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观心品第十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告妙德等五百长者。我为汝等敷演心地微妙法门。而此道场无量无边人天大众皆生渴仰。我今为是启问如来。云何为心。云何为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六】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六】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离世间品第六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乐远离行。承佛威力从坐而起。于大众中为诸菩萨说阿兰若行。普告一切诸菩萨言。出家菩萨住阿兰若。应作是念。以何因缘远离世间。修阿兰若清净妙行。诸佛子等。一心谛听。我承佛力。今为汝..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无垢性品第四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齐整法服五轮着地。礼如来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所未闻。在家所有种种过失。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剃除须发而作比丘。唯愿如来应正等觉。为我等类及诸众生。演说出家殊胜功德..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厌舍品第三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报恩品第二之下尔时王舍大城东北八十由旬。有一小国名增长福。于彼国中。有一长者名曰智光。其年衰迈。唯有一子。其子恶性不顺父母。所有教诲皆不能从。遥闻释迦牟尼如来。在王舍城耆崛山。为浊恶世无量众生。宣说大乘报恩之法。..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报恩品第二之上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等大士。诸善男子。为欲亲近世间之父。为欲听闻出世之法。为欲思惟如如之理。为欲修习如如之智。来诣佛所供养恭敬。我今演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一】大唐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三万二千人。皆是阿罗汉。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办。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得大自在。住清净戒。善巧方便智慧庄严。证八解脱到于彼岸。其名曰具寿阿若陈如。阿..

【道次第】第44课 十不善业道 修学分享

本期法义接着讲了十不善业之妄语两舌恶语绮语四语业和贪嗔邪见三意业。细细思维法义,发现自己十不善业样样都犯过,过去犯过,现在还在犯。只是程度减轻一些。结合本期法义之七不善业,检视自身,发现自己很容易犯一些非典型性的恶业:比如看不惯某人就不愿和他好好说话,编造理由..

人间天:开经偈与“武则天”的传奇故事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题的这四句“开经偈”。我们念的开经偈就是《华严经》翻译圆满,武则天因体会经义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欢喜,有感而发而写下的开经偈。开经偈武则天..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宣讲:只要能行动的,无论是人还是其它动物,不能行动的诸如山、河、房屋等事物,都依靠大地而生存。如果没有大地,这些事物统统不存在。同样,一切善根功德,都依清净的戒律而存在,以清净戒律为基础,才会产生善根和功德。这是以比喻来说明受持戒律的重要..

供养,可以成为无限

一直以来,我对于供养还是很热心的,因为我的脑海里一直留存着这样的观念:“一文施舍,万文收”,“供花,可以得相貌庄严”,佛菩萨吃了我供奉的水果,是会有求必应的,供养,于我就是一种讨价还价,就是一种交换。可是,几年下来,我很郁闷,没少供了佛菩萨,怎么我没有发什么外..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十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寅六、六地之修治:施戒忍精进静虑慧圆满六地主要依靠般若波罗蜜,而不住于轮涅的现前地。现前地主要是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现前的是什么?现前的是轮涅平等的境界。其十二种修治包括..

虚云老和尚:谈静坐法要

虚云老人在《复星洲卓义成居士》中,谈到关于静坐的法要,恭录如下,希望对大家有用。承问关于静坐之事。云亦是门外汉。今本同舟共济精神。略伸管见如下。(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

《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的梵语原义

本文转自朱亚仲先生博客,节选自文章:净土宗《阿弥陀经》少善根解析与脱文考证一、引言鸠摩罗什译本《佛说阿弥陀经》为净土三经之一,是净土宗重要的修学教材,也是诸多寺院早晚课的必诵读本,译本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在玄奘译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译为“非..

佛门五戒里为何不允许饮酒

不饮酒属于佛教五戒之一,在佛教的修行受持中属于禁止行列,大家或许都知道。但是饮酒似乎并不会引起严重的违反社会道义的行为,甚至中国历来都有酒文化,对于佛门为什么禁止饮酒,很多人概念上很模糊,不像五戒的“戒杀生”“戒偷盗”一样,一说出来就是人神共愤,几乎会全票通过..

修行抓住这两个要点,就能顺利获得解脱!

如果一个人今生无有邪见、诚信因果,细致取舍善恶、如理行持,则生生世世会受益不尽:此人连微小的恶业也谨慎不造,微小的善法也欢喜行持;对戒律极为重视,哪怕一分居士戒或一天的八关斋戒也认真守持;恒时欢喜出家;具有视上师为真佛的清净心,恒时恭敬、欢喜善知识;懂得仅闻一..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二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参加佛七,由此机缘,得受三皈五戒,正式走入佛门。二一七年,已是第五次参加东林寺十一精进佛七。出发前,随行的师兄说,这次我们加入精进版块。我问:“这个版块有什么要求?”她说:“精进版块的念佛人日中一食,每天进了佛堂..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既然来学佛法,入哪个法门,起哪个行门,这是大有来头的。对于净土法门我们一定要把目光最后锁定到以下几个核心要点。首先是,在往生之前,我们要知道往生快速成佛之法的的确确与你我都有关,只要听法入心,老实..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其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三项,菩萨戒本虽有多种,但基本上可以分为“梵网戒”和“瑜伽戒”这两类。由于菩萨戒关系到成佛这个根本问题,所以一直为..

做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学佛?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佛教提倡种善因得善果,劝告大家与人为善。那么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安分守己,多做善事,做一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学佛呢?1>>>好人的标准首先,好人的说法非常笼统。人们对“好人”的定义也莫衷一..

宽见法师:诵经的利益有多大,取决于很多条件

问:阿弥陀佛!师父请问《地藏菩萨本愿经》受持读诵给畜生界的众生。如若条件所限,没有诵读前上香,早上一个半小时诵完,上中下章节分三天早上各持诵一章节,这样能因闻法之缘令它们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吗?宽见法师:任何东西都取决于很多的因缘。为畜生道的众生读诵《地藏经》,为..

刘素云:无量寿经29集文字版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二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光明遍照第十二】这一品经文,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也就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人事环境的美好,介绍佛的威神光明普遍照摄十方一切诸佛世界。这一品经文重点是讲佛的光明,是一品很重..

到底谁才是导致我们邪淫的“幕后主谋”

许多人,犯下邪淫后,人生过得很不顺,很苦,而这种苦又很难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倾诉,只能在网络上吐吐槽,消解内心的苦闷。由此看来,我们邪淫者其实蛮可怜的,因无知而造罪,因造罪而受苦,而这种苦,无人代受,只能独自吞咽,正可谓: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幡然悔悟的邪淫者,内..

为什么古今中外都推崇《金刚经》

为何古今中外推崇《金刚经》?节选自卢志丹居士《听高僧大德解金刚经》佛教传入中国已1700多年了,当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衰落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自东汉以后的帝王,很多就非常崇奉佛教,甚至将其定为国教。和儒、道一起,佛教在中华文化史上打上深深烙印。..

《欲海回狂》白话文(20)

经要门(共七节,合计六十条,多属内心净化应当注意的事项。)(所引经文分为四节,合计二十四条,多属格除邪念,启发真知应该懂得的道理。)南北朝时期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是历史上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他在临终前发誓说:“我翻译佛学经论三百余卷,皆遵循原义,字字诚实。如果所译经典..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文/清心居士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尼佛教化工作,护持正法,爱护众生的八尊菩萨。八大菩萨的名称及排列顺序在经中的记载不一样,共有六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舟三昧经》的记载是:跋陀和菩萨(贤护)、罗怜那竭菩萨(宝生)、侨日兜菩萨(星藏)、..

抄经容易执着文字相吗

网友问:顶礼师父!我特别喜欢抄经,但是有些师父说,抄经不好,处理比较麻烦,而且容易执着文字相,您怎么看?昌善法师开示: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会有抄经修福一说。古时印刷术很落后,书籍并不普及。所以抄写佛经进行流通属于法布施,功德很大。所以古时候,有读书人借读于寺庙,他..

福德日记:2月10日─读诵《六字大明咒》

福德日记:2月10日─读诵《六字大明咒》在佛教徒中,不论各门各派,不管专持兼持,几乎每个人都会持六字大明咒,而从观音信仰的普及程度来看,观世音菩萨可说半个亚洲的信仰。六字大明咒出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为万咒之王、观音心咒、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或六字大明陀..

幻住三篇无量寿经会集本最透彻经典的释疑之二《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增订版)》

幻住三篇――无量寿经会集本最透彻经典的释疑之二《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增订版)》益大师《灵峰宗录・刻校正大阿弥陀经后序》阿弥陀佛,以法界藏身,示居西方乐土。只此微尘乐土,含摄华藏无边刹海,不可思议。所谓:权实不二法门,遍入众生心想,不堕一切众生情计者也。十方诸佛..

为什么和尚都是光头佛祖却有头发?

在佛教的诸多经典中,就曾说到肉髻,实乃无上圆满的妙相。为何佛陀能有这样的相好圆满呢?那是因为佛在因位时,自受持十善法,又教人受持而感得的妙相,其实又表应众生之机而示现其形,演说妙法之德。据《中阿含》载,大人顶上有肉髻团圆相,称为发螺右旋,此系大人大人之相。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