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禅宗参话头的功夫应该怎么用?明贤法师:禅宗的参话头功夫异常关键,禅门的这一宗尤其是南传禅法得以延续,到宋代今后的禅门的这种样板基本上是以这种功夫为核心的,所以这个用功方法一定要知道,假如是功夫用得适合,不分什么古今,道德不然则前人有之,今人亦有之。至于措辞..
明贤法师
为什么禅宗强调破见罪比破戒罪更严重?
问:为什么禅宗强调破见罪比破戒罪更严重?明贤法师答:在很多人看来,破戒之罪至为严重,而在禅宗看来,破见之罪往往是更为严重的。此非禅宗不重视戒律,而是认为持戒的最大意义,在于戒行是否相符清净的心性、般若的正见,不仅以戒为师,更以见为师,以合乎正见之戒为师。假如持..
禅宗是否具足道次序递次且又超越道次序递次?
问:法师好!现在不少人批评禅宗已经断了传承且缺乏道次序递次,然则我看到您文章里有个提法禅宗具足道次序递次且又超越道次序递次?我认为很有事理,能否请您简单谈一谈?明贤法师:合理合法的道次序递次,灵活地应用固然有利;僵化地硬套必定生弊。因为修行人无法按社会理性,标..
禅宗是“无门关”,应从哪入门呢?
网友:就教师父,我去禅寺,总听法师们讲禅宗是无门关。真的连门都没有吗?那我从哪儿入门呢?明贤法师:禅宗无门为窍门,是说它是一切现成的,本来是空相。懂得本性的空,就是入门。本性没有分其余相状,无所谓门不门,所以无门为窍门。实际修行中,人的心性实际弗成应用事理框死..
为何打坐时心里的念头反而比日常平凡多呢?
问:师父好,为什么我打坐的时刻,反而认为心里的念头比我日常平凡生活中多很多?心很乱,有的时刻都坐不下去了?明贤法师答:《楞严经》里讲,一间黑房子里射进一条光柱,你会发明光柱里群尘乱舞。之前你还认为房子很干净。那么是不是因为光线来了,灰尘才起来的?显然不是。灰尘..
力度大了就不是“疑情”
问:师父好!参话头时,能够有一段时间逗留在不去思维的类似于不明白的状态中,然则这种疑的力量却十分微弱,不知道该怎么样能够使疑有力度?感恩师父!明贤法师答:疑不需要力度,力度太大了,就疑不下去了。力度太大了一定不是疑情,它一定就是一些故事、一些念头,或者一些放不..
谁也不是局外人“法海事件”的文化思考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谁也不是局外人“法海事件”的文化思考编者按:“法海事件”引发的全民大讨论,是国人文化自觉意识的苏醒。面对这种苏醒与觉醒,谁能置身度外?谁能是局外人?本文作者通和是一位在读哲学博士,他在文中指出:将“法海事件”置于今日社会发展之大潮中来观察,则..
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韩国一首《江南Style》的歌曲出名了,它让人放下心理隔阂由复杂而向简单中寻找快乐;龚琳娜的《法海你不懂爱》似乎也出名了,但她却是以调侃汉传佛教禅宗祖师级的宗教领袖——法海禅师作为噱头。而动辄以宗教领袖为戏谑对象来取宠..
各界 “争吃唐僧肉” 不择手段“消费佛教”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各界“争吃唐僧肉”不择手段“消费佛教”2012年3月8日,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少林寺现在就像一块唐僧肉,大家都想来吃一口。”“吃唐僧肉”现象不自今日始,但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组织或个人“吃唐僧肉”已经达到了不择手段、肆..
修复敬畏 抵制西游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修复敬畏抵制西游瞧这恶搞之造型《西游记》“庸俗叙事”丑化玄奘大师无论是何种先贤,我就是要与你勾肩搭背、情同手足、江湖并肩、恩怨同气……这样的庸俗叙事,化解了有德圣者与自己的高差,吃喝拉撒都有“圣人兄弟”相伴,于是便有了落俗以后的安全感。庸俗叙..
明贤法师: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二知识?一者恶知识、二者善知识。譬如贼师造恶逆,杀害君父破乱天下,众生被毒殃无不加,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罪。如释迦文菩萨发意求道救护众生,四等四恩接护一切,三..
明贤法师:恭迎释迦太子出家日
明贤法师悉达多太子树下思维释迦牟尼佛从小就很爱静坐,思惟、领悟宇宙人生的道理,比较不爱虚华热闹。由于释迦牟尼佛身为太子,他的父王因此非常担心,就鼓励他到外面走走看看。太子四门出游东门遇老人:首先从东门出去观光。他遇到一个很瘦、很虚弱的老人,生命就像风中的蜡烛,..
智慧法语:人生苦短,趁健康时努力修善才是正事
为什么不好好为善修行呢?还要等什么呢?【经典原文】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无量寿经》【经文解释】善变化即善趣报,恶变化即恶趣报,众生所生之处果报追随不舍,因果各异而生处悬殊。所以临终分手,竟成永别,三途果..
佛门公案:竺道生大师智慧超群令顽石点头
竺道生大师(公元355-434)师承鸠摩罗什大师选自《僧宝传》,明贤法师著竺道生大师,东晋高僧,鸠摩罗什大师法嗣。巨鹿(今河北平乡)人,俗姓魏。道生大师幼而颖悟,八岁依竺法汰大师出家,改姓竺,从此专心道业。年方十五岁即登讲座,弘扬佛法。至二十岁受具足戒时,已经见重于..
渔家少年矢志出家 推父落水逼母改嫁
世俗的孝道,虽有导人向善的增上力量,但当这一行为的形式愈发被看重以后,也会逐渐形成重形式、轻实质的教条理解。禅门超迈夺俗的出离修为,当然要从偏俗的情执或形式中解放出来,宋代禅门便曾发生这样一桩惊世骇俗的公案。宋代有一个渔民家庭,世代以捕鱼为业,十分贫寒,全家以..
不可思议!原来释迦牟尼亿万年前早已成佛
降兜率《入中论》云:“十方世界佛行境,如其所有微尘数,佛证菩提劫亦尔,然此秘密未尝说。”释迦牟尼佛无量劫前久已成佛,佛所行进的世界之数已不可知,佛证得菩提以来所经历的劫数也是无量无边,只有将无边世界碎成微尘,其数方可比拟。然而这种秘密,佛陀未尝宣说,只是在《宝..
佛说人人出家大地竟然自动生长粮食
《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时四天下一切众生,无有一人住在家者,以净信心,离于欲火,悉得出家,彼诸众生既出家已,不须种植,其地自然生诸粳米,诸树自然生诸衣服,一切诸天供侍给使。”注:假如一个世界,人人出家修行,这个世界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想过。前段时..
长见识!原来菩萨和阿罗汉有这么大的区别
菩萨、阿罗汉、凡夫三者所见境皆不相同选自《法宝论》,明贤法师著八地菩萨是完整地走过三解脱门和八解脱门两种解脱门的修行者。修行这件事,八地菩萨以后的境遇不是凡夫所能构想的,因为一切都与凡夫现见不同了。常情所理解的世间、所讨论的外境问题,八地菩萨已经没有了。他的一..
学佛必看!修行的起点在于遵照师僧的教诫
修行的起点在于遵照师僧善知识的教诫选自《三宝论·僧宝论》,明贤法师著视师如佛,要将师僧是凡夫的认识调转过来,将师僧的教诫作为佛的教诫,进而断除一切求过想。再将对一位师僧生起的清净信心扩展至一切僧宝,不仅对于亲教师,对于启蒙恩师、剃度师、授戒师及其他一切僧众都应..
指引你开悟的佛教经典:《楞严经》
楞严是修心迷悟的关键选自《三宝论·佛宝论》,明贤法师著佛陀及弟子居住在舍卫城时,城里有一位摩登伽女钵吉蒂(摩登伽女是印度女性贱民之通称)。因身份低下,钵吉蒂总找不到如意郎君。有一回,钵吉蒂正在担水,阿难托钵向她乞水。她一见这位英俊的沙门,不禁神魂颠倒,又看到阿难..
为什么说“佛法没必要也不可能与科学保持一致”?
问:为什么说“佛法没必要也不可能与科学保持一致”?答:佛教的世界观与当代科学之间的关联性有两大原则:第一大原则,佛教没有必要跟科学论完全一致,这是不可能一致的。第二大原则,既不必要用科学去统一佛教的世界观,也不必要用佛教的世界观去彻底解读科学的一切看法。为什么..
“贪嗔痴”三毒中的“嗔”到底指啥?真相发人深省
“嗔”是对“逆境”的执着。选自《三宝论·法宝论》,明贤法师著“嗔”是什么?并非只有发脾气才是嗔心,“嗔”是对“逆境”的执着。我们经历过很多逆境,尤其是上过学或正在上学的人,如果读书不太顺,感觉天天都是逆境,天天执着。不太欢喜,不太顺心,觉得是一种负担,这种不愉..
陈卫华:为何僧人得慈悲为怀 也得金刚怒目?
为僧得慈悲为怀,也得金刚怒目在佛法僧三宝之中,僧宝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佛门僧人除了肩负着弘扬佛法、续佛慧命的责任外,还承担着化导众生、利乐有情的使命,因而佛教僧团的道风建设历来受到佛教界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佛门僧人在农耕时代自给自足..
明贤法师:信仰不能被消费
明贤法师:信仰不能被消费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过分简单地看待佛教的生存状态。有时在没能了解和学习佛教教义的情况下,因为一种较为盲目的善良意愿,随着一己私下理解,盲目推动不能适应大众需求的宗教事务。参合着个人的信仰热忱,降低了教义标..
惊心动魄 一场破斥佛法邪见的空前辩论
黄晓明饰演玄奘大师剧照玄奘大师求学印度期间,戒日王已成为印度各邦国中最大的盟主。当时教派林立,各具强势。戒日王本人是信仰大乘的佛教徒,亲自担任大乘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的大护法。在历次重大的护法活动中,曾筹巨资为寺院修建一座高过十丈的黄铜精舍。此举引起了小乘佛弟子的..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明贤法师答:现在的学佛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论调,比如“学佛总往寺院跑,还不如在家自己好好修行”,或者“我信佛,但是只皈依佛和法,不皈依僧,只做二宝居士”,诸如此类种种。总之,不仅自己不愿敬僧护法,还要教他人不要皈依僧..
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问: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明贤法师答:“升恩斗怨”,老话或说成“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是中国人特别有智慧的一个词。当人快被饿死的时候,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一斗米,他就会怨你不给更多;你若一粒不给,他反而一点怨恨都没有。用经济..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人性恶该如何化解?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问: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明贤法师:“升恩斗怨”,老话或说成“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是中国人特别有智慧的一个词。当人快被饿死的时候,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一斗米,他就会怨你不给更多;你若一粒不给,..
如果嗔心还在,「美」会受损失
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夺。不忍令速堕恶趣。忍招违前诸功德、忍感妙色善士喜、善巧是理非理事、殁后转生人天中、所造众罪皆当尽。——《入中论》不忍辱会有四个过失:第一是“使色不美”。尤其对女众来说,“美”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词。但如果嗔心还在,“美”会受损失。相应..
指引你开悟的佛教经典:《楞严经》
楞严是修心迷悟的关键选自《三宝论·佛宝论》,明贤法师著佛陀及弟子居住在舍卫城时,城里有一位摩登伽女钵吉蒂(摩登伽女是印度女性贱民之通称)。因身份低下,钵吉蒂总找不到如意郎君。有一回,钵吉蒂正在担水,阿难托钵向她乞水。她一见这位英俊的沙门,不禁神魂颠倒,又看到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