛教的历史任务,除了力挽狂澜、大马金刀地从教义理论长进行根本治理、拨乱反正外,还从整顿戒律,整顿教风,建立学院式的寺院,加强经学正规教导,培养戒律严..
能生烦恼的六个因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能生烦恼的六个因:所依、所缘、猥杂、言教、串习、作意。一、所依所依者,谓烦恼之随眠。生烦恼的所依就是烦恼随眠,即潜伏在心相续中的烦恼种子。因为烦恼未现行之前,是处在种子位,尚未苏醒,所以称为随眠。一旦值遇外缘,经由非理作意,人缘聚合,就会不由..
无著大师消业见弥勒
无著大师以前,印度的佛法极为昌盛,后来因为外道的势力进入了印度,大规模迫害佛教徒,曾经三次摧毁佛教。因为佛教徒以慈悲忍辱为上,不与争战,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杀,寺庙也被烧毁,佛法从此在印度没落下来。之后,便很少人能真正阐释经律论三藏中,关于律藏和论藏的部分。那个时..
论佛教戒酒,饮酒带来惨烈报应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佛教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用。对于酒的定义和分类,经、论、戒典多有详说。据《俱舍论》卷十四载,酒有三种:由米麦等谷类酿成的穴罗(梵语s11ra,苏罗);以果实或植物的根、茎酿成的迷丽耶(梵话maimya);而在上边二者都没有完..
死亡四类型与死后去向之谜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编者按: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般人难以解开的疑团。唯有真正大智之人才能洞察生死奥秘,比如佛陀。在佛教经典中有关于死亡的诸多解读,可以让人茅塞顿开。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死有,指有情一期生..
佛教中的三界及六道轮回的真相揭秘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六道业因:人道是主要造业地,是六道“源头”。人一生能造百千万亿生死业因业果。人生一世,为一期因果告一段落。下一期因果如何开始,取决于此生造作及命终时起于何心。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
怎样通过体征判断临终亲友将投入六道中的哪一道?
一、临终投生六道的相状大王当知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投生地狱道的相状大王何等名为当生地狱十五种相。一者于自夫妻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者举其两手扪摹虚空。三者善知识教不相随顺。四者悲号啼泣呜咽流泪。五者大小..
男女之情 缘于前世因果(献给为情所困、所迷的人们)
《法灭尽经》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经典,逐渐而灭。假如楞严经不灭,处死时代就现前。由此可见《楞严经》之重要性。《楞严经》的全名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该经的直接人缘为,阿难化缘时,遭摩登伽女之..
佛教的五眼是什么?如何获得?
五眼在《俱舍论》等小乘论典中没有提及。因为萨迦派的果仁巴说:“六通,小乘行人可以得到;五眼,只有大乘圣者方可获得。”佛经亦云:“若欲获得五眼者,当勤修六波罗蜜。”五眼的因、作用、范围、本体等,在《现观庄严论讲义》和《大乘阿毗达磨》中有详细介绍。本来,《文殊真实..
【六道轮回】图讲解,佛教的六道轮回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佛教解释)六道轮回,佛教用语。世间众生因做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化生)、人道、畜生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化生)。六道轮回简介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
罗汉在佛教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
详解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前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而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说法,度其出轮回苦海。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
修建寺庙功德利益
修建经堂寺庙具有无量功德,对于我们的现世或将来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莲花经》云,任何善信发心赞助建寺与佛坛,可以获得以下十大功德:1、无始以来诸恶业,得以减轻或消除。2、天人护佑,逢凶化吉。3、去除障碍物,免夙仇报复之苦。4、妖魔邪怪,不能侵犯。5、脱离烦恼和无明..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释迦牟尼佛平生说的教法,总的说来是说阿罗汉、辟支佛、大乘权教菩萨、实教菩萨实践的四谛、十二人缘、六度、四摄法、三心、四愿各类窍门。现在介绍如下:第一节声闻行果四谛窍门(一)阿罗汉的概念阿罗汉有三层意思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第一节三藏圣典的结集(一)第一次结集结集二字包含有编辑的意思:而古来翻译法师应用结集的词语,是指人人聚集在一路会诵佛说过的遗教,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古印度还没有文字记录,只能用说话把回忆的常识,经由过程师承传诵保存下来。释迦牟尼佛涅槃之..
佛教各宗概况
佛教各宗概况佛教传入我国,先后形成十宗,流传在不合的朝代和地区。十宗有俱舍、成实、三论、晒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密等宗。本书对禅、净土、律三宗已有专章论述,这里不谈。其它七宗概况,现分述如下:第一节俱舍宗佛灭后九百年,犍陀罗国有世亲尊者,取经藏中有义造..
四谛
四谛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今后,最初在波罗捺斯城外鹿野苑说四谛*轮教化五比丘,令他们观察世出世间的因果事理,而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五八听闻了这四谛窍门,漏尽意解,成阿罗汉,究竟解脱了死活流转的痛舌。如来入灭的时刻,亦以四谛窍门为最后的垂示(遗教经)。故四谛..
人天行果
人天行果第一节行一、皈依三宝(一)皈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佛教徒,故学佛的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演道俗业经》中给孤独长者问佛:初学道者,始以何志..
果
果一、圣位所断烦恼声闻乘行者,从世第一位善根之间提议真无漏智,即能断尽三界的见惑而成为初果圣人。此后更赓续地数数修习无漏圣道,即能渐次地断尽修惑而证得阿罗汉果。故圣位中所断的烦恼虽然很多(本惑随惑),但总起来说,只有两类,即见惑与修惑,只要把见修二惑的根本烦恼..
声闻行果-行
行一、出离心第二章中说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可以包管未下世获得殊胜的人天善趣身,在六道轮回中来说,是很好的善报。然则,仍然没有超出三界,照样在死活中流转,善报尽时,还不免轮入恶道,受三恶趣的苦报。即在人天善趣中,亦常为诸苦所强迫,不是究竟安稳的乐处。如..
十二有支
十二有支一、名义佛陀成道,悟得有情之流转死活,皆由无明为缘,造业受果,而轮转不息。观其轮回的因果关系,不出十二有支,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有即三有,支是支分,无明等十二法,是有情流转三有的支分,故名有支。又有情自体,总名为..
蕴处界三科
蕴处界三科一、五蕴(一)五蕴名义前面所说的五位百法,在大小乘共通的法相名词的蕴、处、界三科里可以摄尽。是以在说了百法之后,说蕴等三科。这里先说五蕴。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聚有为法。有为是有做作、作为、生灭的意思。蕴是积聚义,即色等五法,都是人缘和合积聚,前..
藏传佛教宁玛大圆满触系解脱
藏传佛教宁玛大圆满触系解脱即桑给契吉密续(系解脱),这本「桑给契吉」密续,是由最原始佛—普贤王如来的智慧所示现,亦是自存而且最原始的法教。本密续為法界自性中自然流出的法音,不生不灭、亦无始无终。此密续具有四种使众生解脱的方式:(1)看到此密续或读此密续。(2)听..
什么是皈依?
什么是皈依皈依佛:我们皈依佛,向他进修与修学,以他为模范、为导师,这就是所谓的依靠了。此外,我们凡夫谁也靠不住,因为你今生做人,下平生可能做畜生,今生做畜生,下世可能做人,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今生是大好人,下世可能坠落,这样的人我们如何依靠呢?所以唯有离开六..
未来一万年地球的人寿福报与灾劫概要
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百岁。公元前543年,佛入涅槃。自佛陀涅槃时起计算佛历。2008年是佛历2552年。现值减劫,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照此计算,公元前513年,佛诞100岁,人寿99岁。公元元年,人寿94岁。公元1000年,人寿84岁。10、公元2000年,人寿74岁。2008年根据有关统计,..
五眼和六通
五眼六通佛法称特异功能为神通,各种神通不外乎五眼和六通。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此碍,故求天眼。肉眼能照见一..
五戒相经笺要集注
五戒相经笺要集注五戒相经笺要集注序◎广化律师夫五戒者,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戒之根本也。佛法以五戒开演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甚至梵网菩萨十重四十八轻之一切戒法。依之渐次修学,三聚悉持,清净无犯,得圆满成就尸罗波罗蜜,甚至圆满无上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