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优婆塞戒经》摘录:1.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2.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3.若人轻于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4.若人共施..
三宝
世尊对邪淫全方位的开示
世尊对邪淫全方位的开示怎样对治邪淫?慈悲的佛菩萨们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与佛有缘的众生,佛菩萨们有最了不起的法门,可以断除淫欲,保护我们末法众生。具体来说分以下几种:一、持戒《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
佛教寺庙知识—五观堂
佛教寺庙知识——五观堂五观堂:寺院僧众用斋饭的地方,也称之为香积厨。僧人戒律规定,进餐之前应作五种观法: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也就是说,僧尼于吃饭前,应当饮水思源,观想食物之来源,知晓其来之不易。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僧尼于吃饭前应检查自己是否持戒..
穿海青与搭衣的注意事项
穿海青与搭衣的注意事项1、海青的含义与穿着海青应注意之事项海青本属于宽袍大袖的唐装,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为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海青由隋代以后天子的黄袍稍加工而成。江苏吴中之地称衣之光袖者为海青,唐朝李白的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
木鱼的由来
木鱼的由来木鱼作为一种击打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如在民族音乐特别是广东音乐中,木鱼还是其乐队组成中的一件重要乐器。但是,木鱼却是由佛教中转引过来的,它原是由汉传佛教创造并推广使用的法器。在佛教的典故中,关于木鱼的传说有很多;在佛教的赞诵活动中,木鱼的作用也..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王曰。汝等何为是间。罪人对曰。我等死时。不知如行。诸恶自然。追逐送我。来到是间。愿王哀我赦除罪过。王曰。汝等皆作何恶。罪人对曰我等生时。不孝父母。杀盗淫欺饮酒斗乱持刀强势。侵易善人。诽..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但我们很多人都只知道这一基本仪式,却对念诵供养偈的含义并不明了。为了方便大众对“二时临斋仪”的理解,下面就其内涵作简要介绍。“二时临斋仪”在佛门..
农历四月初四(4月24日),恭迎文殊菩萨圣诞日
农历四月初四(4月24日),恭迎文殊菩萨圣诞日文殊礼赞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东台望海峰望海寺,聪明文殊师利菩萨。南台锦绣峰普济寺,智慧文殊师利菩萨。中台翠岩峰演教寺,孺童文殊师利菩萨。西台挂月峰法雷寺,狮吼文殊师利菩萨。北台叶斗峰灵应寺,无垢文殊师..
佛经中对“占卜择日”如何看待?
《渐备一切智德经》节录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又弃邪见。奉于正见。不堕外学。舍于贪事虚伪之术。吉良之日。不择时节。不思国位。若睹帝主。不以为贵。不怀谀谄。表里相应心性仁和。奉佛法众不失三宝。愍哀三界皆欲度脱。《佛说阿难分别经》节录乞伏秦沙门释法坚译为佛弟子。不得卜..
恭请法宝须知/注意事项
恭请法宝须知为使广大莲友通过恭敬法宝,获得真正的法益,“有一份恭敬,即得一份利益;有十分恭敬,即得十分利益”,故敬录以下恭敬法宝的事项,祈请诸莲友参照执行。一、迎请法宝须知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难遭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恭请。2.佛经非藏品,若束之高..
佛教中合掌礼仪的正确方法
法门寺合十塔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佛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佛教中合掌的式样有很多种,但是常用的合掌礼仪都是以两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举至心口处轻合,不可过紧,宜如塔形。《菩提道次第修习加行..
念珠的作用
念珠又称作佛珠,数珠等,是念佛时纪录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能生诸种功德,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念珠的起源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译成中文意思是:数珠,珠鬘,念诵鬘,珠之贯线,印度人自古..
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在古老的大雁塔上,现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宜君玉华寺请石匠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在佛国印度巡礼时,分别在屈支国、乌仗那国和摩揭陀国等处,先后观礼过西域或印度几处佛足造像..
佛教典籍纵横谈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佛教典籍纵横谈佛经自东汉传入我国,版本众多,内容丰富。在我国古代文化艺苑中,放出瑰丽的色彩。试为纵横之说,冀收献曝之功。尚盼读者诸君有以教之。最早的译经《四十二章经》是汉明帝永平十年(67)遣使者往大月支国求取佛经,迎迦摄摩腾和竺法兰东来,于洛..
真实的玄奘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真实的玄奘明代《玄奘译经图》中的玄奘像(注:存世最早的玄奘法师画像,载于明代木版刻印大藏经《洪武南藏》之《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首。中间为玄奘三藏,左右分别为他的弟子窥基法师、慧沼法师。画面中的玄奘法师,右手执笔在砚台边沿,拭墨欲书,左手附于纸..
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佛陀舍身喂虎佛教“慈悲”为怀,所谓“慈悲”,《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说:“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是无缘大慈,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幸福与快乐;“悲”是同体大悲,拔除一切众生的烦恼与痛苦。慈悲不只是对有缘人..
大乘起信论译文
《大乘起信论》译文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大乘起信论》白话(一)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殊胜于色法安闲无碍,以最胜语业救世的大悲佛陀!我归依佛陀的法身实相妙体,那无..
日常生活中应该若何修行?
一、若何处理衣食住行衣服,为蔽体御寒之用,但求整洁、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但也不能有意穿著垢腻破烂之衣,而表示修行。因衣服不整洁,或太华丽,将为世人所讥;若穿著太垢腻破烂,亦将为人所耻。佛陀曾教学生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
大乘起信论原文(马鸣菩萨造 梁真谛三藏译)
本文是大乘起信论原文阅读译文请点击:大乘起信论译文马鸣菩萨造梁真谛三藏译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安闲,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赓续故。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
分别善恶报应经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序递次乞食。至兜儞野子输迦长者舍。在门外立。是时输迦长者家有一犬名曰商佉。常在门首。于是长者常用铜器盛以美饭。..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的教导下,很多人成了罗汉,解脱生死的痛苦,到处可以自由自在地往来,一点不受障碍。在这一群阿罗汉中,有一阿罗汉,他发愿要救度过去或现在世,同他有缘的人,无论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他都要想尽办法,运..
弥勒菩萨应化事迹:傅大士
/*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Section1{page:Section1;}傅大士(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善慧大士者。婺..
花饰比丘的因缘
花饰比丘的因缘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等待佛陀开示时,突然于人群中传来阵阵骚动。有人说:你看!那位比丘的耳朵上别着一朵好大的须曼花!出家人怎么可以戴装饰品呢?真大胆!竟然在尊贵的佛陀面前戴花。天帝请示佛陀问:世尊!请问这位比丘为何在耳..
福光王子出家—佛陀本生故事
福光王子出家——佛陀本生故事具足相好无垢月,金色如来前顶礼,三界无等汝离垢,遍知如来前顶礼。无数劫之前,义成慧如来出世说法,当时人寿为一亿年。具光国王即于彼时统治六千万由旬内之国土,国王所居宫殿纯以七宝制成,名为宝光王宫。人人皆谓国王财富圆满,而国王所生太子福..
牢狱里的佛音
牢狱里的佛音生命的历程难免经历高低起伏的波折,面对来自生命的考验,有的人一击便倒,灰心丧志,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安守本分,坚定脚步,即使在人生最困顿时,依然为自身的目标与使命而持续奋斗。佛门里便有几位这样的人物存在。遍融大师坐牢百日明朝末年的政治黑暗时期,..
白净比丘尼
白净比丘尼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舍卫国中有一户富豪人家,他们都是佛陀的在家弟子。这位富豪的女儿生得相貌庄严、端丽,最奇特的是,她一出生时身上就裹着一件雪白的柔细软毯,所以双亲特为她取名为“白净”。随着她日渐成长,这件与生俱来的雪白软毯也随着变化而非常合身。时..
净土圣贤的传记4
净土圣贤的传记4法持,姓张,润州江宁人。幼出家,年十三,谒黄梅忍禅师,蒙示法要,领解幽玄。后事方禅师,为入室弟子。已而专修净业。唐朝法持,润州江宁人,小时候出家,13岁拜谒黄梅弘忍禅师,蒙禅师开示法要,领解了佛法的深妙之处。后来又承事方禅师,成为入室弟子。以后就..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一次,阿育王请示比丘们:‘过去佛住世时,有谁行大布施?’比丘们回答:‘给孤独长者最能行大布施。’阿育王又问:‘那他布施多少财宝呢?’比丘们表示:‘他布施了亿千金。’阿育王听到以后,如是思..
提违遇比丘得救
久远以前,在裴扇闍国中,有一婆罗门女名叫提违,提违家中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早年守寡,并且上无父母、膝下又无子女可依怙,总是孤伶伶的一人,终日闷闷不乐的。当时婆罗门中有一习俗,若是生活中总是不顺遂、不如意的人,可以先设大会斋供养一百位婆罗门后,再以家中所有的财产供..
不关键怕被佛陀度化削发
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度了五比丘,而后有五十位青年跟着耶舍来皈投于佛陀的座下,接着有三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都带着他们的学生来皈依,所以佛陀的僧团很快地增加到一千多人:你们若常读诵《阿弥陀经》就会念到千二百五十人俱逗一句,这是经典中形容佛陀僧团的浩大。当时,佛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