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离心跟菩提心它生起的标准?达照法师答:出离心有狭义和广义的。狭义的出离心就是“我要了生死”。这人在生死轮回当中受很多的苦,有我执,要把我执破掉了生死,彻底无我,超越这个自我,这是狭义的出离心。广义的出离心就是“我愿意舍弃痛苦,包括现在,包..
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佛陀制戒的原因及意义
也就不会种下苦因,使未来继续不断地受苦。第十、令正法久住。在过去七佛中,有些佛陀没有说法结戒,在他们灭度后,正法很快衰落。所以,佛陀制戒的根本目的就是令正法久住,使世世代代的众生能够从中获益,从中解脱。【2.三大意义、一大理想】以上所说的十句义,又可归纳为三大意..
济群法师:佛陀制戒的原因及意义
戒律是否过时?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认识戒律的价值?如何继承戒律,发挥戒律在现实僧团中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佛陀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领会。惟有认识佛陀最初制戒的精神,才能更好地认识戒律的价值,发挥戒律在当代僧团中的作用。一、佛陀制戒的缘起戒律并非佛陀凭..
从财富投资到生命投资
由于学过经济管理,所以我也成了多年的股民小散。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是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所以在学习“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时,我用佛法来重新审视投资这件事,引发了一些思考。什么是投资风险?用佛法来理解,是在无常的范畴内。我从收益(得失)来衡量分析风险大小,这也是..
安住三级修学不攀缘受益良多
安住三级修学不攀缘,受益良多我与佛法的缘分是从毕业工作前开始的。2005年左右,学业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我就试着读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主要目的只是想充实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化素养。有缘从南怀瑾大师的书籍开始,我了解到儒、释、道,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巨大的..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说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宝,你要勤修戒定慧三学,你要息灭贪嗔痴三毒,你要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怎么说都落实不了,怎么说都有新的内容,说不完、道不尽。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是全过程,跟四宏誓愿一样。佛法的道理既..
如何利用“行仪”分享佛法
还记得我第一次对三级修学产生好感就是因为参加静修营的时候,看到义工师兄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心中充满了向往。觉卜师兄也曾分享过他们班级的一位师兄进书院的缘起:他坐地铁的时候遇到一位师兄,身穿三级修学的文化衫,一直在默念三皈依,遇到老人立即让座,出入地铁礼..
用佛法改造生命让生命绽开莲花
首先赞叹各位朋友这么有福报走进三级修学来学习佛法的智慧。一年多前我和大家也是一样坐在这里,带着羡慕的心情倾听其他师兄的分享。我先说一下我进入三级修学的缘起。我是通过朋友给我转发的济群法师的微信,几经周折找到了徐州的同修。在那之前,我已经自学佛法好几年了。像导师..
重温玄奘精神再走玄奘之路
9月4日下午,菩提书院导师济群法师在西园特别为编译团队的译员师兄们开示了“玄奘的精神”。在聆听导师开示后,我对“玄奘之路”有了新的体会。在中国,有个和尚可谓家喻户晓。无论你是否信佛,你一定知道,他就是“唐僧”。跨越了千山万水,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他带着神通广大的..
从凡夫到菩萨
周末正午,秋阳如火。师兄们纷纷从都市的喧嚣中赶来,在“如何平衡修学与做事”的讨论中,逐渐找回了内心的清凉。本次主题是根据义工师兄们票选的“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确立的。“一切为了众生”引发的烦恼论坛以小品《一切为了众生》开始,一个忙于各种义工工作,耽误了修学,影响..
慈善心得
书院的慈善是对学员和家属生老病死的关爱。先从死开始分享:1.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我从2015年7月份开始做第一次助念,到今年7月份,经历了各种类型的临终关怀近10次。这样走在生死前沿的修行机会,让我的心被一次次震撼着。让我感受,在死亡的面前,一切都显得..
座上修行终觉浅,觉知义工要多行
“做义工,既是参与菩提书院的事业,也是修学的重要环节。这种重要性,将随着修学的深入而不断突显出来。可以说,当这种重要性逐渐稳固并成为人生头等大事时,我们才算是真正地走上了学佛之路。”——济群法师导师在义工培训时开示:“学佛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过程,是我们尽未..
戒骄戒躁,真诚修学
通过对第二课的自修和小组讨论,我了解了修学主要的特点和课程设置,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三级修学模式由衷赞同,对接下来课程内容学习也充满了期待。另一方面,通过这两次课的自修,我感觉到要想做好共修分享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认认真真地把教材反反复复阅读,才能掌握课程内..
娑婆世界的花雨满天
一、禅悦诗情带笑意,只为等待你五月初的苏州,水木清华,满城清香。五月初的西园,喜悦、宁静,微笑着等候四方游子和访客的归来。抵达西园的时间正是傍晚,月影婆娑,花香沁人。虽然大殿已经关门了,同行的智麒师兄顾不上先安置行李,拉着我穿过园、林、池、廊,直走到殿堂外给佛..
因为有他 农场变道场 森严戒律再兴
南山五比丘文:宏源南山五比丘1982年,演莲、界诠、济群、圆智、毅然、性光、学诚等僧青年先后来到广化寺,圆拙老法师从他们的身影里,仿佛看到了中国佛教的希望之光正在从南山冉冉升起,也看到自己的夙愿,将要在广化寺完成。为了成就他们学律的因缘,老法师亲自不厌其烦地给予辅..
是你误解了佛教 还是佛教改变了你?
活在当下开阔胸怀“我已看破红尘,我要出家为僧。”“哪能那么容易?现在和尚都要博士,你还不够格呢!不过这个年代当个和尚挺好的,不用工作还能用苹果系列,结婚生子样样可以,还能……”现如今,提到佛教,提到学佛,这样的回答随口而出。对此,我只想说你有真正见过和尚吗?以..
心灵的归宿究竟的依靠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自小所受的都是唯物主义教育。32岁时我来到深圳,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因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里蕴涵大量的佛教思想,而在不知不觉中深受佛法的影响。之后我结交了一位虔诚的信佛的朋友,经常随着佛友去寺院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赐福,并捐钱做功德。但这样烧..
一个80后学佛后的蜕变
我是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第一批80后,有着80后典型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疑心病重,花钱大手大脚还觉得没有幸福感……从只为自己大把花钱的人,变成甘愿捐助、放生为乐的人80后的我,有着追求时尚、追求浪漫的小资情结,消费观念是能花才能挣,人..
一个学佛妈妈的亲子教育
加入书院快两年了。经常都会问自己,我有因此而感到快乐吗?我的生活因此而带来什么改变呢?如果我没有遇到佛法,走进佛法,那我现在会怎样?我经历过八年前初遇济群法师时的徘徊,因为当时我以我的先生因学佛而“舍弃”了世俗的快乐为标准去判断佛法的好坏!我也经历过初进同喜班..
用佛法智慧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善知识,为具足正见、德才兼备,能引导众生断恶修善、趣向佛道的良师益友,又称善友、胜友。在今天,如果能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放下一些对利益的追求和对关系的执著,参访生命中的善知识,那么一问一答之间,桂花正香,秋意渐起,那些黏着的关系放下了,生命也就渐渐趋向自然..
不想太累,其实有方法
摄影:刘丽改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和权力粘得太紧。当我们有十分在乎时,会带来十分的压力;而当我们有一百分在乎时,就会带来一百分的压力;当这种在乎超过一百分时,我们就会被自己制造的在乎彻底压垮。或许有人会说,..
轮回真的存在吗?怎样才能脱离六道轮回?
轮回真的存在吗?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四字,第一反应恐怕还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轮回。他们往往会说:“谁曾亲眼看见轮回?至少我们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耳听到,所以轮回转世之事根本就不存..
如何更深入的修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达照法师要多看一些佛经原典。如果怕佛经看不懂,那就多看些祖师大德的著作。如果还是看不懂,那就多看些当代大德的著作,白话的文章可以看懂的先看,如济群法师的著作,台湾法藏法师、元音老人、圣严法师、唯觉长老、星云大师、南怀瑾先生..
感恩从忆念生身之母的恩德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我们之所以发不起菩提心,多半是觉得众生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既然没有关系,为什么要慈悲他们,为什么要利益他们?这就需要调整观念,化解对众生的陌生与隔阂。佛法告诉我们,众生在无尽轮回中都曾互为亲人,甚至可以说,一切众生都曾做过..
作为学佛者是否应该对一切都看的很淡?
信众问:作为学佛者是否应该对一切都看的很淡?济群法师答:作为学佛者,首先要尽到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家庭中,应孝顺父母,当好父亲、丈夫或是母亲、妻子;在社会上,应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人际关系。除了这些责任外,我们该以什么心态看待世间呢?平淡,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也..
请到的佛像是否一定要“开光”才会灵验?
信众问:请到的佛像是否一定要“开光”才会灵验?济群法师答:我们供养佛像,主要是为了增长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在恭敬中约束身心,培植善根福德因缘。这就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当我们请到一尊佛像时,是否对这尊佛像有足够的认同,觉得这就是佛菩萨?如果我们是从商店请来..
修行中如何更好地观照自己的念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济群法师现在的人为什么不容易观察自己的念头,一方面是我们的生活太混乱,生活混乱,所以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很混乱。所以,持戒是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建立一种简单的生活,简单有序的生活,其实这是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清净的一个很重要的基..
佛弟子到其他宗教场所时该怎么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济群法师我们对其他宗教所供奉的神,也要持恭敬、赞叹的态度,不要因为他们是外道而轻视。作为一个学佛者,即使对普通百姓也要有恭敬平等的态度,何况其他宗教的神祇?我们一样可以合掌问讯,这些礼节也体现着我们的胸怀和修养。再则,我们..
佛教是如何看待灵魂转世这一说法?
问:请问法师,佛教是如何看待灵魂转世之说?济群法师答:佛教从缘起的角度,认为世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主体,并因此否认灵魂。但是,否认灵魂并不等于否认轮回,否认生命的相续。在一期生命结束之后,有情还会继续随业力流转于六道。而对于成就者来说,则是按照自身愿力,在六道中..
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应该怎么引导?
问: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济群法师答:现代社会是个功利社会,自然会有很多人把生意场上的一套带到寺院,带到佛菩萨面前。或是带着投资心态供养三宝,希望得到更大回报;或是自己不想努力,事事都想依赖菩萨;甚至自己想干坏事,也要去求菩萨保佑。看到这些,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