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佛陀证悟的宇宙真理是「苦、集、灭、道」,由苦、集、灭、道而展开广大无边的佛法。然而这只是佛陀就真理的本体而设定的义理层次,经过了世间的实践,就发展成为「四弘誓愿」:所谓苦谛,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谓集谛,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
闻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民间信仰」的看法》
人是信仰宗教的动物,丹麦哲学家齐克果(SorenKierkegaard,1813-1855)说:「做人就是要做宗教徒。」他认为「如果不信宗教,不如去自杀」。这句话说得或许稍嫌偏激,对无神论者而言更不以为然。不过信仰宗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星云大师说:「信仰是一种出乎本性,发乎自然的精..
星云大师:佛教对「修行问题」的看法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佛学讲座’于红磡体育馆连续举行三天。讲座圆满后,大师又应香港理工学院院长潘宗光先生之邀请,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晚间七点三十分,到该校的李嘉诚楼与智度会的学员举行座谈。智度会是由潘宗光校长所发起,成员包括..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经里有一部‘无问自说’,也就是佛陀未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但是翻开大藏经,除了《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说以外,几乎所有经典里都有一位当机众,由他代替与会大众向佛陀请法,再由佛陀解答释疑。例如《..
星云大师《佛教的财富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记得不久前,在南部的高雄举行电影金马奖的颁奖典礼。那个时候我们从报纸上可以看出,所谓‘一票难求’,要想进去参观金马奖颁奖,是非常不容易。现在,我们北部的人士,为了追求真理,研究佛学,听讲佛经,也是‘一票难求’。对于..
星云大师《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各位到这里来听佛法,承受佛光的加被,我虔诚地为各位祝福。从今天开始,在这三天当中,各位只要有空来到这里,听到说法的音声,我们所有发起演讲会的各个单位,和全体的工作人员,都将虔诚地祝祷各位,平安吉祥如意。我在三天当中连续要讲的题目只有..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命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徙们,大家晚安!阿弥陀佛!从今天起,用三天的时间,今天第一天讲“佛教的生命学”,明天讲“佛教的生死学”,后天讲“佛教的生活学”。佛教里面常讲世间、人生,都有三个原则,即所谓的体、相、用,生命是人间的体,生..
星云大师《学佛的次第》
第一篇信解行证壹:前言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浩瀚深广,初学佛者欲一窥佛法堂奥,究竟应从何处著手?佛法是历久弥新,万古不变的真理,经得起时空的考验,我们可以从信、解、行、证四个次第来实践佛法。贰:信一、信的意义信,指对某一种宗教能专注不疑而生起崇仰的真诚心理状态,也..
星云法师: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佛教道场往往对发心捐献的信徒说:「功德无量!将来阿弥陀佛会保佑您。」对于前来贡献劳力的义工,也总是说:「功德无量!将来阿弥陀佛会接引您。」凡是对佛教有贡献的人,寺院的主事者经常都会说:「阿弥陀佛会添福赐慧。」每当听到这种说法,我心就想:「信徒为佛教奉献布施,为..
星云大师:感动是最美的世界
有许多人问我:「是什么力量,使得您在面临这么多的横逆阻难下,还能屡仆屡起,永不灰心?」我想:这与我生来容易感动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很容易被一个人、一件事所深深感动,因此呈现在我心里的世界,永远都充满著光明美好,从而鼓舞我不断向前迈进。影响我毕生最深刻的..
星云大师《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一篇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壹·前言佛陀将宇宙万有的事物,归纳为色、心二法,也就是物质现象与精神活动。但是众生根器不同,迷悟的程度也有差别,所以对于心法不能了解的人,佛陀为他说五蕴:色、受、想、行、识;对色法认识不清楚的人,则为他说十二处:眼、耳、鼻、舌..
星云大师《怎样做一个佛教徒》
第一篇皈依三宝壹·前言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它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
星云大师:小,不能忽视
一般人皆贪多求大,即使在目前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世人以短小精薄为美,也多从其眼前的实用利益著眼,例如:小书易于携带,小车便宜省油。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小”而不起眼的人、事、物,其未来性往往不可限量。例如:“小”砂石混在水泥中,可以建..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生活》
第一篇四恩总报壹四恩总报的意义经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这因缘和合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因缘条件。以人类生存的条件来说,父母生养我们,是亲情因缘;师长教育我们,是学问因缘;农工商贾供应我们的生活物品,是社会因缘;生存的环境没有污染,是..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从人道到佛道壹·前言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维摩诘经》说:「菩萨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意思是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
星云大师《佛教的净土思想》
第一篇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壹·前言净土思想并不仅属于净土宗,也不只局限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论》这三经一论的宝典;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都提及净土法门,都可以看到净土思想的信仰。其中以弥勒菩萨的净土思想为最早。东晋时代,净土宗..
星云大师《佛教的人生观》
第一篇苦乐交集壹·人生之乐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辣,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追求快乐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人生有那些快乐呢?金榜题名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孝是快乐、财源滚滚是快乐、大病初癒是快乐、喜获麟儿是快乐、苦尽甘来是快乐……。大体而言,..
错误不能一直下去
记得二十多年前一次法会的前夕,我到会场巡视,发觉所有的设计、布置都不合理想,便将主事的弟子叫来问话,她皱着眉头表示:「明天法会就要开始了,无法再作任何改变。」我当下责问他:「你要知道,错误不能一直下去!」结果大家连夜拆除,重新布置。第二天,人人称赞会场庄严殊胜..
被人「利用」开拓了无限的「价值」
刚来台湾的最初几年,我居无定所,因此经常随喜帮助别人,有人兴学,我帮忙教书;有人办杂志,我协助编务;有人讲经,我帮他招募听众;有人建寺院,我助其化缘……,更有些老法师发表言论,怕开罪别人,都叫我出面,我则义之所在,从不推辞。因此,一些同道们都笑我说..
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时,有一次在路上,一位正在扫地的沙弥来问我:「我常看到有人送面给您吃,为什么别人都喜欢煮给你吃,却不煮给我吃呢?」他问得天真,但我一时却不知要怎么说,看他在扫地,即刻回答他:「只要你好好扫地扫个十年,自然就会有人煮..
星云大师的忏悔录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往往在忏仪课诵中念到这首偈子,心里真是惭愧交加。我今年六十七岁,回忆往事,令我忏悔的地方实在很多。我十岁那年,中日浴血抗战,父亲到远地经商,一去杳无音讯,此后生死未卜。惭愧如我,多年来既未能克..
宁可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悲
一九九二年,与佛光山合办敦煌古展,在筹备工作上十分尽心卖力的胡嘉华小姐曾对我说:「大师!您是因为慈悲才到红尘里来的!」对于她的过誉,我愧不敢当,倒是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绪,使我想起五十多年前,我刚出家不久,合尘法师曾说过一句话,自觉深得吾心,那就是:「一个人宁可..
说闲话的害处
佛陀在信众集会听经闻法的场合要阿难把糕饼分送给在场的人。阿难按照一个人一块饼利和共均。分到一位美丽女子面前时,两块饼粘在一起,怎么分也分不开,阿难干脆两块都给她了。不料大家闲话纷纷。阿难听后,又难过又泄气。佛陀特地为阿难开导道:“为什么别人批评我们?那是因..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中的修行,能够在日常生活里实践佛法,就是修行。因此,佛教徒的一日行,从早晨起床到夜晚养息,乃至日常的待人接物,语默动止,都要效法佛菩萨,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如理生活,如法做人处事,以期达到自在人生,离苦得乐。..
慧律法师答:请师父讲一些鼓励大众修行的话!
问:请师父讲一些鼓励大众修行的话!慧律法师答:说到鼓励他人,古来高僧大德,都离不开下面这几句话。学佛第一个要有长远心——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刚进入普觉佛学社的学长,大一刚进来,就发心说要出家,大二交到女朋友,后来就结婚了!现在,住在美国。这就是..
慧律法师答: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感觉学佛没有那种力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问: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感觉学佛没有那种力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有时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可是,有时候突然又想到世界没有一样是恒久的,但是真能了解世间是无常的时间也不多,而且从本性发出来的心力更是很少,觉得自己学佛很不踏实,不知如何突破?慧律法师答:初学佛..
大安法师答: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吗?
问: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忆佛念佛”的问题。是否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往生的条件问题。往生的条件乃是信愿持名。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时一定要有正念,一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生。否则..
慧律法师答: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
问: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慧律法师答:这个问题问得最好。你内在里面一直在烦恼,莫名其妙的烦恼,我们不想让它烦恼,它也烦恼,这个就是修行的大问题所在。内心的世界没有处理好,那么,对外在的世界就更没办法去适应。我们内心的世界,本来的真心没有显现..
慧律法师答: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慧律法师答: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不能反射太阳光?诸位,不要忘记,靠他力,还有一个重点,你的镜子要干净的,干净的镜子自然..
慧律法师答: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问:怎样才能断除妄想?慧律法师答: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就多了那一念贪心,贪心,这念贪心其实是多的。钱,自性本来空;贪心,本来也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