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原文】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楞严经》【经文解释】凡在三界之内,都要六道轮回。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恶道。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是三恶道。六道之中,每一道都有千品万类,贵贱尊卑各各不同。故经云:“譬如诸天,..
六道
想生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吗?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
完整生命的五个层次,对照看看你在哪里?
一个人一定要拥有照见未来的能力,为什么是照见未来而不是看见未来呢?“看见”是用眼睛,而“照见”是用智慧。《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如果把照见改成看见,整句话的意思就变了。空不是没有,就像电视机,电视机是空性的,就是什么都没有,不过正是因为电视机什么都没有,..
开示什么是“涅槃”
一信徒问师:恳请大和尚给我们开示一下什么是“涅槃”。师答:对不了解佛教义理的人都以为,涅槃是一种神神道道的东西,非常神异,其实并不是这样。所谓涅槃,就是息灭烦恼。只要你扑灭了让心灵热恼的烦恼之火,就实现了涅槃。释迦牟尼佛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烦恼的火苗熄灭..
传喜法师:依靠善知识提携得解脱
我们现在末法时代,要靠善知识的提携,靠果地的,阿弥陀佛是代表果地的威德,代表果地的来接引我们这些因地的。我们修行人想成就、想了生脱死,果地的佛菩萨就会要来度我们,就会忆念我们,要来救我们,来接引我们。那果地的要来度我们。我们因地的要来祈祷、要来皈依果地的。《大..
传喜法师:学佛后发广大心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我们这次来应该说比较低调,就是以一个旅游的形式,跟大家广结地缘、人缘、山川土地这些解脱缘,所以土地龙神,四众弟子,四生九有,我们都跟他结缘,走到那里都是一样的,我们每部车都唱着佛号、佛曲,一路行来,因为我们的动机是很纯的,你们的请法也是很虔诚的,我们在座的信徒..
见到异性后想入非非怎么治?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故事详见《楞严经》),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
智慧法语:淫欲是一切生死的根源
虚云老和尚法像【经典原文】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楞严经》【经文解释】凡在三界之内,都要六道轮回。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恶道。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是三恶道。六道之中,每一道都有千品万类,贵贱尊卑各各不同。故经云..
想生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吗?听听高僧如何开示的!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及至初开知识,即为..
人类最大的愚痴就是以为没有来生
1984年,威廉·帕克因为杀人而被判刑。在囚房内他开始研读佛教,7年后,帕克成为堪萨斯州监狱内唯一的佛教修行者。帕克说:"最大的禅思是对死亡的思考,我必须掌握死亡,尽管对死亡我仍然觉得棘手。佛教说死亡是一个大谎言、一个大迷惑,我现在知道,这个有形的身体是工具会死亡,..
如何断除色欲?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只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
印光大师:事持与理持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事修持也。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心具者,自心原具此理。心造者,依心具之理而起修,则此理方能彰显,故名为造。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
见到异性后想入非非怎么治?虚云老和尚支妙招
六道轮回,淫为其本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故事详见《楞严经》),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
智慧法语:空性 是一切学佛人的最终归宿
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经典原文】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维摩诘经》【经文解释】佛陀夜睹明星悟道,大发感慨,大地众生皆有如来..
人死后要去哪里?星云大师为您揭秘
薪尽火传,人的生命永远不死。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前,他是一个“中阴身”的地位。什么叫“中阴身”?简单的说,就是生死之间并不是没有“我”这个人了,我的心业还存在,这个心业就叫做“中阴身”。“中阴身”的生命有多长?在人生数十寒暑之后,..
人死后 神识到哪里去了?
人死后在投胎转世之前,处在一个“中阴身”的地位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前,他是一个“中阴身”的地位。什么叫“中阴身”?简单的说,就是生死之间并不是没有“我”这个人了,我的心业还存在,这个心业就叫做“中阴身”。“中阴身”的生命有多长?在..
涅槃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法清净无染就是涅槃涅槃(梵语:nirvana),涅槃是佛弟子修学佛法,最终的归宿,最后的目标与终程,更是佛弟子的理念世界。《涅槃经》云:“夫涅盘者,名为解脱。”《涅槃经》云:“涅盘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涅槃经》云:“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大涅盘。”佛法..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能受心,即得戒之本。为什么要受戒?要发起大菩提心。什么是大菩提心?就是广大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菩萨戒里面常讲慈悲心、孝顺心,以慈悲心作为成佛的种子,展开三聚净戒的施设:摄律仪戒,就是止一切恶;摄善法戒,..
传喜法师:当下回光返照
当下回光返照像六祖大师所讲的:“何其自性,本自究竟,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自在”。所以我们现在也是要当下回光返照,一究竟,一切究竟,一清净,一切清净,一自在,一切自在,同与诸佛,证大涅槃。我们自己智慧没有开的时候,住在生灭的状态,你看的世界所有都是..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五蕴:色、受、想、行、识五蕴。(一)色蕴:凡一切物质,都是色蕴所摄,一切物质不外乎坚、湿、暖、动四性而构成(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所构成)。六根中眼、耳、鼻、舌、身五根;六尘中色、声、香、味、触、无表色都是色蕴所摄。眼、耳、鼻、..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六道轮回与十二因缘图示下面讲十二因缘法。“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先讲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顺起推就是生死流转,逆推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就是出生死的还减法。十二因缘是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次第..
生死长河中不断流转 究竟是谁遗忘了谁?
不要将佛遗忘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我们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件一件都去承受,那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那我们怎么样能够免堕地狱、饿鬼、畜生呢?怎样消除这种恐惧呢?我们只有恳祷文殊菩萨、三宝慈悲来忆念我。“忆念我”,实际也就是不要忘记我,希望能给我救护。实..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断非无因。知前因后果,则可不生怨尤。知德能感天,则必不至小有逆境,便懈修心。譬如天初热时,或忽大凉。初凉时,或复大热。此乃暂时变动,非常时总如是也。但尽我心以修,不问现境逆顺,若能..
为什么有人说“修行”就是“修心”
一信徒问师:师父为什么有的人说“修行”就是在“修心”呢?师答: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善也罢,恶也罢,成就也罢,堕落也罢都是由我们的心生出来的。当你修善的时候,身心会非常安乐,如同上了天堂;你一旦作恶,便会受到良知的谴责,招致痛苦和厄运,地狱由此而生。六道由心化现,..
印光大师:想去极乐世界光念佛不够 还得做这件事
念佛持戒,缺一不可【印光大师开示白话译文】佛法象法界那样广大,象虚空那样究竟。但是若说其要点,只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而这三法,互相摄受,互相融和,不能互相孤立。初发心入道,持戒这件事尤其重要。所以《楞严经》上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受、爱,取、有、生、老死。顺起推就是生死流转,逆推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就是出生死的还减法。十二因缘是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次第,众生流转生死是从无明开始的,无明根本就是俱生我执,是人本来的属性,俱生我?是说这种我执不是别人教你的,是与生俱来的,这是流转生..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於“阿含部”。“阿含”是译音。含:即包含。南洋国家没有大乘经典,只有五部阿含,中国祗译了《杂阿含》、《长阿含》、《中阿含》、《增—阿含》,..
学习“安忍”时,遇到坏人怎么办?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要达到面对、遇上任何人、任何困境都能以安忍心处待,的确不是一朝一夕能达致的境界。安忍必须与慈悲心并行才能成功。我们佛法中所说的“忍”,并非指畏惧停缩不前的弱者心态。菩萨的安忍与凡夫见到恶人时的懦弱是两码子事,不可混淆不清。在遇到蛮不讲..
学佛人不用高谈冤亲债主
净土念佛一法重在正信对许多净土行人来说,一个极为熟悉的词语,就是这个:冤亲债主;不仅熟悉,而且十分惧怕;这个你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幽灵”成为了念佛往生的最大障碍!有多少可悲的净土行人被其缠绕,身心倍受摧残!有多少可怜的净土佛子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本来一个沉..
虚云老和尚:没有欲望 就没有轮回了
欲望是烦恼的根本人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如果你没有欲望,你不会到人间来,你也不会到六道里轮转,六道众生统统有欲望。正所谓“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欲望,是烦恼的根本,一定要觉悟,要把它连根拔除。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所谓“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