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行道忙的是临走时走得很清净在《地藏经》的教授方法当中,说到我们若要死了,临终时,你怎样修?我们出家行道,忙了一生,主要忙的时候是临走的时候走得很清净,走得很解脱,不被多生累劫的业障所缠缚。人人都有恐惧心,都怕最后的时候失去念头,走的不好再堕落下去,一失人身..
行善
家庭顺利吉祥之因
人们都渴望过着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顺利。不顺利的家庭生活是有原因的。贪着色欲有着重要的因素。大家都喜欢有圆满的生活,也即是大众所说的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实质上讲是离欲得乐。当欲望少时,自然知足。既然知足,自是常乐。贪欲要远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
离婚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方
离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方?佛在经中讲过,夫妻不和是邪淫的果报。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受持戒律,这是唯一的方法,这时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不道德的事。有些人这时难以自制,又犯戒了,这样只能在痛苦中越陷越深。学佛人不能怕现世的报应,而要怕种恶因、造恶业。..
正准备结婚的人应注意什么
问:“已经结婚和正准备结婚的人,学佛应注意哪些方面?‘拿得起,放得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话说得很高,恐怕不容易做到,在这里应该怎样具体理解?请师父千万不要打禅机,因为我们是下下根人,只能够理解最简单的世间语。这也是许多年..
佛眼看爱情
爱的分类爱有几种,在一切有部的经典中,爱分为贪爱和敬爱。贪爱是以烦恼染污的心、以贪欲和渴望来爱一个人;敬爱是对佛菩萨、对法宝、四谛与解脱道的希求和渴望。《大般涅槃经》也说:“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愍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即真..
解读印光法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是法师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法师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不宜看得太重。法师自己则对财富看得很淡,他自己所得之财都分施大众,扶危济困;法师认为,财富用来作印赠经书等启人心智的事业,功德最大;在教育子女方面,法师认为,为..
净空法师答:对人祝福或者诅咒有因果报应吗?
问:平时我们对他人的祝福或者是诅咒,是否真正会影响他人的幸福与不幸?譬如有人,如果下了几天雨,就口中有词说:大雨下七七四十九天才好,遇到旱情的时候出现,就说大旱九十九天才好。请问这样会有报应?净空法师答:有报应,这个因果报应道理很深。因果报应什么时候有的?宇宙..
随时修正自己外 必须避免“造业”
文/慧律法师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就是放纵扩大自己的错误;如因着而不改变自己的恶习,就会永远受到习惯的支配,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平日除了随时修正自己外,必须避免自己“造业”。业,是思想的累积与行为的总和。有净业、善业、恶业..
堕胎的人都会受很惨的果报
堕胎的真相堕胎即是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想想这些孩子,好不容易投胎到人间,因为自己的自私,断了他们得人身的机会,真的是很残忍!这是造了下地狱的业,这个命债多少劫都偿还不清。堕胎后的后遗症无穷,提醒现在的年轻人,不要随便发生婚前性行为,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珍爱自己。..
存好心 做好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如白驹过隙,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善积德,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我们才不会空过此生,就会在此生此世种下好因,将来有好..
禅茶和“八正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禅茶与六和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禅茶的“和”就是六和敬,六和敬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大家在一起品茶修行,必须做到互相包容。口和无诤不妄语、不两舌、不..
学佛要如理如法 警惕下面十一种错误方法!
明理也很重要,如果不懂佛理还学佛修行,就叫盲修瞎炼。信心是从哪里来的?信心是从明理中来的,明理了才能有信心。学佛修行一定要明理,要如理如法,不要盲修瞎炼。现在有几种盲修瞎炼的情况,我们都要警惕。第一种就是没有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学佛修行的方向目的,方向目的不..
从佛法上如何理解随缘和顺其自然?
问:人们总说随缘和顺其自然,可有人不作为或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后,也说随缘或顺其自然。从佛法上如何理解随缘和顺其自然?慈诚罗珠堪布答:“随缘”这个词佛经里出现得比较多,“顺其自然”却不是很多。其实这两个内容基本上差不多。随缘是什么意思呢?&ldq..
作为学佛者是否应该对一切都看的很淡?
信众问:作为学佛者是否应该对一切都看的很淡?济群法师答:作为学佛者,首先要尽到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家庭中,应孝顺父母,当好父亲、丈夫或是母亲、妻子;在社会上,应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人际关系。除了这些责任外,我们该以什么心态看待世间呢?平淡,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也..
孩子不上进,是他自己业障太深,还是父母做的不好?
【问】孩子不是很上进,是他自己的业障太深,还是父母做的不好?本人刚刚接触佛教,请师父开示。【妙舍法师解答】孩子不是很上进,最主要的是他自己的业障问题。那么同时,也有父母教育的问题。因为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孩子,以至于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他都是有共业的。就是..
身为医生,为什么我要患者吃全素?
杨济鸿简介:台湾中医师,透过纯正中医药的调治使患者的身体回归平衡,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对患者强调“全植物性饮食”(即奶蛋鱼肉均不吃的全素饮食)对身体的好处。「吃素够营养吗?」「发育中的小孩及体力不好的病人、老人或孕妇可以吃全素吗?」「吃全素一定就能健康不生病..
这些素食的明星火爆了2018春晚,素食到底可以给人类带来什么?
来源:高校素盟id-ucvaveggie2018春节晚会在千呼万唤中终于亮相了,今年的春晚可以说是相当佛光普照了,一片金光闪闪,热闹又富贵十足的,虽然没了曾经的老面孔朱军、董卿、却意外发现春晚有一个和素食有关的惊天秘密!不知道小伙伴们发现了没?这个让人惊讶的秘密就是春晚中竟然..
佛教的革新——现代禅的启迪
中国佛教自东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二年)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在中国,大乘佛法,为适应中国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和民众的根器,创立了天台宗、禅宗、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唯识宗、净土宗等多种齐放异彩的教派、教法和教团。到民国时期太虚大师高举佛教改革的大旗提出人间佛..
乐清“聚善阁”素食馆缘起
聚善阁素食馆过道。戊戌新岁即至,聚善阁素食馆终于在聚丰园大酒店创始人郑氏兄弟的精心筹划和地方民众的热切期盼中诞生了。聚善阁素食馆以健康环保为设计理念,以弘扬佛教文化为理论根基,秉承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之遗愿,鼓励世人多食素斋,多谈佛理,多结善缘,多行善事。南怀瑾..
福报和功德有区别吗?真正的福德是什么?
弟子问:师父,福报和功德有区别吗?佛教讲的福德和世间的福报有什么区别?真正的福德是什么?请师父指点。生根活佛答:我首先解释一下福德和功德的区别,这里指的“福”就是福报与福气,“德”指的是“得到“的意思,在这里也指德行,也就是说要具..
长期放生,险入传销遇好人搭救
弟子是一个信奉佛教的人,下面将我的真实经历写出来,希望大家看完有所收获。由于弟子的爷爷奶奶去世的早,父母种地忙,从小没人看管我,我三岁的时候,跟我二大爷坐着四轮车去地里,回来的路上路过一个上坡路,四轮车怎么都上不去,由于惯性我从车上甩了出来,结果四轮车从我的头..
揭秘王菲等几位明星的学佛经历
王菲的学佛经历王菲,1969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跟随戴思聪老师学唱歌。1989年与香港新艺宝唱片公司签约,踏入香港乐坛。十年来,她以空灵的声音,率真的个性,智慧的眼睛,慵懒的表情征服了全亚洲的歌迷,成为华语女歌手中第一人。除了能唱出天籁之音的歌声外,她还拍摄了《重庆森..
佛菩萨要救度众生是种执著吗?众生是否都想被度化呢?
问:佛菩萨要救度一切众生、度化一切众生,这是不是一种执著?是不是佛菩萨无欲无求之后,想找点事儿做?慈诚罗珠堪布答:你的意思是佛菩萨他们太闲了,然后就总是需要做点事情。你说这是不是他的一个执著呢?也可以这么讲,比如说一个大乘佛教徒,他刚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他的动机..
谨言慎行,不要把福报都漏掉了
我们赚得的钱财,把它放在口袋里,口袋有缺口,钱财漏了;我们积聚的东西,把它放在箱子或篮子里,箱子或篮子有洞,我的东西漏了。有的人修福积功德,牺牲奉献,无如不懂得「摄心守意」,让身口意有了缺漏,善行义举也会随着缺口漏了,殊为可惜。有的人布施行善,只是布施的时候,..
想知命运好坏,只需看看自己的言行
有些人觉得自己命运不好,没有钱,贫贱难熬,身体有病,婚姻不顺,儿女不孝,人生的各种痛苦都汇集到他那里去了,感到人生无望,很多人就去找算命先生看。问问他们自己什么时候能发财,婚姻会不会离散,儿女能不能考上大学,病什么时候能好等等。有很多算的准的,会告诉你哪年哪月..
对一切乐不贪著,对一切苦不厌离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对一切苦不厌离,这才能守护佛的无上法门。若没有历代大德这么守护,我们现在能学到《华严经》吗?不要认为这是我们的功劳,诸佛菩萨早已创立安排好,我们只是随缘护持一切事业,佛弟子应常时如是观,如是行。菩..
“居士五戒”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其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出家人..
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居士问:末学有一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真如自性,如如不动,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那为什么我们修行却更强调断恶修善,强调行善顺乎自性,行恶违逆自性?大安法师:现在有些学佛人,刚学一点,就喜欢谈玄说妙。佛法是理事双备,有时是从“理”上讲;有时是从&l..
如何看待念佛的境界?念佛就可以不用持戒了吗?
问:我有一个佛友,他念佛,念到那种全身八万四千毛孔都能念佛了,而不念佛的时候,总是听到虚空当中,有很多像海洋那样念佛的声音,而且还有各种音乐。我想问一下,这个是不是念佛三昧的那个境界呢?传喜法师开示:关于这个要很细致的来,更细的看。就是说,作为你个人的观想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