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赞叹的僧伽吒经(编辑者:阿兮子1126818758)——献给与《僧伽吒经》有缘的众生,愿法界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僧伽吒法门的大利益、大福报,凡看见本文的有缘人当下便与《僧伽吒经》结下无边福缘、善缘,并能生生世世受持此经,南无阿弥陀佛!!!1、天祥精舍僧伽吒经专区:http://..
发心
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目录1简介2净业正因3孝道师道4净宗三皈5守法6觉是佛法7深信因果1简介佛学术语,净宗修学以净业三..
比供佛还大的功德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讲:“俱胝那由他刹土,所有无量诸供品,恒时以此供圣士,不及慈心之一分。”意思是,将尽虚空、遍法界的清净以及不清净的一切佛刹里都装满各种珍贵稀有的供品,以此恒时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但是这么大的功德,也比不上一瞬间的慈心或愿菩提心。为了利益..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行;亦兼指出家修道者,与沙门、比丘同义。为在家之对称。又以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故又称出尘。出家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穿着坏色之衣,故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染、落染。比丘、比丘尼、..
佛教经典名句一百句,看懂学会你就成功了一半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6...
什么五戒是良师
五戒是良师妙莲老和尚开示目录壹.五戒是良师-第一条:不杀生戒壹.五戒是良师-第二条:不偷盗戒壹.五戒是良师-第三条:不邪淫戒壹.五戒是良师-第四条:不妄言戒壹.五戒是良师-第五条:不喝酒戒贰.不说四众过戒参.结劝奉行肆.戒海释疑壹?五戒是良师一、止恶修善依佛戒在未讲..
五戒相经笺要集注
五戒相经笺要集注五戒相经笺要集注序◎广化律师夫五戒者,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戒之根本也。佛法以五戒开演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甚至梵网菩萨十重四十八轻之一切戒法。依之渐次修学,三聚悉持,清净无犯,得圆满成就尸罗波罗蜜,甚至圆满无上菩..
关于居士五戒的介绍
居士五戒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人人能够准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个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削发人。因为..
什么是皈依三宝的意义
皈依三宝的意义星云法师目录皈依的意义三宝的意义三宝的种类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的法度模范皈依三宝的利益皈依者应留意的事项若何做一个佛教徒附录--三宝的呼唤皈依的意义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济、救护之义。三皈依是指归投三宝、依靠佛、法、僧三宝,借着..
皈依三宝的介说
皈依三宝的介说惟觉法师皈依三宝的介说(一)于自由时报92.08.14(四)刊载皈依三宝,一般称为三皈依。佛教所说的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及僧宝。古德云:「滔滔苦国内,三宝为舟航;炎烈焰宅内,三宝为雨泽;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塔。」说明三宝对众生的恩惠恩泽无穷无尽。「滔滔苦国内..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云南鸡足山释圣闻汇编释题优婆塞译为近事男,或清信士。南山《行事钞》引《杂含经》云:何名优婆塞?在家清白,修习净往,男相成就,口说三皈是也。五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言戒、喝酒戒。二埋律师《在家律学》:提到戒,就有四位分别:戒法、戒体、戒行、戒相。..
皈依共修仪轨
皈依共修仪轨皈依,不仅是走入佛门的需要手续,也不仅是一次典礼就能大功告成的,其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方法。皈依,是对三宝最真切的信赖,是对佛、法、僧全身心的归投,这就需要在学佛过程中不时修习。唯有赓续强化,才能真正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如斯,方不至于在学佛路上迷..
五戒修学述要
五戒修学述要净界法师主讲第一卷《五戒修学述要》。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放掌。那么我们从今天开始有四堂课的时间,要跟人人合营的来进修这个五戒在修持上的一些重要的观念跟方法。那么在讲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说明,就是诸位在两天之后就要再受五戒了,当..
《仪轨》中发心的说明
《仪轨》中发心的说明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是建立在发心基本上。不仅修行如斯,生活中,我们天天也在发心。无论工作照样进修,若无心的介入,将一事无成。所以,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本。以什么心干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现有的心行基本是凡夫心,这就影响到日常的一言一行..
《仪轨》中懊悔的说明
《仪轨》中懊悔的说明发心之后,须以英勇心修习懊悔。在无尽生射中,我们积累了太多罪业,并将尽未来际影响着我们。唯有真心懊悔,才能消除这些不善业力。懊悔,首先要发露往昔以来的各种罪业,直面自身问题,生起真切悛改之心。《仪轨》中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恰是对各种罪业..
皈依的修习
皈依的修习皈依的最终目的,是于自身成就三宝具有的品德,这一过程贯穿了佛法的全部修行。是以,皈依后还须反复修习,不时强化,藉由三宝功德转化现有生命。佛法的一切修行,都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有关于此,大小乘经论中有着丰富内容。在原始经典《阿含经》中,主要表现为三..
皈依的利益
皈依的利益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认为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著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但不执著利益,并不影响应得的利益。事实上,学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暂时利益,即人天福报;一是究竟利益,即成佛。《金刚经..
布施的五大功德
布施的五大功德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林中。当时,有一位名叫师子的大将军前往拜见佛陀。将军见到佛陀,便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然后恭敬的坐在一旁。佛陀问师子大将军:「师子!你平日仍然持续布施吗?」师子大将军回答:「是的,世尊!我还是常在四城..
贫穷妇人忠诚清扫精舍 获大福报
贫穷妇人忠诚清扫精舍获大福报。(图片来源:资料图)祇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天天,僧众肃静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出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汉家,在耳濡目染下心生欢乐,和三宝结了善缘。多么肃静的佛陀,多么和合..
净土法门法语:于一切法当中分别执着这就是他苦难的根源
1许多同学学佛之后,都发心要度众生。2要怎样才能度众生?要有品德、有学问,才能度众生。所以我们要修德、要勤学。3譬如一个家庭里面,人口很多,生活非常困苦,非常孝顺的儿女怎么办?赶紧努力求学,希望自己学成之后,将来能够飞黄腾达,使一家生活能够改善。4他有个目标、有个..
净土法门法语:不懂得修因,哪里来的果报?
1现在的人,头脑里面第一个想到的是财富。财富从哪里来?佛告诉我们,世出世法都不出因果的定律,果报从哪里来的?从“因”来的。财富是果报,“因”是什么?你过去生中的布施、供养。2世间人哪一个不想拼命赚钱?可是他不懂得赚钱的方法,他用尽心机去赚钱,他不知道,他赚到的都..
净土法门法语:请转法轮,请人难,不如请自己
1普贤十大愿王,从第一到第五都是成就自己的德行,自行;下面两愿“请转法轮”与“请佛住世”是化他。自行之后要化他,化他之前一定要自行,自己德行、智慧没有现前,怎么能够帮助别人?2所以发心弘扬正法,普贤十愿不能不认真学习。自己认真努力,成就之后,那就得请转法轮。请转..
净土法门法语:老实念佛比多闻高明,老实不容易
1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譬如净土法门叫你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对于老实人来讲,他能接受。你叫他老老实实,叫他一切放下,他就真做到了,他真干。2可是这个方法,如果对知识分子就不行,知识分子说我为什么要放下?如果不把为什么要放下搞清楚,他不肯放下,所以他要用观下手,这是两..
净土法门法语:能随喜才能“请转法轮”
1随喜功德无量无边,能随喜才能“请转法轮”。给诸位说,做功德里头第一大功德是什么?是请善知识讲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善知识来讲经,听众很多,这里面有一个、两个觉悟了,明白了,回头了,断恶修善了,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2现在社会一般大众都认为做法会——做水陆法会、拜..
惟觉长老开示:正定,枯定,邪定
(一)、修行要有目标,借使没有目标,就轻易走错路;有了准确的偏向,才能圆成佛道。修行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要一步步地落实修行,福慧双修、定慧等持、悲智双用,就能和佛陀一样,万德肃静,福德、禅定、聪明,都达到最圆满的境界。修行的过程如同读书,从小学..
戒毓法师:入禅之门三方法
入禅之门三方法:第一要发心,发心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正人、一个世间的圣人、一个安闲解脱的人、一个觉行圆满的佛。入门,贵有发心;第二要笃行,找到自己的心,让心安住在每个当下,不时管住自己的心;第三要闻思,要有阅读思虑的基本和能力,没有经由大量的闻思,..
出家修行该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行;亦兼指出家修道者,与沙门、比丘同义。爲在家之对称。又以出家乃远离世俗之尘,故又称出尘。出家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穿着坏色之衣,故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染、落染。比丘、比丘尼、..
佛堂的安设与供养
供佛前准备如果我们在家修行,便应在家中有一个修持的地方,在这里安置佛坛,日常的功课也在这里修诵。在西藏,一般家庭都会把最好的一间房建为一个小佛堂。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但可以在家中一个较清静的角落布设佛坛及修持。这个角落或房间不拘大小,但最..
为什么要发愿和回向
我们种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若是没有回向,就像一个很好的东西没有善加使用而白白浪费了。做功德首先有发心,中间有正行,最后有回向。发心就像头一样;正行就像身体、心脏、生命一样;回向就像脚一样。就像一个人要去一个地方,这个人要有头、有脚、有身体才能到达..
如何在生活中消业积福
生活就是修行的过程,我们真有智慧了,无论做什么都能消业积福。我们都一定要知道: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上师三宝的恩赐;我的一切都应该成为上师三宝承办利益众生的工具。当我们能这样时时忆念上师三宝的恩德和功德时,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所享受的任何物品都成为加持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