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发心立愿壹媒介我们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先制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偏向;有了偏向,干事才能著力。制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贰何谓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学佛的根本。发心,又称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等,是指发自心坎的意念。《华严经》说,..
轮回
纪晓岚:老和尚记得自己前两世,一世为屠夫,一世为猪
阳光师姐按语: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以下三个人猪之间的轮回转世故事非常令人警醒,望有缘读者广泛转载,帮助人们戒杀吃素,功德无量!老和尚记得前两世,一世为屠夫,一世..
佛祖度500年前的父亲 弗成思议的流传轮回
资料图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刻。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碰到一位婆罗门白叟。这位白叟一见到佛陀,就不由自立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以前,想抱住佛陀。这时,旁边的比丘上前阻拦,不让他这么做。你们不要拦他,否则,他会急速吐血而死。佛陀比较丘们说。比丘..
轮回真实案例:我与丈夫的两世因缘
轮回真实案例:我与丈夫的两世因缘案主是位中年女性。她向老师诉说,自己的丈夫于06年至今曾经三次向她提出离婚,直觉不是他有了婚外情,离婚的理由为:“我很痛苦!我要解脱!”说这话的时候,丈夫的面部表情很痛苦!从那以后就很少和妻子说话,虽然还住在一起但形同陌路。案主说..
六国君王出兵逼婚 绝世美男毅然削发
生成丽质,堪称世间第一。(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曾有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世尊在舍卫城弘法。当时,鹿野苑有位著名的国王梵施国王,他在位时代,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全部国家出现一派朝气蓬勃、繁荣昌盛的气象。梵施国王如理如法地掌管着这个国家,人们过着祥和的生活。不久,王妃..
古籍中记载的《金光明最胜王经》感应
第一:西印度小国讲《金光明经》敌国得和感应(出《开元录》及〈摩腾传〉)西印度有一小国,请摩腾尊者,讲《金光明经》。俄而邻国师而来,既将践境,辄有事碍,兵不能进。彼国兵众,疑有异术,密遣使睹,但见群臣安然,共听其所讲大乘经,明地神王护国之法。于是彼国请和求法,俱得..
鸟雀知恩图报 救出一家二十口人
编者按:民国时期,有一位李圆净居士,他不仅与弘一法师、丰子恺居士一路介入创作《护生画集》,还曾编写不合作品,劝导世人弃恶扬善、慈悲护生。比如,从古代典籍中拔取短篇故事,汇成一部作品,题为《人鉴》。在这部作品中,每一则小故事篇幅都很简单,但都很有借鉴意义。还没进..
劝人念佛有功德可以免除死难
吴允升,字常导,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生意,有一天,在虎邱偶遇一位僧人,僧人仔细注视吴允升,告诉他说:你颇有善根,可惜二十九岁有溺水之灾,当若何是好呢?吴允升认为很害怕,于是请求若何解除免于水灾的对策。僧人过了良久才说:从今今后,你要戒杀放生,每日忠..
净土法门法语:这一生不再错过念佛法门那才是真正值得庆贺
1一年又过去了!在佛门里面,我们每天都念警众偈,警策自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2过一年,我们的寿命就少了一年,所以,这一般人年节这种庆贺,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诸位想想:寿命一天一天减少,一年一年减少,这有什么好庆贺?3毕竟还是佛陀有智慧,他老人家警惕我们,要把握..
净土法门法语:一切为众生没有丝毫一念是为自己这叫学佛
1我们为什么学佛?为什么修行?一般人回答都是为自己,为自己求安乐。而世俗的人为什么学佛?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到庙里烧香?求升官发财,求健康长寿,求佛菩萨保佑他平安,目的在此地。2全是为个人、为家庭,坚固的我执一丝毫都没有化解,念念增长执着,念念增长分别,所以他所..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法门是稀有难信当生成佛之法
1念佛法门是稀有难信之法!佛用“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能把一切众生个个超越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满菩提,这个太妙了!2查遍《大藏经》,没有其他法门如此。这个法门是当生成佛之法,佛在经上自己都说:这是难信之法。3在《弥陀经》里头,佛自始至终都叫着舍利弗,..
净土法门法语:不能把他请来,我们可以到他那里去参学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我们不能把他请来,我们可以到他那里去参学,去亲近他,向他请教。他不能到我这个地方,我到他那里去,等..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法门能把一切众生个个超越生死苦海
1《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是末法众生,刚强难化、业障深重。佛了解我们的状况,也知道现代人的根器,所以特地给我们说弥陀法门。2弥陀法门无比的殊胜,佛用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能把一切众生个个超越六道轮回,个个都超越生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满菩..
净土法门法语:修行没有尽力功夫怎么会得力
1我们常常听许多同修说,他无论怎样用功,念佛功夫还是不得力。诸位要知道,凡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都是修行没有尽力,没有依教奉行。不说别的,念佛人还搞名闻利养,还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他功夫怎么会得力?2佛在一切经里面劝导我们,要功夫得力,首先要建立信心。信心怎么建立..
因地见“性”,成佛“正因”
修行的次序递次:悟道、见道、入道与修道!一、悟,见,入道,就是明心见性。悟、见、入、三,悟也罢,见也罢,入也罢,均属顿门!即:顿悟,顿见,顿入,都是顿然一会儿,就在当下。如人在野外,先闭眼良久,忽然睁眼,此人则顿见: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森林泉池,虚空白云,一切..
挂带楞严咒的功德利益
/*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p{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
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前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而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说法,度其出轮回苦海。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
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的对比
1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常住,于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说甚深微妙之法,令众生能得殊胜的利益安乐。2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已入灭,佛之正法开始了无修无证的衰颓和僧风浊乱以及步向绝灭的末法时期。3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光显赫,光耀十方佛刹,普照一切众生,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帮你明辨修行的境界:神通与悉地
【神通】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无碍谓之通,合起来说,就是既能使人莫测他之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了无障碍。能称为神通者必须是能自在无碍,所谓神通自在也。如果有些人修行一段时间后,有些灵感、预感或梦兆之类等,但却不能自己做主,达不到想用就有,不用也不会障碍自己的话,那..
死后中阴身的定义与寿命
中阴身的定义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极行善,认真修行,对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
佛教常说的“业”有哪些含义
佛教常说的“业”是指有情之行为。梵语karman,音译羯磨,为“造作”、“行为”之义。此“业”之思想,原是印度独特的思想,在印度人中相当普及,并以之为招致轮回转生之一种动力。佛教沿用此语,谓以此“业”为因,能招感苦乐染净之果。而得众生与器界之报;若于迷界而言,由烦恼..
第一篇 四恩总报
第一篇四恩总报壹四恩总报的意义经云:诸法人缘生,诸法人缘灭。在这人缘和合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人缘前提。以人类生计的前提来说,父母生育我们,是亲情人缘;师长教导我们,是学问人缘;农工商贾供应我们的生活物品,是社会人缘;生计的情况没有污染,是环保人缘;到公..
第一篇 苦乐交集
第一篇苦乐交集壹人生之乐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辣,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追求快乐是每小我所愿望的。人生有那些快乐呢?金榜落款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孝是快乐、财源滚滚是快乐、大病初愈是快乐、喜获麟儿是快乐、苦尽甘来是快乐。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人生的快乐分为..
第二篇 五趣流转
第二篇五趣流转壹媒介《法华经?譬喻品》说:「三界无安,如同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迷妄的有情在生灭变更中,依其境界所分的三个阶级;因为众生迷妄、做作,在三界里死活轮回,受无量苦,不能求得真实的安宁,是以有「三界苦轮」、「三界..
第三篇 四大皆空
第三篇四大皆空壹媒介一般人因为不熟悉佛教,再加上耳食之言,经常对佛教的思惟义理,甚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是以戏称那些不贪酒、色、财、气的人是「四大皆空」。其实「四大皆空」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
第四篇 五蕴非有
第四篇五蕴非有壹媒介「四大」说清楚明了宇宙物质世界人缘和合的现象,然而有情众生非仅具有物理机能,还拥有心意情识,它们又是若何在缘起轨则之下运作呢?佛教的「五蕴」观念,进一步扩大了我们的视野。贰何谓「五蕴」《大乘广五蕴论》说:「蕴者,积聚义。」五蕴就是说,世间的..
第一篇 三界二十八天
第一篇三界二十八天壹媒介古德说:「无三界可出,无涅槃可入。」又说:「一念觉即超出三界,一念迷即堕入轮回。」「三界」,是迷妄的有情在生灭变更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的三个阶级,分别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共有二十八天,称「三界二十八天」。三界的果报虽然各有好坏、苦..
第一篇 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壹媒介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说明人自出生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在时间的赓续推移中走过生命的过程。所以,人活着,便离不开时间的关系。时间本是一大长流,其实无法给予瓜分,然则为..
第二篇 天堂与地狱
第二篇天堂与地狱壹媒介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之中,一般人的思惟、意识所及,除了今生所依存的世界之外,其次就是天堂与地狱。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认为人死后不是上生天堂,就是堕入地狱,天堂与地狱介乎人道的高低,一个代表享乐,一个代表刻苦,这就是一般人对天堂与地狱的熟悉。..
第三篇 死活烦恼
第三篇死活烦恼壹死活的过患死活事大,无常迅速。死活是修道人最大的魔障,因为有生,我们就必须为了生计,面对人生的诸多诱惑与艰苦;因为有死,不只中断了修行,在生离死其余时刻,往往因为爱念深重,而干扰情识的思维,成为往生善道的绊脚石。为了惕励人人能够精进修道,超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