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

我们现在很幸运地,遇到了大乘佛法

我们现在很幸运地,遇到了大乘佛法,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唯一目标就是获得遍智佛果。所以,要精进修持十善、四无量心、六度四摄、寂止、胜观等一切法门,以前行发心、正行无缘、结行回向来摄持而修持。..

金刚乘中三根本指的是什么

内相的皈依,三根本为所皈依之处。在金刚乘中,内相的皈依,三根本为所皈依之处。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中,修行加持的根本是上师,修行成就的根本是本尊,修行事业的根本是空行。上师、本尊、空行实为加持、成就、事业的三根本。一、上师上师,是指善知识。上师有两种,一是外上..

“六道轮回” 究竟是怎么回事?

佛教讲轮回,指的是无始以来,我们在“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这六道中流转漂泊,受苦无尽。很多人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这六道究竟在哪里?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得很清楚:我们内心之中哪一种烦恼比较炽盛,将来就会投生于相应之处。相由心生,一切外境都是内..

生根活佛:如何断掉邪淫

昨天有一位网友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全文如下:“遇到好看的女孩多看几眼,喜欢看一些淫秽图片,甚至在网上和女人说一些性爱、婚前性行为之类的话题。弟子信佛也知道这些事情的危害,但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请师父开示:怎样才能断除这些事情!!!弟子感激涕零!!!阿弥陀佛!..

生根活佛:如何把平凡的心态转变为菩提心

每个修行人都知道学佛要断十恶、修十善,然而这只能获得天道、非天道、人道、三善趣道的福报,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若想真正解脱轮回之苦,必须具备出离心。我们付出代价来修行,至少也要获得声闻、独觉、菩萨乃至遍知佛其中的一种,否则也对不起自己。其中的“声闻”和“独觉”..

六度中的精进波罗密分为哪几类

若不精进,不得成就大部分学佛的人都有一颗虔诚的心,知道要学发菩提心,学习布施、持戒、忍辱。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认知上,不付诸行动,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认为自己现在很忙,等以后有空再修行。于是,今天等明天,今年等明年。在等待的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光阴,修行的..

《佛子行三十七颂》:四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菩提心的学处六波罗蜜多,六度,前面已经讲了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和精进度这四个,现在讲第五个禅定波罗蜜多——禅定度:已知具寂之胜观能断一切烦恼障远离四处无色心修习禅定佛子行这里说到修禅定时,一心一意地专注于禅定这样的一个状..

生根活佛:成佛的20种习惯与风格,你有吗?

一个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或成就佛,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佛经、念了多少佛号、打了多少坐,而是看他的性格、习惯、行为和内在的驱动力,这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一个人具备善良的性格、非凡的悟性、脱俗的智慧、六度的行为,就能播发出内在的菩提心,就能成就佛位。下面简单介绍,成就..

《佛子行三十七颂》:六波罗蜜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今天先讲一讲我们讲课用的《佛子行三十七颂》的这个汉文译本。《佛子行三十七颂》是藏地的无著菩萨所造的论典,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汉语译本也有好几种。我们现在所用的这个版本是索达吉堪布和慈诚罗珠堪布在五台山共同翻译的,..

益西降措仁波切:放生一条生命,具有六度般若

行菩提心是怎么圆满的呢?我们放生一条生命上有六般若,放生一条生命上有六般若,就是布施、忍辱、戒律、精进、禅定、智慧六般若。这六般若里面,第一布施。生命救过来是生命布施;还有法布施,给它念经,它心里放个解脱的种子,这就是法布施。第二个般若:戒律清净。我们不杀生,反..

生根活佛:为何学佛之人遇到坎坷?

有些学佛者越学佛越顺利,经常出现奇异吉祥的事;有些人则越学越不顺利,在修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所谓的魔扰、障缘,不顺利,甚至经历磨难。当他们遇到坎坷时,就认为是自己的业障太重没佛缘,从而退转道心,半途而废。这样的人很多。但大家要明白,你学佛修行时遇坎坷,并不完全是..

从行持上看,绝大多数宗教都劝人行善,大乘佛法这方面有何不同?

问:从行持上看,绝大多数宗教都劝人行善,大乘佛法这方面有何不同?索达吉堪布:道教修行善法,基督教修行善法,佛教也修行善法,除了穿着方式不同以外,外在的善法形象似乎都一样,但内在的发心却有天壤之别。大乘佛法最不共于其它宗教和思想的是什么?就是利他的愿行。如果一个人..

《点灯祈愿文》浅释

《点灯祈愿文》浅释传喜法师2008.6.14晚开示我们念《点灯祈愿文》脑子里能观想起來吗?念‘愿灯具’灯碗大的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这灯炷有多大呢?象須弥山那么大,须弥山象喜玛拉雅山大,有的就是观想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那么大。愿灯油就想大海水一样广阔啊!比东海、太平..

把佛法融入生活 原来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

太桥旦曾堪布(资料图)将佛法融入于生活,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譬如以早饭为例:早上起床后,如果有佛堂的话,那先点香、行礼、虔诚地祈祷佛菩萨等等,然后所有家人的早饭自己一个人做,等大家起来时早餐已经准备好了。 这时你就在心中感到高兴,因为有了积累福德的机会,因为你的..

藏历神变月二十一,地藏王菩萨节日,作何善恶成亿倍!农历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

各位同修好,今天是3月18日,藏历正月二十一,为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子请大家行善、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等广做功德,并回向给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吉祥安泰,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所有因意外、天灾、人祸罹难的众生、被堕胎儿、被宰杀众生往生善道!南无大愿..

想发菩提心,就往好的方面想

有些人内心有疑惑:所有的众生都利益过我,但是也都伤害过我,为什么只能记恩不能记仇呢?因为记仇是害己害他,是冤冤相报,是轮回,是痛苦,这都是因为愚痴颠倒导致的,所以都要放下。对一切众生不记恨,要记恩,知恩报恩可以积累功德和福德,可以获得解脱、获得佛果。只有在平等..

因果终有报 福尽空悲切

萨迦派扎巴坚赞尊者曾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要得到一般的普通人身,必须要断恶修善,这一点已经相当不易,而要得到学佛的暇满人身,还须具备三个重要因缘:一、守持净戒: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之中,至少要持守一种,这是获得八有暇的因。二、上..

多识仁波切答: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不同?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不同之处(资料图)(1)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点,如承认四法印,皈依三宝,四众弟子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心,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苦与苦因等等。(2)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佛教的..

注意!错误的禅修可以让你沦为动物

禅修(资料图)止观义理的修法主要是指六度中的第五度和第六度,大乘佛教显宗是依此来证无我智慧的。止观的“止”是“止息”之意,“止”是指心光聚集停止在一境,“息”是停息心光的散射。人的心思就像摄像机的镜头,止息是聚焦对准选定的景物。止观的“观”是思想观照或心光照射,..

得不到应有的职称,要如何化解消沉意志

问:我有一位朋友,人品和能力都非常不错,只是由于迟迟没有获得应有的职称,慢慢地意志消沉,导致各方面都陷入困境。该如何劝解他?索达吉堪布答:要知道,梦想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许多事情不一定如愿以偿,这是很正常的。《仁王般若经疏》也说:“事与愿违者,即是求不得苦。”但..

迟迟得不到应有的职称,导致意志消沉,人生跌入低谷,该怎么办?

问:我有一位朋友,人品和能力都非常不错,只是由于迟迟没有获得应有的职称,慢慢地意志消沉,导致各方面都陷入困境。该如何劝解他?索达吉堪布:要知道,梦想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许多事情不一定如愿以偿,这是很正常的。《仁王般若经疏》也说:“事与愿违者,即是求不得苦。”但世..

目标不一样,结果自然有差异

对佛教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最终获得的成就也会有所差异。成就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小乘的成就。小乘的成就分为两类:一,声闻乘;二,独觉乘。小乘成就是指对轮回生起了出离心,打破了六道轮回的执著,断除了烦恼障,获得了个人解脱,并证得阿罗汉果位。声闻乘修行..

佛法要义问答:我执与爱我执的区别

问:我执与爱我执的差异为何?我执与爱我执几乎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爱我执会帮助我执、我执会帮助爱我执,两者很难分开。虽然如此,我执和爱我执是不同的,为什么?因为对空性的认知越深入,我执就会逐渐地减少,可是爱我执不会就此而减弱。声闻阿罗汉、独觉阿罗汉已经完全断除了我..

听法的发心——应断除、应具备的心态和行为

闻法方式,分为发心和行为。发心,就是“三要行”中的前行,包括了大乘显宗的广大意乐菩提心,以及密宗五圆满净观的清净心。行为,则包括了应断除的三过、六垢、五不持,以及应持的四想、具足六度和其他举止。[妙法甘霖]之每日闻思每天一句法语甘露,携手走向成佛之道。|注释|三过..

为什么要辛苦建寺院?建寺功德到底有多大?

寺院代表佛法长住建寺安僧利益众生建寺庙不是为了个人和小众而建,是为了弘扬佛法,为了众生,为了以后的高僧大德们不用再去辛苦建庙,为了大家能够好好修行,修好了去利益天下一切苦难众生,这样动力就来了。为什么能成佛?是因为众生给予我们力量。如今,我们都是未来佛,每个人..

比魔女更强大的是?比魔女更骄纵的是?

佛在心中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随顺自己的习气,做出种种不如法的行为,这时,常常会听到他们说这样一句口头禅:“佛在我心中。”表面上看,好像是在告诫自己不要执著外在形式,而实际上,他们大多是以此为借口,逃避学佛修行、断恶行善的实际行动。那么,“佛在心中”的真正含..

菩提心如末劫火 刹那能毁诸重罪

发菩提心,行菩提行皈依大乘佛法之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是大乘菩萨行者了?还不够,只有领受了菩提心戒,也称为菩萨戒,才算真正步入了大乘之门。要想领受菩提心戒,首先要了解菩提心,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了解:一、菩提心的本质菩提心的本质是利益众生。首先就要舍弃“伤..

用慈悲喜舍化解烦恼的方法

我们将所有负面的情绪,都称为“毒”。小乘佛教,会强调对贪嗔痴嫉妒傲慢疑心病等“毒”的远离,可谓是拒不“吸毒”,然后各个击破。贪念不好,就远离贪念;嗔恨不好,就远离嗔恨。比如,好色贪色的人,就可以修不净观,看到俊男靓女,可以修白骨观。先将心念安住于自身额头的某一..

红尘琐事没完没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了

很多人心里有求法、修法的念头,但行为上一直拖延、观望,今天不行,明天;今年不行,明年、后年……始终修不了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在这样的状态中耗尽了人生岁月,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必须断除这种怀着修持正法的愿望而虚度人生的现象。以前藏地有一位著名的哲白莲..

六度就是菩萨行

当所怀抱的证悟愿望已经坚固时,你就应该实践它。这叫做「菩萨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六种圆满」〔「六度」〕:一、「布施」:包括﹙1﹚捐出物质的东西,抱括钱、衣服及食物;﹙2﹚给与爱;﹙3﹚给与心灵教义和修行的开示;以及﹙4﹚让所有众生,包括动物,从恐惧的状态中得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