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

吃素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有一些学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种极端。比如:某个人虽然能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但只注重外在表面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要减少,这才是修行的目的。烧香..

面对痛苦与解决痛苦的方法

很多佛教徒虽然懂得不少佛教理论,甚至还学过五部大论——中观、因明、慧度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学到的佛教理念落实、应用到生活当中,时常被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按理来说,修行人与普通人..

为何叫「道场」而不叫「佛堂」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还是凡夫俗子时,曾堕入地狱。他在地狱里,和一个叫嘎马日巴的人一起做苦工,去拖庞大的马车。因为行走缓慢,狱卒不断用炽热的兵器捶打他们,让他们痛苦万分。这时佛陀发了善心,慈悲他的朋友嘎马日巴,心想:“与其两个人受苦,不如所有的苦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

快乐之源:真正体会到佛法的伟大

神变月的喇荣只能用“惊人”二字来形容。十五天的日子里,上万名四众弟子每人都要念够五万遍观音九本尊心咒;不唯如此,遍布五个台的高音喇叭,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不间断地播放男女僧侣唱诵此咒的悠扬和声。我相信任何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此时来到喇荣都会得到无量的功德与加持。坐在..

嘎玛仁波切:你是偏执的佛弟子吗

导语:学佛之后,一定不要偏执,不要总以自己的思想为中心,让别人围着你转。我们追随伟大的释迦牟尼佛闻思修佛法,就是要像佛陀那样,能够放下执着,放下偏执。通过放下我执,能够放空自己,由小我慢慢变成大我,从利益身边人开始,慢慢尽己所能去利益天下一切苦难众生。无论在家..

若没有智慧,就不是真正的佛法

佛法就是智慧,若没有智慧,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若是你学佛了,却没有打开心量,没有让自己觉悟,就不是佛法了。那么,是不是学佛人不能烧香、拜佛?不是,主要看你的发心和动机,以何种心态去烧香、拜佛。如果你把佛当神去求:“我给你烧点香,磕个头,明..

为已故亲友烧纸有用吗?

单纯地烧纸肯定没有什么功德,因为这些做法是随自己的想法做的,并没有如法地去做,只是随便烧烧纸。随便烧纸,不可能对众生、对亡灵产生帮助。但是通过四种力量,是可以把你烧的纸,还有烧的任何一种食物,变成为众生能够直接受用的东西。哪四个呢?一个是禅定,一个是密咒的力量..

吃素与修心

有一些学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种极端。比如:某个人虽然能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但只注重外在表面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要减少,这才是修行的目的。烧香..

怎么样做一个居士

一、怎么样做一个居士?今天在座的道友中,以居士为主。所以,我们就先谈谈:居士在学佛的过程中,应当有哪些责任?1、家庭责任这个本不该我来说,但现在好像不强调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不少居士学佛以后,对父母、爱人、子女,统统都不管了,每天只是在念经、学法,任凭家人怎样..

不要当「富裕的穷人」

我们在讲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之时,很多人都会想到“看钱啊!钱多就是富人,钱少就是穷人。”可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富人,实际上都是穷光蛋。为什么是穷光蛋呢?首先,心里穷得不得了,就算拥有几亿、几十亿,都依然觉得还不够,还得继续努力。有些所谓的富豪,他们往往欠着银行大笔..

吃素从修心做起

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缘,也是方便。智慧和慈悲才是修行的重点与核心。几种吃素的动机一般说来,整个佛教都非常重视吃素,尤其是在我们汉地佛教地区吃素的习俗非常广泛,历史也很悠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感到非常敬佩。因为吃素就是我们对自己制定的一个修行的戒..

给老年人在生活中修持之建议

修行既是修心,把自己的心修得像水晶般清净,像棉花般柔软,像微风般轻松自在,生活也会自然而然地快乐起来。有的老年居士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孝顺,不能善待长辈,为此家庭产生了很多矛盾纠纷。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们流转人世间的过程中,子女不孝顺父母、父母对子女不公平、先生不..

索达吉堪布:释迦佛生生世世报答一切父母恩,因孝亲而成佛

知母、念恩、报恩,加上慈、悲、增上意乐,合起来是修佛门的大孝。以下从本师释迦牟尼佛说起,谈谈佛门中的孝道,以此引起每一位佛弟子的重视。佛世时,有一外道为了利养,对三宝心怀嫉妒,而欲毁谤,见阿难尊者托钵乞食,便讽刺说:“你的导师瞿昙实际是个恶人,才降生七天,母亲..

从信佛变成学佛的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信佛,佛在心中,可为什么要皈依?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为什么一定要登记户口一样,只有你登记了户口,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公民。在佛教里也是这样,你心中有佛,你对佛有信仰,你觉得佛菩萨很好,你也愿意去烧香、磕头、点蜡烛等等,这叫信佛,是相信佛菩萨..

说说信佛拜佛的怪象

日常,我们要发菩提心去听闻佛法,“为了利益天下所有一切苦难众生脱离轮回,早日成佛,我来听闻佛法。”如果没有听闻佛法,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去思考佛法,如果不知道怎么去思考佛法,说修行佛法,就是笑话了。没有跟随具德上师听闻佛法、思考佛法,就谈不上会修持佛法,不会修持,..

清明祭祖的方式

清明节,对佛弟子而言,是带着感恩之心推广孝道的好机会。清明节在今天最大的功能,就是让我们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我们于清明节所做的纪念,要祈愿“先祖为主的六道所有一切如母有情众生,能够早日脱离轮回苦海,得到佛的果位,我们来念经、做功德”..

嘎玛仁波切:佛弟子清明节如何祭祖?

清明节,对佛弟子而言,是带着感恩之心推广孝道的好机会。清明节在今天最大的功能,就是让我们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我们于清明节所做的纪念,要祈愿“先祖为主的六道所有一切如母有情众生,能够早日脱离轮回苦海,得到佛的果位,我们来念经、做功德”..

慈诚罗珠堪布:供修曼茶罗的意义

曼茶罗是什么意思呢?曼茶罗是梵文“满扎纳”的音译,“满扎纳”在梵文中有很多种含义,在这里就是“坛城”的意思。曼茶罗为什么要供修曼茶罗呢?是为了证悟大圆满,也就是为了获得无上的智慧。为什么要证悟大圆满呢?因为我们要从轮回中寻求解脱,并且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度化众生,..

很多人的修行都在保养轮回

慈城罗珠堪布强调:佛法的修学和证悟,是靠一代一代传承的口传和窍诀。密宗续部的一句话,分为四个层次。我们看经只能识字。……明心见性器,以水桶来比喻,即阿赖耶识;水,以桶中水来比喻,即五根,我们的五种感官;影,以水面倒影来比喻,即五根摄取的外部世界,外部世界的影像..

索达吉堪布:运用佛法智慧转变生活的逆境

在佛教中,对待痛苦的方法,跟世间人截然不同。世间人对痛苦非常害怕,到寺院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自己千万别生病,一定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顺顺利利……这种发愿非常狭隘。虽然你希望平安快乐也无可厚非,但在求菩萨保佑自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周围的人?有没有想过其它众..

索达吉堪布: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顶礼根本上师足!1、皈依、发心(三遍):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2.发四无量心(一遍):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3、供养..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面对无明

一、无明的危害《大乘阿毗达摩》与小乘《俱舍论》中,把我们的负面情绪称为烦恼,并将烦恼的种类分得非常清楚。一般的心理学与医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描述烦恼方面的词汇。无论如何分类,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无明,也即愚昧、愚痴。因为不知道世界与自己的真相,很多事情想..

这30种情绪是烦恼的真正起源

既然业与烦恼,组成了集谛,那烦恼又是什么呢?一、烦恼每个人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多数属于烦恼。佛教小乘的《俱舍论》和大乘的《大乘阿毗达摩》中,讲了很多烦恼的定义与分类,我觉得大家有必要以后进一步学习。《大乘阿毗达摩》和《俱舍论》中的一部分,是佛教专有..

嘎玛仁波切:用正信享用佛法大餐

想学佛,要遇到具德上师为你讲经说法,指导你闻思修佛法,而且他讲的佛法你能听懂,在他的指导下,你真正能应用到自己的身口意上,因学佛改变人生现在很多法师,并不能讲经说法,内地信众去寺庙的规定动作,似乎变成了烧香、点蜡、磕头、供养,该求什么求完就走。很多人遇到困难挫..

希阿荣博堪布:有多少恭敬信心就感应多少加持护佑

编者按:“现在很多达官贵人纷纷去寺庙里烧香磕头保佑平安,如果这些人的钱是来路不明的,那么佛菩萨真会保佑他们平安吗?”很多人有感于现状,可能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来听听希阿荣博堪布的解答,或许就能找到答案。贪污腐败再去拜佛,因果善恶不会抵消。(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烧香磕头就能感得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吗

佛菩萨平等大悲,并不会因为你烧香磕头就偏袒你,他不烧香磕头就不理会他。然而正如阳光普照时,向阳的房间才温暖明亮,背阳的房间却晒不进太阳,你究竟能感应到多少佛菩萨的加持护佑,要看你有多少恭敬信心。佛教讲因果,善恶有因,自作自受。达官贵人也好,平头百姓也好,若杀盗..

希阿博荣堪布:烧香磕头就能感得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吗

佛菩萨平等大悲,并不会因为你烧香磕头就偏袒你,他不烧香磕头就不理会他。然而正如阳光普照时,向阳的房间才温暖明亮,背阳的房间却晒不进太阳,你究竟能感应到多少佛菩萨的加持护佑,要看你有多少恭敬信心。佛教讲因果,善恶有因,自作自受。达官贵人也好,平头百姓也好,若杀盗..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见诸怨家作损害时,应思维他们被烦恼魔所驱使,不能自主,所以不但不应生嗔恨,而且应生怜愍,需发心令他们远离烦恼。因此,自己应当勤修菩萨行。如《中观四百论》云:“虽忿由魔使,医师不嗔怪,能仁见烦恼,非具惑众生。”月称论师亦云:“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智者善..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菩萨戒律仪论为一切众生受持清净菩萨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浩如烟海的经论中,诸圣者以谛实语同声开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是一切善法的种子,是菩萨弘法利生事业的源动力,以菩提心受持之菩萨戒,是大乘菩萨的根本,利乐一切有情之..

益西彭措堪布《莲宗故事》

(一)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首先讲清朝彭二林(际清)居士《重订西方公据》下卷当中有关往生征验的内容。彭居士说:古代往生西方都有征相,有的在梦中得到征验,有的从冥府传来征验,有的是在定中所见。在梦中得到征验,比如慧延法师在梦中见到智者大师,杨杰在梦中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