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法的师尊莲花生大士和诸多世间佛菩萨的化身一样,是在世间最伟大的预言家,告诉了人类关于宇宙的知识,示现出种种神奇,留给世人得法因缘。其中伏藏教法就是世间又一个真实的“神话”。用目前的物理学,宇宙学都是无法解释的。在此恳请诸位,如果对此文有疑虑,可以当作玄幻..
授记
五大菩萨
五大菩萨第一节弥勒菩萨(一)弥勒的事迹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肃静,聪慧异常。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
净土窍门在中国的流传
净土窍门在中国的流传第一节净土窍门所依的经论净土窍门,是佛教最轻易使人接收和崇奉的一个宗派。它方便易行,所以导致人们欢乐修学、信受奉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真是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的无上窍门。我们按此修去,尽此平生,就一定能达到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横..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释迦牟尼佛平生说的教法,总的说来是说阿罗汉、辟支佛、大乘权教菩萨、实教菩萨实践的四谛、十二人缘、六度、四摄法、三心、四愿各类窍门。现在介绍如下:第一节声闻行果四谛窍门(一)阿罗汉的概念阿罗汉有三层意思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第一节三藏圣典的结集(一)第一次结集结集二字包含有编辑的意思:而古来翻译法师应用结集的词语,是指人人聚集在一路会诵佛说过的遗教,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古印度还没有文字记录,只能用说话把回忆的常识,经由过程师承传诵保存下来。释迦牟尼佛涅槃之..
释迦牟尼佛传奇的平生
第一节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崇奉和爱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世,解除人们的烦恼和苦楚,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人缘不羡人。我们既是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对于释迦..
常随佛学十大学生
常随佛学十大学生第一节舍利弗尊者(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鶖子,母眼清白,如鶖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本。时摩竭陀国有吉利、阿伽罗兄弟二..
人天行果
人天行果第一节行一、皈依三宝(一)皈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佛教徒,故学佛的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演道俗业经》中给孤独长者问佛:初学道者,始以何志..
救世大悲者
救世大悲者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两位圣者与我们中国人有很深的法缘。尤其他们被一般民间所敬仰的程度,并不减色於其他外道的神明。而在这两位圣者中,观世音菩萨更是家喻户晓,老少咸知的。释迦牟尼佛当时特在法华会上,具体介绍了这..
佛教基本常识
佛教基本常识正果法师著佛陀如大良医,自医医人,兴运大慈大悲,以自觉去遍觉一切有情,所所以遍觉者。无上觉简别菩萨。登地的菩萨,虽然是正觉者而亦觉悟其他有情,但因烦恼障和所知障还没断尽,福德聪明两种资粮尚须进修,虽是自觉觉他的遍觉者,未到圆满无上。唯有佛陀,自觉觉..
《法华经》记载的善常识 21位大阿罗汉
编者按:《妙法莲华经》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指导我们应以毕竟成佛为目标,因经中宣讲内容登峰造极,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被誉为经中之王。《法华经》最大的特色是唯有一佛乘,方便说有三。使我们能逐渐积功德,而又不认为累。虽未成佛,但因为修..
提婆达多入无间地狱
提婆达多一心想削发修行,一天,他来到佛陀的精舍,跪在地上向世尊顶礼之后,对佛陀说:「我想在世尊座下削发修行。」「你适合在家修行,设香檀广为布施,积德积善。」佛陀对提婆达多说。提婆达多见佛陀不准许,便再三请求。佛陀慈爱地说道:「削发其实不是一件轻易的事,你的本性..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摄生接引往生
接引往生●清时,际醒大师,字彻悟,已明向上,专修净业,著有《语录》二卷,劝人修学净土,恳切至极。临终,看见幢幡无数,从西方来。又过半月,他告诉大众说:“昨见观音、势至、文殊三大士,今又蒙佛亲迎,我去了。”众人念佛号,大师合掌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结印而..
比佛还难值遇的一部经书
比佛还难值遇的经书:《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编辑者:阿兮子1126818758)《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最终版、收藏版经书全文以及mp3下载地址:http://yunpan.cn/QN9dxhbjABjyI访问密码8a74一、难值难遇《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又名《圣大解脱经》,如此经典..
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
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作者:李翎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李翎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提要对于佛教文化的研究,要著眼于事实,也就是将文献佛教与事实佛教分开。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在唐代的流行,表明人们并不过多地关注经中其他的内容,而只是注意了它的护身功能,于是..
念佛法门你真的会吗?
念佛法门你真的会吗?夫无为境界迥绝名言。有漏色心要凭修证真如具含众德。方便而有多门。上自离相平等下至十念称名。总括不离三乘往生冥符九品。有念终归于无念。有生直至于无生。可调一句弥陀群机普应矣。1.离相念佛三昧无住法门慈照宗主云。离相念佛三昧者。上根智人悟此深理。..
五戒相经笺要集注
五戒相经笺要集注五戒相经笺要集注序◎广化律师夫五戒者,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戒之根本也。佛法以五戒开演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甚至梵网菩萨十重四十八轻之一切戒法。依之渐次修学,三聚悉持,清净无犯,得圆满成就尸罗波罗蜜,甚至圆满无上菩..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云南鸡足山释圣闻汇编释题优婆塞译为近事男,或清信士。南山《行事钞》引《杂含经》云:何名优婆塞?在家清白,修习净往,男相成就,口说三皈是也。五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言戒、喝酒戒。二埋律师《在家律学》:提到戒,就有四位分别:戒法、戒体、戒行、戒相。..
盲者——挖掉万人双眼,受累世皆瞎报
图片来源:资料图当佛陀住在木特乐城的芒果园中时,木特乐城有位财富很多的施主,名叫具资。他与妻子共度幸福的生活,但妻子怀孕九个月后,却生下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夫妻二人心中异常苦楚,认为生育孩子已经很不轻易了,更何况照样个瞎子,不如喂狗算了。于是,他们趁傍晚没人看..
熟悉三宝
熟悉三宝每小我的生命内在,本具备三宝的一切品德。换言之,在心灵的某个层面,我们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皈依的根本,恰是经由过程修学佛法开启这一宝藏。是以,必须熟悉到三宝具备的内涵。唯有对其各种特点了然于胸,才能准确无误地于自身进行挖掘。一、何为三宝首先,应懂得三宝..
第三篇 判教
第三篇判教壹判教的起源判教是将佛陀平生所说的教法,依教说的形式、方法、顺序、内容、意义等,加以判别、解释,以明佛陀一代教法的真义。判教在中国特别盛行。这是因为鸠摩罗什译经时代的学者,对于佛说的经典各有不合看法。罗什圆寂之后,六朝之间,对于经典的翻译更为隆盛,不..
第一篇 三藏十二部
第一篇三藏十二部壹媒介释尊说法四十九年,为后世留下千古不灭的真理。当时没有文字,这些教理都是以口口相传的方法记忆传承。佛陀入灭后,学生们为了避免遗教散佚和确立教法,以大迦叶为上首的五百学生,进行第一次的经典结集,由阿难诵经,优婆离诵律,然后由诸长老将诵出的经、..
第二篇 结集
第二篇结集壹媒介结集又称集法藏,有等诵、合诵、会诵的意思。结集的方法,是先聚集许多圣贤比丘,再从众圣贤比丘中推出精晓法、律的圣者,由上座发问,宣诵者就凭记忆回答诵出,经与会大众合营审定,确认是佛陀所说,才是佛法。这种经由合营审定,等于全体合营诵出的方法,即名为..
挂带楞严咒的功德利益
/*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p{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
文殊菩萨的真实身份
文殊菩萨的真实身份见者顶礼膜拜,功德无量文殊菩萨乃是:过去-平等国土的龙种上如来现在-常喜国土的欢喜藏摩尼宝积如来未来-随愿积集清净圆满国土的普见如来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下云: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第一篇 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
第一篇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壹媒介净土思惟并不仅属于净土宗,也不只局限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论》这三经一论的宝典;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都说起净土窍门,都可以看到净土思惟的崇奉。个中以弥勒菩萨的净土思惟为最早。东晋时代,净土宗初祖慧弘..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第一篇法身、报身、应身壹三身的定义经典上说,在广大的宇宙中,释迦牟尼佛曾在二千五百年前,于娑婆世界说法度众,其它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世界也都有一佛在本土教化有情。不只如斯,无量劫前即已证悟的处死明如来、龙种上尊佛等,因大悲力故,也倒驾慈航,现观音、文殊等菩萨身,..
第二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二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壹相好的定义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真心归命礼。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课诵偈语。个中,「相好」是用来形容佛陀色身的肃静殊胜。在佛世时,佛陀的门下有许多圣学生,如:最初的僧宝──五比丘及大迦叶尊者、须达长者等,都是..
口业之过(10)
口业之过(10)作者:妙祥法师摄心守口真教化口业是咱们僧人最轻易犯的缺点之一。日常平凡,在家人也都是轻易犯口业。你看在家人,比如农民,吃饭的时刻,端个碗,也得说别人过失,有什么所谓的花边新闻。甚至跑到外面,也得说一句,不说不可。不说,那嘴巴把不住,不说心里就不愉..
《金刚经》全文解释
/*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p{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