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破茧成蝶 成就更好的生命

进入书院前,我一直认为,我来到这个世界,并非我们自己要来的,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小时候,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家里一直被病痛笼罩着。我心理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我忍不住对爸爸妈妈发脾气,结果招来一顿打,现在想想,其实父母也..

找到了光明的出路

在我四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充满迷茫和困惑的,这倒不是说我的人生经历有多么坎坷,而是生命本来就以苦居多,而我又是一个多思多虑的人,凡事不愿人云亦云,总想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无论我怎样思考,人生的很多难题,我无论如何也思考不出究竟的答案。..

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入佛门是不是太可惜了?

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们对佛教非常信仰,甚至要放弃工作,全职加入佛教团队做义工。以他们的学历、能力,原本可以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当义工是不是太可惜、太浪费了?而且也辜负了父母、师长的养育和教育之恩。请问法师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净宗法师:当初释..

了生脱死、往生极乐世界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请问师父:了生脱死需要什么条件?作为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又需要什么条件?智随法师:佛教有两大体系:一是靠自己修行,得到一个果位。二是靠他力,仰仗阿弥陀佛愿力证得佛果。自己修行——世间讲,你不能靠别人,要靠自己努力。比如,考大学你不能找人代考,必须..

有图有真相:佛门十八罗汉能力值详解

编者按:十八罗汉的名字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十八罗汉名称的来历、功德及其神奇事迹。在汉传佛教的寺院里也常见到十八罗汉像,有些寺院还专门建有“罗汉堂”,那些形神各异的罗汉,都是些什么人?又有哪些通天的本事呢?今天,小编就带您揭开十八罗汉的真实身份。唐山龙泉寺..

定弘法师:不管你是什么缘分,都要尽到自己本分

。我可能思想都比较落伍了,对剩男剩女这四个字还不太理解什么意思,可能是新名词。你们了不了解什么叫剩男、剩女?就是大龄没有结婚的人。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孤陋寡闻。不过,这种孤陋寡闻也挺好,心里还比较清净。这个剩男、剩女就是大龄青年,怎么办?你问..

净空法师:做善事不被人知是阴德,做坏事被人宣扬是重罪轻报

摘自净空法师讲《2014净土大经科注》2016年11月13日讲于香港点击此处观看视频“大慈大悲”是自性第一德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实报土”――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报土――极乐世界。不同的地方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是净土,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几乎是平等的,你看..

净空法师:这是念佛人的诀,也是阿弥陀佛的诀

。真念佛的人心里没有杂念,所以他念念是佛,念念生佛。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搞明白之后,我们就管住自己的念头,念念让它有佛念,不能有别的念头。这是经上常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就成佛。为什么这么容易?因为你本来是佛,只是你现在的念头错..

《法句经故事集》达路吉力的故事

有一次,许多人坐船出海去玩,很不幸船在大海中触礁,船底破个洞,海水漏进船里。海里的大鱼、乌龟等顺势侵入船中,吞噬船难中沉溺的人。唯一幸存的达路吉力紧抓住一块浮木,飘流到彼岸,在苏巴勒格柏德纳村子上岸。此时,达路吉力连遮身的衣物也没有了,他在丛林里找些树叶树皮围..

进书院一年两个月有感

转眼,进书院快14个月了。越来越觉得,我能在菩提书院修学,非常幸运。首先,它让我看到,实现内心渴望是有可能的。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想这个世界背后的运作规律是什么,我也不明白在这个的意义是什么,单纯的好吃好喝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感。到后来,我会觉得如果离开世界,我最大的..

就让我这样靠近你

——同喜班单元复习课1共修分享正式学习佛法之前,我喜爱文学和哲学。在文学作品之中,我偏爱中国古代文学。读着一位位古人的精华之作,一幅幅人生画卷在我面前展开:“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唐朝诗人杜牧的这两句诗写尽了人生苦短、代代更迭,在飞鸟往返、山色空蒙..

修行在13号线

换了工作后,我每天早上7点在北京人流量最密集的地铁站之一上车,半小时后在最大换乘站下车,地铁上人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网络搜索图片“地铁挤瘫痪”出来那些情况。起初,我是极度不适应的。工作5年来,要么在家办公,要么走路就能到公司,每天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现在的通勤进..

由小虫子引导的思考

加入三级修学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人生的重大意义,以前的我会花大把的时间去吃喝玩乐,总是喜欢喝酒唱歌,打牌逛街,乐此不疲,以此来打发时间。现在的我戒掉了这些不良活动,用这大把的时间来修学、做义工。但最近我又有了一项新爱好:养花草。我觉得这项爱好没有啥副作用..

刘素云:无量寿经第19集文字版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继续往下讲。请大家看下面这一段经文:【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无数诸佛,假若不共同..

智圆法师:为何说不生厌离心,未有出期?

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故涅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所谓的“厌离行”,要看到凡夫从无始以来,都被贪色声香味触五欲的贪欲所缠缚..

海涛法师:救命的功德

自古以来,只要有新的国王,或新的领导者上任,通常他们第一件事作什么?大赦,大赦囚犯,甚至大放生。根据佛教所说的因果法则,你给众生快乐,自己也快乐;你让他们自由,自己也获得自在。经常有人问起:为什么我们要作烟供?烟供的对象是一般的山神,树神,海神,或孤魂野鬼,我们..

海涛法师:生命无尽

所有众生都因为父母而有生命,但父母有很多种:有生我们的,养育我们的,帮助我们的。各位出生之后,所有吃的,穿的,都来自众生的辛苦,所以众生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再说,如果没有树木就没有空气,人类无法生存,而如果没有土地,一切万物无法生长,所以山河大地也像我们的父母..

嘎玛仁波切:请师父开示,人死后到底是什么状态?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师父开示,人死后到底是什么状态?【嘎玛仁波切答】不少人都很好奇,一个人死后是什么状态呢?是不是全都马上变成鬼了?是不是永远都是鬼?人们因为不了解死亡,也不能去体验死亡,所以对“死”会感到巨大的恐惧。我们从临终说起,临终时,内气、外气都断了..

放生十大功德及放生功德说

出缸肉身不坏的清严法师,他在世时,有次感染重病,沉病缠绵,起居不便,虽服药石,诵经礼忏,试种种法,效果不彰,乃发愿放生,不久重病即得痊愈,是故放生者,乃消灾解厄之最后法宝也。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力,平等无碍,犹如大风无所不吹,而众生犹如大船,上载业障大石,业障石..

大宝法王:修行,是要透过生活中的各种境去锻炼自心

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觉得受不了了,就想到静处去修行,好像去渡假。但这样对修行的定义太狭隘了,好像修行是去做三温暖或蒸气浴,才放松..

净土法门:念佛人有没有的功夫从哪里看?

念佛人有没有的功夫从哪里看?念佛的人,功夫从哪里看?从相貌上看,从体质上看。念佛功夫得力,相貌就改变了,身体就强壮了!用什么方法改变的?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改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我们的相貌会随着我们修行的功夫转变。你一天念几万声佛号,每天读几部经,你的心地..

净土法门: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去炼清净心,这是降伏妄心最好的方法

「学人能向衣食起居尘劳边锻炼,便是降伏妄心最好方法,须是对境随缘,不迷,不烦,应事有条不紊即持戒,清净自在即定、慧,故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离相发心,降伏之道,尽在其中。」这个意思都是佛在本经上所说的,我们修行就是在生活里面,决定不是离开生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净土法门:随缘不要攀缘,好事不如无事

「道在善巧利用其环境,则无时无处不是道场。」前面一条说得好,修行要理事圆融,要在一切境缘当中,境就是物质环境,缘就是人事环境,在这里面随缘而不攀缘,将我们在经典里所体会的一些道理,都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叫真修实炼,真实的在生活上历事炼心。能够运用环境,这..

嘎玛仁波切:安心就不会痛

安心就不会痛连载1序让苦变得更香甜一些生命延续的每分每秒其实都是生与死的博弈。无常时刻都在上演,在事不关己的时候,似乎我们经常做的,只是听闻过后叹息一声。然而当离别之痛降临到自己的身上时,我们就会忧苦而无助。何以如此呢?因为我们每天的疲于奔波仅仅是为了满足此生的..

净宗法师: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领功德,不是修功德

编者按2017年10月17日,净宗法师于弘愿寺讲经堂为来自挪威的净行居士,以及来自重庆、温岭、无锡、云南等几百位莲友开示。“法雨流芳”平台摘录了法师开示的部分内容,拟分两期连载,以分享有缘,同沾法喜。南无阿弥陀佛!一个人,他能相信极乐世界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件不可思议的..

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

无量劫之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国王名为瓦拉玛达,他有次集合起四种军队率众前往园林游玩。途中遇到一野兽,众人便开始跟踪追击,结果国王单枪匹马就追至密林深处。他从马上下来休息时,一母狮见到他后贪心顿起,就将尾巴翘起紧跟国王。国王心下明白母狮已对自己生起贪欲,他想:这..

饮酒之过失

学不放逸心解脱,救度放逸恶趣隘,恭敬顶礼遍知已,书此利他祈加持。诚如全知金刚持鄂钦·根嘎桑波曾经亲口说:“在拥有修行正法的特殊身份——纯净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为了达到成就无上珍宝菩提的目的,一定要如理遵循正确的见解和清净的行为,依靠符合佛法的正命来养活这个暇满..

佛教对病患的关爱及临终关怀

MinisteringtotheSickandtheTerminallyIll莉莉·德·席尔瓦LilydeSilva作者介绍:莉莉·德·席尔瓦是斯里兰卡帕拉德尼亚大学巴利文和佛教研究学教授,她是佛教学术期刊和流行期刊的长期撰稿人,也是巴利文学会出版的《长阿含经批注》的编辑。此前由佛教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有:《踏入..

西藏著名唐卡《调象图》图解

西藏有一幅著名的唐卡《调象图》,所描述的内容是“九住心”。透过连环图示,再配合《阿毗达磨集论》与《经庄严论》,我们更能够清楚地了解,成办“安止”的方式。道路六弯,象征“六力”:听闻力、思维力、正念力、正知力、精进力,与串习力……以调伏大象,来比喻调伏自己的内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