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是初禅以上,他修成禅定,定中的境界能够把欲望完全控制住,他没有断,只是伏住,它不起作用,这个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他都没有了。所以我们知道梵天没有睡眠,他不需要睡眠,他不需要饮食,那营养、养分从哪来的?从禅定 头来的,禅悦为食。这就说的,总的来讲,一心专注,也是佛..
妄念
念佛诵经时打哈欠犯困,怎么回事?
最近,有好多同修都在问我,说三生师傅,我一念佛就打哈欠、流眼泪,困得不行,到底怎么回事?该怎么解决呢?其实,相信很多善知识与师兄,在学佛路上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尤其对于很多初入佛门的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修行路上最初的一个障碍。根据我自己的修行经验..
为什么说“烦恼即菩提”?
学佛的人都知道,经上常常叫我们要断烦恼,可《大乘庄严经论》上又讲:“烦恼即菩提”,这看似很矛盾呀!既然烦恼就是菩提,为何还要断呢?首先说什么是烦恼?佛将烦恼分为三大类:无明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其中最根本的、最原始的那个烦恼,就是无明烦恼。无明的业性是什么?就..
仁清法师:常念死字就是观无常
再接下来一段儿是《临终劝诫》,《临终劝诫》就是临命终的时候,怎么去劝告家人,怎么去劝告病人?这一个也是答复的一个叫舍志莲居士的一封信上的一段话:“汝已七十多岁”,就是你已经七十多岁了,“不久就要死了”。你看法师说嘛直来直去,因为任何人,都是要死的,70多岁了,不久..
往来都是假的,何必认真?
这个生死根本,就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里面最重要的,根中之根,就是贪爱。古德讲「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要想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一心专念,这才能往生;要想脱离六道轮回,这个爱不能有,贪爱不可以有。这叫生死根本。你还要不要?这个世间人很喜欢;实在讲,那是假的..
苦从哪里来的?乐从哪里来的?
佛救众生,救些什么?「生老病死众苦恼」。这是一切经里头常常告诉我们的,三界六道有三种苦,第一种叫苦苦,第二种叫坏苦,第三种叫行苦,这个苦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总而言之,不出这三大类。第一类就是说我们欲界,只要有欲望,有贪 痴慢,有五欲六尘,你就一定有这些苦。苦苦里面..
我的命运因为放生而改变
我今年四十三岁,自知自己罪业深重,年纪轻轻就整天病休在家。三十五岁的时候牙齿便开始断脱,至三十七岁,我的牙齿已经脱落的只剩下四颗,满口牙齿松动,只能吃些较软的食物,而且患严重神经衰弱,官能症,强迫气症、严重肺结核等多种疾病,整日恐惧不安,严重时,大白天在家,我..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五十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五十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五十章寻物多害丧心病02法师弘法的歧路‘法师十过者’,什么样的出家人才称为法师呢?必须是研究经教,佛经的大小乘、三藏十二部都通的人。以佛教的戒律而言,大法师是佛,其次的法师最起码是通一部经或一部论。破坏佛法的法师的十种过患..
我很善良,为什么疾病癌症会找上我?
你真的是一个善良的人吗?“我是个好人,心地善良,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但是为何还会得癌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得了癌症,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一)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关于什么是善或恶的疑问,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处处能够找到答案..
常生知足之心
我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要怎样?常生知足之心,不可以奢侈、不可以浪费。世尊当年在世没有交通工具,完全靠走路,而且都是赤脚,没有穿鞋子的,足迹走遍了五印度,人迹罕至的高山,佛都爬上去。晚上树下一宿,白天日中一食。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为我们做出榜样,我们今天对..
念佛人会放光照耀四十里远
【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这个地方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学佛人都很有兴趣的,其实我们身上都有光,只要你精进用功都有光,最好的光就是《无量寿经》里面讲的紫磨真金色身。那你可以用仪器,甚至有一种仪器可以测出来。有一次我在香港大埔,我就见到韩国的大统领,就是总..
印光大师:邪淫者,要当生大惭愧,虔持诵佛号,为彼所污者回向
薛靖兰亦聪明有宿根之人,得彼窃玉等业缘,尚自得意,以为风流之雅趣。一见言因果报应等言,遂怀悔莫能及之憾,以是知此等罪过半属自己,半属理学破其战兢省察之法,而使然也。幸彼尚知好歹,当生大惭愧,虔持佛号,为彼所污者回向,令其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存者恪守妇德,死者超..
他见到这个,才能把无明破掉
空间、时间确实都不是真的,都是从我们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离开分别执著,空间维次就不存在了。那是什么现象?经上常说「即在当下」,确实过去也在当下,未来也在当下,你全看清楚了。此处是当下,极乐世界也在当下,华藏也在当下,无一处不在当下。这是什么缘故?我们在前面曾..
禁不起考验,决定不能成就
「诸善本于一慈」,一念慈悲是众善的根源。「诸恶本于一忍」,残忍,所以他敢造一切恶而没有顾忌。「去忍行慈」,这是圣贤、佛菩萨的功德之所在,我们学佛、希圣希贤就要从这些地方去做起。可是什么叫慈悲?什么是残忍?粗相是显而易见,细相就不容易看清楚了。《了凡四训》面说得好..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八章)04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八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八章万籁还天观音耳04法眼清净时所以佛告阿难。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消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
道家是如何看待邪淫色情危害的
西方世界,色情和金钱已成为社会原始推动力.象灭亡前的古罗马和巴比伦帝国一样,甚至赋予淫荡、色情为神圣。“食色,性也”,于是西方标榜为天经地义,并阐种种邪说以惑众。到了淫色的境地,却已沦为满足肉体发泄、刺激、兴奋的欲望,象发情的野兽一样,寡廉鲜耻。其实又何止色情..
宏圆法师:闻名及以触光明因此乃至得菩提
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到佛光呢?这是因为我们被我们的烦恼、被我们的业障障碍住了,不是阿弥陀佛不照我们,我们每天都在阿弥陀佛的光照之内,只是烦恼太重、妄念纷飞,一刻也清净不下来,所以感觉不到。《华严经》中说:“譬如生盲不见日,日光亦为作饶益,令知时节受饮食,永离众患..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须菩提尊者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须菩提尊者(一)须菩提一名的由来须菩提汉译善吉,其生之日,家室皆空,父母惊异,请问相师。相师占云,此是吉相,故名。又译善业,禀性慈善,不与物争,及其出家,见空得道。兼修慈心,得无诤三昧,善护三业,故名。又译空生,以其生时,家宅皆空,故名。须菩提出..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利益好处
(五)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好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1.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看到念佛人都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八章)01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八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八章万籁还天观音耳01楞严疏云。击钟以辨真妄者。即闻性而可真。举声尘而辨妄。若因声有闻。此闻不离声。若离声有闻。此是真闻。汝今但执随声之闻。此间不离于声。只合是声。不合是闻。若真闻性如水不灭。声尘如风。鼓水成波、故有..
怎样才能开悟?
怎么开悟?戒定慧。心定了,妄念没有了,定的时间久了,豁然开悟。功夫纯熟,时间长短是自己决定,与外界不相干。它需要定,定产生智慧;你没有定功,不能放下,心里还有妄念、还有妄想,这个一辈子没指望。看破就是了解事实真相,放下它,不要了,提起正念,正念就是清净心,清净心..
大安法师:一天到底应该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
问: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才能有效地去除妄念?答:注意不可把念佛仅仅作为工夫去用。将横超法作竖出用,祖师常呵斥这种做法。念佛法门首先要解决信愿,时时呼唤弥陀的救助,阿弥陀佛就在我内心,我在阿弥陀佛的内心,我是佛心中的众生,佛是我心中的佛,感应道交是当下..
德森法师:跋傅邹仁显念佛感虎舍猪记后
跋傅邹仁显念佛感虎舍猪记后(附来记)(一九叁九年冬月撰)傅邹仁显,江西清江县东郭村,傅春浦居士之妻,(其夫春浦生西事,再见本附录之末。)为人慈祥笃实,刻苦自励。信奉叁宝,念佛不懈。居士逝后,伶仃孤苦,孑然一身,失其所依。屡经春浦居士友人,为其筹划食住事宜,迭遭逆境。..
人身难得,千万不能自杀
一、自杀是永恒苦痛的开始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绝对不可以自杀。史威登堡对自杀作出了十分严重的警告。他说自杀会让人陷入最糟糕的境地,而现在自杀己成了世界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史威登堡如此形容自杀:人会轻易了断自己的生命,那是因为无知,也因为大家都不清楚自己终究..
宣化上人:消灾就靠《大悲咒》
在天气炎热中,大家能不畏热,也不怕山高路远地赶来参加打七,究竟有什么好处?真正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真心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其中的妙处。怎么样才能获得好处呢?没有其它,正如方才所说,只要真心地念菩萨的名号。真心,换句话来说就是专心。..
宣化上人:着相,这因为没有离开心念;你要离开这个心念了呢?
《大乘起信论浅释》◎马鸣菩萨造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
宣化上人:真如是什么样?
《大乘起信论浅释》◎马鸣菩萨造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
禅门助力净土指归
众生根基千差万别,释迦佛在世广开方便,随机安立八万四千法门,令众生返妄归真。正像《法华经》云:“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三千年后的今天,佛法历尽沧桑演变,只剩下禅、净、密这三个法门了,专修大乘观修者应属于禅宗一脉。故禅、净、密就成了现代版的八万四千法门了。禅..
德森法师:在无锡佛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开示
在无锡佛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开示(一九三六年二月)(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初十日十一日在佛学会佛教净业社开示)德森本一无知无识之苦恼子。幸承印老法师,怜悯摄受,得以随侍多年。致令人谬 ,实常抱渐愧。此次贵社成立,既承诸位相邀,又奉老法师命前来参加。昨日成立时,得随党政诸公,及..
念佛的六大方法
(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念到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