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通佛力、成就往生的目标,却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兹拟念佛方法论原则与念佛的具体行持,略施讨论。一、方法论原则:诚敬专精净业行人的首要目标是成就往生,因而对往生净土的必要条件,吾人宜应时时加以研讨。念佛法门以自..
发愿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人逃过生死)。第二相信人命无常(呼出的气息虽存,吸入的气息却难得保证,一口气不来,便是后世)。第三相信轮回路险(一念的差错,便堕到恶道中,能保持人身不失者如同指爪上的土一样少,失去人身者如同大地上的土一样多)..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大安法师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你不回向,一切善事都会以它自然的因果法则得人天福报。如果你有回向,你就把有为、有漏的福德,通..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既有愿做鬼的心,便难往生。如其未作,则勿作。如其已作,当禀明于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库之冥资,通以赈济孤魂,方可不为往生之障。凡寿生、血..
把48大愿作为我们发愿的参照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定的信心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发愿。“发”是激发、激活的意思,就是在我们的内心激发出一种心理的能量,指向一个目标。“愿”有希求的意思,标心一个目标,希望达到。一个人有希求之心、好乐之心,他就会不..
净土得遇之难
佛化众生,随机所感,唯众生善根深厚,方能感动佛陀诞生于世,无论昔日诸佛教化,还是未来弥勒教化,皆当机众生大福报之时。欲闻佛法,需投生到福报之地,需自身修大福报,修大善业,是为众生净土得遇之难。而我等人岁百年之际,五浊恶世,烦恼炽盛,罪业深重的娑婆,竟也感得释迦..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约因来说,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约缘来说,即是缘因佛性(十大行愿具足离染行、方便行与大悲行);约果来说,十大行愿即是了因佛性(每一行愿具足与佛性相应的无分别智)。普贤十大行愿是净宗修持的重..
在春节给父母磕个头
孝道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尧舜圣人之德,无非孝悌而已矣。古人崇信《孝经》,身体力行,移孝作忠,爱敬一切。孝悌作为一切仁义道德的根本,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与践履。佛教的孝道理念佛教倡导知恩报恩的人文理念,对孝道尤..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大安法师答:《坛经》是六祖慧能的开示,由门人所记录下来的典籍。六祖继承达摩祖师禅宗的家风,不立文字,以心印心,一切开示悉皆指归向上本分,剿灭学人分别对待之情执。其接引学人的方便,多用遮诠扫荡的..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问: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大安法师答:直心就是正直心、真诚心,而凡夫众生大多是弯曲的心,伪诈的心。在我执和利益的驱使下,充满机心用事,由此导致人格的瓦解,人际的紧张摩擦,种种烦恼。是故儒佛圣人悉皆教化众生要具真诚心。诚者,天之..
当你感知念佛妄念纷飞,这就是一个进步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到它是一个过程,如果到了“以念佛心入无生忍”的时候,这时候是有资格来谈清净心的问题了。当“以众生心忆佛念佛”的时候,这众生心绝对是不清净的。不清净没有关系,我们透过佛号的持名,慢慢地就能够澄浊还返清——它是清水珠嘛..
身体查不出病因,能否如愿往生
问:我生病十多年,发病时情绪不受控制,医院查不出病因。但我一心念佛,发愿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如愿否?大安法师答:你只要能至诚发愿,求生净土,一定能如愿的。若已愿若已生,若今愿若今生,若当愿若当生,有愿皆满。往生西方净土,不是很难的,它是非常容易的,容易到什..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这种大愿、大力是针对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而生发。在他果地上,垂出金色的手臂,头头接引,头头救拔。我们这些轮回的众生,遇到这样的大愿大力,没有一个不能得度的,万修万人去,无所不度。无论你是什么样的生命形态,无论你造..
从极乐回到娑婆世界后还会堕落吗
只要往生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不被生死业缘所拘系。由于我们常常担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因为我们常常发愿,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回来救众生。我好不容易到了极乐世界,回来之后,如果又造了恶业,又下了三恶道,那可不白去了一趟吗?常常有担心。净土法门是要我们发大愿的,..
今生是流浪的最后一生
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以的,这就好像一大块的冰块,你想用一小碗的开水把它融化,你浇下去好像融化一点,过点时间之后你一看,那个地方冒出来的冰块,还比平地——其它的地方还要高,所以这就是净土法门两土世尊知道这种五浊恶世、这种轮回不停,赶紧让..
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
一切菩萨成佛,他的依据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不能成佛。所以佛菩萨跟众生的关系太密切了。普贤菩萨行愿品恒顺众生,为什么要恒顺众生?为什么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就是由于一切菩萨看到了苦难的众生,才发起大悲心,由大悲心才发起大菩提心,由大菩提心才动经无央数劫积功累..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面前,会不会是魔所显现呢?很多人现在都有这个问题哟。就像昨天提问,都不敢生起发愿见佛的心,怕着魔。这里面又跟修禅的人不一样。修禅——禅宗,要扫荡,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净..
管教父母对吗,如何让家庭关系和谐
问:我总想管教我父亲的不良习惯:打麻将、饮酒。我觉得父母在精神上对我不关怀,不对我以正确的指导。我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得病七年。我的愿望是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言语温和,成为一个健康人。我不知道管教父亲对不对,请对我进行指导。大安法师答:你自己都没管教好,怎么..
修药师法门是否比弥陀法门好
问:有人说弥陀法门是送死的法门,如果修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能往生东方净土,不是更好吗?大安法师答:净土法门义理境界深邃广大,功德力用无量,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凡情所能妄测。有些人未能深造念佛法门,率尔出言,皆非公允之论。修弥陀法门何以说是送死的法门呢?念..
念佛念经持咒该如何发愿
问:念佛念经持咒该如何发愿?回向给一切众生是否功德最大?如果有与自己相关的人遇到困难或者灾病,我可以专门回向给他们吗?大安法师答:我们诵经念佛总的发愿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及法界众生跟我一起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先要立这个愿,如果你忘了这个根本愿,所回向的利..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离心?它是来自智慧的一种观照。一切众生都生活在八苦交煎里面,但往往很多人自己意识不到这个苦,他就堪忍(娑婆世界意为“堪忍”)&mdash..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是大乘特别法门,然并不违异于大乘通途之因果律。西方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净业所成,所以净业行人亦应在信愿持名的前提下,随分随力地修诸菩萨净业,用以增上往生的品位。净宗正助双行,如顺风扬帆,再加橹桨,既稳且速。净业助..
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界至上不可思议之音声,至简约、至玄妙。六字洪名赅摄诸佛如来无尽的奥藏秘髓,具足度尽一切众生的威德力用。其殊功妙德,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吾辈凡夫心意识所能拟议。兹谨依净宗圣言量与祖师法语开示,从三方面予以阐述:一..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名念佛了。一句名号三岁小孩都能念,然将弥陀名号尽形寿不间断地恒常执持,却是八十岁老翁亦难为。是故净业行人宜明了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兹略标有三:一、自念自听,反闻自性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因顺众生的根机,随缘施设教..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利钝诸根众生悉皆度脱。通途法门中,高妙之法则下根机众生高不可仰,如释尊于逝多林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彼时上德声闻,诸如舍利弗、大目犍连等如盲如聋,杜绝视听。另有浅近之法则不被上根行人,如《维摩诘经》,有二比丘..
忏悔业障,发菩提心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
净慧法师:佛力加持与机缘
各位大德: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由此看到,人命也像流水一般。人的生命有一年有一岁,是由时间决定的。时间在流逝,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我们人学佛、修道、行善的机会就少掉一天,想起来很可怕。年轻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过了一天..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两句话从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开始就讲这个内容,所有古圣先贤讲说的道理也不外乎这两句话。所谓的觉悟,佛教叫智慧,有智慧才能觉悟人生;奉献,佛教的原话是慈悲,有慈悲才能奉献人生。觉悟..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在玄奘法师之前,还有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玄奘法师本人就是持诵《心经》的受益者。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师在去印度取经的路上,万里孤征,经流沙,过火海,受尽种种苦难。这些苦难有..
净慧法师:做人的六条标准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的做人做事当中。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