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怎样功夫才得力净空法师答:我们这个念头不能保持,刹那刹那,前念灭后念生,我们讲胡思乱想。不但你醒的时候胡思乱想,你睡着也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在作梦,你要没有胡思乱想,不会作梦。所以这个妄念昼夜不停,不管你是醒着是睡着,妄念统统都在动,伏也伏不住,断也断不掉,..
六道
慧律法师答:信佛是为了什么?
问:信佛是为了什么?慧律法师答: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讲:轮回也不能看到。因为,才三天的时间,不可能..
参禅
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红楼梦》中贾母训宝玉黛玉“不是..
水供
怎样进行七支水供?在佛台前放置七只供杯,以清水为所依物供养三宝。因为我们对水不会有任何舍不得的心态。所以供水是积聚资粮,消除贪嗔痴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做功德,好好的修行,可以很容易很殊胜的改变因果,增加福报和智慧。有了福报和智慧不但事业上有所成就,学佛也很容..
念佛之现实利益
念佛的现实利益是无量无边,下面只说重要的:一是念佛是最稳当最方便易行的法门。念佛可横超三界苦海,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位居不退地,果证无生忍。如果业障没有扫除干净,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我们诚心念佛,真诚忏悔业障,靠阿弥陀佛愿力慈悲,可以带业往生。多么殊胜的法门,既..
鬼世界的详细揭秘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说鬼,说说鬼,接下来的资料是关于鬼的描述。就是根据佛经上对鬼道众生的介绍,我们来介绍一下鬼道的情况。长阿含经卷第二十,是这样说的。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知道佛经当中说的含义,我们能够树立起佛教的正知见,对于我们的佛弟子..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寻思、拟议处用功;所谓实悟,必须悟在无所得处。所以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似一物即不中,岂有死执一法能参禅!然而沩山灵祐禅师又说;“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
历代净土圣贤传二(白话)
往生比丘清朝性修法师,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顺治年间,住在常德府圆照庵。布衣蔬食,每天念佛一万声为功课,寒暑不间断。遇到有收成不好的年代,就把所有的钱、米、布匹都布施给饥寒孤苦的人。徒弟们都责备他,他只是含泪念佛而已。70岁那年,一个月前,自知时至。到期,含笑坐逝。..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白话)
往生比丘晋朝慧远大师(莲宗初祖),雁门楼烦人,小时候非常好学,对儒家六经都有广博的通达,尤其擅长《庄子》《老子》。当时的高僧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建立宝刹,慧远就去归投他。当他听到道安法师讲述《般若经》时,豁然开悟。因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师学习。求学时,对佛法非常精心..
益西彭措堪布:西方愿文解讲记
古来汉地流行有几种净土文,但以这篇《西方发愿文》作得最圆满,因此得到先贤古德一致推崇。印光大师说:“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意思是这篇净土文不论文词、义理,都完备周到,是古今最好的发愿文。根据省庵大师的解释,这篇愿文分为六大章节:一、发菩提心;二、..
参禅破宗门三关
过祖师关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两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才进此关。一进关来,谁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皆一场迷梦。今醒过来,满面羞颜,大生惭愧,悲喜交集者有之,痛哭流涕者亦有之,自此改头换面,专做培福生..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言诸位大德同修: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共同讨论《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因缘殊胜,本人随喜赞叹。这部经典是《首楞严经》中二十五圆通里的一章。近代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誉之为净宗最上开示,一生致力于这部经典的弘扬,别具择法眼,将其列为净宗根..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前言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在东林祖庭,我们一道来研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是非常殊胜难得的因缘,亦是诸位同仁宿世善根福德所致。佛经常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净土难信,确是真实不虚的。人身之难得,释尊以盲龟值木来比喻。譬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中飘浮着一块木..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的介绍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生于咸丰十一年,往生于1940年,是距离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比较近的一位祖师。印祖出生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忧外困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时期。随着西方文化以强势姿态进入中国,儒..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受无明支配,不得洞彻诸法实相,生心染污五欲六尘,因而造作一切恶业,也因造恶业,感召无量苦,如是起惑、造业、受苦,有如车轮辗转,终无止息。若能遇到诸佛菩萨,乃至善知识指点迷津,必能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之..
宏海法师:百千万劫难遭遇
好,我们尊敬的信忍法师慈悲,我们陈会长还有我们学会,这些护法菩萨们。各位居士同修,大家晚上吉祥,阿弥陀佛。今天中午,我已经在这里吃过饭了,先把这个食轮给转了。所以今天晚上,就跟着来一起来以法来作供养,供养诸位来转这个法轮。可谓是非常殊胜,当然,内心也怀着很真诚..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人不发道心,死又没有我年轻人的份,死都是死老鬼,却不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路边那些坟墓都是少年坟。你看医院的妇产科,一天共死多少人?有的婴儿一出生就被父母用报纸一卷,弃在垃圾堆里,人命如草芥。其..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孕育。二名能生——经历各种痛苦而生产。三名能正——常以母手调理五根。四名养育——能随四季时宜,尽心抚养。五名智者——能以各种方便促使子女,俾生智慧。六名庄严..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要命的劫!今天..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人可以代替,无人能帮助。既生之后,不可避免要面对老、病及死,不管高官巨富,还是贩夫走卒,同样要公平的接受。生死病死既是不可避免之事,如何不让生老病死束缚,而且还能在生老病死里逍遥自在,跳脱生..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
如何降伏意念的邪淫
淫欲是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的生死根本,无始劫以来的病根,粗的邪淫不做,有道德的约束,自我的控制。意念上邪淫不好转,佛教里有观不净观来对治淫欲的念头。印光法师在《文钞》讲对治邪淫,观想其老者为母,生感恩的心;长者如姐,少者如妹,幼者如女。这是念头的转变,不要把他当做..
对治众生的「十恶轮」
《地藏经》里,佛跟地藏菩萨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我们的“十恶”。《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占察轮〉上,也是注重这“十恶”。《地藏经》所讲的,你之所以要下地狱,也是这“十恶”。甚么是“十恶”呢?就是在我们“身”上所..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若能融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观念,则是平等慧,智与慧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慈悲。慈悲之行,须以智慧来推动,才能精确无偏。除了慈悲、大爱,更需要有信心,不可以有疑惑。人若有疑虑,则心..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在叙述完自己的烦恼后都会羡慕地感叹一下:“还是法师们清净”。但同时也会忍不住八卦一下:“师父,你们这么年轻出家,难道看到漂亮的异性,不会心动吗?”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特别无语,因为无论做..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有这些业力,就会有这些能量,又由于这些能量,它就会带着你去轮回。《八识规矩颂》里面有一句话:“去后来先做主公”,讲的是投胎。投胎是你上辈子跟这辈子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佛法把这个叫做中阴身&m..
梦参老和尚的一梦因缘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讲讲,讲讲我的历史,说什么呢?说“梦”啊!“梦”。“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
在科学时代如何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凡夫众生根基陋劣,慧浅信薄,通常对佛法难以生起决定的信心。因为我们凡夫对世界的认识与佛经的内容常有出入,而流行的科学理论与佛经的教义往往也有很大的冲突,再加上在实践中人们都已感受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相信佛法真实不虚呢?这是科学技术..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问:“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颂之间其效用是否有差别?请法师给予明示,阿弥陀佛!曙详法师答:什么叫“回向”。我们通常接触到的“回向”就是诵完经以后,或做完什么好事以后,念一个“回向偈”。就是我做的功..
尊重师长为何如此重要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这亦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睿智。尊重师长,意在依教奉行,也就是要以师之知见为自己之知见,以师之德行为自己之德行,目的在于希圣希贤。《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