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佛陀在《善生经》中把在家佛弟子在修行和做人处事中的责任和义务都讲得非常到位、非常明确。佛陀的教化契机契理,但古人比较重视哲理的探求,所以这部经典一直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太虚法师开始重视并讲解这部经典。它的道理很浅显..
佛弟子
怎样能把禅的智慧融入生活
20年前,净慧长老于赵州柏林禅寺首次提出“生活禅”的理念,并以夏令营的方式,将禅法融入生活,融入实修,中国佛教首次敞开佛门,将古老深邃的佛法引入莘莘学子的世界,从此,中国佛教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禅。20年后,生活禅夏令营创始人净慧老和尚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
佛法是从觉悟者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真实智慧
8月28日下午,在山西五台山举办的“2016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开幕式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佛教协会会长妙江法师讲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他认为,佛法不是勉强安排出来的道理,更不是机械的依文执义的死板道理,它是从觉悟者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真实智慧。妙江法师指出,讲..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功德回向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必定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永..
我们对老天爷要有所敬畏
现在社会灾难之所以多,是因为缺乏一种敬畏,对老天爷的敬畏。现在老天爷都被人打死了,大家都不信了。甚至佛弟子讲到天,就是天道也是要轮回的,不究竟。我们把天看成一个轮回的神。但我想,老天爷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佛弟子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种力量在维系法..
智慧法语:你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时候成就佛果的吗?
南无阿弥陀佛【经典原文】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佛说阿弥陀经》【经文解释】先说佛,佛成就佛果之后到现在有好长时间了呢?佛对舍利弗说,阿弥陀佛成就佛果已来,到现在已经经过十个劫了。这个十个劫的数字,咱们经常讲什么算一劫?人的寿命没有时分说的,劫..
智慧法语:应于盂兰盆节供养三宝 救度往昔父母
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经典原文】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佛说盂兰盆经》【经文解释】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凡是我的弟子,三宝弟子,要行修孝道的,要孝顺父母..
真正的慈悲是没有分别心的
从前,一个名字叫长安的人住在印度的一个小村落中,长安有个十五岁的女儿,长得很漂亮,叫罗雨。罗雨一向深信佛法,对父母很孝顺,村里的人很称赞她。有一天,一大伙盗贼闯进村落抢劫,村人敌不过贼群,于是纷纷而逃。在夺取许多财物后,这群盗贼的首领因为觉得很口渴,就闯进了长..
智慧法语:发心往生极乐世界者 能得无量诸佛护念
南无阿弥陀佛【经典原文】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佛说阿弥陀经》【经文解释】到此了佛就对舍利弗说,要是有“善..
【法眼看世间】无论离合 婚姻是一场修行
<婚姻是一场修行(资料图)文:善澈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印光大师8月14日的王宝强离婚声明,震惊各界,各种猜测、八卦层出不穷,持续发酵。印光大师所..
万善同归净土编者按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行者无论是修持世间善法还是出世间善法,以此功德回向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必定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永..
智慧法语:到底有多少菩萨和阿罗汉?无数!
南无佛【经典原文】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佛说阿弥陀经》【经文解释】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用算数来算是没有数字可以解说的。好多阿罗汉?不是算数所能知道的,也不是数字所能算出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福和祸
深信因果了解业果世间人不了解因果,往往都是迷的。明白佛法的人知道,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灾难。世间人说飞来横祸,有飞来横祸吗?没有的。是因为你不懂,你为什么会突然遭到这个灾难?你过去还是有这个因。你不要以为这天公不长眼睛,我这么好一个人怎么会有飞来横祸?你想错了,..
嘴巴不好 心再好 都不算好人
守持嘴巴的修行最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个论调,说“好人嘴贱,坏人嘴甜”。又说“脾气大,说话狠,那是快人快语,直心肠,是最善良的表现”。这样的话语,几经传播,然后在佛教圈也流行开了。原本应该改的毛病,因为这样的话语,找到很好的借口,便不再去改,反而越演越烈:我心善..
嘴巴不好 心再好 也不算好人
最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个论调,说“好人嘴贱,坏人嘴甜”。又说“脾气大,说话狠,那是快人快语,直心肠,是最善良的表现”。这样的话语,几经传播,然后在佛教圈也流行开了。原本应该改的毛病,因为这样的话语,找到很好的借口,便不再去改,反而越演越烈:我心善良着呢,就脾气..
爱情与婚姻的禅思
几天前,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我在大学教书时候的女学生打来电话,讲述了她最近的感情遭际。她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可爱的儿子,夫妇感情还算不错。但是自从与公婆住到一起以后,她感到丈夫、公婆和儿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仿佛水乳交融,而自己却融不进去,像一个孤单的..
一个工科男的学佛自白:信不信由你
学佛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工科,由于从小成长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原因,在本科毕业之前对宗教是毫无认识和接触的。大学毕业到了南京之后才慢慢接触佛教,直到后来出家。今天,本科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聊天谈到佛教,有的同学认为佛教很好,有的认为佛教没有意思,有的认为就不应该存..
满一上师:出世法和世间法如何圆融?
问:满一上师:出世法和世间法如何圆融?不能两全时如何办?怎么看待世间的不正之风?答:佛法分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世间法,就是在离开肉体成佛之前这一段儿,生活、处世、心态,都叫世间法,或者说三界以内都属于世间法。世间法既要按照佛教育我们的原理去做,又要入世与大家融为..
夜游灵山 我心欢喜 华藏世界 如梦如幻
无锡灵山大佛灯光亮起的灵山,光色仿佛通透一座座佛教建筑,四周的树与草,连同身下的车与路,都融成一体,宛如一片琉璃世界。绕过有赵朴初题写“湖光万顷净琉璃”的大照壁,五明桥,般若门……灵山胜境在夜色朦胧中,神圣,并自有别一种的明慧。菩提大道前头是一座莲花台,我知道..
持诵大悲咒让脑瘫儿子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者:精进群佛弟子前言借此文感恩诸佛菩萨,感恩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感恩诸护法菩萨!感恩群主守月亮师兄和群主夫人及各位师兄们!感恩让自己遇上大悲咒的一切因缘!这辈子必然坚持每天108大悲咒至往生!感恩一切!!!背景末学大概是从8岁左右就开始偶尔会冒出我要去当尼姑的想法,当..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三、应当如何放生。一、为什么要放生:1、众生具有佛性,皆当作佛,应当尊重生命而放生:一切生命的一念心性直下和三世诸佛无二无别,然而被宿世的恶业力障蔽,悲惨地沦为心智低下的异类,除了寻求食物、躲避死亡之外,其它都..
学佛处理不好跟家人的关系是为什么?
现在很多学佛人都没有正确的知见,总是处理不好跟家里人的关系,处理不好生活和修行的关系。这是个特别大、特别严重的问题。很多人都说:“我对外面的人好,但是对家人不行。”你对家人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彻底没有慈悲心了。你连与你最有缘分、最了解你、最能直接接触到你的众生都..
佛教仪式是拜偶像吗?拜佛背后有神秘加持力量
佛教仪式是迷信吗?浅析拜佛背后的神秘加持力量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有些人说我们是拜偶像,是迷信,其实佛是我们的教主,是人而进达究竟圆满的圣者,大菩萨们也是快要成佛的人,这是我们皈依处,是我们的领导者,尊重佛菩萨,当有所表示。好像恭敬父母必须有礼貌一样..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的法师、比丘尼的形象。的确,佛教徒虽分出家、在家二众,但以出家众为住持教法的核心、骨干,更由形服之殊和出家禁欲的鲜明标帜,给人以深刻印象,能使人从僧尼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形象窥见佛教宗旨的大概。出家学佛一事,在南传..
占便宜的人,实际是消耗了自己的福报
福报的获得,根本因是布施,要在根本上努力。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众生。冬天在窗台上给小鸟撒一把米是布施,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也是布施,教人学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布施。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执著。《大智度论》中说:“若..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也是比丘清净自活的一种修行方式。乞食作为佛世比丘的修行方式,具有其来由与含义。比丘在乞食时应当遵循正确的乞食原则,具足必要的乞食威仪。比丘在乞食后,应当如法将饮食分配给大众,令老弱比丘都能..
实修只能一步步学 重复是唯一的诀窍
“戒定慧”三个字,不是写在供桌的茶杯上就算完了。我看到内地很多佛弟子,把写有“戒定慧”的杯子或牌子放在佛龛上拿来拜。“戒定慧”属于证教,是需要修的。在藏传佛教的学修过程中,法师们除了为你讲解经律论三藏的内容,还会给你布置有次第的实修功课,从皈依开始,莲师心咒修..
智慧法语:这句话是汉传佛教弟子每天都要念诵的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经典原文】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法句经》【经文解释】此颂出自《出曜经》,时南海卒涌,惊涛浸灌,有三大鱼流入浅水,共同商议,遇到此危险,需逆水而上还归大海。返回时遇小舟障碍。第一鱼尽力跳舟得渡,第..
最高的养生法:培养福报
关于营养问题,或者养生问题,很关键。如何活得更加健康,佛弟子应该关注这个问题。那以下讲促进健康的几种境界。先讲第一种观念。有的人觉得吃肉有营养,肉中有蛋白质脂肪等,能量比较高,这是第一种想法。很多人给小孩子补充营养,补什么呢?肉。那是真的吗?不是的。认为吃肉最有..
佛弟子应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我们所有众生都必须经受的痛苦,是无法逃避的生命毒刺。佛陀曾为波斯匿王讲人生有五不可得避,即老、病、死、灭、尽。但是佛教并不主张人们以消极的心态对待疾病等不可逃避之事,相反却是让人积极地面对,正确地处理,勇敢地超越。人们生病的因缘是极其复杂的,有的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