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第一要一.孝养父母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世间之孝与出世之孝道在寻常日用中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修学佛法,主要是为了去除内心的污染,清净自我的心地。所谓清净心,即人性本来没有沾染污秽的这分善性——善良的本性。既然本来就是善性,本来就清净,为什么还需要净化呢?..
无明
证严法师:心田不长无明草
△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人心应该都是一样,都是与如来有同等的爱心存在,但由于后天习惯及习气的不同,以致有了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我们才必须要下功夫去修心养性。△环境会动摇我们的心,“恒心”就如“滴水穿石”,要做..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2、人生的价值是自爱、爱人,而非私爱和痴情。3、不踰越做人的规矩,人生就会海阔天空。4、肯付出就是造福,不执着就是智慧。5、受人批评,应感恩对方。6、修行,就是要知道做人的目标。7、付出并不是为了功德,而是本份。8、真正的宗教..
证严法师《认清因果》
在无常的人生历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我始终坚信两件事:一是相信“因缘果报”;另一是相信“前世、今生、来世”。一般人所信的“因果”,只限于“我前世欠他,今生还他就好”,并没有进一步去深入探讨,到底“因果”..
茹素三天的省思
其实人生下来时,都有善良、无染、清净的本性。只因后天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就被欲念、贪心、恶念、痴、无明所牵引,而控制不了自己就造业了。佛教说六道轮回,并非人永远都在人道,六道还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只要心没照顾好,很快就随光而去。大家都知道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心为何会生病
人与人之间,心门若无法打开,彼此防卫而无法以真诚的心来沟通,压力自然很大,引起心理问题。还有的人像是温室花朵,需要妥善的照顾才能生存,一旦设备停摆,禁不起日晒雨淋的考验,花朵马上垂败。有人追求物质享受,不断往上比;或是想太多、做太少,杂念太多、操烦不断,对外在..
学佛者,可以把烦恼减少一点
人生烦恼的事真的很多,不过,我们学佛者,可以把烦恼减少一点。有的人,烦恼就是放在心里,不是为了大自然而烦恼,也不是为了普天下苍生苦难而烦恼。偏偏烦恼的是个人的事情、感情的事情、人和人之间,情仇恩怨等等的烦恼。这就很容易造成心地的台风。知道台风就是气候不调和,在..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的事。没有逆境的事,不值得我们作为人生的灯塔。逆境在佛教中称为“增上缘”,碰到逆境来,应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逆境就如磨玉的磨石,不磨不发光!人事的艰难与琢磨,就是一种考验..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问: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证严法师答:凡夫从无始以来,「一念无明生三细」细小尘埃不断累积,终能囤积成沙漠;层层迭迭的烦恼囤积在心地,会使圆明如镜的清净本性蒙尘,不明天地真谛,也照不清人生道路。法譬如水,可以润苍生。「恶因恶报恶缘,必须纤毫明鉴,因果历历不爽,..
还我们本来面目
我们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说起来很流畅、很顺口,其实往往在这简单易懂的道理上,却无法完全体会其内涵。我们所知道的平等、天真、自由的本性,只是文字、名相上的解说而已,极少有人能了解到真我的心和佛心很接近。因为很多人虽具有「人形」,却不能发挥人身..
在顺逆境中不为所动
佛陀说“睹境不动难”,意思是:身在顺逆境界之中,而能不被它所动,确实不容易。有一次慈济委员联谊会,数千人潮来自南北,但聚会的场所连医院的大厅都无法容纳了,所以换了新的场地——在纪念堂工地地下室。这是临时的场地,音效及通风设备非常差,当天气温..
同理万物茹素护生
1月19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感恩地说,岁末年终之际,许多企业界人士举办尾牙以素食请客,「尊重生命,人情浓厚,很祥和,也表达了充分的感情,又可以彼此感恩,人间温暖可以充分表达。」屠杀生灵谈笑间岁末省思功与过上人开示,推动爱的人间,有爱人间,要互相尊重生命,「平..
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证严上人于晨语开示,有些聪明人反被聪明误,别人见他烦恼痛苦,想要引导他将心事说出来,以道理辅导、帮助他,他却觉得别人知道的自己都晓得,只是自己无法跳脱;如同明知前方黑暗危险,却无法回头。遮蔽无明风自照前途「这就是人的心理,聪明的人什么『都知道』,所以无法接受别..
一念间,火宅或净土
人实在离不开因缘,有人结的缘是劣缘、恶缘,有人结的缘则是善缘、好缘。佛陀曾说「世间如火宅」,而火宅之中亦有清凉的境界――净土。一切唯心,境界能由我们自己去选择,同样一个境界,我们用心去体会,欢喜的是净土,苦恼的即是火宅。无明心火,足以燎原有一位苦恼的妈妈,她的..
圣严法师《生命的主人》
我们若不透过佛法来认识生命,那么,生命的事实,只是无可奈何的一种现象,永远在生死中流转,周而复始。曾有人问我:「为什么父母要把我生出来,让我在这世界上受苦、受难?」其实,不是父母要将我们生出来,而是自己要被生出来,若无业感果报,是不会被生出来的。这虽不是出于自..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崇拜的民间信仰很不相同,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所谓三宝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称为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受用无尽,非世间诸宝所能比。佛宝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
圣严法师《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那么,做一个居士,跟普通的在家人又有什么不同呢?佛教在中国,信仰的人最多,误解的人也最多,多数人所以为的佛教,就是那些供奉偶像的寺庙,那些为死人念经的僧尼,那些木鱼,那些钟磬,那些……就代表了佛教。所以,也就认定佛..
圣严法师《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归依三宝和受持五戒的要求。也就是说,一进佛门,首先要对佛陀生起崇敬之心。虽然佛陀本身无须由于信徒的崇敬而显出他的崇高伟大,也不是由于佛陀有什么权威而强制信徒对他崇敬,而是为了崇敬佛陀的伟大人格和智慧,他将他自己所..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然就会有情绪。我们也大都体会过控制不住情绪,反被情绪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为一时情绪冲动而犯了错,事后却又懊悔不已。情有很多种,第一种是情操,例如哲学家的情操、艺术家的情操、宗教家的情操,以及政治..
圣严法师《大悲咒与大悲忏的修行入门》
经忏,种类繁多,以观音为主的《大悲忏》仅是其中之一。是与观世音菩萨的甚深因缘罢,整个飘摇、动荡的青春,我日日所拜、所持的,即是《大悲忏》。但是,《大悲咒》与《大悲忏》是不是一样呢?两者究竟有何关联?又有何差别?《大悲咒》与《大悲忏》两者系出同源,皆出自《大悲心..
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有一个活着的身体。生命的整体,包括生命的过程、生活的状态和生存的事实。而什么叫关卡?不安全、不快乐、不幸福、不健康、不顺利,全都叫关卡。大致上说,人生的关卡有五种:第一是生活的问题,第二是感情的问题,第三是失业的问题,第四是健康的问题,..
圣严法师《解铃系铃》
问:法眼文益禅师有一次问弟子:‘虎头金铃,是谁解得?’大家都答不出来。泰钦禅师正好路过,答了一句:‘系者解得。’这个公案不见得大家都听过,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却人人都知道。请师父从禅的观点来解说。答:‘解铃系铃’的源头..
圣严法师《好事多磨》
俗话说:‘好事多磨’,成就一桩世间好事,尚且要费尽心力,突破重重困难,何况是修行?修行路上,从凡夫到成佛,一个障碍接一个障碍。有时障碍确实存在,有时是自己一边走,一边制造障碍,而使自己必须跌跌爬爬地通过这些障碍。有一次,我上楼梯,有人喊:‘师父..
李连杰与圣严法师座谈记实
当扬名国际的影星,遇上宗教界知名法师,他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无名问无明,世间种种犹如过眼云烟,如果心有佛法,利益也将摆两边,真正的菩萨,是自利利他并行。座谈人:圣严法师(法鼓山禅修文教体系创办人)李连杰(国际知名演艺工作者)主持人:叶树姗(电视新闻主播)纪录..
圣严法师:禅的心灵环保
环保一词,已是非常流行的现代语,它的意思是: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自然生态,使之产生自然的调节。如果破坏了自然生态的自然调节,就会为自然带来灾难,为人类的生存造成危机。一、什么叫作环保人类也是自然生态之一,破坏了自然生态,人类大众本身就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佛教主张..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
《心经》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即使不识字的老菩萨们也多能背诵,因此讲《心经》的人特别多,听的人也最有兴趣。今天不仅这大礼堂满座,连走道上也都坐满了,这并非我圣严的魅力,而是由于《心经》实在太吸引人了。大家都知道佛法是讲‘空’的,‘空’究竟是..
圣严法师《人的三世因果观》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乃说明十二因缘的流转和还灭也是离不了空性。从无明到老死一共有十二个阶段,显示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过程,这是佛法里很重要的理论和观念。佛法讲众生,是包括六道中的一切众生,而十二缘则是专从人的..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
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情绪管理智慧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简而言之: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人生,真的有很多不公平要去接受。生活,难免出现逆境。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用智慧把责任负担起..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如何理解佛教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