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说,众生所遭遇的一切痛苦,都源于愚昧——也即误把“安乐因”当成“痛苦因”、“痛苦因”当成“安乐因”。因为所有众生都有着离苦得乐的本能,所以就拼命地行持着自己心中所理解的“安乐因”、而不愿意行持自己心中所理解的“痛苦因”,但是由于他们心中所理解的“安乐因”..
刹那
何谓五眼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这几个名称,来和诸位研讨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这里所称的「眼」,并不是单指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只是肉眼的一种。事实上,人眼并不十分优越。鹰的眼睛比人眼看得远得多。猫头鹰的眼睛对于光,远比我们..
刘素云:般若之舟—看破放下是成佛的必由之路
般若之舟—看破放下是成佛的必由之路(一)刘素云老师主讲(第六集)2012/6/20香港如心海景酒店档名:56-125-0006大家请坐。大家看我今天换新衣服了。早晨起来,我两位领导就说了,今天必须换新衣服,你要再不换新衣服,有同修要出去给你买衣服了,说刘老师没衣服换。那就听命,所..
林清玄:椰子壳的万卷书
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来参访归宗智常禅师(智常是马列祖的高足),他问说:"佛教里常说纳须弥于芥子,如果说芥子纳于须弥山里,我就不感到怀疑,如果说芥子可以包纳整个须弥,这不是妄谈吗?"智常反问说:"大家都传言你读过万卷书,是真的吗?"李渤说:"是的。"智常说:"你的头只有..
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有不同,无论讲什么经,一次二次是讲不完的,所以要讲个概要很难。元旦只有两天,总要说个有头有尾。台中莲社三十年来都是修净土,今..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
未来怎样取决于你自己
未来怎样,取决于你自己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孔夫子在注目江河时,慨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佛陀要求我们不要只..
你信与不信 轮回就在那里
感官的不满足是造成轮回的最大原因(资料图)感官的不满足是造成轮回的最大原因。轮回对佛教来说,不仅是理论而且还是可证实的事实。信仰轮回成为佛教的基本教义。然而轮回的信仰不仅存在于佛教,在其他国度、其他宗教里,甚至以下自由的思想家里,都有信仰轮回的人。希腊的费达格拉..
既然自性清净 为何还要强调断恶修善?
自性清净(资料图)居士:末学有一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真如自性,如如不动,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那为什么我们修行却更强调断恶修善,强调行善顺乎自性,行恶违逆自性?大安法师:现在有些学佛人,刚学一点,就喜欢谈玄说妙。佛法是理事双备,有时是从“理”上讲;有时是从..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习惯上,正念是八种修行之道的第七种。当正念存在的时候,四圣谛和八正道的其它七个要素也就存在。当我们充满正念的时候,我们的思惟就是正思惟,我们的语言就是正语,如此等等。正念是能够把我们带回当下的那种力量。培养我们自己心中的正念,我是培养我们的自性佛,就是培养圣灵..
世间万物时刻在变化的本质
“无常”是指世间万物时刻在变化的本质。每一刹那,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生灵、山川河流、政治制度,都在不断变化。这是所谓的“刹那无常”。而一切事物又都经历出生、成熟、变异和毁灭的过程。这种毁灭,称为“阶段性无常”。我们必须深刻观察,才能看到万物无常的本性,放下对世间..
佛法讲“不分别”,并不是要大家都不辨善恶
与其苦苦辨别那言思到不了的去处,不如从低处着手,一步步来:普通人的“不分别”主要指减少贪婪、嗔恨、欺骗、嫉妒、狐疑、谄曲等等恶分别念。这是佛法中被世人误解较多的一个问题。不分别,是说胜义谛法界本性非伺察寻思之心所能了达,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只能证到,思..
听听这几位大菩萨告诉你“什么是菩萨”
衡量菩萨的真正标准是什么?(资料图)成佛的必经之路是什么?是成为菩萨。菩萨是什么样子呢?是否长得慈眉善目,就比较像菩萨了?要怎样才能成为菩萨呢?经常吃素、念佛、诵经、放生,这样就可以了吗?让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菩萨”的涵义吧。“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
《你可以更慈悲》正行:六波罗蜜(安忍度)——顶果钦哲仁波切
C.忍辱波罗密对于欲享善德的菩萨而言,所有伤害他的人如同珍贵的宝藏。因此,没有怨恨地对所有人生起安忍之心,乃是菩萨的修行。忍辱有三种。第一种忍辱是不带愤怒地去忍受人们对你造成的任何伤害。第二种忍辱是不带悲伤地去忍受你追求佛法所可能经历的任何艰辛。第三种忍辱是不带..
达真堪布:什么叫妄想?
什么叫妄想?想过去的事,想未来的事,想现在的事。其实忆念、想本身没有错,但若是没有放下分别、执着,这才是错,这都叫妄念,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一切法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都离不开因缘和合的真相。一切法都没有实质性,这就是因缘和合。比如,十个人聚在一起而成“团”,当这..
索达吉堪布开示:拥有暇满人身,是具有大福报之人
小寒时节,正值三九隆冬之际。俗话说“三九出门冰上走”。小寒的到来,也意味着一年最冷的开始。民间有“三九养一冬”之说。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2条索达吉堪布的“养生”教言。1.保暖学院下雪了,温度一下子陡然直降,屋外滴水成冰。听说近来寒潮席卷各地,大家也要注意防寒保..
扎西郎加上师:离苦得乐的方法就是破除我相
不论是白丁、教授、学者、乞丐、富豪、孺子、老者、你自己或他人,都在寻求快乐,没有人希望面对问题与痛苦。就快乐而言,你可以把眼光放在眼前的快乐,或超越生生世世的快乐。有的快乐持续一分钟、一小时、十二小时或二十四小时,你想要哪一种快乐?同样地,快乐可以持续一星期、..
浊世里一定不能忘记坚持修行
无始以来直至今,芸芸众生在苦无出期的漫漫轮回中,不停的转,一直都是执迷不悟的。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所谓“难遇”是真实不虚的,并不像有些人感知的那样——现在学佛并不难。看似不少人在参禅论道,有多少人能解如来真实义呢?无始以来累积的福报到今天..
恶业犹如射出的箭,箭头指向未来的自己
今生与来世的神识不是完全一样,但也不是不相关,它是前前后后的因果相续,就像一条河,下游的水由上游而来,早已不是同样的水,却也不是别的河。轮回中没有什么是一直不变的。佛教认为,人死后会有神识携带未尽的因果转生到下一世。神识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灵魂,灵魂常一不变,而神..
别提空性,先问问自己是个好人吗?
俗话说:“走千里路,看第一步。”成佛之路漫长遥远,初学者怎样走好第一步呢?有的初学者在皈依以后,急于观修空性,想尽快开悟、证悟般若智慧,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侧重慈悲心的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侧重离戏无分别的般若智慧的胜义..
信念在哪里,佛就在哪里
有的人外出办事或出差时,心里七上八下的。这时应该顶礼佛陀,先祈祷、礼拜那一方的佛陀,忆念三宝,这样一切都会顺利、吉祥。东南西北都有佛,也都有佛刹土。《华严经》中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这是不可思议的,是一种超越的境界。所以我们行住坐卧都不离三宝..
一切法的究竟是什么
一切所见所闻,无一不是由我们的心所主导所有的六度都是行菩萨道的途径。归纳起来,全都包括在空性与大悲的双运中。空性与大悲,是所有佛法精华中的总精华。撒日哈大师在自己的道歌里说“离悲空性见,非获殊胜道。若惟修悲心,谁脱此轮回?何人皆兼具,不住有及无。”如果没有大悲..
善恶之行即在一念之间
我们佛教里有句名言:烦恼即菩提。就像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臭臭的肥料,哪来好吃的五谷粮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是从看似丑陋的污泥中长出来的。好与坏,本来就是一体两面。一个人没有负面的情绪,就感受不到正面的快乐了。很多人一生下来,家境太好了,身体也健康,家庭也和..
警惕防不胜防的嗔恨心
在修菩提道的过程中,逆境五花八门,当遇到敌人侮辱、诋毁、伤害我们时,最容易生起嗔恨心,容易舍弃菩提心。嗔恨心对我们的相续破坏非常大,比如:水面很平静,但如果拿棍棒击打一下,就会水花四溅、波澜起伏。同样,一旦生起嗔恨心,立即会毁坏相续。有些学佛人,自我感觉很清净..
忏悔业力的关键是发心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如果我们的身体生病了,会去找医生治病。心理上有病,也应当要找心理医生来医。佛陀是大医王,他所传下的殊胜妙法,可以医治众生的心病,特别是对治现代医学难以觉察的业障病。佛陀医病的方式有很多,有小乘、大乘及金刚乘等不同的方式。在众多法门..
我们身边的这些其实都能供佛
真正虔诚的供养,可以消除我们很多吝啬和贪念供养的方式有很多种,供曼达或修施身法等,都属于其中无上的妙法。我们供养的时候,应将供品以如法清净的方式,不吝啬、不炫耀、不做作地供列呈放。我们可以观想虚空之中,呈现无边的净水、鲜花、薰香、酥油灯、涂香等等人天上妙供品,..
累积无上资粮的福田,以广义供养承事善知识
现在有些人以为,学佛就要拿钱出来供养,很费钱,对供养上师,也存在偏见。因而,在想学佛却舍不得种福田这件事上,有些烦恼。其实,身为弟子,承事具德上师的方法不仅仅是财物上的供养。在古代,能够供养佛法僧三宝,供养真正的高僧大德、具德上师,是极大的福报。密续中说:“以..
嗔恨没有减轻,修行再努力都是徒劳
在佛法中,嗔恨是大乘修行人最主要的敌人之一。轮回里的一切痛苦都从烦恼而起,凡夫的各种烦恼可以概括为“贪嗔痴”三毒,嗔恨就是三毒之一,给我们带来危害特别巨大。我们不妨仔细地思维一下: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嗔恨仇敌,我们也曾无数次成功地报复了怨家、战胜了敌人。但现在..
我们应该“不怕死”吗?
修行(图源:网络)常常有佛弟子跟我谈到对于死亡的恐惧,我认为:死亡说可怕也不是特别可怕,说不可怕也还是非常可怕的。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我们对死亡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佛法当中对于死亡的解释是非常多的,金刚乘在这方面更是特别有讲究,在金刚乘里有很多关于死亡复杂细节的描..
《你可以更慈悲》正行:上等根器众生的修道(愿菩提心)——顶果钦哲仁波切
第三,上等根器众生的修道这包含了观修空性和慈悲,以获致超越轮回与涅槃的解脱。这又分成三个部分:1.愿菩提心,能够唤起无上菩提心;2.行菩提心,观修菩提心的两个面向;3.修持这些法门的戒律。1.愿菩提心如果自无始以来,所有曾经爱我的母众正在受苦,我的快乐有什么用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