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

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怎么做

问: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答:万物都是无常的,一切有因有果,亲人去世了,也许在六道轮回,也有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肉眼,只能看到当时的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一个人去世之后会去往何方,这要由我们在因地所造的种种业..

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怎么做

Q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A万物都是无常的,一切有因有果,亲人去世了,也许在六道轮回,也有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肉眼,只能看到当时的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一个人去世之后会去往何方,这要由我们在因地所造的种种业因来决..

盘点所剩的资产,看看何去何从

学佛,必须意识到人身的可贵。就像我们有一笔资金,应该怎么投资呢?如果是聪明的经营者,一定会用在收益最大的地方,而不是不加评估地随意支配,东投一点,西用一点,最终一无所获。人身,就是我们今生拥有的唯一资金,而且数额有限——我们是否做了正确投资呢?算起来,一生真正..

从健康恐惧到心灵觉醒——素食的五重境界

有感“国际素食日”,又称“世界无肉日”。据说在这一天,世界各地许多屠房停宰、饭堂医院监狱等会供应全素食品,全民都停止肉食,吃素一天。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个节日,真应该感谢微信!据说这个节日1986年发端于印度。无论倡导者的动机如何,都是值得赞叹的:这使得无..

观音菩萨真的只在普陀山 不在他处吗?

普陀山南海观音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印光法师印光法师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六道之身。虽则常侍弥陀,而复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所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应以何..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略释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涅..

问自己、看自己、从自己开始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我们从小到大学习了许多生存、生活的技能、知识,现在才能维持生活;调伏自心、启发觉悟的道理,我们却很少去了解、学习,在心灵成长方面犹如一个婴儿,缺乏力量去认识和保护心念。我们总希望直接得到一个“方法”有效解决问题,无异于空中楼..

人类最大的愚痴,是不信轮回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灭见。也有人说,人有来生,一颗颗种子,种到泥土里,都会再开花结果,会有来生;人死以后,当然还会再来做人,不会改变,这也是迷的常见。人死了以后没有来生的断见,和人死了以后一定会做人的常见,都不是人生的真理;人死不..

淫欲心太重 一定会堕落

我们人为什么色欲心,这个淫欲心那么重?情爱的心那么重?就因为业障重。你若业障轻,就不会有这种心了。这个业障重,它赘着你,就叫你一天到晚都想这个事情,没有停止的时候。在业障重的时候,你就应该生出一种觉悟心:“啊,业障这么重!”就应该要减低这业障。如果你跟着你业障..

你不贪了 苦就没有了

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衰恼当中、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永远离不开苦难。不觉不知;也不惊不怖,一点恐惧都没有。火已要烧到身上了,“苦痛切已,心不厌患”,既不恐怖,也不发愁,也不求出离。形容什么?形容我们一切众生在三界火宅之内,已经被火烧了。三界五欲境界贪瞋痴不肯舍离..

与其寻找好师父 不如熟读这部经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见种种物。”受阴尽者,能反观其面,各有十种禅那现境,叫着五十种阴魔,迷不..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

我们要深信在这个五浊恶世,舍去念佛法门,绝对不可能得到救度,要有自知之明。通过对自我的解剖,对所处环境的观照,我们要对五浊恶世的状况有一个客观如实的认知。我们简略地观照一下五浊。第一是劫浊,劫是时间概念,劫浊是指一切浊法聚集的时代。看一看我们所处的世界,真的就..

梦参长老:你不贪了 苦就没有了

一切众生在怖畏当中、衰恼当中、忧患无明的暗蔽当中,永远离不开苦难。不觉不知;也不惊不怖,一点恐惧都没有。火已要烧到身上了,“苦痛切已,心不厌患”,既不恐怖,也不发愁,也不求出离。形容什么?形容我们一切众生在三界火宅之内,已经被火烧了。三界五欲境界贪瞋痴不肯舍离,..

女性的做人与修行

一、笃尽己分1。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所言尽职分,在女人分上,实有最大之关系,而且了无形迹。世之治乱,家之兴衰,悉由女人能尽职分与否耳。言女人职分,即孝翁姑,和妯娌,相夫教子等。以能孝友温恭,则宜家。能辅助丈夫,令其德业日进,过愆日减,则宜室。能宜家宜室,则..

临终接引愿,预设的护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的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有人问,“勤修我皆接引愿”表明所有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都会来接引,那阿弥陀..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那么我们生命的所有的过程,都是“自变自缘”。也就是说生命只有两个重点:一个变现,一个是攀缘。那么你所接触的影像是谁变现的呢?是第八识的业力变现的。我们过去生的善恶业力,变现很多的人、变现很多..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八则,这些法语句句真切、字字珠玑,值得我们奉为圭臬,时时读诵。※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愿为前导,以至诚持念为正修。※念佛真利益,为大智慧人及愚夫愚妇能得。其似有智慧,不愿随愚夫愚妇之班者,皆不能得。※其有平日自..

虚云老和尚:与其寻找好师父 不如熟读这部经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见种种物。”受阴尽者,能反观其面,各有十种禅那现境,叫着五十种阴魔,迷不..

不杀生的意义何在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生命叫杀生。为何释迦牟尼佛要为弟子们制定不杀生呢?其意义有五点,何等为五?(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正道。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二)杀害众生,违背大慈悲心。行菩萨道没有广度一切众生,已..

发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心,然后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发心很重要。同样是诵一遍《心经》,“观自在菩萨……”这个人人都会念,但是发心不同,功德差很远。有一个人他以菩提心,我发菩提心念一遍《心经》,回向给一切众生:“我..

大安法师: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都有一个本质性的特点,就是苦的感受。这个苦果来自于他所造恶业的业力。比如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又叫堪忍。表明什么?这个世界的众生很苦,但是他还能够忍受,所以称为堪忍。忍受了以后,感觉系统越来越麻木,还不以痛苦为苦..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都有一个本质性的特点,就是苦的感受。这个苦果来自于他所造恶业的业力。比如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又叫堪忍。表明什么?这个世界的众生很苦,但是他还能够忍受,所以称为堪忍。忍受了以后,感觉系统越来越麻木,还不以痛苦为苦..

明贤法师:虚云老和尚三下南洋对汉传佛教南下有何影响?

虚云老和尚唯一彩色照片虚云老和尚在重修鸡足山祝圣寺期间,曾以募化因缘三下南洋。在《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虚云老和尚法汇》等资料中可以看到虚老南洋弘法主要在马来西亚进行,其中槟城极乐寺是必到之所。这不是随机巧合,也非长老兀自天降,而是禅门师徒因缘的再续,更是近..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达道佛教最初传入中土,社会大众便自中国传统观念出发,对“出家行为”产生片面理解,认为出家人是“不行孝道”的。这是由中印文化对于“孝道”理解之层次及深度的极大差异所造成的。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孝道,重眼前,轻长远;重形式,轻实质;重表象,轻根本;重世俗,轻..

什么样的人会福报无量?

【编者按】本文为2016年2月20日寂静法师受邀参加福慧灯教育集团成长研讨会精彩开示节选。图片来源于活动现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是生命的五个漏洞,这个漏洞是漏什么呢?漏功德、漏福报,漏生命的美好,把这些漏洞用忏悔的方法清除,再改过。改过就是把生命中的漏洞补..

至诚念观音菩萨就能逢凶化吉

在佛法里面,有很多经典都在介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乃是古佛再来,称为正法明如来。因地当中就以大慈大悲著称,果地上又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的身份来救度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尘点劫以来,为救度众生故,宏深誓愿早已成就,在法界就像一个巨大磁场般,向十方众生辐射他慈悲救度..

佛教放生的问题与建议

一、经典与理论依据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可见,..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死生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省庵..

心想事成与事与愿违的区别在哪里?

积功累德第八。积功累德第八,看字面就知道讲的就是积功累德。如果我们不积功累德,大愿就是空愿。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梦想能实现,心想事成;而有些人的梦想最后都成为了空想,事与愿违。这区别就在于有功德和没功德、有福报和没福报。为什么有福报的就可以实现梦想?为什么..

虚云老和尚:与其苦寻找好师父 不如熟读这部经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禅师出家后入山数年,勤修苦行。27岁为报父母恩前往普陀山、五台山、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朝山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