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说:凡是你造的业不会在地上成熟,也不会在石头上成熟,更不会在其它物质或是其他人的身上成熟,唯有在自己身上成熟。所以,我们所造的业都是自作自受,这就是因果不虚。我们所造过的业必然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没有造过的业也绝不会发生到我们身上。如果我们对所造的恶业不忏..
念诵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道」是证悟的过程佛教经典数以百计,如果这些就是究竟的皈依对象,那么当这些经卷遭遇意外而损毁时,你会说:「法现在已经消失了。」事实并非如此。法并非只是一堆灵修的书籍,它必须被了解并加以实践,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就是法的真正意义。真正的法是了解证悟的过程。「..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佛相是自心的显现在小乘的传统里,佛只有一种形相,也就是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在金刚乘与大乘,佛有多种形相。不同的形相代表各种智慧,皆是你自心的显现或由不净的烦恼转化而来。不净的烦恼基本上是智慧的伪装。这智慧可以转化或示现为各种不同形相的本尊,所谓忿怒与寂静的诸佛..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扩展愿菩提心的空间在相对的境界来说,有两种证悟的心。一种是愿菩提心,另一种是行菩提心。发愿获得证悟的心与愿菩提心有关。作为修行人,无论是修持密乘、大乘或小乘,皆需受到某种启发而修行。修持菩提心表示你在修持慈悲与仁爱,你必须让自己深受启发并让某些事物使你感动。当..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思维有助深入理解事物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当你念诵咒语或佛经时,用美妙的调子唱诵,然后禅修。这表示你随着调子思维并熟习周遭的事物,尝试放轻松一点,然后就可以松弛下来,仿佛随着节奏在深海里畅泳。这就是愿菩提心的巨大影响力,显示它正在发挥功用,这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加持。..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上师相应法应发自内心上师相应法应发自内心,并非能于外在寻求。外在的上师相应法只是游戏。你必须向上师、佛、菩萨与空行母等祈请与礼拜,但最重要的是于内心与上师相应。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就会一一居于你的内心,这就是上师相应法了。即使外面看来好像没有做过什么,但那不要紧..
杀生,偷盗等恶业忏悔时需用两倍以上的补偿
曾经做过不如法事情的人,要知道这些都有因果,所以要有追悔之心并发愿:今后纵遇命难,也绝不那样做了!之后念心咒忏悔。同时还要翻倍补偿。反之,没有追悔心的忏悔不能清净业障。以下摘录自索达吉堪布开示:摘录一问:我老公小时候穷,偷过东西,但那是为了温饱。从这里我想问,..
菩提心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
菩提心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谁只要具备了菩提心,一切都圆满具足;如果缺少了菩提心,所有的修法都将失去真实义。我们忏悔一切的罪业,累积一切的资粮,持无数心咒,观想本尊,接受各种灌顶法门,都是为了生起殊胜的菩提心。菩提心是成就佛果不可或缺的主因,不依靠菩提心,..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净除修道上的障碍每当有好事发生在我身上,例如碰见老友或学生,得知他们健康快乐,我都会感谢自己的业力。从字面上来说,「业」的意思就是「活动」。不管你做的是什么,都包含在「业」里。身语意的行为都包含在业里。一方面看,「业」似乎只是佛教术语,属于特定的宗教或哲学词汇..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法王与小孩,摄于徒步朝圣时)应寻求究竟的证悟作为佛教修行者尤其是金刚乘或大乘的修行者,我们应追求究竟而非相对的成果。如果寻获究竟的成果,相对的成果自然接踵而来。这有如一棵树的主干与分枝,如果主干得到妥善照料,迟早会开枝散叶。如果没有好好照料树干和树根,就难以..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你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灵修道上再也不会有粗重或微细的障碍。如果你明白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作为,就会明白一切皆是业(即轮回业),即没有无明。「明白」表示当你喝一杯水时,你意思到自己在做什么,意思就是你应将水当作「相对的水」来喝。整个喝水的行为都..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探索自己的灵修之道每个人都应探索自己的灵修之道。我们作为上师或老师的,只是将教法介绍给你的向导。例如,我可以跟你分享生命之道与如何自我完善,但你得对自己的观点有所抉择。经过讨论后,你得探讨这对你是否重要。不管是我还是别的上师,都不应态度专横,我不想成为独裁者,..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探索自己的灵修之道每个人都应探索自己的灵修之道。我们作为上师或老师的,只是将教法介绍给你的向导。例如,我可以跟你分享生命之道与如何自我完善,但你得对自己的观点有所抉择。经过讨论后,你得探讨这对你是否重要。不管是我还是别的上师,都不应态度专横,我不想成为独裁者,..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无执是心灵的法则无执是心灵的法则。即使对心灵的理念执着也是不行的,因为那并非灵性的部分,反而会让你偏离灵性。灵性是你人生中的重要部分,这固然很好并值得鼓励,但如果你有所执着,那就不大行得通了。基本上我认为信念与执着是同一回事。至于无执,我指的是对于「不被误解所..
饿鬼道众生之苦
与地狱道相比,饿鬼道的环境稍微好一些,众生所遭受的痛苦相对少一些,寿命也相对短一些。大部分饿鬼的身体形状是腹如大山、咽如针孔、腿如干草,且脖子很长。有些饿鬼的身体是非常巨大的,有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长。佛教经典中将饿鬼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
观察他人缺点比具有缺点的人更有过患
我们常常会很轻易地发现别人的缺点并因此而起烦恼,这时该怎么对治呢?首先要明白,我们大家都是凡夫,还在轮回里漂泊和流转,有缺点是很正常的事。由于无明和习气,业力和烦恼,每个人都有缺点,因此要有颗善解包容的心才对。其次要学会观照自己的心,提醒自己不要养成看别人缺点..
为何杀生的罪业会特别大
十不善业中,杀生最重,故首先讲杀生。所谓杀生,就是针对某某人或某某旁生等,怀着想杀的动机而断其命根。这其中包含了四个支分:一、基:无误了知所杀的对境——人或动物;二、意乐:认清对境之后,怀着嗔心等烦恼想杀他(它);三、加行: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杀害;四、究竟:最后..
修四无量心与菩提心有何方法与技巧
居士问:我们在发四无量心的时候,里面包括慈、悲、喜、舍这四个,那这四个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观修呢?如果想让自己的菩提心慢慢生起来,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太桥堪布答:当然有,我们佛经中经常会看到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既是生起菩提心的重要方法,又是菩提心的..
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算是真正的成就
居士问:居士修行到什么境界或者获得什么样的感应,算是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太桥答:对一般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成就也不一样。获得的成就分为三类:其一,小乘的成就;其二,大乘的成就;其三,金刚乘的成就。小乘成就又分为两类:其一,声闻乘;其二..
如何让今生更加幸福快乐?
居士问:如何才能让这一生更加幸福快乐?太桥旦曾堪布答:今生乃业力所致。因为每一个众生过去的业力和因缘不同,所以从显现上会有不同种类和不同状态的生命。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什么样的众生都希望获得快乐,远离痛苦。我们也都毫不例外地希望自己一生快乐,希望拥有幸福的..
修行的成就
佛法绝不是衡量他人过失的工具,而是调伏自心的殊胜灵药,更有自觉觉他的圆满方法。三乘的成就对一般的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成就也有所差异。成就分为三类:一,小乘的成就;二,大乘的成就;三,金刚乘的成就。小乘的成就又分为两类:一,声闻乘;二,..
益西彭措堪布:念诵心咒窍诀及成就验相
念诵心咒的要求:念诵以出声为主,上师如意宝教诫:对初学者来说,出声念最易和本尊相应。出声念诵时应断以下六过:1、声音太大2、声音太小3、太快4、太慢5、少念文字和音母6、多念文字和音母在相续上应断昏沉和掉举。念诵时,身心要专注在所缘上,不要散乱,不能念诵时说闲话,这..
请尊重每一个生命
如佛经所描述,在这个娑婆世界中,不仅有人类﹑动物,还存在着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包括有形的、无形的、非人等等。如果我们通过肉眼看到了非人、或者鬼道众生,说明他们跟我们非常有缘份。虽然他们的身体形态、生存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但是任何生命都有着“希望获得快乐、逃避..
金刚萨埵的修持
对于藏传佛教,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了解。金刚乘中有各种各样的法门,单是一个金刚萨埵的修持就有很丰富的观想。现在大多数金刚萨埵观想属于事部。还有行部、瑜伽部,以及无上瑜伽部,他们的观想都是不同的。虽然方法有很多,但现在只能给你们讲属于事部的,这个相对简单一些。金刚..
达真堪布:生病了,不用害怕
有病了,不用害怕,发慈悲心,这也是修行的机会。我跟大家讲,这是去病、去魔,不是生病、着魔。有的人不理解。这主要看你自己的心态,看你自己的修行。如果你把它当作好事,当做一个修行的对境,当做一个去病的机缘,你没有去执着,那么确实不是生病,是去病。若是自己没有把握住..
中阴阶段看到男女交配时最为紧要
原文标题为《如何面对投生》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死后还会投生。我们曾经历过无数次死亡,只是今天已经彻底忘怀而无法回忆了。对追求解脱的人来说,正视生死大事,是很重要的事情。不但要知道如何面对死亡,也要知道如何面对投生。在显宗的有些论典中,讲到了人死后的状况,以及..
给老年人在生活中修持之建议
修行既是修心,把自己的心修得像水晶般清净,像棉花般柔软,像微风般轻松自在,生活也会自然而然地快乐起来。有的老年居士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孝顺,不能善待长辈,为此家庭产生了很多矛盾纠纷。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们流转人世间的过程中,子女不孝顺父母、父母对子女不公平、先生不..
希阿荣博堪布:死亡经历三种中阴 把握机会才能解脱
三个中阴阶段都蕴藏着解脱机会,只有修行有素的人才能认出问:所有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包括亲友的死亡和我们自己的死亡。对于世俗的人来讲,死亡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大家一般都避免谈论它,但是在藏传佛教里对此却有很多探讨、研究,甚至专门的修行方法。请谈谈藏传佛教中是如何..
索达吉堪布:供灯的功德太大了,佛子万勿错过!
现在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对供灯比较重视,但有些供灯的方法不太如法,需要纠正过来。还有一部分人有供灯的条件和能力,但因为不知道供灯的功德,这方面做得不太圆满。所以,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供灯的功德。这一点,有关佛经中介绍得非常多。前段时间我也想翻译一些藏地大德们的供灯教..
佛教徒最标准有效的美容方法
皈依后,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在此之前,我们只是徘徊在佛门之外的人,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也就不能叫佛子。皈依后,我们的心中真正播种下成佛的种子,早晚有一天,会成就菩萨的果位,成就佛的果位。在没有成菩萨、成佛之前,我们要学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播种“菩提心”。在六道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