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报

达真堪布:这种好事,明白人谁会放弃啊

我们若是福德圆满了,身体自然就健康舒适了;若是智慧圆满了,内心自然就安宁了。既然如此,你学佛修行怎么会受到伤害呢?怎么会遭受痛苦呢?若是你遭遇痛苦受到伤害了,说明这是你造恶业的果报,是你自己没有放下导致的。菩萨虽然在轮回里,在人世间,但他不属于轮回,不会遭受这些..

本焕长老:佛家的“十二因缘”指的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三生居士,在学佛供灯修行近十年中,发现很多人对佛教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特意收集了佛门中一些高僧大德的文章,并集结成册,名为《高僧百解》,希望大家多做传播,以期解开更多人心中的疑惑,南无阿弥陀佛。以下内容,为本焕长老开示:佛家素有“十二因缘”的说法..

业是在『苦之先』

什么叫「业」?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解释,业是在『苦之先』,苦是讲的果报,三界之果报。诸位要晓得,三界统苦,不要以为有乐。如果你以为三界里头有乐,那是你看错了;三界里面没有乐,只有苦。在欲界里面,有三苦、有八苦;在色界天里面,有行苦、有坏苦。纵然生到无色界天,身形都没..

情执要淡化

这句句都是真话。「爱欲指情爱与贪欲」,一般人讲情执,对於情爱的执著非常严重。这四个字,情爱、贪欲,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古人说「爱不重不堕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轮回。你怎么会到六道轮回来?就是爱、贪太重。还有一句话,是「念不一不生净土」,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要..

面对眼前一切人事物,全是自己过去今生行业的果报

我们起心动念,老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应当怎么样?起心动念先想想,当事人是我自己,我怎样承受?我喜不喜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叫善心,就避免过失,避免恶报。我喜欢别人怎么对我,我就应该要怎样去对别人,我才能得到善的果报。我不希望别人这样对我..

一位女生戒色两年的转变

作为一个女人,我白白浪费了二十多年黄金岁月。但在努力戒淫两年后,脱胎换骨,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强力推荐戒淫!看了我的文章后,要立刻戒掉,否则一生难以翻身。小时候,我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但在不知因果报应的情况下六岁染上恶习。小学时期成绩勉强还过得去,..

呷绒多吉上师:看不见明天就没有明天了吗?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17):有的人不相信佛陀讲的因果轮回这些法,因此,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以为只要没人看见就可以为所欲为。比如,贪官贪污了钱财以后就尽情地享乐,心安理得地享受奢靡的生活,根本不知道有因必有果,最后就只能是锒铛入狱,分文不留。因此佛陀说,凡夫很无明,..

消业障先要晓得业障是什么

我们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聪明一点,都有一点警觉心,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一生真的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学佛的人,不管他懂多少,「我业障很重!要想法子消业障」。他还知道消业障,不管业障消得了、消不了,他总有个念头要消业障。消业障先要晓得业障是什么,如果业障是什么都不..

寿康宝鉴悔过案九,从无子到有子的张宁

张宁,晚年无子。一日,在家庙前祈祷:“我到底有什么罪孽,以致于断子绝孙?”旁边的一个小妾说:“若不耽误我们,便是阴德。”张宁悚然醒悟,于是观察诸小妾,凡不愿留下的,都让她们改嫁,如此嫁出了好几个。次年,张宁即得一子。一个人到了晚年,还是没有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

寿康宝鉴福善案十四,不杀不淫,榜上有名的林增志

温州人林增志,虔诚奉佛,并且持戒。一夜梦见天上榜文,自己名在第十,下注“不杀不淫之报”六字。戊戍年考试果然中第十名。这则案例字数少,没有详细交代林增志不杀不淫的具体事例,也没有交代详细的前因后果,我们只能从文中仅有的一些记述加以分析。林增志虔诚奉佛,并且持戒。..

花钱代写代发论文,千万不要这么做

社会上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成立公司进行规模化运营或者作为个体散兵作战,从事论文代写代发以此牟利。有些人不脚踏实地搞研究,水平不够,难以写出论文。于是花钱请其他人代写代发论文,以此评职称、拿课题或通过毕业答辩。实事求是地说,花钱代写代发的一篇论文,署名作者一个字都..

了凡是怎么反省的

细心想一想,反省、检点我们从早到晚这一天所做的事情,实在说,我们比不上袁了凡。了凡先生每天晚上反省,将这一天他的善记录下来,恶也记录下来。善,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凡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是为社会众生可以做好样子的,那都是善;如果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不足以为社会..

迷惑就造业,造业就变现出境界

凡夫的心染著,分别执著,这个事情就麻烦了。分别执著就是迷、就是惑,迷惑他就造业,造业就变现出境界,那个境界就是果报。所以这个东西哪里来的?是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譬如说你晚上作梦,梦哪里来?梦你自己心变的,不是别人在那里操纵的,没有!与别人不相干,自己变现的,自作..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11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大家请打开经本,请看经文: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我见是利,我,是佛的自称,这个我不是我们凡夫的妄我,也不是二乘人的偏我,而是中道法性的真我。见,佛五眼圆..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1

3333总结信愿【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前面说有愿必定往生,因果如此。只是恐怕不信,与信而不愿罢了。所以总结信愿,说不信就算了,如果有信,应当愿往。这是第四重劝。所谓第四劝,就是从每一劝到第二劝,都说明发愿求往生。至于第三劝,..

善有半、满,半满还是有等级的

「半、满」说到这一段文,才算是究竟。但是,这桩事情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由此可知,我们讲半、讲满,半满还是有等级的,不能够一概而论。如果用此地这个标准,前面所说的满都是半,都不是真正的圆满,到『三轮体空』才是真正圆满。「三轮体空」谁能做到?法身菩萨才能做到;不但..

末法时代众生福报越来越差,为何生活越来越好?

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佛经上形容娑婆世界的众生“饮苦食毒”,佛竟然说得出来!佛怎么会说出来的?饮食是我们六道凡夫不能够缺少的,我们今天的饮食是什么?饮食是“苦”、“毒”。在过去说这样的话,我们还很不容易理解,但在今天社会上,我们看到经上说这些话,几乎大家都点..

怎么样转变外面境界?

怎么样转变外面境界?还是从自己的心识上转变。外面这个境界不好,我的心不好、我的识不好。心是什么?妄心。识是什么?阿赖耶含藏的一些习气种子。我自己的生活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无论是人事环境,都是自己心识里头变现出来的,你怎么能怪人?你怪人只有增加麻烦,不能解决问..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节选)03

依法出生分第八「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

因、缘、果

回过头来看六道轮回,在玩把戏。只要略过一些,都不想了,就圆满开悟了。人生六道、十法界,就是这么一桩事情,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所以佛法讲什么?讲个悟,你明白了就完了,就毕业了。可是多少人就是回不过头来,天天在里头转。佛陀告诉你是假的,转不完的,还要转。这..

凡事不让人之人,是薄福之相,不必与之计较

◎凡圣就在迷悟之间,悟什么?悟万法平等,个个第一。◎没有私心,没有希求,没有任何条件,这样的人就是圣贤,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求佛菩萨,求一切神明,都会得到感应。◎读书明理之儒士,刻苦修行之僧道,言为法则,行为楷模,超等出伦,天地正气之所钟也,爱敬不暇,保可侵凌耶。..

净土法门法语:财富的获得会改变痛苦,而非终止痛苦

◎财富的获得会改变痛苦,而非终止痛苦。◎天地神明也好善,所谓天心好善,四王天,忉利天,皆是修十善业道感得的果报。◎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处就是放下到极处,连放下的念头也放下了,自性的本能就完全恢复,断恶修善,修心养性的效果就圆满现前了,世间人所求的功名富贵,健康长..

以佛法觉悟人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友难遇。这个人身是难得的,得了人身我们应该怎样办?从佛法来讲,得个人身很困难。人具足灵性,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个灵性,不能够使这个灵性丧失。灵性是什么呢?就是觉性。佛法分本觉、始觉、妙觉。就好像一颗夜明珠,当明珠埋在土中的时候不能放光,但是明珠..

这部经典非常重要,不是一般的经典

印光大师赞《阿弥陀经》印光大师对《阿弥陀经》有一个赞辞,从这些文字里,可以体悟到这部经典的重要性。“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求其文简义丰,..

大安法师:法布施的福德果报

我们有些人做弘法利生工作、劝进行者工作,他常常有个观念:我一天到晚这么忙,都耽误我自己念佛修行了。如果你能建立起自他不二、同体的观念,你能劝人往生,你自己也得以往生,你就能够放心地来做这项劝进行者的工作了。你劝一个人都有这么大的功德,何况不只劝一个人呢?劝一人..

欲盗金釜,反证道果

从前佛寺中有一口大金锅,用来烹调饮食,以供给僧团。当时有个俗人在参观寺院之时,见到这口金锅想要偷走它,苦于没有机会。便假装沙门,穿上僧装混到僧团之中。后来,他听闻上座比丘讲节经论时,阐述各种罪福业缘、生死轮回的道理,以及善恶果报如影随行、如响应声的事例。此人恍..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这是出于《法华经》的经句,是从发心的观点说。佛教的灭罪理论和基督教的赎罪思想不同。基督教说,耶稣受十字架钉死就是代世人赎罪,凡是信他的人,都能免罪而成为无罪。但是又说,人不以自己的善恶行为做为有罪无罪的判断,人之能否进入天国,是看..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二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二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二章大好山水误禅心02不可如二乘忽忽取证,沉实际之海,溺解脱之坑。他说,关于散乱与昏沉,如何来对治修持,一个修大乘道的人,理论真要认识清楚,然后修持。千万不可像小乘的人,他用三句话来形容小乘的人:一、‘忽忽取证’,急..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

邪淫的危害及断除方法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时值末法时期,世风江河日下,学佛之人不得不面对铺天盖地的贪嗔痴对境。“贪”为行者第一大敌,狭义的贪专指男女欲事,“邪淫”专指居士对非配偶外异性的不正当身、口、意行为。无论普通世人也好,学佛善士也罢,若不能堪破此关,则非但得不到任何出世解脱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