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诵《普门品》的感应事迹一、拔病苦1.河西流行普门品河西①人王,沮渠蒙逊②,皈依正法,得了病。梦见伊波勒菩萨告诉他说:“观世音菩萨和这个世界有缘,你应该念《普门品》。”他听信菩萨的劝告,每日虔诵《普门品》,病就痊愈了。因此,《普门品》流行于河西,人称《观世音经》..
妄念
净土法门法语:咒要怎样念才灵?
在中国民间道教很兴盛,道教里有符咒,画符、念咒,有很多小的病痛符咒能治,很灵。灵的秘诀《了凡四训》里有说,怎样才灵?画这一道符,这个笔下去到一道符画完成,没有一个妄念,这个符就灵。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念这个咒也是的,这个咒念完之后,里面没有一个妄念,没有一个妄想..
由疑情而悟
参禅要从疑情开始,起疑是证悟的前提,没有疑情发生,就不能证悟,所以自古就有看疑就是禅,无疑不名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等等之说。所谓疑情就是由因果构成的一个境,有了疑情才能使自己从中看个究竟,不论是主观认知,照样..
圣一老和尚参禅问答辑
问: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净土则三根普及,此话对否?答:参禅不分上中下根,也是三根普及,最主要有下列三点:1、内宿业外魔障―无始劫以来的习惯种子在静的时刻涌出来,是名业,属于心,有戒有惭槐心就可以抵得住,戒对自己来说,忸捏心对别人来说,故大众同住易生忸捏心..
世俗中禅修谈何轻易?
不知何时起,遽然各地仙山道场的禅修班广告纷纷多了起来。招生目标似乎很广泛,非佛教崇奉者也可,因教导过程中并不触及佛教典礼和神秘主义,甚至全部愿望身心健康,降伏烦恼者皆可介入修学。顺理成章,首先在盛产有钱人的苏浙沪一带,愈来愈多的老板、公司家们,纷纷遴选遁入寺庙..
净慧长老开示:永嘉大师调心的“五念”
这几天讲来讲去,最终照样归结到若何去调伏我们的心。调心始终是我们修行的根本。调心是一件很不轻易的工作。首先我们要认清这些心念是若何生起的,它的善恶性质,以及若何调伏它们。我们的心老是攀缘外境,这外境就是我们日常平凡说的客观事物。这外境到底在哪儿呢?究竟说来,它..
禅定之乐弗成贪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意识都不与外界接触,不受外境的影响、干扰。而在他们的心坎世界里,也和早年的回忆、历史,未来的计画、想象,以及现在的四周情况完全隔绝。此时他是全然自力的,因为没有任何出力点,所以没有任何器械可以困扰他。是以,能获..
《金刚经》知识9
心病:从庄严佛土在心中。精神病人也是自己理解为别人要攻击自己的,但是别人并没有这个意思。都是自己心里想的。你自己心里想别人对我很好,怎么还会想别人会害你呢?怎么还会想报复呢?所以说庄严佛土在心中。至虚极,笃静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
皈依三宝的介说
皈依三宝的介说惟觉法师皈依三宝的介说(一)于自由时报92.08.14(四)刊载皈依三宝,一般称为三皈依。佛教所说的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及僧宝。古德云:「滔滔苦国内,三宝为舟航;炎烈焰宅内,三宝为雨泽;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塔。」说明三宝对众生的恩惠恩泽无穷无尽。「滔滔苦国内..
禅坐的起源及其方法!
一、禅坐起源及其意义总的来说,坐禅的概念比较宽泛。古今中外的先贤们对类似坐禅的静坐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最早由前人自然养成的散坐和跪坐演化而来。中国传统的静坐摄生功法,最早可上溯于五千年前的皇帝时代。据《庄子》记载,皇帝曾向广成子询问先贤长命之道,广成子说:疏..
宽容法师:最简单易行的坐禅方法
请师父教我一个最简单的坐禅方法,天天最好在10分钟之内。宽容法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很多企业家白领都坐禅15-20分钟,有的两个小时,像乔布斯坚持两个半小时,坐的时刻就在家里没人吵的地方,找一个软一点的垫子,后面高一些,前面低一些,比较好坐..
禅宗是如何了死活的呢?
很多人都邑问禅宗见性到底了没了死活?现在修净土的也老是说禅宗行人只要有一丝烦恼未断就不能出三界。这样讲是纰谬的。为什么?禅宗明明讲不除妄想不求真,假如说一丝烦恼未断就不出三界,那修禅宗的人就生生世世在世间不能解脱了?这样说的人没有见性,也不懂得禅宗。性相一体,..
四种禅宗常用的话头
参任何话头,切切不能和自我中间连在一路,若是参到最后老是围绕着自我,将会成为一个傲慢心、自私心异常强的人。所以假如自己发清楚明了话头,要先去就教师父这句话头能不能参?否则最好照样老老实实地用师父建议的话头。以下是四种禅宗常用的话头:1.念佛的是谁?习惯念佛者在开..
关于“念佛是谁”的开示
我们谈佛教,就要去懂得佛教的根本,而不仅仅是理论,重点在于去实践。这几日,恰逢文峰寺在打佛七,这个契机是很好的,在这里我就想问人人:念佛是谁?有法师说是自性佛,有法师说是阿弥陀佛,那到底哪个才是我们的谜底呢?在揭晓谜底前,我们先分享一个佛教公案:一日,学人问禅..
《金刚经》知识7
凡所有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1.在某件事情做成功时,尤其不能自满因为一切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这句话解释为若见了成功相但不生自满相,即可看到如来想要告诉我们真相,就是谦虚),即见如来。2.你所想看到的相都不是世界必须给你看到的(及你对这个世界不应..
《金刚经》知识8
1.锻炼: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除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除狗——老天爷刻意要锻炼人,让人们做事与愿违的事;就像领导锻炼属下一样。2.后其身而身先——伟人的实践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生活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
您了解108颗佛珠的含义吗?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108颗佛珠的含义:1.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2.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3.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4...
第三篇 六度四摄
第三篇六度四摄壹媒介佛法浩瀚无边,然则归纳起来总不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五乘佛法。此五乘佛法是依发心、目的与方法的不合而差别。人天乘是佛陀所施设的方便窍门,是世间法,不能了死活。声闻、缘觉乘虽然可以了脱死活,超出三界,然则只为自度,只能「拔一..
根治烦恼的妙药是什么?
根治烦恼的妙药是什么?三心弗成得,是对治烦恼的妙药。凡夫众生老是活在以前心、现在心和未来心里面,所以成天都是胡思乱想、倒置妄想、自寻烦恼。就像李清照所说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心头的是什么?以前心。很多人都邑像她一样活在以前心里面,所以就烦恼苦..
念佛与参禅的关系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如同在苦海中,是以没有一小我不想离开苦海的。但离开死活苦海,便需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类根机不合的众生,致有无量的窍门。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
思维活动出现的两种状态:聪明与妄念
妄念和聪明本质上是同一种器械,是人的思维活动出现的不合种状态。点状的思维就是妄念,它们随机出现,难以把握。线状、面状和体状的思维等于聪明,它们有条不紊地出现,能够把握。所以我们就不应该说妄念是坏的垃圾,要清除掉,聪明是好的至宝,要努力追求。垃圾和瑰宝不是不合的..
禅宗的心灵之道
在道家和儒家之后,中国历史又产生了以慧能的《坛经》为代表的禅宗聪明。禅宗作为佛教,不仅持续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惟,而且甚至将自己的泉源直接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沉默。唯迦叶尊者破颜为笑。世尊曰:吾有处死眼藏、涅磐妙心、..
当五欲六尘现前时,若何心静?
问:当五欲六尘的境界现前时,如何才能把心静下来?济群法师答: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种聪明的观照和觉照。当境界现前时,我们往往会产生与之相关的念头和妄想,这时,我们就要运用聪明来观照它。对于一个修行刚入门的人来说,观照的力量还异常软弱,当妄念现起时,正念很快就..
透过禅修,学会主宰情绪
翻开字典,与情字相关之词汇多矣,情义、情志、情感、情爱、情怀。纵观世间人的平生,几乎全为情字所系:我们庆生、伤老、忧病、悼死,自得时乐弗成支,失意时苦不堪言,冤家聚头多瞋恚,亲爱分袂重悲戚。喜怒哀惧爱恶欲,前人谓之七情,此系就大类而言,细察之又可开出无量别异。..
甘露丸详细说明及制作过程详解
您好!首先随喜您供养昌列寺僧团的善行功德,祝您法喜充满,在三宝的加持下精进修行,诸事圆满吉祥。您收到的是昌列寺金刚萨埵法会甘露丸,在制作这批甘露丸时,寺院用了从印度迎请回来的释迦牟尼佛舍利,所以非常珍贵。甘露丸有异香,好好供奉还会长出小的甘露丸。为了让您直观的..
谈谈佛教徒应若何修行的问题
现在就人人关心的问题,即佛教徒若何修行的问题,谈一下小我的体会。一、唐代高僧神秀禅师说:不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法语是值得我们沉思熟虑的。作为一个佛教徒,应当明白佛教的事理,依法修行。若何修行呢?依经教来讲,有许多与道不响应的尘埃,大的如贪、瞋、痴、十缠、..
从当下开始修行!
我曾多次聆听少林寺禅师们的法音,他们对于修行和禅修的理解,让我心生无限敬意。时下社会,物质经济甚嚣尘上,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充裕之时,却忍受着精神生活的贫穷与匮乏。于是,参加各种禅修活动成了不少城市民众,特别是白领们的最佳选择。经由过程禅修,能使我对四大无..
为何打坐时心里的念头反而比日常平凡多呢?
问:师父好,为什么我打坐的时刻,反而认为心里的念头比我日常平凡生活中多很多?心很乱,有的时刻都坐不下去了?明贤法师答:《楞严经》里讲,一间黑房子里射进一条光柱,你会发明光柱里群尘乱舞。之前你还认为房子很干净。那么是不是因为光线来了,灰尘才起来的?显然不是。灰尘..
妄念来了当若何?
《五灯会元》中记载药山惟俨禅师的一个公案:一日坐次,有一僧问:兀兀地考虑什么?师曰:考虑个不考虑底。僧曰:不考虑底若何考虑?师曰:非考虑。这一问答,成为曹洞宗参禅用功的基本。考虑,是有心;不考虑,是无心。从偏于一方而言,有心即病,无心亦病,用以超脱妄念与昏沉的..
南禅七日(11)
南怀瑾:南禅七日(11)【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1)【文字版】禅宗,我们都知道,在佛教里头标榜,教外别传,就是一切佛经,经论,一切教理,佛教的经典的事理以外,教外别传,特其余传承,这个特其余传承呢,也可以说是很秘密的,也可以说是很明白的,不用一切经教特其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