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

嘎玛仁波切:正思惟可以让确实的修行之路,更为清晰明了

八正道中的正思惟意指,正确的意识或观念,断除邪恶的欲念,生起正当的欲念。正思惟也名正志,正志是于中心伺、遍伺、随顺伺、可念则念,可望则望。也就是在具备正见之后,进一步作意思惟正见所见的四谛。对正见所见的,作更深入的正确观照。正见是从闻法而来的增上慧学;正思惟是..

嘎玛仁波切:正见,会为我们行走于正确的修行之路保驾护航

佛陀即将入灭时,有位一百二十岁名叫须跋陀罗的苦行者,曾于外道修学很长一段时间,但一直无法证得解脱智慧之圣道。一天,当他听闻解脱圣者佛陀即将入灭,便怀着最后的希望,赶来拜见佛陀,但阿难尊者却在门外阻止他:「佛陀已经很虚弱了,请不要打扰他。」须跋陀罗坚持不肯离去要..

要懂得这个世界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要懂得这个世界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和你平时自己内心的善恶积德有关。一个人如果善,他就会有善报;一个人心中整天的有恶,那就是招揽祸灾,所以学佛人修善积德我们才能造福灭罪,脱离轮回之苦。中国传统文化说得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自己在人间创造很..

开始从执着下手是通往不执着的方便

善财在伊舍那老师这里学了好几年,浓缩起来就两个,一为众生,二为觉道。先讲下化众生,再讲上求觉道。学佛的本怀。还有第三个意义实际,就是实相,没有任何的目的性。这部分没办法讲。如吃饭,为了健康而吃饭,会很痛苦。我们中国人吃为享受,什么都吃,不是为吃而吃。从观念上首..

向学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编辑:向学法师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念佛是修持佛法的重要法门之一,随着佛教在汉地的传入和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行者,尤其弘扬弥陀净土的经典传入之后,经热衷于此法门诸德的倡导,在中国佛教的百花园里大放异彩。曾出现过“家家弥陀”..

为什么要念佛?

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呢?平时念佛就是为临终时做准备。为什么不等到临终时才念呢?因为习惯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你平时没有念佛的习惯,等到临命终时,就不会想到要念佛,或根本不知道要念佛。所以平时要学着念佛、修净土法门,等到临命终时才不会惊慌失措,而得以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大安法师:摄心念佛止观双运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原文】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阿弥陀佛阴入界①身,遍同法界,普示众生,令彼了悟,不令退转。是故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皆我弥陀愿力所持。犹彼慈母,爱惜婴儿,怀抱乳哺,不令失念。父母爱儿,但止一世,报尽则休;佛念众生,世世不舍。以是..

悟显法师:谈念佛

悟显法师讲述/谈念佛祖师大德讲:念佛最忌讳精神涣散,既无音节又不连贯。最怕念的时候忽快忽慢,音调不准,又不连贯,没有一声接着一声念。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有这样的问题,平常自修的时候,最好是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不用跟佛号机;来道场跟着佛号机念,也不要生分别..

一念阿弥陀佛,头上便放光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是姓沈,在家时就有学佛、念佛。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过世,他的子孙为他牵亡。牵亡的时候,仙婆替亡者说话,他觉得很稀奇。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叫沈居士,他也去听那个人替亡者说话..

科学家惊人发现:善恶有报是真正的科学!

美国科学家发现因果报应的重大秘密。据大陆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

净土法门:佛法知难行易2

「总持门」,总持,经教头祖师给我们说,「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也就是说一切法的总纲领你掌握到了,这就是总持门。总纲领很多,纲领头还有纲领。我们要以这部经来说,这部经的总持门在哪?就是这一品,四十八愿是《无量寿经》的总持门。为什么?四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整理文字版】老法师,对《三时系念》的开示:【老法师:在公墓做三时系念,四周围都下雨,只有那个法会场所没有雨】【一】《三时系念》是中峰禅师他老人家编的,编得好,里面的开示确确实实冥阳两利,他是用念佛的方法。所以三时系念,从我们净宗提倡..

佛说慈心不杀生的人,会获得诸事如意的福报

【经典原文】此不杀生最为大业正法种子。行于生死,唯不杀生为归、为救。入生死暗,不杀为灯。不杀生者,名曰慈悲。正念思惟不杀生善,心常生喜。若遮他杀,他不可遮,则是行舍。彼人如是,行四梵行,以熏身心。不杀善根不可思议,最为真实,何等种种诸愿,如是如是随愿皆得。――..

大安法师:净业修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大安法师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印祖文钞-与徐福贤女士书》修净土法门的人,断断不可以求来生的福报,来生的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为什么指出这一点?实..

一行禅师:你会吃吗?“吃”是种很深奥的修行!

一行禅师有些人会借吃东西来忘记悲伤与优郁,过量的饮食会引起消化系统的负担,进而产生愤怒。如果你不知如何处理这种负面的能量,它就会转化成愤怒、性与暴力的能量。当食物“品质很好”时,就可以少吃一点,身体其实只需要平时所吃的一半分量。为了提高吃的品质,吞进食物之前,..

金刚经:生活中无处不蕴藏着开悟的禅机

吃饭穿衣尽是平常生活中无处不蕴藏着开悟的禅机而《金刚经》便是这样一部可以指引大家破迷开悟的经典解析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第十七品浅释究竟无我分本品以须菩提的重复发问为过渡将我们带入了更深层次的阶段即不但要明理析义、现证般若更应该般若起用、方便度生本经开始须菩提问..

一行禅师:发现愤怒的本质,心就会得到解脱

文:一行禅师当生气时,我们会倾向相信愤怒是由别人所造成,而将所受的痛苦都责怪到别人身上。但是如果深入地观察就会明了,造成痛苦的主因,其实是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因为很多人面临与你相同的情况时,都不会那样生气,虽然他们也听到相同的话或看到相同的情形,但是心都能保持..

干坏事后悔了怎么办?佛家后悔药秘方大公开

广东芙蓉寺禅修学员拜忏作了错事,干了坏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后悔了怎么办?如果上一世作恶,报应到这一生,今生后悔了怎么办?这世界上有后悔药吗?告诉你,佛家还真有后悔药,而且是专治业报病的后悔药。佛教认为,业病非普通药石所能治愈,惟须忏悔业障,读诵书写经典,供..

20种方法教您化解前世今生种种冤结,让你人生事业爱情事事顺畅!

。在今生前世或长久以来,我们与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关系。有的是互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杀吃等种种形式而形成了的恶缘。彼此的各种因缘,缠结得愈深,不论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彼此就愈容易在来世的轮回中再次相..

独尊湛现:智者注重于因,迷者注重于果

诸位同学,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关注,近日我在辽宁昌图县,建立一个“园”精舍,供大家共修,实修,正修这样的场所,望诸位能够积极参与,功德无量。这个发心是为自己建立福德资粮。第一,能够为了道业的成就,为了佛门的事业,救拔苦难的众生出离轮回的苦海,作为我..

邪淫严重破坏夫妻关系;断除邪淫恶业,做好夫妻相处之道

邪淫,是针对在家人所要禁止的行为。往昔藏王松赞干布在位时,曾规定了十六条人规,以护持十善,其中就有明文规定:在家人务必要遵守人伦道德,即以种姓来护持言行,以正法严以律己,禁止邪淫,奉公守法,护持戒律。其实汉地也有这样的传统,尤其在古代,人们特别重视这些。这样的..

佛陀的三十二相好

佛陀的相貌,究竟有多庄严俊美?若问你是佛陀庄严还是一个普通的天女美丽,答案肯定是世尊更胜,那么天女有多美呢?《杂宝藏经》中有这个一个故事:难陀尊者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孙陀利),出家以后很是想念妻子,于是有一日在偷溜回家的时候被佛陀抓个正着。佛陀就问他说:“你是思念妻..

佛教四威仪

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弁律威仪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申则心有依处,故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旋半展眸,威仪..

每个高僧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导师

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摄影:锈剑)又逢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佛教中,具德的师父是延续慧命,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师尊之恩恩深似海,纵粉身碎骨难以为报。古往今来,禅宗公案里那些嬉笑怒骂,雷霆棒喝..

嘎玛仁波切:你的积德行善、念经拜佛,是为了去天堂享福吗?

佛教,传播的是最究竟的法。全世界的宗教很多,一些宗教的优点也很多,但与佛教最大的差别是,他们都相信有个“造物者”,也就是说,人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完全取决于造物主,由他们以及审判来决定。佛教与之最大的不同,就是告诉所有的众生,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果你没有努力..

嘎玛仁波切:拜佛只是形式,心中有佛就行了,这种知见可信吗?

问题顶礼上师!我身边有些自称信佛的朋友总是说,“拜佛只是形式,心中有佛就行了”,“根本不用跑去皈依,因为心中的皈依比形式上的皈依殊胜多了”。请上师开示解惑。嘎玛仁波切答人对名利的欲望似乎永无止境,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享受知足之乐。其实,很多人囤积的财富已经够..

信愿法师:何谓自力念佛?(四)

【念佛往生要义钞】问:何谓自力念佛?(四)诸位!已经往生的道证法师,他在平生也写一本《画佛因缘》的书。她里面说出她是肿瘤科的医生,在她还是俗家的时候,在医治病人的时候,看到很多病人是病得非常的痛苦,连要念佛也很困难,而且在身心受到病苦折磨当中,念佛是充满着求救。道..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原文:《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佛号。是佛者,谓当观想忆念之时,佛之相好庄严,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悉现于观想忆念者之心中,如镜照相,觌体无二。然则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则心是三乘,心作六道..

「世间」就是个无相的大禅堂

开士行吟秋后菊,名花回顾梦中人。是谁人淡能如菊?一暴寒冬又见春。——虚云老和尚灵意法师年轻时,有一日受虚老嘱托,和往常一样下山为常住办事。那时,他是虚云老和尚身边跑外事最得力的侍者,师父们都称他为“飞毛腿”。这天,他徒步走了一百多里山路,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