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南怀瑾老师讲“观相识人”

我们这里有的朋友喜欢看看相啊,算算命啊,其实命和相也都是可以改的,所以中国人看相有一个大原则:“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逐心灭。”比如说一个人相很好,碰到什么问题,忽然心中恨恨的,想要杀人,这时,他身上的细胞,他的脸相都会变了。再好比说,一个人生得一副..

南怀瑾: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佛学建立的基础

编者按:很多高僧大德说过,你可以不相信佛法,但你不能不信因果。因果不因为你不信就不存在,但因果一旦与报应相连,一般人或许就不会认同;再与三世结合起来,就很容易被人视为迷信。这种现象非常诡异,深层心理有待详细分疏。“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一切自求多福。(图片来源..

南怀瑾:人人有本难念的经

社会上有句名言,“妻共贫贱难”,古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是另外有一句“夫共富贵难”,两个人结婚的时候穷得不得了,到了中年慢慢发达了,男人有钱有地位了,对不起,大概花起来了。本地有一句话叫“老来花”啦!那时夫妻共富贵就难了。不过现在的社会不同哦!男女都一样,..

白骨观实修法

一般人忌讳“白骨观”这几个字。修白骨观,不单纯为了修不净,如果改个说法,自观骨相,可能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南怀瑾老师说,练习打坐,要讲究姿势,先要了解自己的骨骼身体,了解我们的本相,所以修白骨观,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学打坐,每一个骨节都要研究好,这样成功得定才..

探究生的意义,从直面死亡开始

“人生苦乐参半,有足够的痛苦让我们生起对解脱的向往,又不至于太过痛苦而无力无暇朝解脱的方向努力。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的、悲惨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2017年新版)都说人生是一段苦途,身在顺意中的..

传喜法师:通过佛法的启迪,找到我们的佛性!

我们现在中国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经过这一两百年的转变、挣扎,进入到工商业社会。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更是从普通的工商业又进入到现在叫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越来越强,烦恼也越来越重,心的迷失也越来越严重。本来我们读书说“社会的进步是生产力的进步,生产..

活到111岁 看看这位传奇高僧的修行心得

释通永老和尚(资料图)释通永老和尚是普贤道场峨眉山传奇高僧,生于1899年2月贵州大方县,2010年4月28日峨眉山报国寺安祥圆寂,享年111岁。1942年,释通永老和尚在峨眉山净土宗道场大坪净土禅院出家,他是峨眉山有名的“大坪五通”之一。解放前在峨眉山开悟,其悟境得到圣钦大和尚..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了什么?为何发生六种震动?

佛陀证悟南怀瑾大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佛陀所证悟的是:“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苦,而众生贪爱趋之若鹜。”佛陀所证悟的是什么道理?现简单地将之分..

教育子女不要太过执着

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身教大于言教。同时,在佛法的外相上不能执着。因为在小孩子这个年龄段,对于恭敬不恭敬还分辨不出来。家长过严的要求相当于刻舟求剑,我觉得不好。中国古代最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一般不太限制孩子的行为,让他们的童年过得很自在、很完整。这就..

明贤法师:无常成就世间常态 无我构筑“我”之假象

明贤法师8月9日下午开示于青海湖畔南怀瑾亲见高人从青海湖中踏波而出如果对于烦恼不能解读,自己的困惑、自己的不安放不平,那怎样办才好呢?般若中观的学习跟禅门有一个共同之处,给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世间万事的解读,就是凡是你知道的事情,它需要条件去支持,这就属于缘起。我..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不知不觉长得一脸横肉,人见人怕,相貌非常凶恶。后来他遇到一位法师,法师问他,怎会变成这样?他苦恼地说:“我的相貌本非如此,只因天天刻罗刹、刻夜叉,刻着刻着就变成这副模样了。”法师想了一想说..

济群法师:给三种初学的推荐书目

对佛教抱有好感的初学者也有不同类型。其一,是希望通过学佛获得良好的心态和处世之道,在面对逆境时能够从容面对,当下承担。对于这类人群,我觉得一行禅师、圣严法师、星云大师等很多当代大德的著述都会有所帮助,我也曾经出版过一系列“人生佛教丛书”,从佛法角度对财富、环保..

如何看待国学热和佛学热的日渐兴起

问:最近两年,国学热和佛学热日渐兴起,纵观中国历史,佛教在中国皇朝乃至民间的流行往往出现在国富民安的时刻,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济群法师答:事实上,佛教并不仅仅盛行于国富民安的时期,在时局动荡的年代同样为人所尊。我们耳熟能详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这里,我只谈身体的基本调和之道,并且,是总结三位高僧与三位大德的经验作出的。福建省有位妙智长老,专修消灾延寿药师佛法门,2003年去世,世寿106岁,数年后开缸,成就肉身舍利。本人有幸为之安座。他105岁时,还赴六省朝圣。他倡导:1、三勤:脑勤、手勤、脚勤。2、三静:静心..

峨眉山镇山之宝通永老和尚精进念佛开示

踏实修行精进念佛简单介绍:上通下永老和尚,是当今峨眉山德高望重、可谓现在峨眉山“镇山之宝”级别的高僧。解放前在峨眉山开悟,其悟境得到圣钦大和尚(早年在扬州高旻寺开悟者,挂“破参牌”)、袁焕仙先生(成都"维摩精舍"创立者,当今国学大师南怀瑾之禅..

舍利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素食就能长出舍利子么?

科学时代,舍利子成为信仰的最后防线。舍利子是信仰的产物,还是科学的结晶?如果是信佛、拜佛、求佛而得来,它能分解成化学元素么?如果能被科学认知,产生舍利子的具体条件又是什么?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舍利子的普遍定义。舍利是印度语音义,原本指人死后身体的总称。无论你是肉..

他是国际知名导演 也是一个禅修的诗人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法国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曾这么评价伊朗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日本导演黑泽明称阿巴斯的作品“无与伦比”。作为导演的阿巴斯众所周知,不过很多人不知道阿巴斯其实也是一个诗人。在我看来,..

你的粗糙享受在拖累你

关于享受,其实任何众生都在享受。享受这两个字,受,就是色受想行识的受,就是觉受。所以你不懂得这个受,你就会搞不懂怎么享用这个受。天界有分欲界,色界,无色界。越往上,他的色身越微细,然后受用的东西越清,越细腻。越往下,受用的东西越粗糙。好比狗吃大便,猫吃老鼠,受..

苏曼殊:僧史畸人与流水孤僧

曼殊弘一(图源:网络)西湖边上有两座塔,一座是弘一塔,一座是曼殊塔。上个月我在杭州呆过数日,却一直没有勇气前往此二地。这两个塔在我看来,一座代表生,一座代表灭,苏曼殊去世不到十几日,李叔同便成了弘一法师。这两人,一个是一轮明月,清辉耀人间;一个是行云流水一孤僧,..

怀念梦公上人:追忆长老与南师的道谊之交

清晨,朱之英阿姨(上梦下参老和尚外甥女)知会我:师父往生了。虽早有心理准备,仍未免有些伤感,转念则为老人家解脱色身更自在而随喜。1994年5月始,因南师(南怀瑾先生)著作因缘,经好友北师大出版社编辑李音祚先生介绍,我一度借住在北京后海大石虎胡同的梦老外甥家中,与 梦老妹..

什么样的人才拥有好的命运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养。易道广大,洁静精微。而这一部中国人最重要的经典,将人的修养和修行以及人的命运讲到了极致。人的命毕竟不是全靠天定,《周易》的伟大不在于创造了或者间接产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于它启发我们明了人间..

叶曼:我的学佛心路历程

叶曼先生照(网络图)入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我学佛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小时候虽然父母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我却对佛教非常反感。父亲研究唯识,他常常带我去听韩德清居士讲的成唯识论,当时简直不知到他们在说些甚么,所以觉得这只是士大夫阶级的另外一种消遣品。母亲认识的字不..

安住三级修学不攀缘受益良多

安住三级修学不攀缘,受益良多我与佛法的缘分是从毕业工作前开始的。2005年左右,学业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我就试着读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主要目的只是想充实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化素养。有缘从南怀瑾大师的书籍开始,我了解到儒、释、道,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巨大的..

还是忍不住吃吃吃?学佛让你瘦起来!

素食很多人下了减肥的决定,但往往坏在了“吃”上。“吃吃吃”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条,但这在佛教看来是一种“习气”,减肥的人要抵御吃的诱惑,其实也是一种修行。来看看南怀瑾是怎么说的吧。吃吃吃是饮食的习气在作怪你说不吃会饿,那是假饿。我有廿八天不吃饭的体验,告诉你们经验..

辛卯云门同戒两大德:白光长老 净慧长老

白光长老德相近来读到净慧老和尚一首写于1979年6月的《读老友白光法师来信感书》,老和尚注曰:“余与白光法师同于1951年在云门虚公座下受具足戒。白师约长余十岁,文章道业皆居余上,数十年亦师亦友,情同手足”(见《经窗禅韵》第91页)。2011年8月28日虚云老和尚诞辰日,在黄梅..

了解生命科学,对修道有好处

在法界中,有许多秘密。古代就当成是神,有个好处,起码能敬重。比如山有山神,河有河神。一般的山神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死后成了神,来护持这个山。第二种,就是整座山本来就是一个神,就是说山带着它的气场的力量。山和水都是有能量的,甚至也是有生命体的。但现在人不相信了。所..

把好处让给别人,自己就得到阴德了

修道都是反过来的。一般人都想给自己,或者自己家族争取好处。其实,好处里头就带着业障。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的东西就这么多,你争取到好处,肯定有人损失了利益。不然好处就无法产生。所以你的好处是以别人利益损失为基础。这里头好处就带着恶业。有些人去银行贷款,然后不还,或..

有求皆苦:无求得大势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也“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旧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侯坚师兄诵经心得:《金刚经》终于让我回家了

俗话说,四十不惑。猛然一下子就过了40岁,我甚至还能想起初中时和同学说过的话。但40多的我困惑却也是最多的时候。每一个阶段都是从山底走到山顶,然后掉下来,再走上去再掉,有时候想想不公平,有的人很顺利,而我的挫折却不少。很多时候我们把这叫运气不好,但我的困惑是,为什..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虽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讥笑为“伪君子”,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