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生

死后中阴身的定义与寿命

中阴身的定义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极行善,认真修行,对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

第二篇 食存五观

第二篇食存五观壹媒介王阳明有一首偈语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仙人。修行本是如斯,日常生活里处处有禅味,吃饭睡觉中都能见出自己的清净本性。若何吃饭睡觉才是修行,才能悠游安闲呢?早年的高僧大德生活简朴,粗茶淡饭而怡然自得;现在..

第二篇 十法界

第二篇十法界壹媒介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聪明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因为这个无明的妄想,使众生在以前、现在及未来的三世中,赓续在六道中流转。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称..

第一篇 十二人缘

第一篇十二人缘壹媒介我们每小我都有以前、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生命。生命究竟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呢?佛法说:生命是由人缘而来的。人缘是什么?因,就是生命的根源;缘,就是生命赖以存续的前提。生命不是忽然有的,也不是零丁存在的,而是因为许多前提的互相依存而产生的。..

所有祈求都能如愿以偿之地

有一次,堪布塔西沃塞,伴着一群朝圣者从卫地回来。同行中有一位年轻的尼师,是有名雅卓的多杰帕母(金刚亥母)的化身。队伍行经札嘉寺上方山中的一个山谷,其时巴珠仁波切已濒圆寂之际,他正独自住在一顶牦牛毛的帐篷内。那些旅行的人怀疑不知能否见到巴珠,因为他总是回避突来的..

南禅七日(10)

南怀瑾:南禅七日(10)【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0)【文字版】唐宋的时刻削发人,去削发的文凭,考试及格给你文凭去削发,现在你们削发叫度牒,就是拿张文凭,要考的,不像现在人随便,考取削发了有这个身份比现在博士大了,所以有一次他淘汰沙门,沙门就是削发人代号,而且..

神通的境界与功用

「神通广大」这句话是常常听到说的,在一般人似乎比佛教徒说的机会更多。但是,「神通」两字的内容,不唯一般人弄不清楚,即使多数的佛教徒们,也未必弄得清楚。因此,来谈「神通」这个问题,虽不是要紧的「热门」,想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当然,作者无意来谈神通的经验,所谈神..

八关斋戒详解

八关斋戒详解一、何谓八关斋戒诸经论中。或名八关斋戒。或名八关戒。或名八戒斋。又名八种长养功德法。如是名虽不一。而戒则同也。谓以前八法。名为关戒。关谓闭八恶。不起诸过。后一不非时食。名之为斋。斋以齐中为义。即是禁止八恶。而令修中道故也。(节录自毗尼止持会集卷第八..

两世投胎的因果故事

两世投胎的因果故事湖北省广济县周家垸周翁,出生时左边屁股有一排清晰可辨的牙印。其母亲讲,周翁曾两投其胎,牙印就是他上一世时自己亲口所咬的公据。这自然令人希奇,於是越传越远,人们都想看个究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翁已臻古希,每逢集体劳动休息时,村中男女老少总是凑在..

贪黄金堕为毒蛇

贪黄金堕为毒蛇在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痴呆的人。他虽痴呆,但他知道勤俭,喜欢积蓄黄金。痴人为了能多积些黄金,到外做苦工。可是当时的工资非常低微,除了自己的生活费用以外,又要蓄钱,确不容易。幸好波罗奈国是个热带的地方,长年如夏,农作物的收获很是丰富,吃饭就不..

“诵持《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等感应集

“诵持《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等感应集持金刚经临终瑞相集一独目金刚尼明朝万历年间,归德府城外,有一座水晶庵,庵内有位年老的比丘尼,因为以金刚经为常课,并且自幼失去一目,所以别人都尊称她为独目金刚尼。她天性淡泊,以粗米粗食度日,别人如有馈赠,她都分送给别..

纪晓岚因果故事(4)

纪晓岚因果故事(4)杀牛罪重我们家乡有个姓古的人,以杀牛为职业。被他杀掉的牛数不胜数。后来,古某年纪大了,落得个双目失明。他的老伴临死之前全身肌肤溃烂,苦楚万状。她说:阴司正按照丈夫宰牛的方法来屠宰我。这样苦楚呼号了一个多月才死去。我侍姬的母亲沈老太太亲目击到..

吉祥天母千年肉身不腐之谜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吉祥天母千年肉身不腐之谜我永远无法忘怀,当我的手碰触到她的肌肤,某种力量划过千年岁月,凝固在了这个瞬间。五年前,听谢珠林的管家阿旺丹增说,在他们的寺院里,有一尊吉祥天母的肉身像,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知道僧人不会说谎,可心里还是觉得他在夸大..

小乘、大乘、密宗是若何看待吃肉吃素的?

小乘佛教认为,三净肉能食,非三净肉不能食。在泰国等地,僧众至今照样这样行持的。他们认为,假如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达多的仪表。其根据是小乘的戒律,释迦牟尼佛在小乘律经中就是这样宣讲的。在大乘佛教中,汉传佛教有着吃素的优良传统,今朝,吃素之人照样比较多。他们主如..

武则天之开经偈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题的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后的许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

还是佛陀伟大啊!原来太阳是方形的!

佛说:太阳,四方如宅。遥看似圆长沙惊现方形太阳佛说佛说太阳和月亮都是方形的太陽星球(日宮)日宫实际为方型,远看则成圆形。此处的日宫,即是我们常说的太阳。【日宫情况】复次诸比丘。其彼光明日大宫殿。纵广五十一踰阇那。上下四方。周匝正等。七重墙壁。七重栏楯。七重多罗..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王曰。汝等何为是间。罪人对曰。我等死时。不知如行。诸恶自然。追逐送我。来到是间。愿王哀我赦除罪过。王曰。汝等皆作何恶。罪人对曰我等生时。不孝父母。杀盗淫欺饮酒斗乱持刀强势。侵易善人。诽..

死不了的因缘 救人性命成就他人的功德

死不了的因缘救人性命成就他人的功德王舍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宰相,年纪老迈却没有子嗣。有一天妻子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他和妻子都非常高兴,细心照顾这个小孩,并帮他取名为恒迦达。恒迦达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又懂事又乖巧,父母都很喜欢他,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没想到他长大后立志求..

罗汉托空钵

罗汉托空钵在过去久远前,有两兄弟。他们都是穷人。哥哥心想:“生活如此穷,当求解脱。”所以就出家修行,后来证得阿罗汉!弟弟心想:“生活如此穷,当修福报。”所以就修福,后来弟弟死后,投生到国王家的大象,八人照料,生活无缺。有一天,这哥哥阿罗汉,来到王宫附近,看到这..

如何才能忆起前尘后世之事的方法

如何才能忆起前尘后世之事的方法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

路上遇到动物,请念本文的佛咒利益它们!

路上遇到动物,请念本文的佛咒利益它们!【请一定转发,广积阴德】在人间按:我一般会念【六道金刚咒】,以后加念【听闻解脱咒】O(∩_∩)O~第一个:10如意轮咒—满愿轮咒òngpàmówúxǔníxiàbìmǎléihōngpēi唵帕摩无许尼夏毕玛雷吽呸◎念一遍,净无间罪。每日七次,生净土..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第七章业感缘起第二节业感缘起论业感缘起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由有情业力所感生。《俱舍论》云: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但由有情业差别起。一切有情由感作善恶等业,由业感死活等苦。惑业苦三道,展转互为因果,成三世起轮回,死活相续。有情业因不合,所感的正依也各自有异..

准确熟悉因果与福报

准确熟悉因果与福报现在社会上信佛的人,都认为今生一切的感触感染与所遭所遇,都是上辈子的因果报应。认为持有世间的权利.金钱与物资享乐,就是福报。这是一种对因果福报的缺点熟悉。这是封建社会的帝王们与封建佛教思惟的遗毒,是封建阶级对释迦牟尼所说因果与福报的歪曲。他们..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四圣谛四圣谛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真实现象,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四个真实的事理。也就是生命现象在世间的四个真理。这四个真理就是:苦.集.灭.道。苦谛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苦?苦就是一切束缚.强迫的感触感染就是苦。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各种际遇与感触感染..

1243、新生命智海浪花

123、新生命新生命在现代社会这张弥天大网里,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于其中演绎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有太多的人发挥不了自己的生命潜能与价值,还有更多的人则根本不知生命除了吃喝玩乐、拼命占有之外,还有哪些本身就拥有、却从未被认识到的更崇高的内涵。迷乱社会中充斥着越来越..

104、学佛之路智海浪花

104、学佛之路学佛之路不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单是那些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就已令很多人为之神往,希望着有朝一日能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然而,作为一名毕业于北京北方交大的大学生,圆珠却最终离开了这座让许多人留恋不已的城市,来到了远..

超越生死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超越生死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超越生死【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人生的问题很多,但如果给以高度概括,那便不外“生死”二字了。通常人们关心生活,然而,生活只是生的一部分。哲学、宗教重视探讨生的来源及死的归宿。佛教作..

第十章 轮回说与心灵学《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十章轮回说与心灵学《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十章轮回说与心灵学人类对自身生死之谜的探究,虽然早就发轫于远古,极受祖先们的重视,但长期以来,主要是从哲学和宗教二途进行,玄学和信仰色彩太浓;所记述的大量与生..

第八章 中土人士的生死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八章中土人士的生死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八章中土人士的生死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华夏,是有高度发达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华夏民族的传统生死观,具有不同于印度、欧西生死观的显明民族文化持质。从公元一..

第三章 “业”与轮回《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三章“业”与轮回《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三章“业”与轮回现代汉语中,“作业”、“造业”、“事业”等词被频繁使用,但知道它们出自佛教典籍的人并不多。这些词语中的“业”,本为梵文“羯磨”(Karma)的意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