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这扫心地的功夫来源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周利盘特迦鼻根光滑油滑章》。经上所说扫地、扫厕所有各种的功用,依一般人的观念,那种不干净的地方,想避都来不及了,何况去扫它呢?况且照样件下贱的工作,怎会..
刹那
南禅七日(9)
南怀瑾:南禅七日(9)【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9)【文字版】标红部分与第八讲重复,可绕过不看,视频部分可以从第26:00分钟开始观察迟疑。所以禅宗是个大密宗,我都把它揭穿了告诉你们,你们去参,怎么参得懂啊!自己也没有打坐也没有用功,学禅学呀,学禅学有屁用,禅学是..
第一篇 信解行证
第一篇信解行证壹媒介佛教八万四千窍门,浩瀚深广,初学佛者欲一窥佛法堂奥,究竟应从何处著手?佛法是经久弥新,万古不变的真理,经得起时空的考验,我们可以从信、解、行、证四个次序递次来实践佛法。贰信一、信的意义信,指对某一种宗教能专注不疑而生起崇仰的真诚恳理状态,也..
第三篇 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聪明
第三篇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聪明壹转识成智的目的唯识的主要目的是要究明万法唯识所变现的道理,以及若何将唯识所现的染法转成净法,将凡夫识转成圣人智。也就是说将人生射中染污的成分转化成清净的成分,这是唯识学的一种实践,称为转依,也就是转染依净,是修行证果的必经由程。..
第四篇 一念三千
第四篇一念三千壹媒介一般人看到佛经上说万法唯心造、唯识无境,便以为佛教是倡导唯心论的宗教。其实,佛教既不偏于心,也不偏于物,认为主观的心识与客观的世界是互相依存,而非绝对的对立。佛教之所以强调心识的活动,是因为佛教是以工本钱的宗教,所以站在主体(人)的实践面,主..
第二篇 五位百法─百种苦衷的内容
第二篇五位百法─百种苦衷的内容壹五位百法的意义所谓五位百法,是将宇宙间的一切万有诸法分为五类:心法八种、心所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响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计有百种法,所以称为五位百法。即: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种不响应,六种无为成百..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第一篇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壹媒介佛陀将宇宙万有的事物,归纳为色、心二法,也就是物质现象与精神活动。然则众生根器不合,迷悟的程度也有差别,所以对于心法不能懂得的人,佛陀为他说五蕴──色、受、想、行、识;对色法熟悉不清楚的人,则为他说十二处──眼、耳、鼻、舌、身..
第一篇 皈依三宝
第一篇皈依三宝壹媒介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今后,就表示自己从此崇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学生,不再崇奉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崇奉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假如没有经由皈依三宝的典礼,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
第三篇 三法印
第三篇三法印壹三法印的意义教主、教徒、教义,是宗教形成的三个前提。世间上每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是有前提的,真理的前提是:1.普遍如斯,2.必定如斯,3.本来如斯,4.永恒如斯。譬如人有生必有死,中国人如斯,外国人也一样,这是普遍如斯、必定如斯、..
第一篇 缘起
第一篇缘起壹缘起的意义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能零丁存在,必须在各类人缘前提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人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佛教所谓诸法人缘生,诸法人缘灭的事理。此外,现起和存在的人缘,其..
第二篇 四圣谛
第二篇四圣谛壹佛说四圣谛的启事佛陀成道今后,最初为世人宣说佛法,是在波罗奈斯的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讲说四圣谛,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初转*轮。而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是宇宙缘起的真理,只是缘起轨则深奥难解,佛陀生怕骤然宣说,将使尚未起信的众生望而却步..
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内容摘要:佛教教义浩如烟海,其中包含很多鲜活的理念和实用性很强的思想。这些,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很深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诸如佛教三法印当中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都可以很好地应用到企业的管理理念当中,以及僧团的共住..
拜见上师的礼仪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拜见上师的礼仪在去拜见上师之前,应该时刻祈祷上师加持。1.所有的人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能说不吉祥的话,说不行了,不好,办不成了,没办法了,等等(因为会破坏缘起)。2.在上师那里见到任何事物和状态不要随意评价和生起邪见,起嗔恨心或乱说话(会造严重恶..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人缘经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人缘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声闻众俱。而彼给孤独长者具大福德。妻子奴婢家属炽盛。充裕安闲广积财宝其数无量。与毗沙门天王等无有异。而彼长者与诸家属常共围绕游玩娱乐。忽于..
纪晓岚因果故事(12)
纪晓岚因果故事(12)梦幻泡影浙江宁波有一位姓吴的墨客,他迷恋于宿娼嫖妓的生活。后来他爱上一位狐女,时常与狐女幽会,但他仍然赓续进出于青楼。有一天,狐女对他说:我能变更成各类人的面貌。凡是您所眷恋的女人,我只要见过一面,就能变得和她一模一样。您心里一想谁,我就急..
纪晓岚因果故事(3)
纪晓岚因果故事(3)设谋召灾罗某人与贾某人比邻而居,罗家富而贾家贫。罗某人想兼并贾家的室庐,却死力压低房价。贾某想卖给别人,罗某又阴郁阻拦。时间久了,贾家的生活加倍拮据穷困,不得已只好以低价卖给了罗某。罗某加以经营改造,使之气象一新。落成那天,罗某大摆盛宴,祭..
弗成思议的大悲神咒之加持
悟明长老,是民国前一年转世人世,今年都九十岁高龄了,在台湾佛教界的辈份可算是第一的啦!悟老十五岁时,有一次在寺里晒经。烈日之下,在一箱箱聚积如山的经书之中,很无心的悟老东翻西找的,小孩子嘛,好玩!看看经书中有什么希奇古怪的器械。这一翻就翻到了一本大悲忏,而大悲忏..
南禅七日(14)
南怀瑾:南禅七日(14)【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4)【文字版】佛为什么拈花,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是南北朝梁武帝的时代,还没有唐朝啰,唐朝还要等几十年今后才有。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窍门。不过达摩祖师没有那么讲,这是我们后世讲禅宗的事理。达摩祖师,有人问..
南禅七日(21)
南怀瑾:南禅七日(21)【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21)【文字版】鄙人面教室外圈的同学们,下雨气象冷,听到香板声,不要逗留在走廊,赶紧进教室,不要伤风。伤风不是感冒,感冒不是伤风,两样不能混为一谈。今天是我们人人集中在一路,合营进修的最后一天,实际上是开始的一天..
南禅七日(18)
南怀瑾:南禅七日(18)【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8)【文字版】破山禅师,字也好啊,那真写的,那个字我真认为是学不到的。对子、诗也好。破山禅师是明朝末年的人,满清入关了,打进来了。他走了,他跑回到四川。四川人。他的皈依学生是那个女将军,反抗满清的叫什么?不是梁..
若何理解“莫思向前,已过弗成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
莫思向前,已过弗成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何解?(提问者:黄景业)理净法师答:莫思向前,已过弗成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此段经文出自慧能大师《六祖坛经懊悔品》第六品中。这一品主如果慧能大师为当时地方上的名人之士(士庶)讲若何懊悔自己罪业的方法。一般人都只看到面前..
舞蹈《千手观音》有何佛教背景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舞蹈《千手观音》有何佛教背景在佛教中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众生于危难。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可以普观世界,明察秋毫。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
佛说三转法轮经
佛说三转法轮经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苾刍。此苦圣谛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苦集苦灭顺苦灭道圣谛之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知。于所闻法。如理..
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是哪五浊?
五浊恶世是什么意思?五浊是哪五浊?五浊恶世,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五种浊恶,等于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具有这五种众生生计状态的时空,谓之为五浊恶世。「劫浊」人寿本来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
小乘、大乘、密宗是若何看待吃肉吃素的?
小乘佛教认为,三净肉能食,非三净肉不能食。在泰国等地,僧众至今照样这样行持的。他们认为,假如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达多的仪表。其根据是小乘的戒律,释迦牟尼佛在小乘律经中就是这样宣讲的。在大乘佛教中,汉传佛教有着吃素的优良传统,今朝,吃素之人照样比较多。他们主如..
一念诚恳,激动厉鬼
良久良久以前,在很偏远山区的村里,流传着一个故事。山下住着一位小有名气的雕刻师傅;因为这师傅的为人其实、善良、雕刻技巧又很棒,很多人都请他去协助。比来山那边的一村落新建了一座寺庙,邀请他去雕刻一尊菩萨的像。当天天色已晚,要到达山那边的村落,必须经由传说闹鬼的山..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05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
净土法门:人生必须的三种教育!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05集2014年9月8日讲于澳洲净宗学院佛法普世的教育,是教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人要懂得这三种教育,不敢作恶,他会行善积德。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业。起个念头,阿赖耶里面就含藏一个种子。阿赖耶识种子有多少?佛在经上告诉..
望禅宗之峰,息浮躁之心——走近禅宗
作者:杨学义我一贯对佛教、对禅宗知之甚少,只认为那是法师们的事,在吴师长教师的教导下,对禅似乎有了些微的熟悉。待到听了几场申报,逐渐产生了商量禅的兴趣,于是便找来几本有关的书来读,艰难地啃完了吴师长教师的《禅学三书》之《禅宗诗歌境界》后,不虞对禅宗竟有些悠然神..
藏传佛教中的八大菩萨
/*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Section1{page:Section1;}藏传佛教中的八大菩萨这一组庄严的藏传佛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