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到底要靠什么

如何面对传统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面对佛教两千多年的传统。这个传统意味着什么?对很多人来说,无非就是早晚课诵、念佛参禅、僧装素食。我们出家后,就进入这样一种“佛教式”的生活轨道,日复一日。但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我们能否与法相..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惹祸只因闲口舌”,世人为什么惹祸?喜欢说人闲话,舌头满天飞,说来说去,就有后遗症了。“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你自己还觉得很委屈。不明真相的人,也觉得此人确实很委屈。我们自己往往管不住这张嘴,什么原因呢?无所事事。如果我们有精力,为什么不做..

在线拜佛烧香是否有用

小王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在网上“烧”香三支,然后向佛合掌鞠三个躬,就开始一天的网上工作。工作中偶尔还会回来再烧三支香,鞠三个躬,又开始忙碌的工作。行之有年,开心踏实。一日想到:这在线烧香拜佛有用吗?这也是许多网友的疑问。近年来,网络兴起,虚拟世界诞生,随之涌..

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两大佛界高僧是谁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有两位大和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最大,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影响一直到尽头依然在持续。虽然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高高在上的。玄奘大师,毫无疑问头把交椅是属于他的,他不是最早出国留学的也是..

什么是佛教的“居士五戒”

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而言,有五戒: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

诺奖提名科学家眼中的净土法门:真的假的?

现代科学对宇宙的理解越来越接近佛陀的教法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有一误解,认为单靠念佛往生是迷信。感觉上净土似是知识水平不高或年长佛教徒的修行方法。很多朋友问我,你是科学家,亦是大学校长,为什么信佛?更为什么去修净土?我决定修净土法门,是经过长时间..

烧香的目的不是给佛吃的 佛爱戒定真香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烧香祈福的正确打开方式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寺院是佛..

供在佛前的“香花水果灯”都代表什么?

香花水果灯供佛佛前供一杯水,表万法平等,法水解救众生之苦!水是代表清净,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干净,像水一样平、一样静。看到这杯供水,就想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所以供一杯水就代表清净,不是佛菩萨要喝你的水。佛前供花,花代表“因”,开花后就结果;花代表六..

吃饭也是修行 记住!在寺院吃饭千万别说话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人吃饭,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止安详,既严肃又认真,气氛平和,令人如坐春风。五观,是僧人吃饭时应该观想的五种思维境界跟我们平时的吃饭观念大不一样啊。仔细想想,诸如时下的各式宴会、午餐会、工作餐、各种Party、家庭..

菩提树,为何被视为“圣树”?

说到菩提树,就不能扯开其与佛教的联系,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以及国内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菩提树佛祖渊源胜似“血脉”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在印度,无..

为何不让佛教徒吃葱、蒜、韭菜?

五辛所谓素食,不仅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连葱、洋葱、韭菜、大蒜和蒜头也不吃。为什么呢?《首楞严经》里有这么一段经文: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

学佛从说话开始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谁不相信你、谁不同你共事?说话不信实、尽是骗人,谁敢同你共事?这样聪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说诚实之语,培养自己人品,人品高贵才受人尊敬。大家在这些地方要改喔!好好把这个口改成说善语、真实语,..

高僧眼中的五种人生状态 你属于哪一种?

人生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义的。对于人生的观察或看法,名人皆有其不同的观点,约略可以分成四..

初一十五应该如何烧香

初一十五应该如何烧香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安..

皈依的好处居然这么多!

按:很多朋友接触佛教很久了,自己也表示信佛,但往往不能下定决心皈依,甚至会认为皈依与否并不影响自己学佛的效果,这显然是对皈依的意义不够了解。本博文摘编自希热多吉师兄两篇博文,以利益于和本人有缘的朋友皈依三宝的利益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

地球上最污秽恶臭的东西是这个 佛教揭秘真相

为何说身体是臭皮囊?详解佛教不净观我们现代人在身体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里面对身体下的功夫最多,一打开电视,那些营养品、养颜液等针对身体的广告也最多,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围绕这个身体在转。有些老太太常为自己的身体发愁,使得现在养颜胶囊挺畅销,当脸上有皱纹、有波..

为何说身体是臭皮囊?

我们现代人在身体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里面对身体下的功夫最多,一打开电视,那些营养品、养颜液等针对身体的广告也最多,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围绕这个身体在转。有些老太太常为自己的身体发愁,使得现在养颜胶囊挺畅销,当脸上有皱纹、有波浪了,心里面就觉得难以承受,就天天..

戒律真的让人不自由吗

戒律正是规律、真理、方法、道路,后世应当“以戒为师”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如果再问:“你皈依了吗?”他们要么直说:“没有!”要么反问:“我信就行了,干嘛非要皈依呢?”如果继续问:“你为什么不皈依呢?”他们要么说:“皈依是不是就..

皈依后是不是这不能那不能了?戒律会让人不自由吗?

皈依佛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如果再问:“你皈依了吗?”他们要么直说:“没有!”要么反问:“我信就行了,干嘛非要皈依呢?”如果继续问:“你为什么不皈依呢?”他们要么说:“皈依是不是就被佛控制住了?”要么说:“皈依就不能吃肉了,可..

你知道禅师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善自己的生活吗?

禅师精神世界极为丰富在物质生活十分简朴有一个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人,去了一趟川藏交界的大寺庙,目睹了那里僧侣每天的修行生活,回来之后他讲述了他的不解,他最大的不解就是为什么不把那里的条件改善一些,为什么不多添置一些他认为必需的基础生活设施。比如把路修的更好,或是修..

如何得到佛法的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

去寺院该如何上香?里边大有学问

去寺院该如何上香?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上香礼佛的真实..

快不快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世人多不爱思无常,可是无常时时在示现。比如现在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多少人以前耀武扬威,有钱有势,现在却锒铛入狱成为了阶下囚,这就是无常啊。生命,不是因为金钱和权利而体现出价值,活着最起码要明白: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我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要做什么,如何才能不枉此..

你知道佛法是怎么定义“魔”的吗?

何谓“魔”一般人看到“魔”这个字,就会联想到妖魔鬼怪。这也难怪,因为影视上演的魔都是凶恶残暴,极度可怕,面目可憎的,自然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个先入为主的形象。一般人对“魔”的概念如此,佛教又是如何解释“魔”呢?《大智度论》卷第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

去寺院该如何上香?

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

他们福报这么大是怎么修来的?

积累福报人人都想发财,有的人则能够抓住机遇,心想事成;有的人虽然也能随机而上,努力奋进,却拼搏一生终难成就;还有的人虽然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却不长久,一个失误成千古恨。十多年来就在妙法老和尚跟前听到不少人请教这方面的问题,我选两个故事讲给读者听。还记得妙法老和尚..

参访寺院 要注意这9个注意事项

参访寺院注意事项去参访寺院,要记住这9个注意事项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一定要注意以下九个问题:一,衣服要整洁,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打赤膊、穿拖鞋。二,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时,不能高声喧哗干扰。三,未经寺内执事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

“愿消三障诸烦恼”中的“三障”是啥?

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这是佛教徒常用的回向偈。究竟“三障”是什么?我们借用《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讨论三障。《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其薄尘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者:谓无重障、最初清净、资粮..

放生时要做到哪五个“统一”?

放生是大乘佛教提倡的功德放生是大乘佛教提倡的功德,也是符合现代动物保护理念的善行;放生出于慈悲,善观缘起,符合智慧。放生不可执著外在的形式,执著自身的福报,而应从众生的福祉出发,符合佛法本意,不悖世间法律。放生应做到“五个统一”:一、慈悲心与菩提心的统一慈悲心..

正确认识“无常”后 你还敢懈怠吗?

无常给了生命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很多人一听到无常就怕了,认为生命没有了主体,一切都在变化,自己把握不住。古有秦始皇派人远渡重洋求仙丹,今有人冷冻尸体盼重生。他们害怕无常,就如在中国神话中,古人将人死后,勾人魂魄的人称为“黑白无常”。他们认为无常带来的只有灾难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