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也是为一切苦的根本,因为一切苦皆由生死而来的,没有生死就没有一切苦,生死不了怎能离苦得乐?所以常见一般学佛人,一开口便说要求了脱生死,这是莫怪其然的,生死既为一切苦的根本,那么生死一了则可远离众苦,而获到寂灭永安..
投生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处》
前言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看开’就能解决的。对于迟早都将面临的事实,早一点认识并作充分的准备,只会有好处;如此一来,将不至于对死亡的愚痴无知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与害怕,更不会因为..
揭秘死亡后神秘的“中阴身”
死亡后神秘的“中阴身”(图片来源:资料图)什么是中阴身人断气后,神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的这段时间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
静老说的话
前言佛法是「心」法,所以一切得要从「心地」做起。自己要往六道路走或要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走,完全都在自己「心的品质」。我们凡夫因为八识(仓库)存档了很多很重贪、嗔、痴、妄想、执着、分别、我执五欲六尘…等等习气的种子。要是没真修行,就会永远留在六道转圈圈。因为凡夫..
为什么要忍
生活难免遭遇各种各样逆境,面对这些人事,人多半会无法安忍。讲理行不通,就干脆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忍无可忍,便投身于嗔怒的火海。但愤怒,真能解决问题吗?忍不住,发泄,通常便成了世人的第一选择。性情耿直、脾气火爆的人,更会反问:为什么要忍?佛在《罗云忍辱经》中这样..
静波法师《轮回与解脱》
关于轮回与解脱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即便是大家学佛,对于这个问题也不是特别明了。正是因为如此,今天有这样一个因缘,我试图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希望大家能够受益。佛教讲:“生死是大,无常迅速。轮回路险,可供堪忧。”的的确确人生短暂,不管你愿不..
静波法师:学佛与思维观念的转变
非常感谢净慧大和尚给了我这个机会与大家结法缘。实际上,学佛有赵州禅师说的“吃茶去”一句话就够了,吃茶以后就行脚,明白了道理就去实践,把握自己的心。由于是生活禅,我们把它放在生活中去阐述,使它更有生命力与说服力,其实到最后还是一句“吃茶去”。..
文珠法师《湛江市佛学演讲》
因果与轮回各位:今天是湛江市佛教协会,在宗教局各位长官同意协助下,请本人出席演讲佛学。今天的讲题是:因果与轮迥,可分以下三点说明。一、因果与轮回的意义因是原因,果是结果。世间一切事物有因必有果,果必由因,因之与果,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例如,个人受到别人尊重,原..
文珠法师《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
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亦是人类一致的希望。可惜,自古至今,人的心愿都无法实现。特别是现在,呈现世界各地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的火焰;即使没有战事的地方,也酝藏著无限的杀机,时刻都在备战的紧张状态中。为甚么?问题的结惩何在?是极其值得我们研究的。..
文珠法师《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今天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我们生长在资源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工作疲劳,生活紧张,身心都不自由;更无法解脱现实种种烦恼的困扰,可谓心事重重,相当苦恼。现在,本人藉此机会,与各位谈心,介绍心的种种及其作用,希望各位藉著佛法的启示,能能抛开心事,止息妄..
文珠法师《改善自己的命运》
我们皈三宝,坚定信仰,尽形寿修学佛法,一定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但何谓命运,是谁主宰人的命运,又应该如何去改善命运,现在让我们站在佛教的立场,作深入的探讨。一、命运的意义命是生命,指自然趋势的生活机能,是人力不可能左右的谓之命。运是运动、运行,是一种自动转移,运..
文珠法师《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不佩服..
《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一个重要前提。下面分四个问题谈:一、因果规律和它的重要性因果,又叫业、因、果、报。业:梵文译音,意为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
《净土法门的十六字纲领》
净土法门的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清代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彻悟禅师早年参禅,大彻大悟后,改修净土,致力专弘净土法门。太虚大师论述近代中国佛教史,谈到由禅而净提倡净土的大师们时,说:“……而成就最高,得..
八关斋戒的内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个问题还想谈一下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这个功德利益非常大,一共有十二条,都是佛经上所说的。这里只扼要的介绍一下。第一,脱离病苦。《药师经》上说如果要想解除疾病痛苦,就应该受持八关斋戒,受持八关斋戒疾病必然逐渐减少。第二,消灭罪障。我们要想忏悔,必然要受持八关..
《修念佛法门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意识到,你说这些话,就是造口业,特别是你涉及四众,你就犯了重戒了。还有就是绮语,绮语就是说那些黄色的,下流的不正经的言语,这个也是污染别人与自己的心灵。这也是造恶业。然后就是意三业,就是思想上的三毒,贪、嗔、痴。我们造的恶业就是十种,这十种恶业就是通过我们的身..
《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人。弘一大师称之为三百年少见的高僧,并恳求为弟子。印祖一生专修专弘净宗,皈依者五十余万人。《文钞》广传海内外,影响深远。被尊为净宗十三祖。印祖这首偈语,是对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那..
《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别执着,一句佛念到底,这才叫功夫,咱人决定往生。如果六根接触六尘时,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样一天念佛十万声,这一生也很难往生。现前作不了主,你临终时靠不住呀!”怎样才能做到“不动心”?先要弄清楚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就是一切境界唯心所造,唯是一心(这个心,是指..
持经利益随心论讲记
今天我们首先讲几则亵渎三宝遭恶报的事例,然后再讲解《持经利益随心论》。《安士全书》里记载:古代武功县西边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毁坏废弃的大藏经。有个叫康对山的人,少年时曾经和五个同学一起在寺庙读书。当时隆冬季节,天气很冷。四个人就用废经烧火来取暖,另一个人用来烧..
济群法师:三皈依的利益
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著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但不执著利益,并不影响应得的利益。事实上,学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暂时利益,即人天福报;一是究竟利益,即成佛。《金刚经》、《普贤..
济群法师《学佛与做人》
学佛的人,学习的程度不一样,对学佛的认识也都不尽相同。学佛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有许多人,学佛仅仅是为了保平安,保发财,保健康,带着这种目的来学佛的人为数不少。尤其是初学的人,对学佛的意义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学佛只是为了给自己带来一点现世的安乐。当然,一个学佛的人,..
济群法师《学佛释疑》
问:内心皈依三宝却不举行仪式,可以吗?答:有些人觉得,既然佛法是心法,外在仪式根本是可有可无的。问题是,对于我们这些整日妄想纷飞的凡夫来说,若无相应仪式将某一心行确定下来并不断巩固的话,往往是没有力量的。通过如法、庄严的皈依仪式,在佛、法、僧三宝前至诚宣誓,不..
济群法师《药师法门的功德利益》
佛教开示净土法门,告诉我们大千世界中有许许多多佛土,但特别提倡两处:一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以西,称西方极乐净土;一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以东,称东方琉璃净土。西方净土的教主阿弥陀佛,在因地发了四十八大愿,令众生来世往生极乐;而东方净土的药师如来,在因地发了十二大愿,更为..
印光大师嘉言录--释普通疑惑
●以下论理事: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阐扬佛法,大非易事。唯谈理性,则中下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熏。(中略)然因..
济群法师:轮回的六种苦
《亲友书》中,将轮回苦总结为六点。其一,为无有决定。在轮回中,我们时而生天享乐,时而堕落地狱,什么业力成熟了,就随什么业力投生,无法选择,而又无可奈何。其二,为不知满足。众生在无明怂恿下,不断制造需求。尤其在今天,很多需求已被纵容得失去节制。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
济群法师《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者何】《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心经》在佛教中属于般若系经典。按天台宗对《般若经》的判摄,称为通教。所谓通者:具有通前与通后的意义。通前..
有情生命的四个阶段
生命是无尽的延续。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段人生旅程,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片段。那么,生命又是如何转递的呢?如何从过去转到今生、又从今生抵达来生?佛教告诉我们,有情生命的延续大体要经历四个阶段:即生有、本有、死有、中有。一、生有生有,不是指我们从母胎..
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人类几千年文明,始终在探讨着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希望因此而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原始的部落到国家,从专制到民-主。今天的发达中国家的社会制度,也许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建全了。可是今天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并不比以往要少,甚至要多的多。可见今天的社会制度并不圆满。..
大安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冤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
问: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题,认为如果没有解决好与怨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终的时候就会受到怨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请法师对此问题慈悲开示!大安法师答:从一般通途教理来看,要解决怨亲债主的障碍问题,这是说得通的。然而念佛法门,它有不共点。..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道理。要相信它,要接受它,这对于我们自身修行、扬善止恶非常重要。三世因果所传达的是真理,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佛教劝善的语言,说教之词,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生命轮转的观念,我们的神识不会随着肉体的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