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

八大佛教圣地事迹简介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在印度佛教遗迹中,素有“八大圣地”之说,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众,所在八大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此八处记载于《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以下一一介绍其事迹:一、佛出生地蓝毗尼(Lumbini)园:蓝毗尼译为“解脱处”,在古拘利国与..

佛教中的三界及六道轮回的真相揭秘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六道业因:人道是主要造业地,是六道“源头”。人一生能造百千万亿生死业因业果。人生一世,为一期因果告一段落。下一期因果如何开始,取决于此生造作及命终时起于何心。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

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显现黄金般的颜色呢?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全身的颜色不是真金色的话,那么我就不能圆满成就佛道。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便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红种人肤色的差别。因为种族肤色的不同,而产生了种族之问的距离与纷争。每一种..

《百业经》:一只孔雀愿力成熟转生孔雀--素食学佛网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

《百业经》:(97)给孤独 依给孤独得佛授记--素食学佛网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七:舍物舍身而求法89--素食学佛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释迦牟尼佛广传七、寻法品89.舍物舍身而求法七、寻法品89.舍物舍身而求法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执政之地上,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净饭施主,财富广积如同多闻皇帝。他经常前往大海取宝,以各种至宝满众生所愿。他有次将从宝洲..

净土法门法语:如此修福,后福无穷

护持学佛网1佛教我们修福积德,才能真正改造命运,没有福德纵然得到了,也很快失掉。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你修因就得果。财施得财,法施得聪明智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2心地清净是最大的福报,这是福报的根基,心地不清净,做善事,有福,是“有漏的福报”,有..

佛祖涅槃前为何将佛法托付给迦叶和阿难?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佛陀托付佛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语迦葉曰:“汝今年已朽迈,无少壮之意,宜可受诸长者衣裳及其饮食。”有一天,佛祖在给孤独园,佛祖对大迦叶尊者说:您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比年轻人,你可以接受长者的长期衣食供养。大迦叶尊者..

怎样通过体征判断临终亲友将投入六道中的哪一道?

一、临终投生六道的相状大王当知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投生地狱道的相状大王何等名为当生地狱十五种相。一者于自夫妻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者举其两手扪摹虚空。三者善知识教不相随顺。四者悲号啼泣呜咽流泪。五者大小..

净宗第一人—大势至菩萨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这个几句都是经文里面的话。从这几句,可以说将大势至菩萨已经给我们很详细的介绍出来了。可是初学之人,看了这个简单的介绍,对于菩萨殊胜的功德很不容易体会,原..

神奇咒语之:功德宝山礼品神咒

功德宝山神咒原文: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唵。悉帝护噜噜。悉都噜。只利波。吉利婆。悉达哩。布噜哩。娑嚩诃功德宝山神咒注音:námófótuóyě。námódámóyě,námósēngqiéyě。ōng。xīdìhùlǔlǔ。xīdūlǔ。zhǐlìbō。jílìpó。xīdálǐ。bù..

龙:佛门里的大护法

龙女礼佛图龙在佛教里扮演护持佛法的角色。以下的龙王在现在佛记的记载里。难陀、优婆难陀龙王佛陀未出家时为悉达多,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太子最初诞生在蓝毗尼园,难陀和优婆难陀两位龙王兄弟,于天空吐水,两股净水左温右冷,从空而下,为太子沐浴。娑竭罗龙王《法华经..

18类与数字有关的佛教名相

一、有关一的法数:一刹那:极短暂时间。一弹指:短暂时间。一阐提:极恶、缺乏善根的人。一心二门:一心含真如、生灭二门。一心三观:于一心中观空、假、中三谛。一心不乱:专注一境,心不散乱。一念三千:凡夫一念当中即具足三千世界的诸法性相。一念不生:不起任何心念的境界。..

占察善恶业报经译文

这些是我(阿难)据说的,那时佛陀、婆伽婆、已具备一切聪明的觉者,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应用大神通力,展示广博肃静清净无碍道场,为无数大众,演说深奥的六根相聚窍门(楞严经有六根互用为一根的说法)。那时大会中有一个菩萨,名叫坚净信,从座位上站起,整理衣服,裸露右肩,..

【禅定】什么是禅定?佛教禅定若何修?

禅定(佛教解释)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狼藉之状态,或曰禅为dhya^na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作禅定。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与坐禅同义。五家参详要路门附录(大..

惊心动魄!十五位法师与居士经历过的地狱见闻实录

序善导大师言:唯知今朝贪酒肉,不觉地狱尽抄名;一入泥犁受长苦,始忆人中善常识。都是近代的真人实事,每篇简短扼要,醒世力强;且其见闻者,多是鼎鼎有名的近代高僧,可说人格包管,公信力高。释慧净谨识佛历二五四八(公元二○○四)年七月十三日一、宝光和尚入冥所见绍兴樊江..

《佛说大乘无量寿肃静清净平等觉经》原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肃静清净平等觉经开经偈无上甚深奥妙法百切切灾害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识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吴支谦译《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如来会》唐菩提流志..

净土法门:把一切众生都看作阿弥陀佛

「可见凡夫业重,临终之际,更多颠倒」,这是令人无穷感叹的一桩事。「复以四大苦逼,痛不可言,何能正念持名」,在这个时候,一般人都是这样的。这个四大是讲病苦。临命终时人要断气,神识离开身体,那个痛苦,佛经上用一句话来形容,「犹如生龟脱壳」,像乌龟一样,活的乌龟,把..

净土法门:这些鬼王都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应化在其中

这里面有『无量鬼王』,这些鬼王都是归阎罗天子管辖。他们都到忉利天,『来到佛所』,这是跟地藏菩萨一同来参与这一次法会。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这一会,这是最后的一会,在入般涅盘之前最后的一会。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第一次法会是在菩提场禅定当中..

净土法门:随文入观,读经才得利益

九八年早餐开示—随文入观:读经才得利益(共一集)1998/7/21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20-013-0721你们同学如果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最好是写在纸头上,放在我这个地方,我给你解答。平师问读《地藏经》的问题,我想这是很多人的疑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常常读诵《地藏经》,可以得到地..

净土法门:那一念真心忏悔是多么难发现

菩萨在三恶道劝导这一切恶道的众生,让他们觉悟、忏悔、回头。凡是在恶道里面,能生一念真实忏悔心,都能够立刻脱离恶道,这些事情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很多很多。有许多同修看到之后不能生信,以为一生当中造了许多的罪业,堕在恶道里面尤其是不容易脱离,这经上讲的是堕落恶道很难..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恶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这是比喻众生听经闻法忽然觉悟,知道贪瞋痴慢是自己严重的病毒,知道外面五欲六尘是不良的诱惑,他真的明白、真的觉悟,他晓得那是恶道。起心动念与贪瞋痴相应,决定是造三恶道的业。你今天造恶道的因,哪有不受恶道之果?..

净土法门:能不能将来也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走得潇洒自在?

贪瞋痴是最严重的病毒,六道三途是它变现出来的。我们人在一生当中常常有病痛,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因为你的心里面有这三种病毒,你才会生病。你心里面没有三毒,你怎么可能生病?里面有病毒,外面则有邪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邪染,内外结合你怎么会不生病?病是从这里来的。..

净土法门: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好了,戒定慧就具足了

听经听多了,能够懂得这些道理,这叫什么?解悟,解悟不管用。譬如我所说的这些境界,我都能说得出来,我是解悟,我说得出来,我做不到!譬如我能把清净法身讲得清清楚楚,圆满报身也讲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不能证得。我在这个世间看到一切人与事还是有分别、还是有执著、还是有不平..

净土法门:什么是第一善?什么是第一德?

「佛之善根,念佛最胜」,世间不少人知道,人生在世应当要积功累德、要断恶行善,很多人知道。什么是第一善?什么是第一德?知道的人不多。世尊为我们说出,忆佛念佛是第一善根,忆佛念佛是第一功德,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我们相不相信?实在说,不能说不信,也不能说全信,半信半..

大安法师:华严大士赞叹念佛法门

华严大士赞叹念佛法门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是一个孝子,大孝子,他把自己的母亲迎到寺院,就引导她念佛。他的母亲呢,开始就想家、想儿女,念佛念不下去,一见到她儿子的面就是谈家里的事,所以长芦宗赜禅师就劝她,她还是心安定不在念佛上。所以长..

大安法师:念佛具足止观

念佛具足止观【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

大安法师: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

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原文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

大安法师:净土一法的传承

净土一法的传承【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印光法师文钞》这里把净土法门的传承,给我们做了一个梳理。这个传承要追溯到《华严经》,净土一法的传承。《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

大安法师: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印光法师文钞》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它的纲宗要领是四大部分——教、理、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