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我们学佛修行必须要追求真理。不要神话,迷茫的崇拜,在佛法里面提到一个无量“光”,就闭上眼睛找“光”,真能够称为真正的“空”。光,也是相。光,是一个名词,我们所有的一切事相,本来就没有跑出这个空性的范围。比如手机,电视,等一些科技信息传递,我们..
空性
海涛法师:没有人能束缚我们,只有自己束缚自己
◎佛说:‘没有人能束缚我们,只有自己束缚自己。’◎‘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有那样东西是你的?!◎追求心灵的超越,就是要破除‘我相’,摧毁‘自我意识’的空间。心一旦没有执著(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就可以包容一切事物。◎不执著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如何修学戒律?
以往,学人往往把戒律孤立起来修学,甚至将戒律当做一切,只见戒律而不见佛法,使持戒成为一种形式、片面而孤立的行为。事实上,戒律只是佛法修学体系的一个基础,必须将其放在整个修学体系中去理解,才能更好地学戒、持戒。在此,我想从佛法修学体系的五大要素,来谈谈如何修学戒..
佛法的核心是什么?
问:佛法的核心是什么?索达吉堪布答:空性大悲藏是佛法的核心。佛陀转三次法轮,开八万四千法门,也无非是让行者的相续,生起这一空性大悲藏的方法而已。《说无垢称经》云:“慧度菩萨母,善方便为父,世间真导师,无不由此生。”意思是,菩萨以智慧度为母,以方便五度为父,世间..
依法得解脱
儿子结束了20多天的假期回校了。贪爱魔开始席卷而来:时间过得真快,怎么好像昨天才回来的,就已经过去20多天了!学习了这一课的四谛法门,用佛法正见无常、苦、空和贪爱魔开始战斗:儿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爱别离苦是这个有漏世界的真相,接纳它就是最智慧..
【方便与慧】从对抗到圆融
本课修学的是方便与慧【下】,广引经论论证了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能成佛的道理,从多个层面进行了论证。其中有一点论证是从菩萨的无住涅槃“智不入生死,悲不入涅槃”来进行说明的,自己对这一点很有体会,在此也分享一下心得受益,供养师兄们。一、关于法义的个人理解菩萨的涅槃是..
是谁“偷”走我的心?
失踪的心像婴儿那样安住接下来我们从安住修的角度,直接观心。全知麦彭仁波切讲:“外观百法,不如内观自心。”其实做很多研究、写很多论文,都不如向内观察自心所带来的认识多。印度著名的大成就者萨绕哈巴曾说:“舍离思与所思,住无思如幼婴。”无有所思,也无有思者,如同刚出..
义工,学做菩萨的开始
原来认为义工行就是到寺院或一些公益组织做义务劳动,不计报酬而已,通过本课的学习才明白真正的义工在不同场合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三级修学,义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三级修学的所有成员都是义工。导师也说,包括他自己,也是一名义工,一名和大家共同修学,共同走..
凡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有欠就有还!
法布施正法,一念生善,一念成佛。学佛修行,明白因果,是我们的最大财富,深信因果就会懂得付出就是还债。若是我们有缘修佛证道,就要正视自己,不找借口,不虚伪不自私,真正付出,偿还众生业债,消业积福。人是相互的,你若真心待人,那么对方也会欢喜你。但众生纷纭,因缘各异..
达真堪布:十四届万盏法会开示(四)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念传承之前,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藏传净土法和光明大圆满。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两个法门是我们主要学修的,也是我主要弘扬的两大法门。这两个法门也是我们的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
嘎玛仁波切:对于已经造下的恶因,想要消除它,有四种因缘可以摧毁
在轮回中,众生不知道如何取舍因果――虽然担心尝受恶果,却不怕造下恶因,希求善报,却不知种善因;而成就的菩萨,知道果报不可思议,所以在善恶取舍的因上,非常戒慎恐惧,所以有“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说法。菩萨,因为知道恶因会带来恶果而不去造作恶的因;凡夫,尽管很多也知..
海涛法师:智慧流露出来的喜悦超越所有的知识和力量,它是一种真正内在的祥和与快乐
◎佛陀的基本教法――慈悲和智慧。智慧就其消极面而言,是内观透视所有现象的本质,并且导至内心的平衡稳定。慈悲和爱人则是智慧的积极面,它们是对佛法和自然法则深刻体悟之后,在这世间的流露和展现。◎修行应强调培育内观,使慈悲随著内观的体验而自然流露。直接体悟到无常,不..
佛教的禅茶和禅茶诗
一、"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其一曰"苦":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释迦牟..
什么是实相、无明?什么叫“直心是道场”?
什么是实相?什么是无明?什么叫“直心是道场”?这里提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实相?什么是无明?这个只要查佛学辞典,或者上百度搜索,都可以有所了解,这是佛教的通途名相。文字上虽然很容易查到答案,但要究竟理解的话,那不是我们迷惑凡夫的境界。什么是实相?所谓实相..
[亲友书讲记]敦珠法王的故事(粤语)
播放故事点击这里敦珠法王在7岁时,有一次到坡擦山的山脚下玩耍,他手里拿着镐刨风化石,忽然碰到一块大磐石,他力气太小刨不动,就用棍子再三往上撬,结果把它撬开了。大磐石后面是一个大窟窿,五光萦绕,非常好看,里面坐着一位庄严的比丘,身著法衣,肩披袈裟,左手结定印,右..
生活的主题
佛教有一个根本法义,叫利他心。在大乘佛教中,利他心又称为菩提心,它是最核心的思想,依此可以成就佛果。菩提心有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两种。如果心里发愿:“我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就叫愿菩提心。这种发愿通常需要一个殊胜的对境,如果没有,也可以在佛像前或者寺院里..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简略地介绍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六祖坛经》里讲到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无相、无住”,这个“三无”,是六祖禅法的核心。什么叫“无念为宗”?无念,是佛教经常..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观自在菩萨”到“是无等等咒”叫“显说般若”,用明显的道理来阐述般若的妙义。在阐述般若妙义的时候,首先是一个提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可..
修得一颗平常心,处处是幸福
佛传篇刚学完,书院放假了。紧张的修学终于有了一个缓冲的机会。我也给自己的心放了一个假。这下可有时间解决我们36家拆迁户高高兴兴盼了五年搬新楼的“大事”了。可是,几年下来市场行情有了变化,房价已经翻了几个跟头。有关部门不是推诿就是回避,明显已经不准备实现给我们的承..
阿赖耶识的一点点瞎想
从某些纪录片里或者是是而非的物理学的难懂的理论,说在特定的状态下是没有时间或者空间的概念。我在想,那么佛学里所说的“阿赖耶识”的相似相续,不常不断,是不是指的就是我们生命所经历的所有的积累,这个积累在我之前的感觉就是一个经历。那么其实我过往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
宏海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们
一、舍利佛好,阿弥陀佛!各位与大觉世间有缘的同修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再择一个题目,就是佛陀的一些大罗汉弟子们的故事,跟大家一一做一个分享。因为每尊佛陀出世的时候,最基本的,他一个人可能干的事儿不够多,所以一定会有叫做眷属成就。就是他宿世的追随者,在他修行的..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好,各位,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当家师父慈悲,各位常住师父慈悲,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十六,《弥陀要解》的第三讲。在前面的两讲中,我们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算..
照见五蕴自性本空
能观的菩萨在观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得到什么效果呢?他观的境怎么样呢?“照见五蕴皆空”,马上可以得到这个结果——五蕴都是空的。对“五蕴皆空”,容易有一种误解,好像五蕴是没有的。实际上,前面我们说过,《心经》有七八个译本,有的译..
我为什么现在发不起来愿菩提心?
刚刚学完上士道发愿菩提心的章节,愿菩提心具有出离、平等、大悲、担当、无限等心行特征,那么观照我自身,我当下的心行和这个标准差了多少呢?仔细观照自己:虽然和中士道相比确实好了很多,但距离合格标准还是差了不少,另外在修行过程中,也有一种修的不是特别相应的感觉,观念..
八步骤对任何学习都非常好用
第10课《八步骤三种禅修》之二修学分享我们这一课学习了观察修和安住修,观念的禅修、心态的禅修和生命品质的禅修,还有座上修和座下修,都是在从各方面进一步学习八步骤,运用我们所学法义、正见,不管在自修、共修还是在生活中言行中如理思维,进行心与行的禅修。八步骤的学习方..
他们真的只是不懂,并不是坏,值得幸福快乐被原谅被善待
学佛感悟:苦……就是人生的真相空、无常、诸法无我也是人生的真相……他们真的只是不懂,并不是坏,值得爱,你别随顺妄想分别执着给谁贴标签啊……阿弥陀佛,感恩韦陀菩萨护持正法,谢谢您,圣诞快乐~!解释感悟:苦……就是人生的真相,有钱没钱,劳动或者不劳动都苦,苦的方式不..
海涛法师:同样一部《金刚经》,因为用心不同,乃至思惟的方式不同,结果也就大不相同
同样一部《金刚经》,世俗人研究,道亲也在研究,学佛者也在研究,因为用心不同,乃至思惟的方式不同,结果也就大不相同。所以不要认为某人在学佛,就一定有好的想法,不一定。认为学佛者一定是慈悲的,也不一定,因为个人动机不同,因缘不同,虽然是佛法,对他也不见得有什么直接..
嘎玛仁波切:如果以自私自利之心来闻思修行,所修的就不是大乘佛法
虽然在法界实相上,诸法平等无二,没有众生与佛之分,没有轮回与涅 之别,但对于凡夫来说,现阶段的修行目标,就是脱离生死轮回,证悟成佛。要达成这个目标,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想成就佛果,最大的助力来自众生。所以,如果学佛的时候,只是想着自己,或者是想着自己的亲朋好..
嘎玛仁波切:如何看“众生自性是佛”
所有众生的相续,不论是否证悟,都具足如来藏。《喜金刚・二品续》中有记载:“众生本为佛,然因客尘遮,垢净现真佛。”众生和佛,在如来藏上平等无二,那两者到底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在于业力。众生是佛性还被烦恼障、所知障遮覆的自性佛,佛却是已经净化了二障的离垢佛,也就是如..
教您一个绝招,可以判断出现在面前的佛菩萨是不是魔
对于各种境界不执不取,不要当真,了知真正的功德增长的验相应该是自身心相续出离心以及慈悲智慧的增长,而不是这些境界。一切的境界都是自心的显现,而对于自心显现境界的执著,正是轮回烦恼的根源。阿知仁波切开示:如何辨别禅修魔境先讲一个宁玛派修行人的真实例子。在青海久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