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坐在禅堂里,表面上在打禅七,可是在心里是打妄想。这个妄想,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饿鬼,忽然而畜生。种种妄想,都离不开贪嗔痴。说是勤修戒定慧。可是不修戒定律;说是息灭贪嗔痴,可是不息贪嗔痴。就是这样怪,不但一生一世是这样,而且生生世世都是这样。所以在六道..
无明
宣化上人:烦恼即菩提
佛见一切众生有生老病死四大苦,所以才发心出家修行,研究解决这四大苦的问题。我们人不知不觉之中就出现烦恼。有时现之于色,有时藏之于心,有时候,无明一动,什么也不知了。无明一作怪,就糊涂了。所以烦恼是障道的因缘,修道的绊脚石。话又说回来,不能没有烦恼,为什么?因为..
宣化上人:变化气质,改良习气
大家聚合在一起学习坐禅,实际上禅不仅是坐,而是站着、走路、躺着都在参禅,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开这个,便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禅,即是“静虑”。把念虑归一,即是集中精神,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为什么人..
宣化上人:人生如梦亦如影
要离苦得乐,必须修道。内修克己复礼,外修断欲去爱。有首偈颂,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念出来,作为参考: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灼一生身似水泡浮妻财抛下非君有罪孽将形难自欺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乎不求大道出迷途:我们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
宣化上人《皈依三宝要守戒》
今天你们各位都正式皈依三宝和皈依戒,本来在佛教里,一般只皈依三宝没有皈依戒。因为佛入涅槃,一切众生都应该以戒为师,所以现在给你们说皈依的时候,顺便也要皈依戒。什么叫“戒”呢?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佛教徒很多都犯..
宣化上人:畜生法界
畜生好贪,多而无厌;将黑作白,是非莫辨。前边所讲的七个法界,都是好一点的法界,可以试一试,到那儿去作一作戏去。唯独现在这三个法界,这不可以尝试的,不可以去试试看的。你试试看,恐怕就跑不出来了。「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你把这个人身失去了,一万个大劫恐怕也再得不著..
宣化上人:妒嫉别人,得愚痴果报
不要自私自利,不要有一种妒嫉障碍心。对佛法,我们明白了,如另外一个人比我更明白,切记不要生一种妒嫉心,你若妒嫉人,自己将来要受愚痴的果报。在佛法里边,自己尽自己的心,切记不要生妒嫉人的心,不要生障碍人的心。不是说,有一个人开悟了,我没有开悟,喔,气得不得了:「..
宣化上人:华严经所在处就是佛所在处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如甘露的法雨般润泽一切一切的众生。这一部华严经也等于太阳,普照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温暖。华严经也就等于大地,能生长一切万物。所以,有华严经可以说是正法久住的时候。华严经,也就是法界经,也就是虚空经。尽虚空..
宣化上人:当断世间五种辛菜
当断世间五种辛菜,应该首先除其助因,这个助因是什么呢?就断世间所有的这五种辛菜。五种辛菜,前边已经讲过了,就是葱、韭菜、薤、蒜、兴渠。薤,就是一种很大的头,有野生的、有家里生的;好像在外国吃的洋葱,那很大一个头,都可以说是薤。蒜,就是garlic;葱,是(green)oni..
宣化上人:了生死才是最要紧的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现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门。你不要看轻这念佛法门,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就有一尊化佛出来,这是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见的,所以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并且你这一念佛,你就会放光,啊!这一放..
宣化上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
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愚痴和爱。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愚痴和这个爱。愚痴和爱,可以说是两个,又可以讲成一个。愚痴是一个,爱是一个;又愚痴,又有爱,这是分两个讲。若合上一个讲,就是痴爱;因为你这个无明,变成什么都不明白,就知道爱,一天到晚就想这个东西,想这..
宣化上人:无明就是贪瞋痴慢疑
无明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恶业,能令人颠倒发狂。(1)贪心,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2)瞋心,对逆的境界生瞋恨,发脾气,不是骂人,就是打人,甚至杀人。这都是瞋恨心在作怪,令人失去理智,意气用事。有这种心理的人,能令社会不得安宁。(3)痴心..
科技进步的危机
所有的人类,一切一切都是向外驰求,心外求法,越跑越远,总也追不上。但越追不上,越要追。这叫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各位以为电脑、电视、电话、电冰箱等等是好东西,其实这皆是一种表法—在外边迷人之物,令人执迷不悟。可是你若真明白了,也能助你觉悟。就如眼耳鼻舌身意..
自性里都有自己的「音乐」
中国字都有它的意思,造字循着一定的法则,造每一个字时都有解释。中国文字依六法构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如“马”字有四条腿,“鹿”字上有一点,“羊”字上有两点,都表示鹿和羊都有角。“牛”有一撇,因为牛..
去「我」相修忍辱
忍辱是逆来顺受,无我相、我执、我见,常观想:“未生之时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假名我,转眼蒙眬又是谁?”去我相,就可逆来顺受。学佛法是必须躬行实践,若遇逆境仍能如如不动,才真正领悟到妙法莲华经之妙处。不要执著“我”相,这个“我&..
静坐的功德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人若能静坐,就算很短的一刹那,在这时候他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一切尘劳、妄想杂念皆止,则一切智慧、辩才便生起。这时,认识法的本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明白法的自性本来清净不动,便能返本还原。恒沙七宝塔是有为..
宣化上人808条语录
宣化上人语录简介本书共搜集八百余条宣公上人自一九六二年赴美,至一九九五年在美示寂,数十年间对四众弟子所作的开示精要。每一条的讲述,皆言简意赅,指出修学的要点,不论是修身处世或学道成佛,若能依教奉行,必能得其法益。同时值此邪师邪说横行的末法时代,上人的真语实语,..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在楞严经里,有一段讨论二种颠倒妄见。什么是二种颠倒妄见呢?第一是众生别业妄见,即单独所造之业,是个别的,和众人不同。自己见解特别,行为特别,在任何场合中,都是标新立异,自认第一,损人利己,好高骛远,妄见妄为,所造之业就自作自受,和众人不相同。第二是众生同分妄见..
生死自由的六大宗旨
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不知道在做什么,糊里胡涂地生出来,又糊里胡涂地死去。在生和死的期间,为名而颠倒,为利而颠倒,为色而颠倒,为要吃好东西而颠倒,为享受而颠倒。为什么会颠倒?就因为没有认识做人的本分,所以忽天忽地,由生到死总不想求一个真正的明白,了解做人的..
宣化上人:漏尽通
从前有位罗汉,带着新收的徒弟去游历,他这个徒弟一路上背著衣单行李,而想:‘行菩萨道是最无上的,我一定要发心修菩萨道,来度一切众生。'徒弟这么一想,罗汉立刻就知道。‘啊!'他想:‘徒弟现在发菩萨心了,而我只是个罗汉,我应该来背著行李。'于是就把徒弟所..
宣化上人:四种清净明诲是照妖镜
一般的学者说:《楞严经》是假的,不是佛说的,又有什么考证,又有什么地方记载。这都是他怕《楞严经》,没有办法来应付《楞严经》这个道理。《楞严经》中他们所最怕的,就是《四种清净明诲》。这《四种清净明诲》是照妖镜,把所有妖魔鬼怪都给照现原形了;还有那个《五十阴魔》把..
证严法师:要看「透彻」,不要「看破」
常听人说:“我看破了!”其实遭遇困难时,应该将问题“看透彻”,而不是“看破”。看破是消极的态度,很容易走上极端,不计后果、任性胡为。心灵被五毒覆盖极端行为伤人害己真正看透生命的人,无论顺境、逆境都能看得透彻,内心就像一片透明清净的..
证严法师:离欲、精进
何谓精进?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退”。做任何事,必须专心才做得成;无有二念,才能进步。若要完成功德事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信心,二是精进,三是摄持,四是智慧。佛陀在世时,因为众生多烦恼、多无明,以致造业。佛陀得道后,为了改正众生观念..
证严法师:眼明不如心明
人生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摸索,有人眼睛雪亮,但心灵黑暗,有人虽然眼盲却心地明亮,当然有人心盲眼也盲,那就很苦了。其实,心盲比眼盲更苦,这样的人生总在无明中,茫然不知前途,真的是苦难人生。在吉隆坡有位阿兹莎,她四十四岁,和一般人一样结婚生子,对家庭有所期待,但没想到..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了,何需“佛”救济。知道反省过去才是正确的人生,若只是随着日子消逝,而纸醉金迷,这叫做颠倒众生..
证严法师《四十二章经》
现代生活已迈入高科技,而讲究科技的结果,往往容易使人迷失在制式的度量中,比如:求学时总是在乎成绩高低,科系出路的好坏;求职时也会在乎收入的多寡,升迁的快慢。当一切标准都被量化时,心中的尺度就如一把弹簧秤,时时评量着所获得的报酬,一旦弹性疲乏,人生准则即顿失依止..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一、欢喜地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须具备什么条件呢?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所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
证严法师:四念处
前言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世间的宗教有些是有组织性、有教育性的,例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然而,在这些有组织的宗教中,教育内涵最丰富的,莫过于佛教。佛教的团体与组织非常殊胜,其教团最显著的特色是--僧团庞大,弟子杰出。如大迦叶、舍..
证严法师: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这种人生无不就是为了一个“贪”字。可知道,无明烦恼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累积,所以每个人应该自我调整好心态,守持简单淡泊的生活,身心才能清净,也是最健康。△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佛典云:“知足之人..
证严法师《净因三要》
净因第一要一.孝养父母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世间之孝与出世之孝道在寻常日用中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修学佛法,主要是为了去除内心的污染,清净自我的心地。所谓清净心,即人性本来没有沾染污秽的这分善性——善良的本性。既然本来就是善性,本来就清净,为什么还需要净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