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与理论依据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可见,..
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经典法语集》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5.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6.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
离惑业苦 得究竟乐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变化、不究竟,也是苦、空、无我,富贵不定、生命无常,无常、变化和不究竟就会产生痛苦。地狱,很苦!鬼道,也很苦!畜生道,分两类:家养和野生,家畜虽然不愁吃喝,但最终被宰杀、吃掉,痛苦!野生的生活困难,居无定所,四处寻找食物,时时担心天敌和..
常见佛教名词释疑
网友:法师您好,“佛法僧”中的僧具体指什么?仅代表出家人嘛?感恩。学诚法师:僧为梵语,意译为和合众,即僧团,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称为僧。传统佛教中,指受过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出家男女团体而言,现在也包含了沙弥、沙弥尼。广义而言,僧伽包含在家众之佛教教团全体。网友:请..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碌,多少的辛苦;甚至为了事业的竞争、名位的夺取,造成人际间的人我是非、毁誉荣辱等等。如果我们每天“心随境转”的话,生活一定纷纭扰攘,不得安宁。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假如我们能够不让心随境转,而..
广钦老和尚:人是带着各种业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做事“不执着”不是叫你散漫不用心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为啥说出家人不怕被社会人轻视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自尊
清代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中告诫我们:“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
佛弟子做到这些事 才称得上恭敬三宝
核心提示: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在家时是民国时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先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
有才能而性情和缓者 定属大才
核心提示: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在家时是民国时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先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
要像防贼一样护持自己的心念
弘一大师从不说别人的是非长短。每当别人做错了事,或有犯戒的行为,他就不吃饭,责备自己的德行不够,不能教育好学僧。每当他不吃饭时,同学们纷纷检讨自己有什么不好的行为,马上改正。弘老常对人说:“戒律是律己的,如果不以戒律律己而去律人,那就失去学戒的意义了。”弘老讲..
别人的是非善恶到底与你何干?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承天寺出家,专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单。老和尚受比丘戒后入山修行13年,禅定功夫极深,曾入定..
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经典
《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分经当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经典,所以仅在盂兰盆会期间诵读它,后来通过学习一些大德的讲解,受到启发,才晓得这部经啦,可以说对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实际上《地藏经》可以说是四众佛弟子必修的经典。为什么这..
佛法难闻 佛陀前世为求半句佛法不惜舍命
核心提示: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在家时是民国时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先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
达摩大师传授入禅门的四句口诀
菩提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宗派,且必然具有他自己的思想宗旨和修行法门作为这一宗派和另一宗派的区别。菩提达摩大师有一篇法语,专门阐述入禅之门的方法,就是《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又叫《略辨大乘四行观》、《入道四行观》。其教导的修禅方法就..
想避凶得吉消灾得福 必须要多种善因
核心提示:弘一法师: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先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
如何才能不自卑不颓丧
有一些人,由于身体上的缺陷,能力上的平庸,或者社会地位的低劣,甚至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不能如意,遭到挫折,因此产生害羞、退缩、忧郁的自卑感,离群索居,把自己封闭于自建的象牙塔里,孤僻颓丧,毫无快乐。事实上,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崇高,并不在容貌的俊丑、名位的高下,而..
皈依僧是皈依全体僧人而非某位师父
核心提示: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生于1880年,出家前是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1916年素食,1918年于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同年九月受比丘戒。1920年赴浙江新登贝山闭关,研究律学。1924年至普陀山拜印光大..
静波法师:面对现实也是一种修行
佛法与世间法的关系,是“不即不离”的不二法门。无论“二谛融随三昧印”,还是“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都能证明和说明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紧密相连,因为拥有人身,是学佛的基本条件。由此,可以改变一般人久已的困惑,佛法与世间法的矛盾与对立。..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悖凶类“悖”是违背、违逆的意思,“悖凶”指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会带来凶灾。这一章和前面“惠吉”章,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修养道德的结果、感应。《书经》说:“惠迪吉,从逆凶,如影响[据查证,疑为“惟影响”。“影”另有作“景”者,或为“景”之通假字。]”,顺应..
星云法师:如何才能不自卑不颓丧
有一些人,由于身体上的缺陷,能力上的平庸,或者社会地位的低劣,甚至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不能如意,遭到挫折,因此产生害羞、退缩、忧郁的自卑感,离群索居,把自己封闭于自建的象牙塔里,孤僻颓丧,毫无快乐。事实上,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崇高,并不在容貌的俊丑、名位的高下,而..
笑着进入七宝池--陈进池居士往生记实
陈进池居士—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苦的,不太能忍苦捍劳;当他痛苦时,曾祈求“要安乐死,早见阿弥陀佛”。但当末学一行人刚到医院病房时,他还很舍不得家人,不想往生。末学问他:“你欢喜和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吗?”他不但摇头,还流下眼泪。可怜的孩子,这..
严格遵循十大要诀 助你打造完美人格
编者按:弘一大师,民国四大高僧之一,俗家名李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表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之前原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知名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教师、编辑之职。民国七年剃度为僧,法名演音,法号弘一,晚..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一场大病,所以我就搬到草庵来养病。这一回的大病,可以说是我一生的大纪念!我于一九三六年的正月,扶病到南普陀寺来。在病床上有一只钟,比其他的钟总要慢两刻,别人看到了,总是说这个钟不准,我说:“这是草庵钟。”别人听..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广。弘一律师是位非常严谨的人,眼光很高,不会轻易地去佩服一个人,然而他对印光大师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印光大师为人严厉高洁,一生发愿不当住持,不收出家徒弟..
每天读一点,《找回自己》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习惯往外看,在外界的纷乱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这时,何不试着内观。在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里找到一个真实的“我”。圣严法师以佛法的智慧,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放下欲望、如何克服执着、如何安心、自我成长、忏悔与责任......让我们在圣严..
弘一大师揭示佛说“人生是苦”真正含义
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李叔同集》:“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还说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乐。学佛的应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学,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这个境界,佛法叫做常乐我净。常是永久,乐是安乐,..
弘一大师说出世不是离开地球前往他方
修行佛法,通达宇宙人生真理,就叫出世《李叔同集》:“怎样才叫出世?出是超过或胜过的意思,修行佛法,通达宇宙人生真理,心里清净,没有烦恼,体验永恒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萨都是在这个世界,但他们都是以无比智慧通达真理、心里清净,不像普通人一样。所以出世间这个名辞是要..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他皈依佛门后,甘守枯寂,精研律典,广布佛法,并身体力行,被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太虚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改革与复兴,主张改革僧制,培育僧才,提倡人间佛教;他精研佛理,写下了大量的佛学论著,是中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