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就与上师相认依止任何一位上师,之前都要长期、详细地观察。能不能拜一个人为师,佛陀并没有叫我们看他的前世是谁,而要看他今生的戒律、智慧、悲心等,是否达到了上师的资格。假如依止上师过于草率,然后又对上师挑三拣四、评头论足,到头来只会害了自己。倘若没有宿世的缘分..
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在境界未稳固之前需要住在寂静地修行?
问:为什么在境界未稳固之前需要住在寂静地修行?答:如果有幸能住在寂静的圣地,我们通过季节次第性迁变的实例,相续中可以生起强烈的无常观与厌离心。因为与任何人不相联系、互无交往,口舌之争与粗重的烦恼也会随之化为乌有。居于静处有诸如此类的无量功德。《富楼那请问经》中..
索达吉堪布:懈怠有何危害?
问:懈怠有何危害?答:懈怠增上罪业减灭善法,所想不成。若分类,则有同恶、怯懦、自轻凌三种懈怠。心散乱于经商务农等障碍正法之琐事上即是所谓的同恶懈怠;怯懦懈怠是指见到一些难以成办之事后就认为自己一定不能成办而放弃;自轻凌懈怠即是指声称像我这样的人无能力做到而自甘..
转经轮的殊胜功德及使用禁忌!
法王如意宝的嘱托:仅仅依靠使用此观音菩萨转经轮,即可获得解脱或往生极乐世界。《大水风轮续》云:“瑜伽士修持七年的功德,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于一大劫当中精进修习六波罗密,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于一大劫中听闻三藏四续的功德,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梭巴仁波切..
财富不是越多越好吗
问:财富越多越好,即使自己用不完,放在那里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和保护。不是吗?索达吉堪布答: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寻财苦,当知财具无边祸。”身外之物的一切资财都需要寻觅、守护,是遭受损害、心不喜乐、生起贪爱、贡高我慢、虚伪狡诈等诸多不善业的根源,能够使人们下堕恶..
索达吉堪布:人和人的感情,有些执著非常可笑
问:有个年轻人失恋了,得了抑郁症,想自杀。一位禅师开示他说:“你现在的恋人离开你,是你们上一世的因缘所致。你的前世在海滩上遇到一具裸体女尸,当时你帮她盖了一件衣服,所以这一世她回报你,陪你度过了短短一段时间;另外一个人经过时把她掩埋了,所以她会陪那个人度过一生..
名利双收的成功者对自己的人生非常自信,对学佛这件事常常抱有同情或不屑的心态
问:名利双收的成功者对自己的人生非常自信,对学佛这件事常常抱有同情或不屑的心态,请您开示。索达吉堪布答:很多世间人都自以为人生目标很明确,但从学习大乘佛法者的眼光来看,其实他们的人生目标很迷茫。各位在选择人生目标时应该考虑: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什么是长远的利益?..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祈愿佛法住世要特别祈祷十六罗汉?
问:为什么祈愿佛法住世要特别祈祷十六罗汉?答:释迦牟尼佛教下有著名的十六罗汉,他们都获得了长寿持明的果位,当年佛陀要求他们不入涅槃,护持如来的教法,所以如今他们还住在南瞻部洲、北俱卢洲等地。能海上师翻译过《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玄奘法师也翻译过《法住记》..
财富越多越好,即使自己用不完,放在那里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和保护。不是吗?
问:财富越多越好,即使自己用不完,放在那里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和保护。不是吗?索达吉堪布答: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寻财苦,当知财具无边祸。”身外之物的一切资财都需要寻觅、守护,是遭受损害、心不喜乐、生起贪爱、贡高我慢、虚伪狡诈等诸多不善业的根源,能够使人们下堕恶..
索达吉堪布:该怎样理解习气呢?
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这个孩子有一种“习气”等等,该怎样理解“习气”呢?我们平时经常会说这个人很有福报,那个人没有福报,但真的去解释就很困难。再请堪布简单地讲一下“福报”。答:佛法中讲的习气,是指一种俱生的喜好,比如有些人从小就喜欢积德行善,有些人天生喜欢..
有时我会为知道太多而苦恼。请问,有才智和有学识,难道不是也非常重要吗?
问:我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我上过阿维夫教授的佛教课,而且非常喜欢。有时我会为知道太多而苦恼。当我在了解一些事物后,发现它并没有我期待的那样美好,我就变得十分不快乐。请问,有才智和有学识,难道不是也非常重要吗?您在面对这些困扰时会怎么办?您会放弃更深入的探索..
索达吉堪布:正在痛苦时,怎么远离痛苦?
问:我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我的问题比较个人化,当您正在痛苦时,怎么远离痛苦?您是否能给想要寻求幸福与满足的西方人一些建议?答:藏族有一句谚语:“安逸饱足修行人,灾难临头更庸俗。”也就是说,有些人在安逸饱足时,宣扬自己是个修行人,可一旦痛苦临头,由于没有将..
有人当面用很难听的话指责自己时,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问:有人当面用很难听的话指责自己时,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索达吉堪布答:无论是谁在我们面前,宣说揭露过失或讥讽等种种不悦意语言,依靠这些语声,自己可以认识相续中的罪过。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由听从这些胜士的逆耳忠言可以促使罪业清净;如果是劣..
如何看待大多数人追求羡慕有权势者
问:大多数人都特别羡慕有权势者,佛教怎么看待追求权势?索达吉堪布答:为安乐而希求王位权势是不合理的愚行。一个人如果不想用对他人指手画脚下命令这种方式办事,则他无需王权等这些世间法。就像那些心得自在的大修行人,他们无需任何勤作,无需差遣命令他人,即能成办所欲的安..
如何看待「及时行乐」的观念
问:正因为每个人都必定会死,所以要及时行乐,不是吗?索达吉堪布答:麦彭仁波切说过:“轮回中的安乐,犹如闪电般短暂,丝毫也不可靠。”不少人总以为自己离死亡很远,对死期从来就没想过,一辈子的时间都在汲汲经营名利,完全没把解脱放在心上。他们平日放逸无度,却不知无常会..
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问: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索达吉堪布答:我们每个人业感不同,故从中幻化的苦乐有天壤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也不尽相同。那么,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并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心。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也..
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
问: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福,之后再遇到什么都无关紧要。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还必须考虑将来的死亡?索达吉堪布答:按照佛教观点,我们的幸福观需要观察。现在这个时..
索达吉堪布:如何释怀过往的痛苦
问:对过往的痛苦,内心总无法释怀,该怎么办?索达吉堪布答:我们总会遇到痛苦,但痛过了,有些人就故意淡忘了,不愿正视它,更不愿提起它。其实,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种“维他命”,认真反思它的人,可以找出苦的根源,痛过一次就够了;而不愿正视它的人,会接二连三犯同样的错误,..
修行人应如何激励自己不要懈怠
问:修行人应如何激励自己不要懈怠、追求真义?索达吉堪布答:应日日夜夜思维:一、我辈凡夫随着无始以来的业力牵引,将来一定会遭受到贪嗔怨敌的危害和袭击,但这二大怨敌何时殃及我等却难有定准。二、我们的身心必定会有分离的时候,但此二者何时分离却难有把握。佛经中常将血肉..
如何迅速断除自己的执着心
问:如何迅速断除自己顽固的执著心?索达吉堪布答:一是我们若以理智来观察色声香味等六境,则不难了知此等诸法都是虚妄无实的本性,故断定此为迷乱显现,从而励力断除一切贪执之心。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所作所为一经观察都是无有意义的,故应以理智来将其断定为迷乱分别心..
对善的执著是否也应该放弃
问:您说因为执著爱情,我们才痛苦,放弃执著,痛苦就不存在了。那您对善的追求也是执著,它是否会造成痛苦?您是否应该放弃?索达吉堪布答:执著有两种:一种会带来痛苦,比如感情、财物,本来不值得追求,可你反而去执著它,就会产生烦恼;另一种不会带来痛苦,比如你追求善法、..
学佛后怎么拒绝去K歌狂欢
问:学佛后怎么拒绝去K歌狂欢?索达吉堪布答:这个问题也很现实。学佛的人不喝酒、不吃肉,圈子变小了,对待起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随他去。如果因为你的行为减少了一些不好的朋友,生活反而简单正常了,这是好事。现在人“无酒不成席”,你不喝酒就不够意思,你不娱乐就成了怪物..
当别人指责自己时如何做到不生气
问:有人当面用很难听的话指责自己时,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索达吉堪布答:无论是谁在我们面前,宣说揭露过失或讥讽等种种不悦意语言,依靠这些语声,自己可以认识相续中的罪过。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由听从这些胜士的逆耳忠言可以促使罪业清净;如果是劣..
如何才能对因果生起定解
问:如何才能对因果生起定解?索达吉堪布答:一是通过听闻经、律、论三藏教典,来增上诚信因果法要的力度。若不依靠三藏教义的明示与警醒,本来很不稳定的凡夫就易于退失对因果的信心,故依世尊的遗教,方能产生对因果法永不退失的信解心。二是于善法切莫因小而不为,比如水滴虽然..
如何断除自己的傲慢心
问:如何断除自己的傲慢心?索达吉堪布答:有傲慢心的人,总认为自己的智慧出类拔萃、才华傲视群雄,但只要认真去观察,就会明白这些根本不值一提。在一段时期内,或者特定的小范围里,你的才华或长相等各方面,或许确有过人之处,但不要忘了:在这世上,还有无数人千百万倍地超胜..
如何对一帆风顺的年轻人开示轮回苦
问:对于正值青春韶华,一帆风顺的年轻人来说,好像没有理由对轮回害怕吧?索达吉堪布答:表面上看,青春时光虽然没有痛苦,然而也不值得耽著。一个人的青春韶华非常短暂,不知不觉之中时光流逝,衰老死亡又会渐渐地出现在他的眼前,香山居士(白居易)有诗言:“勿叹韶华子,俄成..
如何断除自己的傲慢心?
问:如何断除自己的傲慢心?答:有傲慢心的人,总认为自己的智慧出类拔萃、才华傲视群雄,但只要认真去观察,就会明白这些根本不值一提。在一段时期内,或者特定的小范围里,你的才华或长相等各方面,或许确有过人之处,但不要忘了:在这世上,还有无数人千百万倍地超胜于你。退一..
为什么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问:为什么说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索达吉堪布答:三恶趣是充满痛苦的无暇之处,而人天善趣有许多欲乐,因而有人以此对善趣生起爱执,不欲出离,这也是不明善趣真实面的非理爱执。生活在大地以上的人天有情,无一不在受着前世不善业的异熟果报,都在时刻不停地为行苦、变苦、苦苦..
佛教怎么看待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
问:世间人都认为,情爱是人性的一部分,佛教怎么看待?索达吉堪布答:有贪心,广义上指对色声香味触等一切法的贪执,狭义上则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执著。男人与女人之间彼此吸引,这种贪欲是许多痛苦的根本。其实,只要认真观察就会了知,不论男人、女人的身体,都是空性,是无常,有..
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离心,其实不是。《三主要道论》里说: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会对今世生起厌离;修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会对来世了无执著,这是真正的出离心。有这种出离心的人,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