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修行、老出家人都知道,在遇到一些大的违缘,如地震、海啸等等时,大家都要念《心经》。佛经中也有记载:以前帝释天受到魔王波旬的侵害时,就观想空性,念诵《心经》以度过危难。我们平时随身携带《心经》,或是将其供奉于佛堂,或睡觉时放在枕头上方,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与..
空性
要怎样做才能得到保佑
如果你觉得自己信佛,对佛菩萨的信心一定要从心里去播种。一首藏族民歌唱得好,“不是菩萨不显灵,只怕半信半疑人。”这句话回答了所有信佛人的疑问:佛菩萨到底用何种方式保佑着我们?我要如何做佛菩萨才能保佑我?佛菩萨保佑,不仅仅是佛菩萨一方面的事情,太阳灿烂辉煌,永远温..
远离四种执着
宗萨钦哲仁波切应“藏密萨迦佛学研究会”的邀请,于五月二十日,在该中心开示萨迦祖师札巴坚赞所传授的心要口诀:《远离四种执著》。仁波切未依照原本的顺序讲述这四句偈颂,而是从最后一句开始谈论无见地之见地。仁波切并且开示,修持这四句偈颂的方法就是:闻、思、修。若执著此..
初学者该如何抉择单空?又如何在单空基础上了达显空双运的境界?
问:初学者该如何抉择单空?又如何在单空基础上了达显空双运的境界?索达吉堪布:初学者面前,首先就是抉择单空。首先依靠离一多因等中观的各种因,对一切法进行推断观察,最后都是了不可得,这就叫做空性境界。比如说瓶子等任何一个色法,都由其分支聚成,分支也由更细的分支因缘..
没有比修空性更重要的事情了
无明的力量很强大,它不仅在这辈子欺骗了我们,而是生生世世都欺骗了我们。让我们流转轮回、不得安生。从出生到现在的几十年中,我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都像昨晚的梦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依处、没有支柱。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自己承担,亲戚不能分享,朋友无法分担。将来..
即生一定要证悟大圆满!——晋美彭措法王
即生一定要证悟大圆满晋美彭措法王摘自:《智悲精滴》——对不如法僧众的厌离古人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故而我们不要为自己放逸的行为文过饰非;也不要以前世造过如山的罪业作为不能证悟之借口;更不可妄说什么今生不具备证悟的条件,留待来世再..
最容易又最积福德的修持
身为初学者,不论我们做什么,很粗率地说,我们的灵性道路一直就是个“假装模拟”的法道。在佛教里,有许多种的灵性法道,例如出离心之道、虔敬心之道、大悲心之道,不过要随时都能够“真正”体验所有这些法道,是极为困难的。过往的伟大上师对我们的建议,是要以发愿开始,愿未来..
龙树菩萨提供的睡眠窍诀
贤明君主勤度过,白昼上夜及下夜,睡时亦非徒无果,于中夜具正念眠。作者对乐行国王说:贤善明智的君主啊,你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时刻在修行佛法中度过。现在很多人生活没有规律,凭分别念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真的跟动物没什么差别。有些人虽然信佛教,但一天的生活中根本没有..
佛教是迷信还是智信
什么是佛教?长久以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佛教的定义。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呢?因为,即使很多学佛多年的人,依然弄不清楚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其所涵盖的范围究竟是什么?这种现象不单是在汉地,在藏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除了一些僧侣外,一..
空性的揭示:任何时机都是对的起点
相互依存和空性告诉我们,并没有任何固定的起始点。我们可以从一无所有开始。无论我们有什么,身处何处,那就是我们可以开始的地方。很多人会有一种想法,他们认为自己缺少那些可以让他们开始去实现梦想的东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或者没有足够的财富。但是,他们应该要..
很多人认为,获得胜义谛智慧才是最终要的,世俗的善法可有可无。是这样吗?
问:很多人认为,获得胜义谛智慧才是最终要的,世俗的善法可有可无。是这样吗?索达吉堪布:龙钦巴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二谛并非如同牛的两角般分开存在,见到世俗谛实相时,犹如水中所现月影,月影显现为世俗,月亮无实有为胜义,此显现与空性无二,称为二谛双运。智..
不要结恶缘
不要结恶缘!有的学佛人一开口就讲大空性、大光明,这是不太如法的。应该先观察了解对方的根基,若是知道对大乘佛法有信心,也听过无常、无我之理,给这样的人讲大空性、大光明的真理,就能利益他。反之,如果对方根本没有听过这些道理,直接对他讲空性或是大光明,他很难接受。佛..
出离心和菩提心是怎么修出来的?
出离心和菩提心是怎么修出来的慈成加参仁波切2016年4月6日开示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体会。今年我已经看了三遍,我还要继续看,希望一年能够看七、八遍。每一次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因为这本书讲的是藏传佛教的精华,而且里面的修..
很多人认为,获得胜义谛智慧才是最终要的,世俗的善法可有可无。是这样吗?
问:很多人认为,获得胜义谛智慧才是最终要的,世俗的善法可有可无。是这样吗?索达吉堪布:龙钦巴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二谛并非如同牛的两角般分开存在,见到世俗谛实相时,犹如水中所现月影,月影显现为世俗,月亮无实有为胜义,此显现与空性无二,称为二谛双运。智..
佛弟子如何对待自己不和谐的婚姻?
佛在经中讲过,夫妻不和这是曾经(指过去世)邪淫的果报。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受持戒律,断除邪淫,这个时候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这个时候把握不住,又犯戒了,将来会有更严重的恶报。学佛的人不能怕现世的报应,要怕造恶业、种恶因。你种下了恶因,将来就..
觉悟是最珍贵的财富
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会追求内在和外在的财富。东方一些亚洲国家的人,因为贫穷和富贵的差距比较大,对金钱特别重视。认为所有的幸福建立在金钱上,只要有钱,快乐就没有任何问题。而欧美国家的人,可能社会的福利保障比较好,即使再贫穷,不会吃不到饭、穿不到衣,沦落到特..
每个人都富可敌国——索达吉堪布教你点金术
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会追求内在和外在的财富。东方一些亚洲国家的人,因为贫穷和富贵的差距比较大,对金钱特别重视。认为所有的幸福建立在金钱上,只要有钱,快乐就没有任何问题。而欧美国家的人,可能社会的福利保障比较好,即使再贫穷,不会吃不到饭、穿不到衣,沦落到特..
佛陀说法49年,为世人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后人却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如何才能获得开启宝藏大门的钥匙?
问:佛陀说法49年,为世人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后人却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如何才能获得开启宝藏大门的钥匙?索达吉堪布:开启佛的语言大宝藏,也需要智慧的金钥匙。否则,不论你如何念:“芝麻芝麻开门!”宝库的门也绝不会为你洞开。大慈大悲的佛陀,无论说什么话,都有内、外、密,..
如何对不喜欢的人发慈悲心
问: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发慈悲心真的很困难,怎么办?达真堪布:很多人说的慈悲心是一颗怜悯心,是一颗同情心,根本不是慈悲心。慈悲心和同情心不一样,不是觉得他没有吃的,无依无助,于是他可怜。为什么讲“悲空双运”?你真正证悟了空性以后,才会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哦,原来众..
天人虽有暂时的快乐,但最终也要感受下堕之苦
《前行》的“轮回过患”中,已分别宣说了六道的痛苦。昨天讲的是最后一个——天人之苦,其中引用了龙猛菩萨的教证,说明天人虽有暂时的快乐,但最终也要感受下堕之苦。记得《杂譬喻经》中就有一则天人沦为旁生的公案:一次,佛陀与诸弟子外出乞食。途中道边有一头老母猪,带着一群..
达真堪布:学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问: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达真堪布:当然可以。佛法里主要讲的就是两种智慧:无我的智慧和空性的智慧。这两种智慧是对治我执和法执的,也是对治烦恼和习气的。你要运用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就要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怎样才能证悟这两种智慧呢?就是实修,按次第闻思修,最后才..
业果的四大规律
接下来我们说第三个,“业果”。这就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所说内容的真正主题内容,就是“业果”。那么“业果”分成为几何呢?“总业果”和“别业果”两个部分。其中“总业果”来说,又把它分成为两个:一个是“思维总业果”;二个是“别别思维业果”,两个部分。首先思维“总业..
此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的修法,这就是在认知上出了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因为在大家心中的天平上,金钱的分量还是比解脱的分量重,两者权衡的结果,还是选择了挣钱,所以没有时间修行;如果在我们的心目中解脱的地位高于金钱的话,我们就不会说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
禅定的五种障碍和对治方法
一、禅定的五种过患修禅定的时候,有一些障碍会影响我们的修行,归纳起来,大致为五种:(一)懈怠。懈怠,是贪着吃喝玩乐而不想修行的念头。修行没有成果,都是因为懈怠。如果懈怠,就根本不能进入禅定,根本不可能修行。(二)遗忘圣言。圣言,也即上师教给我们的修行诀窍与方法..
察觉不到的细无常
万事万物刹那之间都在改变,我们这一秒钟看到的事物,下一秒实际上已经改变,但因为这些改变是相续的,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众生很难觉察到人、事物、环境的瞬息万变,再加上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没有观想无常的训练,所以体会不到无常的可怕,于是一直执著,招致轮回的痛苦。佛陀在《..
把学佛修行运用到生活中
我来内地,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非常严重,非常突出。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学佛修行没有次第,东抓西抓,东学西学,越学越糊涂,越修越没有信心,最后什么也没学到。佛说过,修行人就像初一的月亮,刚开始缺失很多,很暗淡,初二、初三以后,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圆满、..
你不爱我,我依然爱你——索达吉堪布教你如何爱
今天我们在这里交流,从佛教层面讲,是一种因缘。结上因缘的,是“智慧与慈悲”。智慧可以分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世间智慧,是从专业技术到为人处世等,我们从小到老一直希求的知识。现在的教育课程,或者父母所教的,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发展、自我开拓、自我宣传……这方面..
智慧和慈悲永远不会过时
今天我们在这里交流,从佛教层面讲,是一种因缘。结上因缘的,是“智慧与慈悲”。智慧可以分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世间智慧,是从专业技术到为人处世等,我们从小到老一直希求的知识。现在的教育课程,或者父母所教的,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发展、自我开拓、自我宣传……这方面..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
发愿: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愿诸众生远离贪瞋痴心,住平等舍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
如何有力地忏悔?
如何做取舍之理。有两个:第一、总体上取舍之理;第二、以四力取舍之理,这个就是很重要。总体上,因为明白了善恶因果之后,凡是一切十不善等等,想尽一切办法制止、不继续做,凡是一切十善法等等,都想尽一切办法励力而为、增长广大,一定要学会这个。特别是已经做了恶业,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