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在修学期间,学习经教最好是一门深入。大家不要误会,不是说不许学经教,而是选择一部经典,深入到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所有的经典里面所说明的都是共同一个道理。都是说明的让我们众生如何“安心”,这是最主要的目的。其实佛法里面没有其它的,很简单。《金..
妄念
许多人累年的念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没有感应?
观世音菩萨他能回头,正因为他能回头,所以他回头就见性,就是《心经》里讲「照见五蕴皆空」。四大是五蕴里面的色法,不但色法空了,连心法,受想行识也空了,所以「度一切苦厄」。这句话是总纲领,我们今天在看的是里头的细目,一条一条的来叙说。所以菩萨知见旋复,他没有见业,..
念诵《金刚经》的注意事项
诵《金刚经》注意几点,第一:一定不要赶时间;第二:中间最好不要有人打扰;第三:不要刻意加快;第四:不要去理会出现的妄念;第五:不要盘腿,不要跪诵,这是保证诵《金刚经》效果的几条要素。如果诵经赶时间、故意加快,会产生气郁的现象:两肋之间会有股气,要不就胸闷,要不就头..
最帅的逆行:戒除邪淫的60种好处
01头发干爽、明亮有光泽。02精气神充足、脊柱挺拔。03头皮干净无头屑,皮肤干净,毛孔细腻。04意志坚定、有毅力、有恒心,心态平和,不抱怨。05得无碍辩才,逻辑思维强大、敏捷。06大事小事都不会引发嗔心,懂得包容、理解、慈悲。07孝顺、体贴,与亲人关系融洽和谐。08学业有成。..
学佛感悟词顶礼药师七佛之四: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学佛感悟词……顶礼药师七佛之四:无忧最胜吉祥如来为度众生弘大愿,力除无尽烦忧。传经弘法慧智酬,恭承菩萨意,正定真经修。妄念邪思滋孽障,怨愁苦恼无休。皈依三宝莫疑犹,回归清净境,念佛断烦忧。..
独尊湛现:大家必须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我”
阿弥陀佛,诸位同学,大家好。作为一个信众,首先要把自然规律、宇宙事实真相,必须要弄清楚,搞明白。也就是说对“因果”及“六道轮回”,要彻底的清楚,要对此有所相信。这是最重要的目标。若想能够做到对此的了解,我们得从头说起。何为开端呢?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中,本来所存在..
独尊湛现:千万不要做一个“误”以为学佛修行的人,造成自欺欺人
大家好,这么长久的时间,从古至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众生,在“误”以为自己在学佛,在修行。这种现象很可悲的。度过了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也没有跳出六道轮回的这个圈子。走了这么多久的弯路,希望大家对自己要多多提醒,自己现在是不是在真正地学佛修行呢?要经常对自己的..
真妄二心是什么意思?真妄二心的解释
佛法中所说的真心,就是不变的心,即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而妄心,就是变化的、虚妄的心,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这八识因无明的作用而起的心。经中以海水来比喻真妄二心。真心好比始终不变的海水,而妄心就好比海上此起彼伏的波浪。虽然波浪有生灭,但本质依..
活人可以超度吗?如何超度自己呢?
活人可以超度吗?一般人把超度两字,仅拿来当做超度亡灵之说,这种言说不是很正确,超度的实际意义是超越生死,共度涅盘彼岸,是名超度也。超度的对象有三点立场,何等为三?1、现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见者,导归正见(梵语samyag-drsti),由思想上的矫正,破迷启悟,是名超度,是..
动中亦可参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网友问:为什么我打坐心静不下来?学诚法师:打坐不一定心静,反过来说,动中亦可参禅。外在形式只是方法,内心的功夫才是根本。烦恼炽盛、妄念纷飞的阶段,先好好去做事,把身心磨平了,才谈得上进一步观心、静心。寺庙里的出家人,刚刚出家的..
若能成就此法,于其中获益良多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示:若是牧牛人做了以下十一件事,牛群不仅得不到利益,也得不到良好的护养。哪十一件事呢?牧牛人不能辨别牛的色泽是否正常;不知从牛的外观判断是否健康;应当为牛刷洗却不刷洗;未能将牛身的疮痍照护好;不知道适时的放烟以..
圣空漫画|果果小和尚:水滴大海
圣空漫画|果果小和尚:水滴大海(就是不爱共修!)兔子空空、猫儿小虎、小白邀果果一起去共修念诵楞严咒。果果摆摆手:不去,我还是一个人念好了吧~这样比较自在!结果,小和尚妄念纷飞,唉!这是怎么的……咋就摄不住心呢?果果!你的邮件到啦!——啥邮件?赶紧去看看。果果!来..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诸位也..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三十年了,如今净土法门要亡于我这一代吗?”他于是在佛前发誓,必定..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为神鸾。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印度佛教的净土思想,进行解释、发挥,创造出中国的净土思想,为以后净土宗的形成奠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中国净土宗传到日本后,昙鸾被日本佛教的净土宗及净土真宗视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昙鸾的净..
一位妇产科医生迟到的忏悔
我是一个自医学院毕业就开始从事妇产科工作整整三十年的医生,加上退休后又到私立医院和私人诊所打工五年,前后共计三十五年的时间。这期间,正赶上国家把计划生育列为国策严加实施的时期。所以,妇产科医生的工作三分之一是为正常分娩的产妇服务,三分之一为有各种妇科疾病的妇女..
夫人学道莫贪求
学道(唐·龙牙居遁禅师)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赏析]贪是学道的根本障碍,而无心是学道的秘诀。何谓无心?离妄念之真心,远离凡圣、粗妙、善恶、美丑、大小等之分别情识,处于不执著、不滞碍之自由境界。先德云:一念妄心仅动,即具..
佛教小故事:婆子烧庵
在禅宗风靡之时,有一位禅师虽在禅堂参悟多年,但因工夫不上路而未破参。他认为因堂内人多打他闲岔,搅扰心神,工夫不能上路,于是就离开禅堂隐居深山住茅蓬去了。山中情况也并不称心如意,白天要守在地边看管自种的一畦白菜,生怕野鸟吃掉,妄念依然参杂;夜里又虎哮狼嚎,吓得提..
佛教小故事:舍下执着才能成佛
只有舍下执著才能成佛过去有一位金碧峰禅师。有一天,阎王翻开生死簿,说:“奇怪!金碧峰八十岁了,他的寿命应该老早就结束了,怎么现在还没到我这里来报到?”阎王派了两个小鬼,告诉他们:“金碧峰的寿命老早就满了,到现在还没来报到,你们去抓他。”小鬼找到了金碧峰住的地方..
莲池大师是如何面对汤厄(烫灾)的
【原文】辛丑孟春十日,予随例入浴①,失足沸汤中,从踵及股。既而调治乖方,踰两月而后愈。虽备历诸苦,而于苦中,照见平日过咎,生大惭愧,发菩提心。盖平日四大②无恙,行坐随意,眠起随意,饮食随意,谈笑随意,不知其为人天大福也。安享此福,无复思念六道众生。且我此一饷安..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传戒开示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前来已略说衣钵名相。今将受戒的要义。约略说说。你们要留心谛听。佛法之要。在于三无漏学。三学之中。以戒为本。良以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若能持戒清净。则定慧自可圆成。佛所制戒。以要言之。大分三种。(一)在家戒。谓五戒八戒。(二)出家戒。谓沙弥。沙弥尼..
十二因缘--轮回中的连环钩锁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
心在哪里?玉琳国师与顺治皇帝的一段传奇对话
顺治皇帝与玉琳国师清朝顺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治问道:“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问心在那里?现在请问心在七处?不在七处?”玉琳国师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顺治皇帝:“悟道的人,还有喜怒哀乐否?”玉琳国师:“什么叫做喜怒哀乐?”顺治皇帝..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使我不舒服,谁能为我除掉它?”石霜庆诸说:“心物俱非,除之益患。”这则公案是在道吾宗智圆寂之前,对弟子说,他有个未了的心愿,希望有人帮一个忙。对他而言,天下事都已不是问题,唯一担心的是众生还未度尽,弟子尚未解..
高僧故事:禅宗二祖慧可禅师的悟道故事
二祖慧可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
《红楼梦》中的声声佛号
净土宗四种念佛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唯持名念佛一法最为简易方便而普及大众。从本位上看,曹雪芹以世出世法并彰的法理引领着读者步入持名念佛一门,认知《红楼梦》主题佛教说的人们早已摆出了充分有力的左券。于此再进一步,我们通过归纳解析后得出结论,《红楼梦》不..
色欲招病,断欲解病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发作的时候,他总是昏昏沉沉,胡言乱语,好像在做梦一样。由于有这个毛病,邝子元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心情越来越压抑。后来,有人向他推荐说:“真空寺有位善于医治心疾的老僧,医术精湛,你不妨请他看看。”邝子元接受了这..
不发大愿就想成佛作祖 门都没有
自私自利不能成就《药师经》: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后注】关于《药师经》,各位要注意一个重点:佛说东方琉璃世界药师如来在发愿修行时,他的愿力构成了愿行,行就是行为,愿心实践成愿行,也就是由意识修持成为力量,..
修心而已,宁在身耶!
近闻喜讯,谓两岸三地,士庶趋禅之风颇盛,海内海外,静七处处。讯而称喜者,以都贵习坐之禅,而非曩昔所重之「口说禅」也。虽则当中多有为营生计而至窘迫,欲求舒减者;古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欲钩入佛」犹可,何况诸仁者是为离「苦」而求断「集」之法耶?敢不许为..
禅净何争
虚云老和尚论〈禅净四料简〉乙未(1955)年三月二十日于江西云居山----------------------------------------------------------------一九五五年我曾到过江西云居山拜谒虚云老和尚。一日,老和尚约我到他的禅房吃饭,我便问老和尚:旅港之北来僧侣,常以〈四料简〉示众,其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