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瞋痴是最严重的病毒,六道三途是它变现出来的。我们人在一生当中常常有病痛,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因为你的心里面有这三种病毒,你才会生病。你心里面没有三毒,你怎么可能生病?里面有病毒,外面则有邪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邪染,内外结合你怎么会不生病?病是从这里来的。..
开示
一时妄言,堕大地狱,五百世无眼耳鼻舌四肢
佛陀时代,舍卫国出生了一个长相奇怪的男婴,没有眼睛、耳朵的他,虽有嘴巴却没有舌头,虽没有四肢,却有男根。是以,他的家工资他命名为曼慈毗梨。曼慈毗梨出生前,父亲便往生了,家里除了他之外,还有五个聪明美丽的姐姐。依照舍卫国的法津规定,家产只有男丁可以持续。是以,曼..
净土法门:什么是第一善?什么是第一德?
「佛之善根,念佛最胜」,世间不少人知道,人生在世应当要积功累德、要断恶行善,很多人知道。什么是第一善?什么是第一德?知道的人不多。世尊为我们说出,忆佛念佛是第一善根,忆佛念佛是第一功德,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我们相不相信?实在说,不能说不信,也不能说全信,半信半..
净土法门:杀生祭祖,这个杀业自己要承担六分,祖先承担一分
末后引用莲池大师一段开示,话虽然只有两句,很要紧,「故云栖有祭先不宜杀生,以资冥福」,这一句话是莲池大师说的。祭祀先人、祭祀祖先不可以杀生,你祭祀先人、祭祀祖先杀生,杀生的杀业这个帐算在祖先的头上,为什么?为他杀的,不祭祀就不杀了,为他杀的,所以这是加重祖先的..
落空不一定是坏事——感恩偷盗者
电脑被盗在我的生射中,曾经有过一次惨痛的家中失盗的经历,当时以为是自己霉运降临或者业障现前,一向无法释怀。直到多年今后才知道,那次电脑被盗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我甚至该用平生来感恩这个偷盗者。因为童年的伶丁,我从小就不爱好跟人打交道而偏爱独处。上学今后,跟着常识..
育儿有道 随缘而安
儿子升初三,想给他找个好班。妈,跟哪位师长教师都一样。儿子的话让我瞬间放下了许多。是的,没有短长,只是遇缘和福报不合,一切交给佛菩萨。身边的每小我都是来度化自己的。从小到大,儿子一向是我学佛路上不竭的动力。时过境迁,心坎深处依然留存着那一抹最温暖的记忆。从上幼..
大安法师: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
居士: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法师: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是传承释迦本师遗教,依照教理行果而修持的。具体说到传承在各宗派的表现方式,却是多样化的。有的注意..
大安法师:辨别伪经的原则
辨别伪经的原则目前,弘扬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社会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数增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能够以各种方式,传播正信、正见的佛教,饶益众生,功德无量。然毋庸讳言的是,在弘扬佛法的音像与书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
世尊的开示:如何对待父母、妻子、丈夫、儿女?
世尊的开示:如何对待父母、妻子、丈夫、儿女?【父母十恩】《父母恩重经》说父母十恩:一、怀胎守护恩六、乳哺养育恩二、临产受苦恩七、洗濯不净恩三、生子忘忧恩八、为造恶业恩四、咽苦吐甘恩九、远行忆念恩五、回干就湿恩十、究竟怜念恩【母之十德】《心地观经报恩品》曰母有十..
佛说常睡懒觉的过患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
大安法师:末世净业行人的通病
末世净业行人的通病净宗十祖截流大师洞悉净业行人虽终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鲜少的原因,对症投药,婆心切切。往生未保的原因是:爱桩未拔,情缆犹牢。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于生死岸头庶得解脱。今之富贵利达者,或贪粗敝声色,不知苦本;或..
佛经开示:临命终之五趣相
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是包括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除《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于『六道』中加入『仙趣』,而有『七趣』之分类外,亦有《大藏经》将『六道』中之『阿修罗道』去掉,而有『五趣』之分类。至于何者为『临命终之..
佛陀开示: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得到善神保佑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佛经,佛祖说了7种女人,我们看看做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得到善神保佑吧。已婚的可以对比实践,未婚的可以提前预演。先说故事背景:学佛的师兄对给孤独长者应该多半都听说过吧,给佛祖提供精舍的大善人,在佛经中经常出现。他有个儿子,取了个媳妇,相貌端庄,貌美..
《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居士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南朝宋时,由求那跋陀罗依据梵本译出,共50卷,收录1320经,因每部经短小杂碎而得名。在四部《阿含》中,它属于现存最早出现的基本经典,是佛教经论、教理的母体,古德判为“纯..
识破轮回惊破胆:人畜轮回26例
自序轮回转世之公案、人缘果报之实例,数千年来不曾间断,正史多有记载。至于野史笔记,俯拾等于,不胜列举。此吾国文化之大端、世道人心之维系也。可叹魔子当道,邪说炽盛,为害百年而不休,荼毒四海而犹荣。而当代风日下,邪说日炽,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致使害群之马层出不穷,..
【六道轮回】图讲解,佛教的六道轮回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佛教解释)六道轮回,佛教用语。世间众生因做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化生)、人道、畜生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化生)。六道轮回简介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
大悲咒修行仪轨,最灵验的大悲咒仪轨
大悲咒修行仪轨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响应(手结印、口诵咒、意观想),速得大悲心三昧。)一、顶礼三宝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
对前九个演习的评论 一 正念观身
对前九个演习的评论一正念观身当我们修习佛陀所开示的上述这九个即身观身的演习时,我们或者把留意力集中在呼吸、身体、身体的姿势、身体的动作、身体的各个不合部位和构成身体的四大上,或者把留意力集中在身体的分化上。当我们这样去观察身体的时刻,我们就与它发生了直接的接触..
【修行】若何修行?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
修行(佛教解释)修行是一个过程,意思是,经由过程修正言行意,相符特定风格的生活方法。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惟、言语、行动、念头。有人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事理:断恶修善、成就太上圣道。其实修行不应该有什么善恶之分,佛教修行的基..
“居士五戒”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人人能够准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个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削发人。因为削发人不..
占察善恶业报经原文
本文是占察善恶业报经原文阅读译文请点击:占察善恶业报经译文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窍门。尔时,会中有菩萨,名坚净信,从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
演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演习1有意识的呼吸一正念观身修习正念的二十个演习[法]一行禅师著明洁明尧译摘自明洁、明尧译《生命的转化与疗效》一书[编者按]佛陀在世的时刻,曾多次教导他的学生修习四念处。佛陀入灭之后,四念处仍然是南传上座部最主要的用功方法。《四念处经》之于南传佛教,如同《金刚经》..
演习4 静 一 正念观身
演习4静一正念观身入息,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前程,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这个演习是第三个演习的延续,它借助于呼吸来使我们的全部身体达到安和宁静的状态。当我们的身体不调和的时刻,我们的心就很难安祥。是以,我们应该借助于呼吸来赞助我们身体的功能顺利调和地发挥..
观音菩萨开示说:你想弘扬佛法唯有专念阿弥陀佛愿生极乐
唐代有位法师受皇帝封为国师,称「慈愍国师」。之前,他曾前往印度取经,当时的法名是「慧日法师」。他到印度参拜释迦牟尼佛的圣地,并寻求梵文经典,带回中国翻译弘扬。他来回印度、中国,大约经历了十八年时间,其间翻山涉水、忍饥受冻,可谓备极艰辛。慧日法师心中因此有一种体..
演习5 对身体的姿势了了分明 一 正念观身
演习5对身体的姿势了了分明一正念观身复次,诸比丘,彼于走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走路。彼于站立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站立。彼于坐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坐着。彼于躺卧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躺卧。无论身体处于何种姿势,彼于其身体之姿势,心中都了了分明。这个演习是以..
海贤老和尚的大悲心感动畜生
海贤老和尚有一次在悬崖峭壁旁的羊肠小径走,遇到一只大狼,他知道跑也没有用,怎么办?他说如果是冤亲债主,他就还债,让它吃,他一心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个狼咬着老和尚的裤腿,把他拉到山洞里。山洞里有一只母狼生小狼难产,苦不堪言。他心里明白了,这个狼一定是要他救..
五阴缠缚乃众生
以前,佛陀住在王舍城邻近的摩拘罗山时,有一日,佛的酒保罗陀比丘请示佛陀:世尊,所谓众生者,何以名为众生呢?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于色爱染执着、绸缪不舍,名为众生;于受、想、行、识爱染执着、绸缪不舍,名为众生。所以,众生就是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有所分别执..
佛教护法韦陀菩萨传奇
韦驮赞韦驮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功德难伦,祈祷副群心。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韦陀、韦驮、围陀、毗陀、吠陀,梵音皆为VEDA,韦驮菩萨其实是贤劫千佛中,将爲最后一位佛,名号爲楼至佛,往昔因地爲法意太子时,曾发愿在成佛前爲密迹金刚力士..
观音嫁人佛陀救子,何情堪比此情深…
人之生也荏弱,其死也顽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顽强者死之徒,荏弱者生之徒。-老子人在出生和发展时,身体是柔嫩的,生命力很强。而在灭亡后,躯体是僵硬的,生命力是终结的。花草树木,在萌芽初生和发展之时,是优柔的,而一旦枯死,则是枯而干硬的。所以说:坚硬逞..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安闲
人之所以不得安闲,多半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愿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苦或是有欠缺的时刻,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不时担心有所损失,这都是人生不得安闲的原因。当佛陀在舍卫国时,地方上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