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参禅一定要去深山老林里吗?必须与世隔绝才能开悟吗?请看今天的《佛教故事》,修学佛法也并不一定要离尘出家,在家之人同样可以用佛法来指导人生,利益世间与他人。只要有一颗不断追求禅理的心,在哪里修行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禅机本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富含着深刻..
红尘
走进深圳《弘法寺》百岁本焕长老的事迹让人敬仰
心灵沟通慧根独具,人格力量并非空门,饶益众生等无有异,而是入世菩萨心肠,弘法利生人皆扬善。游完中英街,仙湖公园也是日程之内,这倒不是游山玩水,作为佛弟子,朝谒寺庙是本份。经路人指点,顺利地来到了公园大门。游客非常多,大约有上千人吧。我们排队近一个小时,才坐上上..
方海权:老子为孔子说出惊世秘密
方海权:老子为孔子说出惊世秘密举世芳华尽显彰,登台定是瑞衣扬。平常艳俗妖无格,独有心怡淡素妆。学习佛法之人,应该明白远离贪欲贪求。必须学会懂得知足。人世间上的人为什么会烦恼重重。有不少人经济各方面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就是心不知足,经常与人攀比。感觉他人高楼大厦..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踏水车,无相禅师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勘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
(诗词拜佛)临江仙顶礼释迦牟尼佛涅 日
(诗词拜佛)临江仙……顶礼释迦牟尼佛涅 日(农历二月十五日)舍弃功名求大彻,细观明察红尘。菩提树下译经文,宏扬慈善爱,普度众黎民。一世倾心兴佛教,布施聪慧善根。涅 归逝化天神,真经留万代,四谛永传承。..
医生让我回去准备办后事,地藏菩萨说不!
地藏王菩萨,把只能活半个月的我救治成健康人!我今年32岁,可已经病了7年,我从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从一个被医生说回去准备办后事的人,到今天能基本康复,我知道这一切都源于佛菩萨的慈悲。如果没有他们的垂怜,我早已不在人世,我年幼的孩子早已失去了母亲,我的家将不再美满..
昌乐法师:修行中最重要的“菩提心”
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 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稀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经文的意思大概是:原来长老他们已..
星云大师:明知人生是一个“空”的结局,我们为何还要奋斗?
星云大师: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致力于推广“人间佛教”,做到了以入世的事业印证出世的精神;刘长乐: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倾力拉近全球华人距离,用10年将凤凰卫视打造成了影响遍及全球的最大华语传媒机构。他将佛学融入管理,实现了..
星云大师:读诵《金刚经》的好处很多很多
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的生意更成功;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的工作更顺利;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获得不可思议;人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尤其重要的是读《金刚经》,会让你在遇到失败的时候不消沉,因为你看到的失败不过是一个假象,不..
慈诚罗珠堪布:释迦牟尼佛为你揭示流转轮回的真正原因
我们用自己心里所产生的错误观念,将自己捆绑在自己制造的轮回樊篱之中,并不间断地遭受轮回之苦。释迦牟尼佛正是证悟了“自我”的不存在,从而推翻了长久沉积的我执。我们应当弄清楚,我们今天流转轮回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谁让我们流转轮回的?除了佛教之外,其他世间的学问――包..
悟显法师:修行是一种清净的福报
悟显法师讲述/修行是一种清净的福报这个《弥陀经》,《阿弥陀经》里面讲到,它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善根就是你念阿弥陀佛的精进力,我看到有些同修听闻大乘的善根是有,但是念佛的善根太少;我看到现代的净宗道场,真正念佛的人并不是很多,好像有去参加佛七法..
《文昌帝君戒淫宝训》原文及白话文
文昌帝君戒淫宝训(原文)孽海茫茫,首恶无非色欲;尘寰(huán)扰扰,易犯唯有淫邪。拔山盖世之雄,坐此亡身辱国。绣口锦心之士,因兹败节隳(huī)名。始为一念之差,遂至毕生莫赎。何乃淫风日炽,天理沦亡;以当悲当憾之行,反为得计;而众怒众贱之事,恬不知羞。刊淫词,谈丽色。目注..
嘎玛仁波切:如何让自己真正的强大起来?如何保护自己?
【问题】我是一个脾气很坏的人,经常控制不住我的情绪,我要修行什么样的法门才能控制我的情绪?有时候明明知道是错的,还是身不由已去做了,这样怎么办?请上师开示。【嘎玛仁波切答】这个问题很好,大部分弟子都有这样的困惑,包括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情绪。无始以来人累积下来的..
南怀瑾老师:没有发起这种心,学佛都是空谈
修行人第一要发起善法之欲望。在我们没有证道以前,都会有欲望,但是修行的欲,是发起善法之欲,善行善思维,是成佛功德的根本,所以善法欲要发起。善法的欲一天一天要增加。厌离心也要发起,世间法一天一天要厌离。出离世间的心没有发起来,是无法谈学佛修道的,不管在家、出家,..
盘点佛教与树的不解之缘,愿心中菩提落地生根!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的公益性事业,也是佛教历代传承的优良传统。佛教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教化,佛陀的生平与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盘于娑罗树下、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并且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和树..
千万不要小看了放生,功德大得超乎想象
放生的历史由来以前,印度有位信奉外道的国王,名叫“车金”,他喜欢食用新鲜温热的血肉,从而宰杀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后来,堕生在地狱,受到各种痛苦。长者阿难向佛陀禀告了这一情形。佛陀说那是喜食血肉而屠杀了许多生命的果报。之后,阿难专门为此放了许多生命,使此人从恶趣的..
嘎玛仁波切:不求人人满意但求无愧己心
身处红尘的居士弟子们,在世间法上面,很多事只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就连伟大的释迦牟尼佛都有人挑剔,找他的缺点,何况是凡夫俗子呢?静命大师曾说过:“连佛陀都没有办法让所有众生欢喜,何况我等凡夫啊!”还很清楚得记得我二十四岁那年,在塔公与老上师――尊贵的土登曲吉..
佛智长老的传奇人生
佛智长老的传奇人生今生遇正法,披得福田衣。他7岁出家,24岁任方丈衣钵,重建千年古寺,还教授过众多的高僧大德,缔造了一个佛教界的传奇!他就是――佛智长老。佛智长老,临济正宗第四十六世、昭觉寺第十五代法嗣、应天寺前任方丈。他世寿109岁,与佛结缘百年,临终后竟然天降祥..
何以安心?通过禅修来安心,心安了,万事皆平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每天都铺天盖地地为人们制造着“需求”,创造无穷尽的欲望,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亦急剧增加。孩提的哭闹,少年的叛逆,青年的自杀,成人的尔虞我诈…人们的内心焦虑、不平、怨恨等情绪塞得满满,在竞争和攀比的怪圈中越陷越深,于是慈悲心不见了,笑容也消..
达照法师全家的故事
达照法师全家的故事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最难披!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想要出家是很难的,不但需要拥有宿世善缘,还需今生家人的支持!浙江却有这样一户人家,一家6口人,5口人先后出家,剩下的1口人当了虔诚的居士,一直住在寺里吃素念佛种菜烧菜,服务四众!其实,早在他们出家之..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
嘎玛仁波切:别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犯了错要知道反省,反省之后能坚决改过
1很多人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将所有罪过都推卸给别人,仿佛天底下最好的只有他,别人都有错。这种将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认为自己永远没有错的偏差想法,是现代人不容易了解自己的最大根源。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除了佛陀完全清净之外,菩萨、罗汉有时还有不及的地方。所以,凡夫..
红尘太累,不如出家?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的颓废选择有人认为常伴青灯古佛是件非常文艺范儿的事但这些都是错误的认知那么出家,有什么样的条件?出家,到底意味着什么?1出家,到底出的什么家?电视剧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桥段,“大不了我去出家”,似乎出家是人生困境时的..
真人真事:天仙下凡迷失红尘,转世为娼天打雷劈!
唐玄宗时,李林甫先后为相十九年,此人极为聪明,而且工书善画,可惜心术奸险,嫉妒贤能,每次看到有人才望功业超过自己或为皇上器重地位逐日提升,他心中就非常憋屈,必然千方百计要铲除眼中钉,或者表面故意甘言奉承,暗中却使阴谋陷害,所以人称口蜜腹剑。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嘎玛仁波切:如果你能熬得过世间的大风大浪,也许修行成就的速度比出家人更快
信仰和修行的特殊之处在于,修得好不好,是无法用皈依或修行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当然,如果平常付出比较多的时间念经持咒,一定和比较少把精力投入修持会有不同。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通过诵经、拜佛和平常的修炼,自身的行为有没有发生改变?言语上有没有发生改变?最主要是我们..
嘎玛仁波切:自己能创造佛法吗?
2009年底,我们在新加坡办法会,来了个印度尼西亚某某“大王”的太太。在马来西亚很多人喜欢叫“大王”这个称呼,什么“汽车大王”、”轮胎大王”、“香蕉大王”都有。来了这样一个叫“大王”的女士,还带着自己的先生。我坐在法座上,准备讲课,她跑到旁边的喇嘛位置上坐了下来。..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信的。在康熙年间有一个叫孙翰的人,这是有记载的。他死了以后到了阴间,到阴间了,黑咕隆冬一片,突然间,天乐绕耳,光明遍照,包括阎王爷,就是赶紧恭恭敬敬地倒头就拜,说西归的大师到咱们这儿来了。这个孙翰当时也觉得很奇..
怎样的心态才能使修行成功?
问:怎样的心态才能使修行成功?索达吉堪布答:革日秋戒旺修的伏藏品《宁提七句祈祷文》中云:莲师顶礼修行的本尊之后,说:“后世具有缘分的善男子,如果你们寻求莲师我的救护,就要先住于寂静的圣地或屋室,对名利地位等世间八法生起强烈厌离心。在这种厌离心的驱使下,修行一定..
福增长者的出家因缘
佛陀住世时,王舍城中有位长者,名为福增,已年过百岁,齿牙皆衰,老弱无力,家中大小无不嫌弃。长者听说出家功德无量,心生欢喜。出家的利益高于须弥山,比巨海深,也比虚空还广大,为什么呢?由于出家的缘故,未来能够圆成佛道,三世诸佛没有不是因为舍离红尘俗家,出家修行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