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观修不净观是否能彻底地断除贪欲之心?答:我们知道了身体的不净后,能否彻底断除贪心呢?从究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入中论》说不净观是颠倒作意,(修不净观而见恶露之识,只是压制粗大贪欲心的强力观修法,不仅胜义中不成立,连真世俗中也不成立,因而是一种颠倒作意..
愚痴
修到能在空中飞翔 就是大成就吗?
我们不应该以外在的殊胜奇景来判断内在的成就文:太桥旦曾堪布如今很多半信半疑的学佛人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成就,他们将成就视为一种表相上的殊胜奇景或吉祥的征兆来对待。比方说头顶上是否发光,虚空中是否出现佛菩萨或各种瑞相。功课特别精进时有没有做一些吉祥的梦,打坐时心..
快乐从何处来
身为凡夫,我们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从佛教的观点看来,这样的行为非常愚痴,有以下两个理由:第一,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这样的行为做就等于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这样做合情吗?合理吗?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
放下执着,提升自身品质
初学佛人很不自觉地就犯一种毛病:心很敏感,整天看别人一举一动的过失,而忘了反观自己的内心。人就是这样,总想保护自己,怕自己受到丝毫的伤害,不敢坦诚自己的错误,感觉这样会伤害自己,想方设法地去掩饰。我们学佛后,要明白,真正伤害自己的正是自己这样愚痴的行为,内心的..
大多数世间人都觉得,快意恩仇是一种值得赞许的侠义之道。是这样吗?
问:大多数世间人都觉得,快意恩仇是一种值得赞许的侠义之道。是这样吗?答:其实,这正是世人愚昧之所在。世间因缘,瞬息万变,“啖父身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敌,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在智者的眼里,世人上演了多少愚痴的荒唐闹剧啊!——《旅途脚印》..
达真堪布:《入菩萨行论》讲记(98)[智慧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我执有“俱生我执”和“遍计我执”,前面遮破了俱生我执,现在主要遮破遍计我执。有的外道认为意识为“我”,有的认为物质为“我”。也可以说,部分外道..
这三种地方学佛的人千万不可去!
怨仇争处、众人聚处和玩乐之处不可去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会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哪些地方不可去呢?总括说来有三种,是怨仇争处、众人聚处和玩乐之处。“怨仇争处不可去”: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因为..
太桥旦曾堪布:如何把死亡无常的观念融入生活?
死亡无常我们明白了死亡无常的道理之后,每天可以进行禅修,思维死亡无常,把死亡无常的观念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先可以静下心来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多少我们熟识的人已经死去了?他们死的时候多大年纪?活着的时候跟自己有过怎样交往?死亡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自己当时听到他..
身体就是个装满不净物的袋子
自己的身体是清净的吗?我们都会这样觉得。实际上身体是由三十二种不净物组成的,里里外外没有一处是清净的。但我们却把它当宝贝一样的保护、随顺,它想吃什么就给它吃什么,它想穿什么就给它穿什么。身体就是一个装满不净物的袋子。先说头发、指甲,我们都不觉得它们脏,也不觉得..
用佛法中善恶的标准 对照一下我们是否真正善良?
利益众生也要如理如法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学习龙钦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论》。这里讲得很清楚,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时,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则不但没有功德,还有罪过。这不是一般的罪过..
帅哥,美女真的有那么可爱吗?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不善感诸苦,恶趣亦如是。"那么远离烦恼所招感的果报与前恰恰相反,实际上就是快乐。在我们所造的业中搀杂有贪嗔痴成份的都是恶业,断除贪嗔痴以后都变成善业..
如何打开你心里的“结”?
打开心结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着的菩萨,他是古代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也是大哲学家。他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谈及到人心理的毛病——九结。结就是用绳子打结的这个结,打了死结,打不开,所以很麻烦,很痛苦。一、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放不下:爱结爱结,也叫贪欲结。..
太桥旦曾堪布:给初学者的建议
修行的方法在我们皈依金刚乘佛法之后,有两种修行方式,一种是出家,一种是在家。对于出家人来说,会有早课、念经、背诵各种仪轨、禅修、辩经、晚课等修行方式。如果进入了佛学院,就要学习五部大论等佛教理论,以及各种实修实证的方法。对于在家居士来说,皈依后,每天必须要念诵..
佛教说人有前后世的轮回,但我们这辈子还没死过,怎么去证实轮回真的存在?怎么证实死亡不是终极句
问:佛教说人有前后世的轮回,但是我们这辈子还没有死过,怎么去证实轮回真的存在?怎么证实死亡不是终极句号?答:虽然你这辈子没有死过,但以前肯定死过很多次,如果对某种死亡方式有种恐惧感,说明可能以前是以这种方式死的。现在有些人因为后天教育的原因,对前后世心存怀疑。..
不离菩提心供养
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讲:“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有的供养中,法供养最殊胜。“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第一,修行供养。“所谓如说修行供养”。佛不需要你供养的身体、受用、善根..
宗萨仁波切:超越因果才是真正的佛性
宗萨仁波切:超越因果才是真正的佛性虽然我们谈过人类基本的善良本性,以及本质上就是佛,但却从未证明众生有任何基本的善良存在。如果从经验上判断,“性恶”可能是更实际的说法。大部分佛教徒不加思索地就认为,他们当然具有某个叫做“佛性”的东西,甚至连怀疑一下自己有没有佛..
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今生今世虽然积累了很多受用、钱财,但是到临终的时候,一辈子所积累的这些财富都要留在这个世间,一分钱,一毛钱也带不走,甚至连一根线、一根针也无法带走,连自己一辈子都爱护的身体都要留在这个世间,灵魂很孤独地离开。第一,带不走。我..
用佛法来看 今天的相见 其实都是久别重逢
今天的相见其实都是久别重逢今日我们的这种相见实际也就是久别的重逢一样。只不过是一经入胎以后你就忘记掉了,所以好象我们重新再见了。为什么有时候第一眼就看到这个人,我好象很熟悉,很喜欢她,就象世间为什么有一见钟情。或者有些人第一次见了,感觉这个人很讨厌。人家没惹你..
学习佛法能解决啥问题
问:学习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多识仁波切:学习佛法能解决人生的大问题。这大问题包括自己获利和一切众生世界获利,即自利、利他两种。从利益的性质分,又可以分为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两种。遍知一切的佛陀认为,人生的祸患、苦难的根源是愚笨无知和由此而产生的错误的思想、行为。..
自在的奥妙
有的人在病魔缠身遭受病苦的时候,就会想:我现在非常烦恼、痛苦,就是因为身体有病。等我的病好了,烦恼痛苦就没有了,我就解脱了。但是当病真的好了的时候,还会有别的事,也许烦恼更多,痛苦也更大了。我们往往会为自己所承受的这些烦恼与痛苦找很多理由。其实,令我们烦恼、痛..
很多人希望能得到解脱,可是为了养家活口,自己不得不奔波,没有时间闻思修行。这种说法成立吗?
问:很多人希望能得到解脱,可是为了养家活口,自己不得不奔波,没有时间闻思修行。这种说法成立吗?答:世人不顾一切,勤求欲乐的行为,实非明智者的做法。因为这种行为,旁生也能做得到,地鼠每年夏天采集的人参果,可能好几年都吃不完,还有那些麻雀,它们养活小鸟的本领也是很..
布施才是最究竟可靠的亲友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亲朋好友,通过各种方式利益我们,但是最可靠的亲友不是某个人,而是“布施”。如果行持布施,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普通的亲友,即使关系再好、时间再长,也只是一辈子,几十年,然后就不是亲友了,来世可能会变成怨敌。有些上半生是亲友,下..
达真堪布 :为什么说“放下不放弃,随缘不随便”?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整天在外面吃喝嫖赌,不好好工作,也不好好生活,所做都是无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人每天还特别忙,根本没有时间,昼夜颠倒了,晚上到造业的场合,白天睡觉,一点空闲也没有,但是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有意义的,甚至暂时与究竟上给自他都带了伤害与痛苦。不能..
为了养家活口而放弃修行这样可以吗
问:很多人希望能得到解脱,可是为了养家活口,自己不得不奔波,没有时间闻思修行。这种说法成立吗?索达吉堪布答:世人不顾一切,勤求欲乐的行为,实非明智者的做法。因为这种行为,旁生也能做得到,地鼠每年夏天采集的人参果,可能好几年都吃不完,还有那些麻雀,它们养活小鸟的..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三、应当如何放生。一、为什么要放生:1、众生具有佛性,皆当作佛,应当尊重生命而放生:一切生命的一念心性直下和三世诸佛无二无别,然而被宿世的恶业力障蔽,悲惨地沦为心智低下的异类,除了寻求食物、躲避死亡之外,其它..
达真堪布:总说这些没有用的闲话知道后果吗?
绮语就是说那些没有用的闲话、废话。现在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气,闲话、废话不离口,到处说这些没有用的。我们都是学佛人,修行人,彼此之间都是善知识、善友,这些闲话应该统统断掉。说这些闲话有什么意义啊?我们之间应该多谈佛法,说修行的体会。换个话题有什么可难的?上师和弟子之..
如何观修慈心与悲心
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意。慈心,就像父母保护子女一般,不管子女是否孝顺父母,是否有过叛逆过激行为,做父母的还是会疼爱自己的..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
因果是丝毫不会错乱的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说:“某某人一生做尽坏事,可身体却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顺。而我经常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做过很多好事,还专心念佛,却一点好结果也没有,生活中事事不顺,遇到很多逆境。因果是不是根本不存在呢?”我回答说:“这并非因果不..
“三人行必有我师”新解
修行的目的就是改掉自己的缺点作为一个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自私之心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如果不祛除,修行就无法进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祛除自私之心?自私之心是很狡猾、很隐蔽的,它躲藏在内心的深处,当我们打坐、念经时,它往往深藏不露。然而,当我们身处人群之中,涉身处世、..
为虚幻不真实的「自我」而买单
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城,和拘利族的拘利城紧临卢奚多河两岸,两个城市的农民都用卢奚多河水灌溉。有一年,发生大旱灾,他们的米谷和其它的农作物都受到威胁,两岸的农夫都想把河水引到自己的田里。拘利城的农夫想把水改道,引导河水来灌溉他们的田地。但迦毗罗卫城的农夫加以抗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