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

受尽天下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宣化上人]

受尽天下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宣化上人身为佛教徒,一定要忍。忍什么?忍人所不能忍。有人说:“我实在忍不了。”忍不了,那就不能“了”。了什么?就是了业障。若是业没消,情未空,那就有生死。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到了业尽情..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一、孝道的意义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

佛教徒拥有快乐的秘密 [惟贤长老]

大乘菩萨行的安乐行,不但要自己求安乐,还要所有的众生也得到安乐。有人问,佛教徒真的知道快乐的秘诀?是的,我们佛教徒拥有快乐的秘密。现代科学就可以证实这一说法。现代西方科学家对虔诚的佛教徒的脑部扫描发现,他们促进快乐与平和的脑部区域异常活跃。最近在美国的一项研究..

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1.如果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子,所以一个人对你心的话,你为什么也生?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2.平常这个人本质是善良的,遇缘对你心,也不用对他,他平常是善良的,只是因为遇缘让他心情想不开,情绪不稳定等等因素,让他生气了,你不..

顺境和逆境哪个有利于修行?

达真堪布在逆境当中,我们容易发现问题,也容易转念。比如有人打我骂我,稍微有点修行的人,他能够发现,这个是自己的问题,自己造的业,我不应该嗔恨,不应该跟他计较,应该给他发慈悲心。这样就可以转为道用了。如果逆境当中受影响,也很容易发现。比如有人骂我打我,我没有把握..

走出修行的误区-关于皈依

佛教的皈依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种束缚。心向佛法意味着什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皈依和修行?希阿荣博上师就这些问题作了如下开示。我是在一块被佛法浸润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和我一样,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的绝大多数人,对佛法都有着坚定的信仰。我们不希求今生的安逸,也不..

修行人要放下这四种畏惧

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步难行。一、是畏惧生活整天为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生活顾虑重重,总怕生活没有保证。因此虽修行,心却不能清静,总有后顾之忧,故难以修出清静心。其实,今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皆是定数,何况天无绝人之..

逆境就是我们修行的功课

学佛的人常常处逆境有好处,常常遇到恶人,都帮助他修行。逆境、恶人你都能够忍受,你都能够随顺,临命终时往生有把握。养成这个习惯,什么样的羞辱我都能忍受,一笑了之,心上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要计较。他无论用什么心态对我,我对他恭敬,我看..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了。不知道这只是修行的助缘,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把自己心胸狭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

修行在哪里用功?怎么用功?

修行在哪里用功,大家都以为我要在佛堂里用功,在禅堂里用功,大众共修用功,早晚功课用功,这全是假的,没有用处。所以你修这么多年来,一点效果都没有。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呢?在穿衣吃饭上用功,在日常点点滴滴琐碎事情上用功。在处事待人接物上用功,那叫真会用功。在起心..

禅宗的精髓 [慧律法师]

在很短暂的时间里面分析禅宗的精髓,我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至道无难,唯嫌捡择,但莫真爱,洞然明了。」解释一下,你要达到究竟的解脱之道并不困难,就怕你选择这个又择那个,选择那个又选择这个,只要你的心放下,不要去恨一个人,也不要去爱,就是执著任何一件事情,你清..

逆境中消业,顺境中积福 [达真堪布]

现在我们都在享受着非常优越的物质条件。享受是一种消福,但我们通过修行,可以不消耗福报,在享受福报的同时积累福报。比如说我们吃穿,都可以是一种修行,给自己培福报。在顺境中积福。从密宗的角度讲,自心就是佛性,自身就是坛城,自身就是净土。我们吃也好,穿也好,这一切都..

用佛的智慧走出人生的逆境 [贤宗法师]

人的眼睛老是看着外在的世界,而很少去观照自己内心的世界,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产生很多痛苦。禅修不需要听很多道理,首先要守住你自己的心,心守住了很多的问题都能解决。我经常讲当你内心丰足的时候,你看到外在所有东西都是美好的、阳光的、喜乐的,如果你的内心抱着憎恨、不安..

禅修智慧:烦恼即菩提[吴言生]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终南山山水禅房,拜访明心禅师,沮丧地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充满了烦恼和痛苦,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一了百了。”禅师静静地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吩咐侍者:“施主远道而来,去烧一壶温水来。”不一会儿,侍者端来了温水..

慧律法师:禅宗的精髓

在很短暂的时间里面分析禅宗的精髓,我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至道无难,唯嫌捡择,但莫真爱,洞然明了。」解释一下,你要达到究竟的解脱之道并不困难,就怕你选择这个又择那个,选择那个又选择这个,只要你的心放下,不要去恨一个人,也不要去爱,就是执著任何一件事情,你清..

苏轼诗文中的佛学思想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其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宋代诗风、文风方面独具特色的作家。苏轼的思想有儒家的成分,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佛家的影响。佛家思想在其诗文中有多方面的表现:既有人生无常的感叹,也有精进向上的精神;..

禅修:生命的另一种开始

编者按:如何沉淀自己浮躁的内心?紧凑的工作节奏,没完没了的工作、学习加上家庭等各种因素,以致于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内心。正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句话的意思本是提醒大家平时不要完全淹没在自己的物质需求之中而忽略了精神需求方面的追求—&..

佛教因缘观的人生智慧

我们都知道,佛陀因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菩提树下所悟也不过一个缘字。各位不论是学显教还是密教,佛教还是道教,都脱离不了一个缘字。那么跟我们息息相关的有那些缘呢?首先是跟父母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并且是脱离不了的;其次是夫妻之间的姻缘关系,中..

解读庄子:人生就该逍遥游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长期的诸侯割据,造成连年的战祸,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另一方面是人们象发疯一样追逐财富和权力,物欲横流。作为一个思想家,庄子面对人们在追逐名利的沉沦与堕落中而感到沉痛,觉得人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焦虑和失意的状态,从而丧失了作为人的..

学佛

学佛(佛教解释)学佛,是指学习佛法、佛学院教导的内容。学佛者为出家,在家是供佛,出家成佛者称为法师有神通。佛法是指导人生、激励人生、鼓舞人生的;学佛除了可以认识人生、净化人生、和庄严人生以外,还可以把缺陷的人生,改造为美满的人生;从迷梦的人生,演变为觉悟的人生..

随缘

随缘(佛教解释)随缘,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也指顺应机缘;顺其自然。随缘,用现在的话说,人遇到的,不管是逆境、顺境,都要安心接受;随后,逆境,则用正面的心态去面对,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走出逆境;顺境,则用感恩的..

布施

布施(六度之首)布施,(1)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2)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