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生

【佛教常识】盂兰盆节

《佛说盂兰盆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

袁宏道以神力摄引弟弟神游净土

明朝的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是湖北公安人。他的哥哥袁宗道,字伯修;弟弟中道,字小修。他们三个人先后考中进士,而且也都偏好禅宗。万历年间,袁宏道出任吴江的知县(县长),后来又做了礼部的主事。他辞病回乡之后,先跟李卓吾学禅,信心和理解都相当通达明利,而且喜欢..

佛敕目连度度化梵志

(上)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弘化时,诸菩萨、四众弟子、天龙鬼神、帝王、臣民,大众聚会,听佛说法教化。佛的右方是目连比丘,目连比丘神通广大、智慧如虚空,能随时变化、权智并行以普济众生,济众之数,多如恒河沙,诸天天众皆稽首、敬仰、尊奉。这时,佛告诉目连比丘:“..

反思自己,觉知自己的心

2018.8.22《走进佛陀,认识佛法》第三讲视频观后感同喜班28课学习心得佛陀成道时用缘起的智慧发现了生命轮回不息的因果规律,这个因果规律,就是十二因缘。佛陀顺观十二因缘,让我们了解到了生命轮回的因果规律。十二因缘代表着一个流转,生命的一个轮回和一个流转的一种规则。我..

略述佛教伦理学

佛教伦理学在wiki网上有两个主题:佛教伦理学和佛教伦理学(戒律)佛教伦理学概述佛教的伦理学是以传统的佛教观点为基础的,这些观点是从佛陀证悟的视角,或者其他随行佛陀觉悟的有情的视角来考察的观点。道德的教言存在于佛经中或流传下来的传统中。因此大多数佛教伦理学的学者都..

【佛教常识】佛教的八吉祥是什么?

八种瑞相又叫八吉祥,这些瑞相是梵天等供养佛陀的,并且佛自身也具有由福德、智慧力而形成的这些妙相,比如佛的头部如同伞盖、舌如莲花,等等。一、伞。伞能遣除酷热、带来清凉,因此以飘曳的绸缎、宝顶严饰的金柄白伞供养阿弥陀佛头部,以此愿解除自他一切众生烦恼的酷热。八瑞相..

人间天:此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你知道吗?

《地藏经》云:“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这是五无间地狱中的第一条,这里有一条非常严重的潜台词,希望大家都能仔细地看到――“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不孝这是一条,如果杀..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95)烟草乃魔女所发之愿

上师教言集:佛陀在《金色律藏》中提到,末法年代会出现十八种剧毒的烟草,凡是接触吸食者会堕落恶趣,从恶趣出来后也会投生在污秽不堪、毒虫遍地之处。从佛法角度来说,吸烟也是绝对禁止的。烟草是魔王之女所发的愿,吸食者会减损慈悲心,增长五毒,护法神远离,家庭不睦,疾病缠..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94)我们必须发誓戒掉烟酒!

上师教言集:从今天起,我们必须发誓戒掉烟酒,从内心深处去忏悔。从现在开始发愿:“宁愿断掉生命,也不再吸烟喝酒。”如能以此追悔之心戒掉,那么从前的过失也会逐渐消失,以前所有的业障也会因此而慢慢去掉。戒掉烟酒可以延年益寿,使诸事顺利,获得护法神保佑,下一辈子投生为..

年少比丘因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此时,舍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见断了腿且饥饿不堪的狗儿,便着衣持钵入城乞食,然后以..

佛教的孝道故事(五则)

孝道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之一。在诸多佛教经典中,佛陀都论述了佛子尽孝道的重要意义。翻开诸佛菩萨的传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诸佛菩萨是实践孝道的典范。受佛教孝道思想的影响,历代高僧大德对孝道有很多经典理论。从佛经上对孝道的赞叹、强调,可以确定佛教对孝道思想的重..

饮酒是失毁一切戒律的根本

饮酒是失毁一切戒律的根本,所以在受戒时首先受酒戒非常重要。在藏传佛教中,受居士戒时首先要受酒戒,在受酒戒的基础上方可受其他戒而成为少分居士、多分居士或者圆分居士。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烂醉如泥者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护,又怎么能保护戒律呢?大家都知道,人最宝贵的..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二龟听法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的故事呢,我们又挪步到这块石头这儿来了。大家看到了惟妙惟肖的两块石头,一上一下,栩栩如生的两只乌龟,这个地方就叫二龟听法石。上面就是观音菩萨的说法台。在普陀山的胜迹中呢,这也是很著名的一个典故。就是观音菩萨当时在这个金刚台讲法的时候,有..

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往昔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名叫生漏的梵志向佛问讯,恭敬地说:“佛陀,独处闲居,真是辛苦;独居修道,要调伏心念,真是不容易。”佛陀慈悲回答:“梵志!如你所说,要远离愦闹,独处闲居,在心上用功,实在不容易。以前佛还未成道修菩萨行时,也这样想..

海涛法师:玉帝的德行

佛教有所谓斋天的仪式,对天神,我们也要有清净心,希望引导他们护持佛教。我记得没有学佛以前,有一次跑到台北市内湖,有一个太阳斋堂,拜太阳公公、太阴娘娘。这是我这一辈子的一个感应,我向前面的太阳公公拜一拜,他有三个眼睛,脸红红的,代表太阳;然后到后面拜太阴娘娘,这..

因果事例二则:深刻教训,贪字终成贫,千万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因果事例二则:深刻教训,贪字终成贫,千万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因果事例一:捡钱不还,失主自杀,全家遭遇惨烈报应。摘录自地藏论坛我们生活的小山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时还有很多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每户人家都有五六个小孩,只有我们家是俩个子,加上父亲有份社企的工作,..

《僧伽吒经》的秘密速灭一切恶业,得须陀洹果!

《僧伽吒经》的秘密――速尽一切恶业,得须陀洹果!“须陀洹名为入流”。入流,入了圣人的境界了,已经把见惑断了,入流无所入。为什么说无所入呢?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啊,对六尘境界相他不起分别了,他不为六尘境界相所转,这就是证了初果的圣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圣人,虽然没有..

揭密!女皇武则天为啥要在佛经里留下四句话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真正的女王与佛教的故事……当我们翻开佛教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经》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题的这四句“开经偈”。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们念的开经..

人间天:警惕在救度中滋生的傲慢

最近有同修在群里问了以下几个问题:1、一天念《地藏经》两三遍,有些众生借助《地藏经》功德力往生善道而不往生极乐,怎么办?2、如果一些众生往生机缘不成熟,贪恋世间,他们得到几部《地藏经》功德后,往生人天善道而不去极乐世界,该怎么去想?3、我纠结,把念佛经的福德回向一..

放生解灾,行善改运

顾名思义,所谓的解灾,改运,就是因为人在人生旅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比如恶运,灾难。就像人身上出现了病痛,我们要去治疗它一样。病的原因有很多,有身体四大不调导致的疾病,有因果导致的疾病等等。而遇到了恶运,灾难,却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因果循环的报应。俗话说,善有善..

计较太多,反而失去得更多!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

人死后会怎样?菩萨能不能保佑我们?

网友:大师,人死后会怎么样呢?学诚法师:继续投生。根据自己的业力转化为不同的生命形态,开始再一次生命。网友:师父,菩萨到底能不能保佑我们。看您微博上好像回复说菩萨帮助是外缘是帮助我们快速感果。但普门品中又说,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学诚法..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含放生仪轨)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顶礼一切大恩传承上师!经论智理虚空中,降临加持甘露雨,沉溺斗杀火海众,以此当获清凉觉。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可归纳为三点:不造伤害众生之恶业、奉行身口意善业、经常善于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佛法。《涅槃经》云:“..

净土法门:真正明了没有生死,叫了生死!

疏【如所谓因缘故生灭,因缘故即空,因缘故即假,因缘故即中。】这几句话全是从纲领上讲的,通于天台、贤首,我们讲教都是以这两家作代表。什么叫『因缘故生灭』?生灭的相不是真的,是假的;因缘聚会就生,因缘散就灭。诸位细细去体会它,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譬如这是本书,书怎么生..

嘎玛仁波切:请师父开示,人死后到底是什么状态?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师父开示,人死后到底是什么状态?【嘎玛仁波切答】不少人都很好奇,一个人死后是什么状态呢?是不是全都马上变成鬼了?是不是永远都是鬼?人们因为不了解死亡,也不能去体验死亡,所以对“死”会感到巨大的恐惧。我们从临终说起,临终时,内气、外气都断了..

万勿轻视错过供灯功德

佛教讲光明智慧照耀别人,牺牲自己,舍己为人,所以需要以供灯作为象征,现在许多人对于供灯一事比较重视,但某些供灯之法并不周正,需要及时地纠正过来。有些人所有供灯的能力,但不知其功德,做得不够圆满。所以,今天讲的主题是供灯的功德。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

海涛法师:鬼道之苦

中国佛教向来习惯在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天举办超度鬼道的法会,这三天又称为「转劫日」。超度鬼道的缘起,依经典的记载可以追溯至阿难尊者。尊者有一次入定的时候,突然面前出现一个脸被烧焦的鬼,它告诉阿难:再过三天,你将跟我一样堕落鬼道,而且非常痛苦,但如果..

饮酒之过失

学不放逸心解脱,救度放逸恶趣隘,恭敬顶礼遍知已,书此利他祈加持。诚如全知金刚持鄂钦·根嘎桑波曾经亲口说:“在拥有修行正法的特殊身份——纯净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为了达到成就无上珍宝菩提的目的,一定要如理遵循正确的见解和清净的行为,依靠符合佛法的正命来养活这个暇满..

佛教对病患的关爱及临终关怀

MinisteringtotheSickandtheTerminallyIll莉莉·德·席尔瓦LilydeSilva作者介绍:莉莉·德·席尔瓦是斯里兰卡帕拉德尼亚大学巴利文和佛教研究学教授,她是佛教学术期刊和流行期刊的长期撰稿人,也是巴利文学会出版的《长阿含经批注》的编辑。此前由佛教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有:《踏入..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一个有关“福慧双修”的公案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与受用,所以现在修行人也好、念佛人也好,真正能得道的,就好像凤毛麟角毛一样,越来越少。因此我们今天有机会听闻佛法,实在是很大的福报;既然是如此难得的福报,我们便要好好珍惜;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