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

三十五、佛教的生活智慧

生活不只是穿衣吃饭,不只是追求金钱、欲乐,另有服务的生活、奉献的生活、艺术的生活、休闲的生活、修行的生活。关键是要有生活的智慧,有了智慧,同样是穿衣吃饭,味道就不一样了,性质就不同了,层次就不一样了。1、平常心平常心,浅层次理解,一种平常的心态,没有大的情绪波..

附录   一、人死后若有来世,为何不见有人回来报告?(请听佛陀的回答)

佛说见正经一卷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

怎样断除烦恼的种子,让它不能再生?

普通的怨敌被驱逐出境后,仍然可以盘踞他乡养精蓄锐,待到自己实力雄厚、力量恢复之际卷土再来,再向你挑战报复。可是烦恼敌人不会这样,如果用智慧宝剑从根本上断除了它的种子,就像是烧焦的种子再不会产生毒果一样,它不可能再度复返的。从历史上也可以看出,世间敌人确实如此,..

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有多大吗?来看佛经怎么说!

尊敬的善男子善女子,当你打开这篇文章,足以证明你前世已修了无量的福德因缘。相信释迦牟尼佛决不会说骗人的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圆满,没有虚发,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异口同声的赞叹,句句真实。平时所说的念佛,就是指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阿弥陀佛”四字..

《旅途脚印》:吃素

午夜,手捧一盏清茶,独享寒夜的清幽,收拾着连日来因各种事务缠绕而变得琳琅的心情。身边,大成就者夏噶措智让珠所著的《大悲书函》无声无息地吸引着我的视线,就着幽幽的灯光,顾不得阵阵袭来的倦意,我再一次翻开了这本让我刻骨铭心的书函。很快,纷乱的思绪又被书中情真意切的..

信愿法师:出家人念佛与在家人念佛胜劣如何?(一)

【念佛往生要义钞】问:出家人念佛与在家人念佛胜劣如何?(一)今晚藉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我们再继续来探讨法然上人所撰写的《念佛往生要义钞》。昨晚我们看到第四个问答,第四个问答与第五个问答有连贯性,所以我们再从第四个问答钞文读一遍,然后再接下去看第五个问答。请诸..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十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现观庄严智度窍诀论》。己二、(广讲能得之道智)可分为二:一、道智之支分;二、道智之整体。庚一、(道智之支分):之前我们讲过所得之法――遍智。遍智是佛的境界,也是我..

为什么古今中外都推崇《金刚经》

为何古今中外推崇《金刚经》?节选自卢志丹居士《听高僧大德解金刚经》佛教传入中国已1700多年了,当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衰落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自东汉以后的帝王,很多就非常崇奉佛教,甚至将其定为国教。和儒、道一起,佛教在中华文化史上打上深深烙印。..

地藏菩萨的前世今生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震撼心灵的十六字,就是地藏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下的弘誓大愿。那么地藏菩萨究竟是怎样的一尊菩萨;他有着怎样的往昔经历;又为何发下如此大愿?地藏菩萨为何被称为大愿地藏菩萨;佛教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又为何被称为“佛门孝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自序品第一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楞伽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写作是一件非常枯燥又幸福的事情,一支笔,一副键盘,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去利益帮助芸芸众生。这篇文章耗费了我大量心神、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我的笔记心得、大德前辈们的教诲以及我的个人实践感..

净慧长老:修行中的梦境代表什么?不要在梦幻泡影上用太多的心思

净慧长老《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谓修行者,即是修心,修心即是修性,修性也是修心,心性不一不二。禅宗的功夫以明心见性为目标,所..

修行中的梦境代表什么?不要在梦幻泡影上用太多的心思

净慧长老《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谓修行者,即是修心,修心即是修性,修性也是修心,心性不一不二。禅宗的功夫以明心见性为目标,所..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在佛教经典中,有很多自然之物都被赋予特殊的内涵。月亮即是与佛教的关系密切的自然物。在佛教经典和禅宗祖师语录及诗歌中,经常会用月来表示某种特殊的佛教意义。从而把抽象的佛教义理形象化,方便了人们对教义的理解。禅宗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种佛性不可言说,也无形无相..

佛学里最容易念错的10个字你能念对几个?

文:明心1、叶:摩诃迦叶念:shè(射)不念:yè2、给:给孤独园念:jǐ(挤)不念:gěi3、梵:梵文梵呗念:fàn(饭)不念:fán4、幢:幢幡宝盖念:chuáng(床)不念:zhuàng5、华:华严三昧念:huā(花)不念:huá6、犍:摩诃目犍连念:qián(前)不念:jiàn7、:树园念:qí(奇)不..

在舌尖上修行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关注心灵生活,开始选择素食。素食,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是可以付诸实践的生活哲学。以素养心,人获得的,不仅是内心的平静,还有身心的调和。佛门讲,吃饭的本质是“为疗形饥”。人吃饭时,每一口都是为了止息饥饿的痛苦,每一次咀嚼都是为了治疗..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

印光大师:谈应对灾难法语

即灾殃翻为善导,转热恼直下清凉(因邻火延烧,物屋一空,其妻惊骇病故,遂心神迷闷,如醉如狂)《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天之所以成就人者,有苦有乐,有逆有顺,有祸有福,本无一定。唯在当人具通方眼,善体天心,则无苦非乐,无逆非顺,无祸非..

印光大师谈应对灾难法语

即灾殃翻为善导,转热恼直下清凉(因邻火延烧,物屋一空,其妻惊骇病故,遂心神迷闷,如醉如狂)《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天之所以成就人者,有苦有乐,有逆有顺,有祸有福,本无一定。唯在当人具通方眼,善体天心,则无苦非乐,无逆..

佛陀三转法轮

佛教的教义,概而言之,可分为小乘和大乘。这二者之间,主要是以发心来区别:倘若你修行全是为了自己快乐、自己解脱,纵然学的是大乘净土宗、密宗,这也叫做小乘法;如果你闻思修行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就叫做大乘佛教。现如..

端午节那天佛教史上发生了一些大事…

1、佛教高僧五月五日出生或圆寂首先,一些生于端午的高僧成为佛教的要事。生于五月五日的孩子常被抛弃,汉代这天出生的王凤、胡广等人就险遭遗弃。父母或将此日出生的孩子送往沙门为僧,如唐代著名的“法云公”。《释氏稽古略》:“万回法云公,太宗贞观六年(632)五月五日生于虢..

如果还记得,怎么忍下口?

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位施主怀里抱着儿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我在家时从来不敢吃鱼。学校食堂一吃鱼,我就很苦恼,因为当天只能吃米饭,其他什么也吃不了。可你们很多人一提起鱼肉,包括有些出家人,也开始垂涎三尺,以前的习气复苏了。你们大口大口吃过是吧?..

[亲友书讲记]龙猛菩萨布施头颅

播放故事点击这里佛教历史上,龙猛菩萨是公认的登地菩萨,佛陀在《楞伽经》中亲自授记:“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意即南方碑达国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龙猛,在佛陀涅槃之后,佛教内部产生争论时,他站出来弘扬大乘中观,诠释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很多大..

百岁禅师渡海来华传奇一生堪称神话

按:菩提达摩,印度来华高僧,中国禅宗初祖。根据佛教史籍记载,达摩来华之时,已年近一百五十岁,渡江北上,在少室山面壁九年,传法慧可禅师,留下诸多神奇传说。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传奇一生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或528),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

梦参老和尚:明心见性的方法

问:明心见性的方法。梦参老和尚答:明心见性方法都是什么?这些天有很多道友都在听楞严经。楞严经是佛在说了般若部之后说的。一般地说,我们在家道友都能够进入的话,你不但了生死,你在社会上,它都会起变化的。因为在社会上讲究物质,在我们佛教徒可不讲,我们佛教徒讲精神世界..

梵、中、英三版《阿弥陀经》对于往生条件的翻译对比,真的是万修万人去!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作者:朱亚仲)”一、持名念佛的来源及影响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从..

梵、中、英三版《阿弥陀经》往生条件的对比,真的是万人去!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佛教协会《法音》2015年第7期-“净土宗持名念佛的理论与修持探析(作者:朱亚仲)”:一、持名念佛的来源及影响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初祖东晋慧远(334-416)依据的是《般舟三昧经》,侧重于禅观念佛,无论是依据的经典还是念佛的方式,实际上都与后世的净土宗不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

星云大师:《金刚经》之法会因由分第一

金刚经第1品法会因由分第一白话文法会因由分第一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译文:《金刚般若》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