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念

觉醒法师:万缘放下,狂心即歇,歇即菩提

佛在世时,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拜毕。佛说:把花放下!外道遂将花放下。佛又说:把手放下!外道就把手放下。佛又说:把身放下!外道愕了半天,身怎么放下?就问:世尊!身怎么放下?佛说:放不下,挑起去!外道就悟了。你们人人想想看,放下两个字,还了得起吗?我往往教你们放下..

离开魔网

离开魔网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心动故非道,不动是法印。《大智度论卷八释初品中放光第十四之余》起心动念是一般人在一天傍边,几乎不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这个偈子则说,一有念头就堕入魔网,无念则不被魔网束缚。这对一般人而言,是很不轻易做到的,不过要看若何来解释有念与..

《信心铭》释义

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在禅宗史上,一向占领很重要的地位,古有禅师教人,每晨诵《信心铭》,把《信心铭》算作早课来诵。《信心铭》,表达了传统禅宗的修行理念与方法,提示了禅门不二(一亦不守)的修持。阅读之下,令人有一种原来如是的感触感染,认为轻松、舒适。禅宗的这..

净土法门:念佛要记住关键在一心,一心念佛六度万行就圆满了

疏【而今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就是这个法门,念佛要记住是一心,关键在一心。凡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他不是用一心,而是用散心、乱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心来念佛,这个不得力,这一生不能成就。怎么不能成就?伏不住烦恼。你纵然不能断烦恼,你要能伏得住!散乱心、妄想心..

净土法门:真正念佛的人不做恶梦

再给诸位说明,平常我们念佛,真正念佛的人不做恶梦,念佛的人不会遇到灾难,不会遇到横事。所以念佛确确实实保平安,一切天灾人祸你遇不到,有这么大的利益。临终心不颠倒,晚上不做恶梦,这是念佛人。你念佛还做恶梦,是你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说你不是一心念佛,你是乱心念..

净土法门:怎样应付粮食危机?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李老师多年,曾经有一次跟他老人家讨论这问题,我提出来求他印证。那个时候,因为老师一天吃一餐,我也学他,学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我一天吃一餐曾经吃过五年,有一段时间,我有经验。我向老师报告,说能量的消耗,应该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劳心劳力消..

净土法门:你心里改变,相就改变,命也改变,风水也改变了

演【随逐六尘,对境造业,是谓逐境。】「迷心」是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逐境」是不了解外面境界,内外通迷,所以才有生死轮回。佛法的教学就是把这两种迷关打破,内外都觉。刚才我说的许多话都是讲心,心是清净的,心里面一个妄念也没有,真心里头没有妄念。境界,跟诸位讲,..

净土法门: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心?

学佛要有学佛的条件,古人讲法器,你是不是一个法器?如果你不是一个法器,这个法给你没用处。譬如我们想要水,问你你有没有盛水的工具;我有一个杯子,我这杯子就是法器,我可以盛水。你拿那个大杯子来,我就给你盛多一点,你拿小杯子来,就给你盛少一点,各如其量!你说「我没有..

净土法门:至心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至心,前面讲一心念佛,一心里头没有妄念、没有杂念、没有怀疑,这样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佛不说假话,你天天念,念上几年,无量劫的这些罪业全都消掉了。业障消掉的很明显,为什么?身体健康,你相貌改了,精神振作起来,这个都是瑞相,眼前的瑞相。我见过,满头白发..

吴言生在生活禅夏令营的讲座:“祖师禅的精髓:生活禅”

尊敬的上净下慧大和尚、柏林寺常住,各位营员,人人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人人交流心得,分享法喜。到了柏林寺,要吃赵州茶,否则就是入宝山而空回了。感谢大和尚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今天在这里把对赵州禅的体会与人人分享。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祖师禅的精髓:生活禅以赵州公..

评《禅宗思惟渊源》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批派之一,也是最中国化的佛教,因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得以在中国长久存在和蓬勃成长。因为唐代是一个文化开放、思惟宽容的时代,三教并存,互相融摄,作为唐初思惟产儿的禅宗自然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结果。儒家心性论、道家本体论以..

恭请法宝须知/注意事项

恭请法宝须知为使广大莲友通过恭敬法宝,获得真正的法益,“有一份恭敬,即得一份利益;有十分恭敬,即得十分利益”,故敬录以下恭敬法宝的事项,祈请诸莲友参照执行。一、迎请法宝须知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难遭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恭请。2.佛经非藏品,若束之高..

三无漏学

三无漏学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止观,无忘正智。《法句经卷上诫慎品》这四句话讲的是道德的生活、精神的安定、聪明的教养,也就是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以戒降心是以道德纲领,法度模范身口两类的行为;守意正定是以止观的方法杀青定心安心的功夫;无忘正智是以正知正见正念正..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七节 律宗

第八章各宗要略第七节律宗一、住流从第一次结集,代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今后,边叶、阿难、商那和修、优婆调多五师传持。佛灭后一百年间,纯是一味和合,一百年后产生异见,部派决裂,因着律仪上的争执,旋复至优婆窗多今后,更分为五种律部..

印度佛教理论的基本构成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印度佛教理论的基本构成印度佛教理论基本由佛教的哲学本体论、佛教哲学方法论、佛教宇宙观、佛教人生观、佛教宗教观、佛教政治观、佛教伦理观和佛教美学观等几部分构成。一、佛教哲学的本体论:“缘起性空”《中国哲学史》佛教哲学的代表人物僧肇在其“般若”学..

大乘起信论译文

《大乘起信论》译文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大乘起信论》白话(一)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殊胜于色法安闲无碍,以最胜语业救世的大悲佛陀!我归依佛陀的法身实相妙体,那无..

元音白叟:成佛的诀窍

一九九六年六月讲于济南元音白叟开示成佛的诀窍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心中间法是密法的心髓部。密法含九乘次序递次,就是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心中间法是密三乘最后的心髓部分。在西藏、在日本,要经由好多年的修行,才可以传授这个法。现在我们可以不要经..

大乘起信论原文(马鸣菩萨造 梁真谛三藏译)

本文是大乘起信论原文阅读译文请点击:大乘起信论译文马鸣菩萨造梁真谛三藏译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安闲,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赓续故。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

佛说息诤人缘经

佛说息诤人缘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摩迦子聚落之中。坐夏安居。诸苾刍众去佛不远亦各安居。时有沙门名曰尊那。在惹卢迦林中坐夏安居。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是极恶者忽尔命终。彼尼乾陀有子。欲于沙门而兴斗诤。作如是言..

净土法门:学习海贤老和尚之表法(第2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继续学习海贤老和尚的表法。前面我们学习老和尚「严持戒律,勤修梵行」,介绍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学佛的同学必须要遵守,念佛求生净土更不能违背,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到,这就是严持戒律。勤修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也就是《无量寿经》经..

壇經與六祖禪畫

壇經與六祖禪畫吳永猛中華佛學學報第一期(1987.03出版)頁137-152提纲无邪活潑,自由安闲,本是人生在世的寫照。可惜人類知見愈廣,心地愈差,往往迷失了本來的面貌。所以,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提醒人人知「覺」,明心見性,直接了悟人生本來的面貌。六祖惠能..

六祖壇經的思惟

六祖壇經的思惟釋聖嚴--------------------------------------------------------------------------------提纲:壇經流傳的版本甚多,本文不作考訂。壇經的思惟系統,雖用般若經,實則是沿襲如來藏的觀點,用般若的空慧,實證真如佛性,等于明心見性。壇經中引用。《金剛般若經》..

略論藕益大師念佛即禪觀思惟

略論藕益大師念佛即禪觀思惟──紀念藕益大師誕辰四○○週年學誠法師/福建佛學院提纲千百年來,由於淨土思惟的廣泛弘傳及對念佛法門的鼎力提倡,人們對持名念佛求生極樂再熟悉不過了,然则,對於念佛法門的真義卻缺乏仔細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討。在中國佛教史上,人們往往將念佛與禪..

“东山窍门”及北宗禅心性思惟的特点:本寂真心与守本归真

达摩禅法留存可知者虽少,但却奠定了此后东山窍门及北宗禅心性论的基调,即以本寂真心为本体及守本归真以除妄的真妄对立模式。因为达摩之后的传承模糊,我们姑且略去一些环节,直接从东山窍门及其后继的北宗禅作些分析。所谓东山窍门是指四祖道信及其高足弘忍师徒两代所弘之禅法。..

慧能心性思惟的特点: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北宗禅师与南宗禅师尽管都在应用自心概念,但二者对其却付与了迥然不合的含义。慧能心性论思惟的核心是将心与性合一而用自心范畴标明。《坛经》中有关心的概念系列--自心、素心、自素心、妄心、直心,以及有关性的概念系列--法性、自法性、自本性、真如本性、本觉性、佛性、净性,..

《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思维模式

《起信论》显示大乘正义,提出一心二门理论: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所以二门不相离故【《大乘起信论》,《大正藏》卷三二,576a。】。《起信论》所提示的心是超越的真常心,此真常心是一切..

南能北秀

弘忍的学生浩瀚,出类拔萃的也不在少数。个中最著者有十学生,而惠能、神秀又是十学生中的俊彦。因为他们两个后来各在一方传法,禅法上又有着渐、顿的不合,被算作南顿北渐的代表。神秀(?~706),俗姓李。汴州尉氏人。年四十八,从忍禅师所受得禅法。据张说《唐玉泉寺大通禅师..

韩国知讷及其“心性论”研究

韩国高丽时期的著名僧人知讷生活在毅宗(1147~1171)至熙宗(1205~1212)时代。现存和知讷直接有关的资料有:(一)金君绥撰《泰平承平府曹溪山松广寺佛日普照国师碑铭并序》。(二)《大乘禅宗曹溪山修禅社重创记》。(三)《松广寺再建普照国师碑铭并序》,又作《海东朝鲜国湖..

“一心二门”与陆九渊的“心本论”

比起朱熹来,陆九渊受佛教尤其是禅学的影响更深,这是历来所公认的。陆九渊明确以心为宇宙本体,直接持续和发挥了程颢心是理,而建立了以心即理为核心的心学哲学体系。他说: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此吾之素心也【《与曾宅之》,《..

空静的诗心与灵幻的境界

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在进入创作时应该有着一种如何的心境?诗的本质在于审美创造,诗人在创作之时,首先是处在审美情境之中,有一个高度集中的审美立场。所谓审美立场,主如果指审美主体的心理倾向,侧重于强调审美主体诸种身分的浑融统一与外射偏向。创造过程中的审美立场,则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