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

教育孩子要有三个不要太早的原则

人都追求要快,要好,要早,但修行则不同。道是反过来的。教育孩子要有三个不要太早的原则。第一,营养不要补充太早,第二,福报不要享受太早。第三,成名不要太早。先说第一,营养问题。现在人有一种恐惧症,怕不健康。然后把不健康的原因就归于,营养不够。其实现在人哪里会营养..

网友亲历天津爆炸 急念观世音圣号奇迹生还

编者按:8.12天津大爆炸震惊全国,有网友当时正处在爆炸波及范围之内,伴随着冲天烈焰的巨响,强大的冲击波夹裹着无数碎片横扫一切,暴风雨般的碎玻璃迎面扑来,该网友情急之下脱口狂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竟然奇迹般的只受了点轻微皮外伤,而与之咫尺之遥的周围一切则是面目全非。佛..

如何面对两性关系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摘录自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俗话说:“乐极生悲,纵欲成患。”又说:“寡欲必多男,贪淫每无后。”孔子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老彭说:“上士异床,中士异被,服药百颗,不如独睡。”黄庭经说:“急守精室毋妄泄,闭而保之可长活。”实在是因为淫欲会使人..

净土文摘

念佛加行修净土法门的,除念沸外,应该做到二种“加行”:(一)不要妄想。对眼前一切境界,都要看作是空的,不可执着它想念它。因为我们到世间来受生,都是由于妄想所成,所以妄想是生死根本,不可不知。(二)耐冷淡。世人造业,都是由于耐不得冷淡,要在名利热闹场中去生活。要知,..

菩提心中的佛号

心为修持之主《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诸佛菩萨恒以菩提心为利生前导,于生死苦海普度众生,不疲不厌。通途法门所言之菩提心以四弘誓愿为修持准则。“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出家人

>这是和每一个出家人紧密相关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今末法时代,僧团内部不如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提高僧人素质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目前,中国出家众有数十万之多。并不是削发剃须,穿上僧服,就叫出家人了。真出家或假出家,身出家或心不出家,从古至今,都是..

教育孩子,三个不要太早

人都追求要快,要好,要早,但修行则不同。道是反过来的。教育孩子要有三个不要太早的原则。第一,营养不要补充太早,第二,福报不要享受太早。第三,成名不要太早。先说第一,营养问题。现在人有一种恐惧症,怕不健康。然后把不健康的原因就归于,营养不够。其实现在人哪里会营养..

一碗清汤素面

题记: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这一天,寒梅落尽把冬了,衔春的燕想归巢。这一夜,烟火光彩耀眼,鞭炮声震耳欲聋,旧的时光如同这烟花般,转瞬而逝。这一刻,又有多少生命被定义为珍馐美味,葬身于欢声笑语之中,悲哀地成为节庆的祭品。一道清汤素面,一个面食达人的体会,献给选..

观看电影、电视对修行的危害

观看电影、电视对修行的危害凡夫定力有限,遇恶缘则易起邪念。温光熹居士曾给印祖写信发露忏悔自己在电影院心生淫念。印光大师慈悲为作开示:“汝自发露在重庆电影院起淫念信,已收到。人情如水,礼法如堤。男女授受不亲,圣人预防人之因授受而或起染念也。欲握手,未握已有几分淫..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

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灵感善巧而得到人们的尊崇与赞叹。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位侍立在弥陀身边的大菩萨,这位大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意译作大精进,略称势至菩萨。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诸众生离三途苦,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地皆震..

折福太深,福尽而死,故当惜福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不为明年留下种子,最后只会饿死而已。可见,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和修行的精要开示

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

念佛戒烟的感悟

2012年,我开始接触佛法,次年正式皈依三宝,由于那时未戒烟酒,仅受持了四戒。受戒后,我便在心里发愿:五年内我一定要戒掉烟酒,受持菩萨戒。祈请佛菩萨护佑加持!那时,别说是菩萨戒,就连五戒我都无法持全,因为我不仅抽烟喝酒,量还特别大,烟龄、酒龄均在20年以上。不但瘾特..

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疼爱我们,我们还会忍心嗔恨他们吗?一切众生都是现在菩萨。“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

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疼爱我们,我们还会忍心嗔恨他们吗?一切众生都是现在菩萨。"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唯我一人..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古人很早就对尊严做了很好的形象比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人的人格尊严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言论自由的现代社会,人们一样也有忌讳心理,有自己与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区”。我们常说的矮人..

怎样断绝爱欲?观想尸体九种状态拥有神奇效果

编者按:《寿康宝鉴》,最初名《不可录》。近代高僧印光大师非常看重此书,曾为此书撰写多篇序言。编纂者希望社会大众及青年男女都能立下决心,坚守节德,慎防色欲,戒除邪淫,都能寿康吉庆。这部作品中有专门章节介绍如何戒除邪淫,如今天所说“九想观”及上回所发“四觉观”。小..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经中记载: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菩萨比丘,修行很是谦虚恭敬,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为如何,都会去恭敬礼拜。其中,有些行为不..

科学证实咒语祈祷确有治病功效

咒语与祈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就早已出现。而在佛教初期,释迦佛陀最早虽反对过使用咒语,但当他看到很多人患有消化不良等疾病很痛苦时,最终还是出于悲悯之心,将“消除宿食陀罗尼”等诸多祛病咒语传授给了弟子。在当今佛教中,密宗比显教更加重视咒语与..

生气骂人果报很严重,你一定要记住

佛经和法师开示汇集:发一念嗔,毁灭百千劫积累的善业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大愿法师开示)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你一千个大劫所修行的功德都被破坏了..

佛教高僧素食观

一、人类与动物原属一体,大自然之胞与,物我同仁,当然不忍加害残杀。故宗教家之言博爱,政治家之言仁政,“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泛爱众,而亲仁”。此固谓王道仁政,天地大德,要亦我人与动物归原同体也。──太虚大师二、我们不懂佛法因果,为了一己的贪欲,想吃肉就任..

夫妻闺房之礼的戒忌和求子之道

夫妻之间的相处,虽然是人伦之始,但如不能节制,以致常受疾病的侵袭,或于神明降鉴之期,淫污冒渎,而阴遭削禄减年之祸。所以为了免使身心受损伤和受阴谴,应当遵守一些禁忌,以免误犯。古圣王以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缘

弘一大师在《人生之最后》当中说道:“吾人临命终时,乃是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为人生最后。”走到生命的终点,绝大部分的人,多是放舍不下对这个世界和眷属的贪爱眷恋,正因如此,才一生一生地在六道里来去,在业海中浮沉。此处姑且不论未学佛之人,即便是学佛多年的老修行,于此一..

生气骂人果报很严重

佛经和法师开示汇集:发一念嗔,毁灭百千劫积累的善业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大愿法师开示)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你一千个大劫所修行的功德都被破坏了。..

教育孩子,要顺应天道规律

教育孩子,成为每个家庭最重要的问题。很多人的教育方式,都是通过大脑思维,就是自己创造出一个模式,比如说,小时候读什么书,要参加什么课外活动,长大了报考什么专业,乃至以后结婚要嫁什么样的人等。这个就是大人的思维方式。现在人的毛病,都出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上。这个思维..

晚上吃得少 早晨起得早

和出家人集体专心办道的修行生活有所不同的是,在家人的修行生活,相对来说就要靠自己的自觉性了。而学佛人早晚念佛是修学佛法的重要内容,然而因为在家人有工作要做,有家庭要照顾,所以时间不宽裕。即使做不到像出家人那样凌晨三点钟就起床念佛,最起码四、五点钟起来念佛也是必..

常常发脾气的人,常常会骂人的人,他一定有病

世出世间法,他不是佛教徒,念世间书的,都会说在任何场合不能发脾气。发脾气对你的身体伤害非常严重。凡是脾气不好的人,你一定要知道他有病,所以你不能跟他一般见识。你要原谅他,要体谅他,他很可怜,他不是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人身心和谐,清净快乐,他怎么会发脾气?发脾气..

稍微考验你一下,你就退转了,怎么度众生?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题目「佛于逆恶不信之流,愈生怜悯,故无一众生或生弃舍也」。《太上感应篇》第二十句「正己化人」,「后汉陈实在乡里,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且曰:宁为刑罚所加,勿为陈君..

不善的缘来,我们以善缘来终结

极乐世界我们看它,何以它能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永远保持盛世?全靠教育,阿弥陀佛做榜样,每天跟大家上课,一天都不缺。十方世界的诸佛菩萨,到极乐世界去访问的络绎不绝,天天都有。诸佛到极乐世界协助阿弥陀佛,他们去上课的,来讲学、来上课的;他方世界到极乐世界来参访阿..

结婚之后,天天看对方的毛病,麻烦就来了

《弟子规》是帮助修行最好的方法,我们从这里下手。然后进一步再依戒律,以戒律为标准。开头用《弟子规》,不用《弟子规》,你用戒律你做不到。做不到之后,人往往就把戒律丢掉,不要了,只学经不学戒,那就错了。就好像经是定学,我只修定,我不持戒,不持戒你怎么会得定?因戒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