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

嘎玛仁波切:佛弟子清明节如何祭祖?

清明节,对佛弟子而言,是带着感恩之心推广孝道的好机会。清明节在今天最大的功能,就是让我们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我们于清明节所做的纪念,要祈愿“先祖为主的六道所有一切如母有情众生,能够早日脱离轮回苦海,得到佛的果位,我们来念经、做功德”..

人生就像一场无常的旅行

有些老年人,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佛后,对亲情变得麻木不仁,对父母不再像以前那么亲了。这当然不会,孝顺父母,是佛弟子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否则谈什么利益众生呢?事实上,我们学习佛菩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的平等舍,是让我们对一切众生都平等视之,不再有敌友亲疏的分别之..

慈诚罗珠堪布: 行十不善业和十善业各有什么样的果报

行十不善业有什么样的果报呢?每一种罪业都有四种果报:1、异熟果;2、等流果;3、增上果;4、士用果。1、异熟果。如杀生要堕地狱;偷盗要堕饿鬼等等,这在书上讲得很清楚,大家可以看书。2、等流果。因果相似的这种果报叫等流果,它也有两种:一是感受等流果,二是同行等流果。什..

暇满人身之八有暇

作为一个佛弟子,在佛陀涅槃两千五百多年后,还有机会闻思修佛法,真是巨大的福报。这并不是说,你听说来了个上师,就突然心血来潮跑过来听法,其实获得暇满人身的你们,能闻思修佛法绝对不是偶然的,是自己多生多世累积的福报,是曾播下的善种善根成熟了。“暇满人身难得”,只是..

希阿荣博堪布:末法时代顾虑众多,守戒功德反而更大

佛示现灭度时告诉弟子:“佛灭度后,以戒为师。”问:堪布您好,我听说您特别重视持戒,而我平时的工作中很难不应酬,这样还能作您的弟子吗?答:我是一介凡夫,本没有作上师的功德,只因为我很幸运地有一位伟大的上师,他慈悲无私地授予我珍贵的法教,并鼓励我把自己的所学告诉更..

喜欢嫉妒争斗,当心投生到阿修罗道

阿修罗,又名非天,是喜妒善战的神祗,因为他们总是与天人战斗,常被视为恶神。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记载:身、口、意行微恶,起骄慢、我慢、增上慢、大慢、邪慢、慢慢,回向善根愿投生阿修罗道等,均会成为投生阿修罗道之因。如果前世喜欢妒忌,看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爱..

索达吉堪布:喜欢念《心经》的人,都是有大福报大智慧之人

释迦牟尼佛即将示现圆寂的时候,曾将大、小乘的八万四千法门交付于阿难尊者,并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如果你把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全部损坏了,我也不会责怪你;但如果你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的一个偈颂丢失了,我就要怪罪于你!”这就说明,除了般若波罗蜜..

嘎玛仁波切:对自己,要适度地折磨

藏族有句俗语,“天底下有两种东西,不能让它舒适地闲着,需要反复适度地折磨,那就是房子和人体。”不管多好的房子,如果没人住,很快会“烂”掉。人体也是这样,你不用它,它很快就会出各种各样的毛病。现代人大多很娇气:进屋子,冷暖气;上下楼,乘电梯;出了门,坐车子;肚子..

要适度地「折磨」自己

藏族有句俗语,“天底下有两种东西,不能让它舒适地闲着,需要反复适度地折磨,那就是房子和人体。”不管多好的房子,如果没人住,很快会“烂”掉。人体也是这样,你不用它,它很快就会出各种各样的毛病。现代人大多很娇气:进屋子,冷暖气;上下楼,乘电梯;出了门,坐车子;肚子..

佛教究竟殊胜在哪里

在我所遇到的各种学说中,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其余的宗教,没有一个能最终解决我的疑惑,而且愈研究愈觉得迷惑。在遇到了佛教后,我才找到了慈悲与智慧的究竟正道,在解除人类痛苦和博大精深方面,佛法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门学说,而且愈研究愈有兴趣。瑞士的德维兹教授也有..

索达吉堪布:佛教究竟殊胜在哪里

在我所遇到的各种学说中,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其余的宗教,没有一个能最终解决我的疑惑,而且愈研究愈觉得迷惑。在遇到了佛教后,我才找到了慈悲与智慧的究竟正道,在解除人类痛苦和博大精深方面,佛法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门学说,而且愈研究愈有兴趣瑞士的德维兹教授也有同..

慈诚罗珠堪布:病痛是一种功德

我们生病的时候怎么办不要说是我们,连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以后,也会示现生病,生病的时候也会去看医生,医生还配药给佛陀吃。作为佛教徒,如果能有比较高的证悟境界,则疾病、痛苦等等都能妥善地对待;但如果修行的层次没有那么高,则遇到生病或其他的痛苦时,大多数的人都会感到手..

嘎玛仁波切:学佛不会老年痴呆

当一个人皈依成为佛弟子,为自心找到了家,有了坚定不移的信仰,就会拥有一个大家庭。即使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即使身边的亲朋好友一个个离你远去,信仰却会陪伴你一辈子,佛菩萨永远都会和你在一起。多少老人,晚年孤苦伶仃,因为信佛,却能活得快乐,喜乐终老。在马尔康,我们有..

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报应背后的五个秘密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

「诸法皆空」与「无我」

如果不常观察自己的内心,人们总是认为:我是对的。一个普通人,在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后,都会找出各式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更不要说所谓的聪明人,他们大多认为自己永远没有错。但是,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去认识自己的错误,如何能进步呢?人们的痛苦大部分来自于..

不是任何善良都是好事

很多年前,我曾到泰国缅甸的金三角地带,那里以前是种植鸦片的。当时以坤沙为主的大毒枭被外界称为臭名昭著,应该千刀万剐的人。可你真正到了那里,当地人都把他当成大善的人物来看待,称其为“掸邦共和国总统”。坤沙在自己统治的区域,吸毒者一律枪决,严禁吸毒,发展农业,创办..

我们生病时该怎么办

不要说是我们,连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以后,也会示现生病,生病的时候也会去看医生,医生还配药给佛陀吃。作为佛教徒,如果能有比较高的证悟境界,则疾病、痛苦等等都能妥善地对待;但如果修行的层次没有那么高,则遇到生病或其他的痛苦时,大多数的人都会感到手忙脚乱、无可奈何。所..

饿鬼是否真实存在?

很多人以为,人死后都会变成鬼。佛教告诉我们“六道轮回”,根据众生的业力会在寿尽时去往该去的地方,所以并不全是前往饿鬼道。我们虽然看不见饿鬼道的众生,但可以看看人间,像非洲有些国家,缺乏食物和水,人类的脖子、手脚很细,肚子很大,眼睛鼓出来,这是活生生的人间饿鬼道..

嘎玛仁波切:饿鬼是否真实存在?

很多人以为,人死后都会变成鬼。佛教告诉我们“六道轮回”,根据众生的业力会在寿尽时去往该去的地方,所以并不全是前往饿鬼道。我们虽然看不见饿鬼道的众生,但可以看看人间,像非洲有些国家,缺乏食物和水,人类的脖子、手脚很细,肚子很大,眼睛鼓出来,这是活生生的人间饿鬼道..

益西彭措堪布:一切佛法圆融无碍

一切的佛法,都是佛陀教给我们对治烦恼、获得快乐的方法,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基,所以在层次上有深浅之分,但实际上目标、意趣互不相违,本自圆融。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有这样的教诫:“显密本圆融,愚执自他宗,圣法原一味,无偏应普弘。”但现在的人对待佛法的态度上不大严..

索达吉堪布:从佛法角度认识网络游戏

当今这个世界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于是产生出了许多的新鲜事物。而这些新鲜事物,并不是全对人有益处的。比如电子游戏、各种游戏软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空前的飞跃,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发展。效果也是一代比一代强。短短几年就进步如此神速,有些游戏已经近似于..

洛桑陀美仁波切:轻松自在快乐法喜

世间的快乐都是短暂的、虚假的,就像镜子反映出来的图像一样,是不真实的。真正的快乐是修行的快乐、是禅定的快乐。学佛也好,修行也好,弘法利生也好,我们要有慈悲心,有广大的愿心,但不要有得失心,一切都是随缘而做。有了得失心,就会患得患失,内心被束缚,不得自在!汉地人..

嗔恨心会让自己陷入身心的折磨

爱恨情仇,经常发生无常的变幻。有一些人,以前是如胶似漆的恋人,相敬如宾的夫妻,经过一些岁月,却成了咬牙切齿的仇家,作出伤害对方的蠢事。有的人甚至因为与对方的情感纠葛,选择割腕、跳楼等极端方式。还有些人,嗔恨心起来,会产生把对方杀死的思想和行为。我的一位弟子讲了..

淫行对成就有帮助吗

修行人出家以后要彻底断掉淫欲,甚至这样的念头都不能有。在家修行人可以结婚,可以生孩子,但也不能犯邪淫。在不正当的时间、不正当的环境,跟不正当的人有不正当的行为,这叫邪淫。现在要你彻底断掉淫行,可能觉得难,但是作为佛弟子,作为修行人,也不能随便吧!尤其是在家修行..

诸恶莫作,今生来世才有解脱的机会

什么是佛教?简单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什么是恶?佛陀告诉我们,以“十不善”为主,所有身体、言语、心灵给自他带来伤害的内容,都是恶。身口意造作恶因,会带来恶果。恶,其实是你自己不喜欢,别人也不喜欢的部分。“十不善”杀生、偷盗、邪淫、恶..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见诸怨家作损害时,应思维他们被烦恼魔所驱使,不能自主,所以不但不应生嗔恨,而且应生怜愍,需发心令他们远离烦恼。因此,自己应当勤修菩萨行。如《中观四百论》云:“虽忿由魔使,医师不嗔怪,能仁见烦恼,非具惑众生。”月称论师亦云:“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智者善..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菩萨戒律仪论为一切众生受持清净菩萨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浩如烟海的经论中,诸圣者以谛实语同声开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是一切善法的种子,是菩萨弘法利生事业的源动力,以菩提心受持之菩萨戒,是大乘菩萨的根本,利乐一切有情之..

学佛与不学佛的差别

一、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差别学佛和不学佛,本身就是差别。或许有人会说,不学佛一样可以生存,一样可以通过劳动改善物质生活,通过娱乐改善精神生活。此外,我们还可以信仰其他宗教,为什么要选择学佛呢?关于佛法,有很多定义。有的说佛教是文化,有的说佛教是哲学,有的说佛..

上品供养就是守持净戒

经藏侧重于定,律藏侧重于戒,论藏侧重于慧,但律藏与经藏、论藏相比,还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佛在涅槃之前,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以谁为师,在汉文的经典中讲是“以戒为师”,藏文经典中的记载更具体些:“经藏和论藏代表了教法,律藏不但代表了教法,还代表导师。”由此都可..

达真堪布:居士五戒

在别解脱戒中,我们主要讲居士五戒。什么叫别解脱戒?“别”是分别,“解脱”是脱离六道轮回而获得永久的解脱。谁受持别解脱戒,谁就能从六道轮回中得到解脱。比如说有两个人,一个人受持了别解脱戒,一个人没有受持,受戒的人可以解脱,没有受戒的人就无法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