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扬净土法门为己任,行持不舍昼夜,悲心广度众生。德高望重,人天景仰,被尊称为当代蜀中净土高僧。听闻海山长老圆寂的消息,哀思之际,我不禁想起了向老和尚请法的点点滴滴。中兴四川遂宁广德寺的第一任方丈长念和尚圆寂后,..

海涛法师《孝顺父母是世间大福田》

1.佛说父母为子女之等觉菩萨,世间第一良佑福田。有佛住世,礼佛供养佛,无佛,礼拜父母供养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2.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寿其寿量而不暂舍。供给衣食医药。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3.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

想要断烦恼解脱生死,就要放下悭贪

供养具有灭除悭贪的作用。悭贪,就是吝啬、小气。佛菩萨是我们最为景仰的楷模,供养时,必尽己所能准备精良供品。所以,每一次供养都是对悭贪的削弱。贪是三毒之一,因为贪著,我们往往舍不得将那些贵重或自己喜爱的物品赠予他人。电器要用旧了才肯送掉,衣服要过时了才肯给人,因..

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诸位都知道观音菩萨的手中执有净瓶与杨枝,净瓶与杨枝,这是表示了菩萨普救世间的伟大悲行。世间如火宅,众生心中充满了热恼。观音菩萨时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有热恼煎逼的苦恼众生,谁不想得到清凉?如愚痴众生,渴求智慧,体弱多病,希求健..

人生将何去何从

一、人生何去何从为什么皈依、受戒与修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个人都是如何而生,为何而活?“如何而生”就是我们能够来到这样一个人世间的原因。我们来到人世间以后,是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个世间的?就是来到这个世间的原因是什么,活在这个世间的目的是什么,这是..

婴灵作祟之说有无经典根据?

编者按:最近两年小编在不少学佛交流群看到婴灵附体之说,他们往往提到一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婴灵附体之说究竟如何,可有其他经典依据?圣严法师曾有专文解答这一问题,详情见下。文中提到的《佛说长寿经》,就是《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这部经典与《..

阎浮提众生的业感差别

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三业能感得百千种报应。有现报,现世造作现世报;有生报,今世造作来生报;有后报,就是未来的十百千万生之后再报。阎浮提众生的业感差别,或具足,或不具足,或轻或重,呈现错综复杂的因果格局。地藏菩萨都是以百千种善巧方便来教化我等众生,令我们尊重因果法则..

惟贤老和尚佛学问答集

1、“没有般若的修行都是外道”这句到底对不对?禅定中出现景象应如何看待?到底是好还是坏?答:外道不外道,就看有没有正见。有正见的修,也就是依照般若的修行作观察,般若主要就是讲“无我”,“我”是生死根本。注意这个问题,你不拔断生死根本,不“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持诵《金刚经》的功德与灵验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论述佛教般若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禅宗的重要典籍之一。在现代比较流行的佛教经典中,《金刚经》以通俗易懂,涵义深刻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金刚经》是佛陀为常随千二百五十人讲说的经典。在本经中,佛陀特别为须菩提等诸大弟子讲说了持诵..

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劝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以期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永不退转。首先,阿弥陀佛愿力广大,誓救苦海一切众生。阿弥陀佛在《佛说无量寿经》中发下四十八种大愿,愿愿救度一切苦海众生远离苦趣,永不退转。而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

明贤法师:“功德箱财政”透支政府公信力

在社会上频繁闹“最难就业季”的当下,找工作找到地方宗教局去,或许仍被不懂行情的人认为是“进了冷衙门”。现实情况是,在“宗教经济学”日渐走红的中国,佛教寺院的“功德箱”——已然成为地方政府眼中新的GDP增长点、新的政绩链接点。而代表政府直接掌管寺院及其功德箱的地方..

永离女身的两种捷径

信乐永离女身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中无量女人,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生起欢喜好乐之心,发起愿往生..

往生者病重时与命终之后助念有何区别

信乐永离女身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中无量女人,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生起欢喜好乐之心,发起愿往生..

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而近日中、港两地,乃至台湾,名人、艺人涉毒事件,似..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千万不可以去抨击任何一个法师,或者道场、一个法门,这个也..

小资型学佛和商人型学佛

似乎短短几年间,伴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更多关注,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佛教在中国焕发了青春般的光彩。佛教书籍屡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法师们纷纷在网络上用生动的现代语言传法。明星信佛渐成风气。千年古刹中有着现代的数字化生活。人们发现许多法师是国内一..

以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个故事。持世菩萨有一天在静坐时,有位天人来到他面前说:“菩萨殷勤精进,功德无量,我要供养菩萨。”就带来几位天女,说要供养他。持世菩萨问:“你带这么多人来,要为我做什么事?”天人说:“她们可以唱歌给你听、跳舞给你看,还能陪你作乐!”持世菩萨说:“..

一句恶言堕粪池中虫

证严上人述说《贤愚经》故事叮咛大众,在凡夫地修行,境界复杂、诱惑繁多,要守护单纯的初发心,坚定道心、言行谨慎。都市边缘有一洼大池,城里所有的秽物、粪便皆集中于此,人们经过时总是掩鼻快步通行。一日,佛陀带着比丘来到池边,见一只四脚大虫经年在污秽脏臭不堪的池中生活..

《大悲咒》的相貌

在汉地,流传最广的长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大悲咒》,还是缘于那位让我背《心经》的居士。但真正持诵《大悲咒》,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我曾将此咒推荐给我岳母。她老人家喜好书法,一有时间就抄写《大悲咒》。抄一遍下来,往往是大汗淋淋。如此坚持数年,直至撒手西去..

心向内缘 辗转增上

游集》卷第四十)蕅益大师说:“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世所摄,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谛审谛观,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便成众生知见。若仔细观此众生知见,仍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不属三世,不堕四句,则众生知见当体元即佛..

心向内缘 辗转增上

一、皈依三宝伏烦恼,显发心地智光明皈依是学佛的开始。皈依三宝,就是帮助我们树立生命的宗旨,明了修行的路径,找到共学的友伴。三宝:佛宝、法宝、僧宝。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两足尊。两足即福足、慧足。唐朝宗密禅师的《金刚经纂要疏》中..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如何离苦得乐,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我们想要找一个依靠,找到一个解救的方法。我们一开始学佛,大部分都受到痛苦的刺激而来到佛门。所以我们刚开始学佛,都是一种苦乐的概念,离苦得乐,这个很正常,但是这不是..

救世大悲观世音

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两位圣者与我们中国人有很深的法缘。尤其他们被一般民间所敬仰的程度,并不逊色於其他外道的神明。而在这两位圣者中,观世音菩萨更是家喻户晓,老少咸知的。释迦牟尼佛当时特在法华会上,详细介绍了这位圣者..

达照法师学佛常识释疑

一、问:人活在红尘,杂念太多。该如何做,才能入佛之门?答: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二、问:想成佛,想向法师学法。答:想成佛就要学佛,学佛就是学习佛的正法,学习正法就要如理的皈依、发心、持戒、正见、修止观,好好努力吧!三、问:什么叫恶知识?怎样..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

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0)已经离开我们七十周年了。七十年对人生来说是漫长的,当我们回忆印光大师时,在读着他的著作,瞻仰他的遗物时,从中分明感受到他老人家就在我们身边。我想,七十年时间,他的色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将永远指..

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一、爱惜节约有不同,常住物品勿轻忽我们在寺院里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这是什么意思呢?眼珠对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眼珠坏了,眼睛就看不到东西了,我们就会变成瞎子。同时眼珠也非常脆弱,很容易受伤,所以我们都会小心翼翼地爱惜它,生怕它受到一点..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戒,为什么要定在六斋日这个时间呢?关于这一点,根据经论则有很多说法,我拿一些较符合理性的来解释给各位听,第一龙树的智度论提到:说佛之所以定于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是因为依据印度固有宗教相传,在..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有由中国佛教协会1994年统一印制、编号,省佛教协会颁发的正式戒牒;藏传佛教活佛应持有旺祖、旺袍;凡未正式履行剃度,受戒仪轨,不持有正式戒牒(旺祖、旺袍)者,可确定假冒僧尼(活佛)。那是不是持有戒牒的就是真出家人呢..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

不净观对治淫欲心

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因为他贪爱心、财色心始终断不了,道始终入不进去。文殊菩萨说“善用其心”,如果我们能对治着去观,把财、色观过了,修学佛法的人才入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